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师子尊者解答:心中妄念多是何业障
2025-01-24 10:43

有人错误地认为,学佛多年,烦恼习气不断,智慧无法现前,认为佛法不灵,其实那都是你自己的业障,经常胡思乱想,妄想分别执着,就是你的业障。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宁静,打坐、念佛、诵经、持咒时杂念纷飞,有时甚至如脱缰野马无法控制;因此,妄念就是业障,也就是说妄念是业障的一种表象。消除业障的方法是念佛、忏悔、放生、行善、超度冤亲债主等;什么时候发现念佛、经、咒时杂念少了,比较容易入静了,就表明业障减少了。

人随时随地都妄想纷飞,若能察觉到这一点,已经是内心相对清明之时。可以静坐数息,令心安静下来,把自己“置身事外”来观察妄念而不随之起伏;也可诵念佛号或思维法义,让散心凝聚到正念上。转一个方向,着眼于未来,着力于培养正知正念,不要被妄念牵着鼻子走,要让念头随自己的愿力、正知见走。

End

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便能预知时至

广钦老和尚要得到一心不乱,必先无悭贪、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这个出家众比较容易做得到,在家众则种种俗务牵挂、放不下,较不易办到。出家人身、口、意三业清净,都摄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乱。打七念佛,为的是要得

末田庭迦尊者

末田庭迦尊者,又译作末田、末田提、末田地、末田地那、末田铎迦、末弹地。末田庭迦尊者是印度陀颇罗人,异世五师之一。相传为阿难最后之弟子,付法藏之第三祖。未田, 中之意;庭迦,日之意。因末田庭迦尊者出家于

心中那个可以疗伤的地方

◎ 渡边和子在《小王子》一书中,有一段写到小王子在沙漠中寻找水源,他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发现月光下的沙漠非常美丽。小王子说:沙漠美丽是因为在某个地方隐藏着一口水井。人类也是一样,表面上看不到的水井隐藏

以礼待人 心中有佛

◎ 衍 慈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现引古德四句话说明与人相处之道:脸上无嗔真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心里无嗔无价宝,不生不灭是真常。1.脸上无嗔真供养人,第一眼被人看见的便是脸,所以一个人有笑容,令人心生

须跋陀罗尊者

须跋陀罗尊者◎如 意须跋陀罗尊者是佛陀在涅槃之前所教化的最后一位弟子,也是佛陀的关门出家弟子。由于须跋陀罗跟从佛陀求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他也因此成为后世佛弟子求法的榜样和典范。须跋陀罗,又称作苏跋陀罗

率真侠肠的紫柏尊者

率真侠肠的紫柏尊者◎明 贤紫柏尊者(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讳真可,字达观,晚号紫柏,俗姓沈,吴江人。大师一生胁不至地,常坐不卧,行脚四方,遍访长老尊宿,真参苦修,行头陀行,禅悟甚深。

李炳南:为什么学佛后更多的业障现前?

末学学佛以后,反而感到业障比以前更多,不知是什么缘故?是不是好事多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呢?还是多世以来应该受报应的业障都提前到今世来了,一生受报完后,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正是因为缩短了时间,一生受

李炳南:什么是业障_业障是什么意思

经上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又说:念佛一声,可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凡夫到底能不能消除业障?前面的说法是对六道众生轮回受报原因的普遍概括,众生不能觉悟,当然

小心自己的妄念

◎夏坝仁波切少心中的妄念,如果妄念来了,我该怎么办?我说,根据佛经当中所言,大致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暂时压服,第二个是彻底根除。《心经》中说:依般若波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自在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自在;人生什么都是幻化无常,假使存着计较的心,只会造成身心的苦难。所以《八大人觉经》的第二个警觉,就是让我们知道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南怀瑾密勒日巴是西藏一位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西藏人认为他是真正的活佛。现在书店里应该有他的传记卖,叫《密勒日巴尊者传》。其实他的传记以前就有人翻译,叫《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 净 界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无相的心性当中重新出发,可以说是从空出假。所以修净土宗的人,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相状,如果没有相状,没有办法修净土。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第一个、对名号功德的相状

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

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要相信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并有助于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宇宙中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来帮助你实现目标和梦想的,要么为了考验你,要么为了成

如何洗去心中浮躁

如何洗去心中浮躁◎ 一 行在我看来,一个人只有在不用心的时候,洗碗刷盘才成为一件痛苦的事。当你全心全意站在水池边,挽起袖子,双手伸进温暖的水里时,你能感觉到洗碗刷盘确实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我很享受洗碗

