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十诵律传播
2025-01-30 10:32

在传来中国的四部广律中,此律翻译弘传最早。晋、宋、齐时,已经盛行,梁、陈、隋之际,南主英匠更是专门弘扬此律。先是鸠摩罗什在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从专精《十诵律》的卑摩罗叉学习,旋卑摩罗叉来华后,在长安补译和删定译本后,即携带此律至江陵(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各地弘扬,江左慧猷从他受业,后大弘《十诵律》,为一时宗师。同时有河内僧业游长安,从鸠摩罗什学《十诵律》,后弘化于姑苏(今江苏苏州)。又赵郡慧询也从鸠摩罗什受学,后去广陵(今江苏扬州)大开律席。僧业弟子慧光、僧琚等也常讲习此律,颇具心得。此外,尚有慧曜、昙斌、玄高、僧隐、智称、僧祐等,均为《十诵》名匠。时僧尼竞相传抄。梁慧皎在《高僧传》卷十一《论律》说:“自大教东传,……虽复诸部皆传,而《十诵》一本,最盛东国。”可见,此律流行盛况。至隋末唐初,由于道宣等人的提倡,《四分律》压倒其他诸律,此律遂不复被人重视。

此律梵本至今未见,唯早年在库车得梵本《别解脱经》,与《十诵律》中比丘戒本极为相近。另在西域地带发现的梵本中,尚有与《十诵律》相同之尼戒本及十七事的残片。注疏皆已佚失,仅存书目。现存僧琚撰《十诵羯磨比丘要用》1卷。(高振农)

(梵Sarvāstivāda-vinaya、Daśa-bhāṇavāra-vinaya)

六十一卷。后秦·弘始六至七年(404~405)间,弗若多罗、鸠摩罗什共译。收在《大正藏》第二十三册。此律是古萨婆多部的广律,全书由十回诵出,故有此称。

End

十诵律简介

【十诵律(Sarvāstivāda-vinaya)】Shisonglu 此律初诵至三诵,含有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尼萨耆、九十波逸提、四波罗提提舍尼、一百〇七众学、七灭诤等八法。第四诵有受

抄十诵律的礼仪

1、准备好笔、墨、纸、墨碟。摆放抄经纸于毛毡之上。用镇纸压住抄经纸,避免高低不平。2、洁净双手。有条件可用含有植物香料的香水沐手。3、抄经前端身正坐,最好静坐三分钟,收摄身、口、意。关闭手机等设备,

十诵律传译

本律传译经过非常曲折。初,罽宾卑摩罗叉专精《十诵》,在龟兹(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宏扬律藏,鸠摩罗什早年就从他学《十诵律》,西元382年凉州(今甘肃省境内)吕光伐龟兹,携鸠摩罗什东返,而卑摩罗叉

普通人能不能看十诵律?

不仅十诵律要看,四分律五分律僧祇律解脱律毗尼母经都要看,而且要对比看、深入看。戒律不是佛教产生时就有的,也不是一出现就完备的。佛陀之所以制定戒律,很多时候是由于一般民众对佛教出家人某些行为不满、向僧

如何修十诵律

1.戒律为基欲找到佛法之精髓,达到寂静证果的目的,必须勤修“戒定慧”三学。而戒律是“戒定慧”的基础。佛陀入灭前,阿难问佛陀道:“佛住世时,以佛为师,佛入灭后,佛弟子以谁为师?”佛陀回答阿难道:“以戒

十诵律内容

《十诵律》的内容︰初诵(卷一至卷六)、二诵(卷七至卷十三)和三诵(卷十四至卷二十),包括四波罗夷法、十三僧残法、二不定法、三十尼萨耆法、九十波逸提法、四波罗提提舍尼法、一百七众学法、七灭诤法。四诵

修持十诵律的注意事项

诵经有以下几点应注意的事项:1.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2.选择无人打扰之处,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状 况下打断自己诵经。3.学佛的人宜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

十诵律传播

在传来中国的四部广律中,此律翻译弘传最早。晋、宋、齐时,已经盛行,梁、陈、隋之际,南主英匠更是专门弘扬此律。先是鸠摩罗什在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从专精《十诵律》的卑摩罗叉学习,旋卑摩罗叉来华后,在

修十诵律的方法

我们在佛家思想的认识中,经常会有佛学者说,不要光说理论,要得以实践。是的,我们不仅要学习佛学文化,更要把佛学修行得以应用到实践中去。所谓“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这句话就是大德净慧长老所推崇的

学十诵律的好处

好处一,学佛可以得到心灵的平和。学佛虽然不能马上去除烦恼,但却可以减轻烦恼的程度,你学佛以后,会发现,有些事情的发生,放在以前,你一定会烦恼好多天,学佛以后你再去看,就会发现,原来那些造成你烦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