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这世间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似乎在说,你只要做了恶的事情,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报应,如果在你做的那个时候,没有及时的出现在你的身上,那么就说明时间还没有到,时间到的那一刻,一定会砸在你的头上。
这似乎看上去很有道理,然后仔细的想想,其实好像并不对呀,就应该没有什么因果报应,不管在现实中,还是在影视里面,那些恶人似乎都活得好好的,而所谓的好人,永远都过着焦躁不安的日子,坏人却活得心安理得。
在那些焦躁不安的日子里面,好人总是受到坏人的侵扰,恐吓,以及毒害,很多的时候,除了忍受,也都是在心里面狠狠的祈求,希望上苍看见,然后给那些人应有的惩罚。只不过的是这些东西好像都没有什么用,那些坏人,依旧还是逍遥自在。
其实仔细的想想,这些所谓的因果报应,往往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弱小,来自我们的无能为力,因为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才会去祈求上苍的庇护,才会在内心告诉自己,没事,总有一天你会遭到报应的。
但是在我们感叹命运的和社会的不公平的时候,似乎忘记了,我们都是生物啊,我们都是为了在这个社会里面生存下去,自然就有竞争,自然就得遵循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更应该明白的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道理,越是自私和冷漠的动物,就越适合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面生存。
就像凶猛的狮子,它的生存之道就是捕捉那些比他们还要弱小的动物,然后吃掉。在强者的眼里面,那些都是食物,所以怎么可能心生怜悯!你可怜它,自然就得饿死,为了生存,也就必须吃掉。所以你也不难发现,当狮子吃饱的时候,对自己身边的这些动物是不感兴趣的,只有在饿的时候,才会大开杀戒,可是它做出的这些,也不见得受到什么报应啊!
而我们人类,作为高智商的,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似乎主宰了所有东西的存亡。是的,我们确实会怜悯,可那些怜悯何偿不是一种挑衅呢!难道你就真的以为他会真正觉得你可怜吗,真的不会吧!
你会发现,当一个人可以轻轻松松的就左右别人命运的时候,很多的事情也就变成了想做不想做的问题,而不是去考虑会让你有什么感受,这些人也就根本不会去在乎你的感受,相反,你手里要是有他想要的东西,那么他就会不择手段的取到。
所谓的报应,也都是弱者用来安慰自己的谎言罢了,这样就是让自己的心好受一些。坏人之所以会受到惩罚,那是因为仇家太多,有压迫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反抗,邪恶也终究会被正义取代,当邪恶势力没有办法继续压制的时候,就一定会走向灭亡,毕竟得民心者得天下。
End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因果报应思想主张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即前世、今生和来世。一个人造业,有现世受报,有来世受报,也有多生多劫之后的后世受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
问:自古以来世人多说因果报应是真,如果因果报应是真,即是自作自受,而世人又不少问神托佛,或拜斗祈求元神壮旺,或求补运,或超拔亡灵等等,此等事依照因果报应而言可能生效否?(施水阁)李炳南答:种豆得豆,种
问:世上宇宙真理是否有一个?谁(哪一个宗教)是唯一真理?(黄圣吼)答:此问题颇笼统,宇宙之大,事物之多,要从何处说起。兹可说,各事物各有真理,若归纳之,有一个总真理,所谓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名一真法
昨日讲净土法门,今天讲护国息灾法会之意义。所谓护国息灾云者,是国如何护,灾如何息。因是欲达此项目的,有二种办法,一者临时,二者平时。如能平时茹素念佛,以求护国息灾,固有无限之功德。即临时虔敬而求护息,
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
1、事上磨炼,修心至要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人只有在磨练中才能成才,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熟,这就是在事上磨练的含义,也就是要培养活智慧,而不做死学问。真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世间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挺多,若论益处,都比不过读书。读书,是世上第一等好事。1、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之益处,首先在于增长见识。人生一世,总不能做井底之蛙。对广阔世界的认识,正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而王阳明认为:人心本善,良知自存,是欲望二字遮蔽了良知,才让人心变得难以直视。1、有个画家,想画佛与魔。他在一个寺庙里,找到一个僧人,发现他
