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石屋清珙是谁
2025-01-27 13:47

石屋清珙禅师(1272—1352)元代高僧,临济宗第十九世禅师。江苏常熟人。

俗姓温,字石屋。生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 年),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 年),年寿81。湖州道场寺及庵信禅师之法嗣。幼依本州(苏州)兴教崇福寺之惟永法师出家。20岁落发后,23岁受具足戒。首参天目高峰原妙禅师,经三年。后嗣法于高峰和尚之法眷及庵信禅师,经六年。为及庵信禅师所器重,曾被誉为“法海中透网金鳞”。 元顺宗至正年间,诏赐金襕袈裟。后频出入吴越,弘扬禅风,广结善缘。曾应请住当湖(今浙江平湖东门外)福源寺,后退居霅溪(浙江湖州别称)之西天湖,前后共四十余年。

清珙于至正十二年(1352 年)患疾,一天半夜与众人诀别。其弟子请示如何办理后事,他当即吟一偈,偈曰:“青山不著臭尸骸,死了仍须掘地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临终偈》)

石屋清珙禅师著作有:《石屋清珙禅师山居诗》、《石屋清珙禅师语录》、《石屋珙禅师诗集》。另《古今禅藻集》录清珙诗作二十五首,《元诗选》和《宋元诗会》则各录三十三首与十二首。

End

石屋清珙是谁

石屋清珙禅师(1272—1352)元代高僧,临济宗第十九世禅师。江苏常熟人。俗姓温,字石屋。生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 年),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 年),年寿81。湖州道场寺及庵信禅师之法嗣。幼

石屋清珙的禅茶思想

石屋清珙,俗姓温,生于宋咸淳八年(1272年),幼在崇福寺学佛,首参天目山高峰原妙禅师,经三年。又师及庵禅师六年,嗣法为临济宗十九世。他的德行操守被及庵称赞为“此子乃法海中透网金鳞也”后,出入江浙一带

石屋清珙禅师的言理诗有什么作用

借诗言理是诗僧的一贯作风。清珙在言理诗创作方面自是不乏其作。言理诗又包括佛理诗和禅趣诗。佛理诗是依佛家基本义理化而入诗的作品。清珙的佛理诗作如:百岁光阴过隙驹,几人于此审思维?已躬下事未明白,死生岸头

石屋清珙禅师的山居诗有哪几首

(一)竞利奔名何足夸,清闲独步野僧家.心田不长无名草,觉苑长开智慧花.黄土坡边多蕨笋,青苔地上少尘沙.我年三十余来此,几度晴窗映晚霞.(二)四十余年独隐居,不知尘世几荣枯.夜炉助暖烧松叶,午钵充饥摘野

石屋清珙禅师的诗歌创作思想是什么

从清珙诗歌创作的题材及其内容,可看到其思想特点——以宗教精神浸润自然山水的诗歌创作思想。清珙热爱山林,对于山川树木,鸟兽虫鱼等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清珙并非以审美的姿态走向山林,而是因为山林中的物

石屋清珙禅师的悟道因缘

湖州福源天湖石屋清珙禅师,湖州道场及庵信禅师之法嗣,俗姓温,苏州常熟人,南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出生。清珙禅师幼时即断酒肉,为人素朴清瞿。长大后,投本州兴教崇福寺惟永禅师出家,二十岁落发,二十三岁

石屋清珙禅师的生平简介

清珙,元代僧人,俗姓温,字石屋,苏州常熟人。生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年寿八十一。依本州兴教崇福寺之惟永法师出家,二十岁落发后,首参天目高峰原妙禅师,后嗣法于高峰

石屋清珙禅师的影响有多大

石屋清珙禅师作为曹洞宗一代宗师,在中国禅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日本学者称其为“僧中之仙”,其师及庵禅师称他“乃法海中透网金鳞也”。他的禅学思想博大精深,体系宏富,主要包括:心如境如的真如思想;佛心即凡心

石屋清珙禅师的诗集有什么影响

清珙隐居四十余年,其诗作大部分是在隐居年间创作的;又其隐居期间极少涉问世尘,清闲而孤独,所致诗作多为山间吟咏——山居诗。依歌诗对象分,其山居诗又可分为生活诗、劝世诗、言理诗和景物诗。(一) 生活诗清珙

石屋清珙禅师的介绍

石屋清珙,元代禅宗临济宗僧人。据《补续高僧传》卷一三载,俗姓温,字石屋,号清珙。江苏常熟人。早年依本州崇福寺惟永出家,二十岁祝发为僧,三年后受具足戒。后参谒高峰原妙禅师及其弟子庵信。后出入吴越,广结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