剔除自己心中的恨

◎ 拈花笑菩提人们常常开玩笑说,别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然而我们还是很在意。我们会对某些人恨之入骨,其实这种恨是对自己的束缚,你恨他与否对他并无影响,但恨却在你心里,所以剔除对别人的恨实际上是剔除自己

忏悔业障

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

怎样化解心中怨恨

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你看有些人:你一刺激他,他马上发脾气;有些人,他把心中的恨累积在心中。不过现在的医学已经证实,从一个身心灵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经常累积负面的能量,对你身体是很不好的。你不

去除心中的杂念

去除心中的杂念◎ 兆 泓世人因心中杂念太多,所以迷失自我。放下心中杂念,才能得佛法。有一天,坦山和尚准备拜访一位他仰慕已久的高僧,高僧是几百里外一座寺庙的住持。早上,天空阴沉沉的,远处还不时传来阵阵雷

消业障最快的方法

一、学会赞美,尊重他人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记载了常不轻菩萨的故事。他是一位始终不轻视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萨。每逢见到出家或在家修行之人,不管其行为如何,他都会恭敬礼拜,并对他们说:我非常尊敬

业障发现的公案

◎ 梦 参我们每个人,思想随时变化的,当你打完佛七,得到佛菩萨加持,或者诵经诵到非常相应,但不是诵经天天都相应的。我不晓得诸位道友有没有体会,你诵二三十年,这部经你很有基础,在经上所说的话,你也明了了

忏悔业障赞

业,皆由贪欲瞋恚痴,由身口意亦如是,我皆陈说于一切。此四句的意思是说:我们自从无始生死的往昔以来,作了不知多少罪业,那都是由于心中的烦恼三毒──贪欲、瞋恚、愚痴等为动因,再透过身、口、意的三种行为作媒

胡小林:业障怎么消除?

所以大家问我怎么修的,怎么学的?我就是这么修的,就是这么学的,占便宜占在哪儿?老实,真照著说的去做,别玩那花花肠子,别好高骛远,心谛住在《弟子规》跟《了凡四训》上,你一定能取得比我更殊胜的成绩。我老说

胡小林:她骂了你就是帮你消业障

所以学《弟子规》以后,把别人放进心里头,其实不要著急,不要有太多的我的想法、我的意思、我的习惯、我的观点、我的理论,都要放下,把所学的这些东西放下,一心为别人、念念为别人,机会就会来到身边。什么机会?

能够冲破一这关,业障自然消除

广钦老和尚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有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著心,行为不好,也不

念佛能消业障

圆瑛业障乃三障之一,依惑障而造业障,由业障而受报障,你我各轮回六道,具足三障,若得宿业消除,新业不作,则果报自可不受,我佛教人念佛,即是改往修来之法,于一句弥陀名号,专心系念不辍,念念心光照著佛号,时

灾难会把依附在灵魂上的业障带走

◎ 稻盛和夫我认为人心是一种由多个同心圆环绕而成的多层次结构。由外向内依序为:1、知性--后天所学到的知识和道路2、感性--主宰人的五感与感情等精神活动的心3、本能--维持肉体所需的欲望4、灵魂--裹

执著是妄念的土壤

◎ 济 群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痛苦之因?就必须放下对世间的执著。但这些执著是有粘性的,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需要通过相应的思维和观修来解决。念死无常,就是帮助我们对治执著的有效手段。生命虽然生生不息,但

化解心中怨恨的三个方法

化解心中怨恨的三个方法◎ 善 言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四十二章经》怨--它是恨的累积,它跟嗔不同。有些

息灭妄念的三绝招

本性法师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之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之深,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这让我觉得,这三重境界说,与息灭妄念的三个层次,有异曲同工之妙。妄念,

至心念佛消业障

至 心 念 佛 消 业 障◎ 圆 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起心动念,多造恶业,能为障碍,即障蔽自己佛性,业障不除,佛性不得现前,

元音老人:融禅净密于一体的心中心法

融禅净密于一体的心中心法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七日讲于杭州元音老人心中心法看是密宗,但它是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土为归、融三宗为一体的大法。不同其他有相密法,须从有相过渡到无相而后才能亲证本真,它是直下

只须静听自己心中当下的念佛声

道证法师讲述念佛人体验佛力,就如游泳者体验水的浮力一样。末学承受大众深思,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呈奉供养,只有说说自己病中屡屡失败的一些经验,也许有人在漫漫长夜独自流泪时会用得到吧?初病倒时,因为觉得不大声

