学佛笔记

什么是无相拜佛
2025-01-12 11:53

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感觉自己的体验,体验自己的感觉,感觉每一细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藉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

End

四种无相境

◎ 慧 照僧问:如何是四种无相境?慧照禅师云:尔一念心疑,被地来碍;尔一念心爱,被水来溺;尔一念心嗔,被火来烧;尔一念心喜,被风来飘。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转,处处用境,东涌西没、南涌北没、中涌边没、边

无念,无相,无住,是什么意思?

无念:犹言勿忘,不要忘记。佛教用语,谓无妄念。唐朝白居易《晚起》诗:“北阙停朝簿,西方入社名,惟吟一句偈,无念是无生。”无相: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之真如实相。唐朝姚合 《

怎样修无相功德

在禅堂里是选佛的地方,是种功德福田的地方。所谓‘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在外边所造的寺塔,是有形有相的功德。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

怎样理解无相平安

所谓无相平安就是无条件的平安,就是内在的平安跟外在无关。我们要的是当下的平安,如果当下我没有痛苦,没有不平安的话,外在不管发生什么,其实都没有问题。所以看似我想要解决外在的问题,但不是的,我其实是想要

无相状态是怎样的状态

是一种浑沌状态,天不是天,地不是地,天地难辨;没有上,没有下,上下不分;没有棱,没有角,无形无状;没有大,没有小,随形而形;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无始无终;没有来、没有去、没有生,没有死,只有永恒;没有

无相是什么意思

“无相”,中国最早的道教理念,远比佛教的“无相”之说早两个多世纪。最早写作无象。指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概念,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

无相的功德有哪些

唐朝裴休宰相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到翰林学士的官职,可谓少年得志。但是裴休宰相并不希望儿子这么早就飞黄腾达,而要他到寺院里学习丛林的生活教育。方丈大和尚明白裴休宰相做父亲的苦心,等到裴文德来到

无相的真理有哪些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光涌答:“来拜见禅师。”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光涌答:“见到了!”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仰山不放

无相拜佛的重点是什么

无相拜佛的重点:静、稳、匀。静者:摄心忆佛,心地明静,专注一境。稳者:重心沉稳,轻松放松。匀者:净念相继,融入规律动作,缓慢均匀。如是无相忆佛拜佛,时日既久,有益身心健康。得力之时,蕴育定力;藉此事修

什么是无相佛

就诸佛之身相而言,若以佛身为三十二相、八万四千之相好者,称为有相佛;若以佛身为理体空寂、无色无形者,称为无相佛。一般以诸佛之法身为无相,报应身为有相。然关于法身为有相或无相之说,诸师看法不一。盖一切万

什么是无相拜佛

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

什么是无相的修行

完全无相现在你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是可以近于无相,行善而不作善想,虽然行善,但是你不作“我在做善事”想(念头),这就是行善而不作善想。比如说做功课、行善等种种善业,回向法界众生,这是有相还是无相呢? 有

实相无相无不相,见相离相名实相

无论说什么样的言语文字,无论用什么样的名字,无论是什么样的境相,都要深刻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见相离相不着相,对一切境相,既不执着假名,更不执着幻相,要知幻才能离幻。不着一切的幻相,才能见到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