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因果报应,简称因果,这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因此世人称佛教是讲因果的宗教。因果是什么,因者原因,果者结果。〈大乘义章〉曰:招果为因,克获为果。亦即是能生者为因,所生者是果。详细一点说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总是将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爱人关系看得过高,并不自觉把这当作可以肆无忌惮的筹码,觉得当了丈夫,妻子便理所当然地应该照顾自己,做了父亲,孩子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尊敬自己,谈了恋爱,爱人就
一位年轻人迷失在山间,他停下来向一位老人问路。老人给他指了三条路,但每一条年轻人都不满意。年轻人觉得这三条路都不够平坦。老人看着年轻人说:这山上路就如同世间路,没有哪一条是平坦的,只有认真去走的人才能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美丽也罢,丑陋也罢,拥有也罢,失去也罢,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存在,更没有一种状态能够永恒存在。世界就是这样。世上一切都是巨大的假象。为啥说它们是假象?因为它们不会永恒,却
1、世上的一切都是空的吗?◎问:一切离不开心,一切皆是心的显现。当我们对别人生气时,我们心目中的别人,其实就是自己的心根据因缘显现的表相,看破它是因缘使然,不执著,是不是就是智慧?还是这心灵显现的表相
许多人对经络懂得不太多,也有些人知道一些。经络可以帮助你身体排毒、血液疏通等很多作用,怎么样按摩经络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完美的身材呢?经络养生1、胆经胆经由臀部中点开始,沿大腿笔直下滑,至脚踝底端
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经典原文】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法华经》【经文解释】此偈颂是佛对舍利弗尊者所说,又诸大圣主:诸,就是一切。大
人们常说,这世间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似乎在说,你只要做了恶的事情,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报应,如果在你做的那个时候,没有及时的出现在你的身上,那么就说明时间还没有到,时间到的那一刻
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肯定都是听说佛等身像的,而当今世上,由释迦牟尼佛亲自塑建、开光、加持的佛像仅存三尊,即8岁、12岁、25岁等身像(亦说35岁降魔成道像)。现分别供奉于中国西藏拉萨的小昭寺、大
山里的农场住着祖孙俩。每天早晨,爷爷都会早早起来,在餐桌旁诵读一本圣典。孙子也照样学样地在一旁模仿。一天孙子禁不住问道:“爷爷,我试着像您一样诵读这本圣典,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到全部读懂,而且读懂的那部分
我今年已经三十多岁了,接触佛法也有好几年了……回首这三十多年来,我惊出一身冷汗。我从听闻佛法--发愿修行--精进念佛--修来现世福报--忘乎所以--迷失自我--验证了现世恶报--悔之晚矣--诚心悔过-
菩萨自性常生快乐,菩萨他常生快乐,所以也能令众生悉欢喜;因为菩萨他本身是快乐的,众生见到菩萨都生快乐,被菩萨影响,也都不忧愁了。这好像什么呢?就好像一面大圆镜似的。大圆镜在你面前现出来,你若是欢喜,
一、对你有恩的人 帮助你度过无数劫难的恩人,冥冥之中你已欠他们许多,今生再伤害他们,就会欠更多。一旦报应到来,就会非常迅猛,重者让你短时间陷入万劫不复的恶境。因此,万万不可伤害对自己有恩的人,宁愿伤
第四章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因果报应论是佛教用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它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由因果关系支配,强调每个人的善恶行为必定会给自身的命运带来影响,产生相应的回报,善因必生善果,恶因必得恶果
第二节 报应说的新论证中国佛教学者对于因果报应论的论述,着重于阐明有没有因果报应,为什么有因果报应,谁在承受因果报应,又是怎样受因果报应等问题。也就是对因果报应的有无问题作辩护性的证明,同时着力就因果
第三节 轮回说的新阐发佛教轮回说是在因果报应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生命转化学说,谓众生由惑业的因而招感生死流转,犹如车轮的回转,永无止尽。佛教强调,陷于生死轮回是痛苦的,只有超越生死轮回才能最终获得「解脱」
第四节 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以上我们论述了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内容,这里,我们将进一步分析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哲学内涵和社会功能,并揭示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基本特色。一、因果报应论的哲学内涵从理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