元音老人:识得妄念来处,妄念歇处认取真心

真心是没有形相的,凡有形相的都是假象、都是影子、都了不可得。既知如此,我们就不会去执著有相的东西了。这样才有力量,才能放舍有相、抛弃有相、不住著有相。若不认识真的,总被假的所迷惑。假做真时真亦假,因不

元音老人:什么是心中心法_如何修行心中心法

什么是心中心法?心中心法,唐密、藏密红教、东密各有传承。心中心法在西藏和日本都是不轻传之密法,不经过一番艰苦的修习,不具备相当的密法基础,是很难得到的。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重新崛起的无相密乘心中心法,既

心中经常不平就是最大的魔障

心中经常不平就是最大的魔障首愚长老行难忍难在古丛林中,一进佛门就必须做劳务,俾借外境来磨掉你一切不好的习气。像密勒日巴被他的师父玛尔巴上师以非常人所能忍受的苦难来磨练他,直到他的内心丝毫埋怨不起了,才

心中念佛

◎ 印 光【原文】《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忆佛,念佛,观佛,礼佛,画佛,皆名作佛。由其心念于佛,心中便现佛之相好庄严,功德威神。故曰,是心是佛。为佛弟子者,可不致力于此乎。就中惟画佛,更加亲

心中有佛的境界

心中有佛的境界仁清法师有人说我心中有佛就行啊,以前有个小伙子说,师父我也不想出家,我也不想学佛了,我心中有佛就行啊。我说非常好,非常好,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是一种相当的功夫呀,马上我问他,请问,你几

沈家桢:《金刚经》能消业障

在这里,我诚心诚意的再贡献各位一点意见,在多生多劫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种下很多善因,今世才会投生为人,而且能看得懂、听得懂中文的《金刚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中文《金刚经》,流畅美丽,我看过数种

陈柏达:转化业障

第三十九章 转化业障临终业现 助念往生?民国时代,有一位老太太,是台湾省台中市的人。她有三个孙女在合作新村开三姊妹烫发院,大家都称她的媳妇为老板娘,却不知她叫什么姓名。?因为她的媳妇想信外教,邻居有一

徐恒志:浅谈心中心法!

佛法有无量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佛法很广大,它是伟大的真理,对宇宙人生都有很深刻的阐述。心中心法也是无量法门中间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兴起的。心中心初祖就是大

马云:公益的职责是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善良

+7月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首届全球公益大会上表示,公益的职责就是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善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姚明、李连杰和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纷纷抵达现场助阵;比尔

圣严法师:如何消除心中怨恨?这个方法能让你冰消瓦解

有一句话说恩将仇报,一般人往往记怨不记恩,能够记住的恩情总是比怨恨来得少,就如俗谚所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别人对你好一点,你会希望他能对你更好一些;或是别人已经借你钱,却还觉得不够多,反过来嫌别人小气。

每日一禅: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

为人四有: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①口中有德,就是说话要留有余地,不对他人施加软暴力;②目中有人,就是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将心比心,坦诚相待;③心中有爱,就是要在心田种下爱的种子,并小

一日禅:心中应开满鲜花

有空闲时,多想想别人对自己好的地方。我们的心好比一个容器,只有清空了垃圾,才有空间装满鲜花;反过来,只有装满了鲜花,才不会有地方去容纳垃圾。

一日禅:心中无欲真解脱

心中无欲真解脱。无欲并不是什么都不要,或什么都不做,而是忘我地无我地不为我地去要去做。只有到达无欲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热爱自然,融入自然,此时哪怕只是见到一片树叶,你也会感到深深的幸福和满足。

一日禅丨欲成大事业,先破心中贼

破身外贼易,破心中贼难。很多时候人生都是这样的,当你觉得诸事不顺时,也许你可以试着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内心,去检索心内的陋习,跨越自己的心坎。很多人说,人生有两条路,一条叫做心历,一条叫做经历。然而心历引

一日禅: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净土

挑水禅师是禅林寺的住持,但却时常在外云游,过着云水僧的生涯,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叫花子挑水。有一次,挑水禅师云游至京城时,在一位有钱人家的仓库旁,搭了一座小茅屋,靠贩卖草鞋过生活。对街住了一个赶马车的车夫

雪漠:让妄念如风

让妄念如风不破亦不立,觉体亮晶晶。能所双冥日,境智合一时。我在《西夏咒》中也说过“灵魂如风”,但那个“如风”与这个“如风”有点不一样。前者指的是灵魂不是触手可及的物体,像风,像信息波一样,能在空中飘来

智慧法语:他知道世上一切众生心中的想法

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经典原文】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法华经》【经文解释】此偈颂是佛对舍利弗尊者所说,又诸大圣主:诸,就是一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