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石头和树
2024-10-20 13:09

石 头 和 树

◎ 山 奇

一块山上的石头和一棵山上的树,是山上的一道风景。山下的人总觉得石头是多么高大,树是多么伟岸,都说石是奇石,树是奇树。

于是,石头开始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天生就是高大的,是天生丽质的,是女娲补天留下的五彩石;于是,树也开始洋洋得意,以为自已天生就是伟岸的,是与众不同的,是月宫里面不倒的桂花树。

于是,石头和树一起自命不凡起来,抬头看天,低头看人。傲视天下,自我膨胀。

有一天,山上刮起了大风,下起了暴雨。石头被冲到了山脚下,被农人垒在了石阶上。没有了以往的高大,失却了往日的丰采。原来,山上的石头和山下的石头一样,本质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它的位置而已。

有一天,农人把被暴风雨刮倒的树拖下了山,重新栽种在林场。淹没在一片树林里,没有了往日的伟岸。原来,山上的树和山下的树一样,内在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它的地位而已。

石头和树如果是明智的,它就会调整心态,回归自我,立足本职,展示自己的本来面目;如果是不明智的,它就会唉声叹气,自怨自艾,一蹶不振,沉湎于往日的回忆之中。

山上的石头和树,它的高大与伟岸来自于山而不是来自于自身,所以用不着趾高气昂,不可一世;山下的石头和树,它的平凡和普通也只是来自于环境的变化而不是来自于自身的变化,所以,用不着垂头丧气,萎靡消沉。

石头和树,你的形象是你自己塑造的,而不是环境;你的丰采来自于自身而不是别人。

石头和树是如此,人何尝不是如此?

摘自《禅露》2005年总第39期

End

苦瓜·酸菜·石头

◎ 来 圣残阳如血。山谷里,松涛阵阵。有鸟从远处飞来,在风中画出几道弧线,又倏地一下飞走了。雾气从谷底涌起,又弥漫开去,迅速地笼罩了整个山谷。夜色越来越浓。一块凸出的山石上,雕塑一般,我寂然而坐。风,

石头和树

石 头 和 树◎ 山 奇 一块山上的石头和一棵山上的树,是山上的一道风景。山下的人总觉得石头是多么高大,树是多么伟岸,都说石是奇石,树是奇树。于是,石头开始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天生就是高大的,是天生丽

祥寿五佛母--佛与石头的一段对话

石头问:“为什么以前我爱着一个女孩时,她在我眼中是最美丽的,可现在我爱着这个女孩时,却常常觉得其她女孩更加漂亮呢?”佛问:“你敢肯定你是真的爱她,在这世界上你是爱她最深的人吗?”石头毫不犹豫地说:“当

石头希迁禅师的简介

旋赴曹溪,投禅家南宗惠能门下,受度为沙弥。惠能逝世时,他还没有受具足戒。不久,前往吉州青原山静居寺,依止先得曹溪心法的行思禅师,因机辩敏捷,受到行思的器重,有“众角虽多,一麟已足”的称誉。不久,行思又

石头希迁禅师的著录内容

希迁〈参同契〉(摘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三十)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色本殊质象,

石头希迁禅师的详细解释

旋赴曹溪,投禅家南bai宗惠能du门下,受度为沙弥。惠能逝世时,他还zhi没有受具足戒。dao不 久,前往吉州青原山静居寺,依止先得曹溪心法的行思禅师,因机辩敏捷,受到行思的器重,有“众角虽多,一麟已

石头希迁禅师的参禅经过

希迁先在曹溪门下受了熏陶,已有所证悟。当他初到青原山和行思见面时,行思问他为了求得什么而来,他说,未到曹溪以前,原未曾失落过什么。行思再问,那么为什么要到曹溪去,他就说,若不到曹溪,怎知不失。在这番简

石头希迁禅师的佛学贡献

六祖将示灭,有沙弥希迁(即南岳石头和尚也)问曰:和尚百年后,希迁未审当依附何人?祖曰:寻思去。及祖顺世,迁每于静处端坐寂若忘生。第一坐问曰:汝师已逝,空坐奚为?迁曰:我禀遗诫故寻思尔。第一坐曰:汝有师

石头希迁禅师悟道

南岳石头希迁禅师,青原行思禅师之法嗣,端州高要(今广东省肇庆市)人,俗姓陈。大概是宿世修行的缘故,母亲自怀上他以后,即不喜欢荤腥;降生后,不哭不闹,从不给保母添麻烦。希迁自幼聪慧,七八岁时就萌发了出家

石头希迁禅师的文化传承

希迁的门人颇多,著名的法嗣有药山惟俨、天皇道悟、丹霞天然、招提慧朗、兴国振朗、潭州大川、潮州大颠等。惟俨在同门中最受希迁器重,他传法于云岩昙晟,昙晟传洞山良价,良价传曹山本寂和云居道膺。后曹山一脉中断

石头希迁禅师的禅风

希迁的禅风,显然带有哲学思索的倾向,和同时的马祖道一之盛倡大机大用相比较,它是近于静态的。因而他所创倡的禅法,也可以说就是一种禅思。这种思想,以后还结合了坐禅而续有发展。承受希迁付法的药山惟俨即常事闲

石头希迁禅师的开悟

一天,他对马祖道一大师说:“像这样呆下去,不如请师父给弟子另指示一位大师,也许还有希望。”马祖道一大师听完后,说:“离此地七百里,有一位称为南岳石头的禅师,如果你到他那里,一定能有一个好的结果。”灵默

石头希迁禅师是怎样参禅的

希迁先在曹溪门下受了熏陶,已有所证悟。当他初到青原山和行思见面时,行思问他从曹溪那里带来了什么,他说,未到曹溪以前,原未曾失落过什么。行思再问,那么为什么要到曹溪去,他就说,若不到曹溪,怎知不失。在这

吴立民:第四章 南宗分灯 三、石头希迁

三、石头希迁(一)石头生平石头希迁(700-709),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其生平,可从以下几个时期申述之:1、少年时代。这位后来惯于静坐沉思的一代哲人,当其年少之时却是性格刚强好动,

洪修平:石头希迁与曹洞宗的禅法思想特点略论

内容提要:从禅学思想上看,石头希迁进一步发展了六祖惠能直指人心、当下解脱的顿教禅法,更注意从心与物、理与事的关系中去强调人的地位和人的当下解脱,其重要的特点之一是直面现实的人生而又超然世表。曹洞宗以五

方立天:石头宗心性论思想述评

慧能以来,禅宗主要衍化为南岳和青原两系。青原行思(?~740年)主张「即今语言即是汝心,此心是佛」(注1)。其弟子石头希迁(西元700~790年)继承行思,超过行思,在开辟有别於南岳一系洪州宗的门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