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首陀罗自食恶果
2024-10-03 11:13

李 睿

从前,城里有位财主叫首陀罗,虽然家财万贯,但一直没有孩子。于是首陀罗收养了一个弃儿,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精心抚育。

但没几个月,首陀罗的妻子竟然怀孕了。首陀罗喜出望外,有心想遗弃收养的弃儿。于是,便用衣被把这孩子裹一裹,趁半夜把他扔到干涸的小河沟里。牧羊人发现了,便把孩子抱回去,每天用羊奶喂养。首陀罗知道后,觉得很惭愧,也有点儿后悔,便把这个孩子重新收养下来。

两个孩子越长越大,首陀罗为他们请来教师,教他们读书识字,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艺。

捡来的老大天性聪明,过目能诵;无论什么知识和技能,一学就会。相比之下,首陀罗亲生的孩子,只是个顽皮瞎闹的小傻瓜。首陀罗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升起妒火,又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老大除掉,以免后患。

首陀罗要老大去给郊外的铁匠送信,刚走到城门口,正好碰上老二在与一群小孩子弹胡桃玩。老二已输得一塌糊涂,看到老大过来,高兴地叫道:哥哥!你来得太好了,快帮我翻本。老大说:不行!父亲命我到铁匠处送信。

老二抢过信,叫道:你替我弹胡桃,我替你送信。老二来到铁匠家,把信交给铁匠。铁匠打开信,只见信上写着:自从这个孩子来到我家之后,我家疾病不断、鸡犬不宁,财产不断消耗、家畜不断死亡,我请婆罗门占过卦,婆罗门说:这一切完全是这个孩子造成的。接到我这封信,你马上将这个孩子给我扔到火里烧死。铁匠看完信,二话不说,抓过老二就扔到炉里去了。

首陀罗知道亲生儿子死的消息,病倒了。一股闷气郁结在他心中,更加痛恨老大,他想:我非想法子把他除掉不可!

于是首陀罗要老大去管理自己的庄园。首陀罗有个弟弟,正好住在庄园附近。老大便带着仆人先去拜访叔叔。首陀罗的弟弟举办酒宴,欢迎老大。首陀罗的弟弟有个女儿,容貌艳丽、聪慧过人,看到堂兄,心里暗暗起了爱慕之情,但她对堂兄突然前来感到有点奇怪。于是当夜趁大家都已酣睡,她偷偷打开老大的背囊,取出信件,打了开来,只见信上写着:等这孩子一到,马上捆起来,绑上大石头,扔到深渊中去。

姑娘不禁目瞪口呆,想到这位俊秀的堂兄不久将丧命深渊中,不禁心惊胆战,不过,她想救自己的堂兄。姑娘终于想出一条妙计,她模仿伯父的笔迹写道:我已年近古稀,最近疾病缠身,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我的弟弟有个女儿,聪明贤慧、知书达礼,我将娶为儿媳妇。接到这封信后,请马上准备种种聘礼,务必要选最精美、最好的东西,亲自去把这门亲事订下来,并尽快举行婚礼。然后她把信装回原来的信封中,按原样封好,悄悄地放回去。

第二天一早,老大告别叔父起程,很快来到首陀罗的庄园。庄园总管看完主人的来信,马上按照信中的吩咐,准备了许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亲自来到姑娘家求婚。姑娘的父母很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他们把亲戚朋友都请来,即刻举办婚礼。婚事一办完,总管马上派人向主人汇报。

首陀罗听说老大已与弟弟的女儿成亲,气得说不出话,翻了几下白眼、蹬了几下腿,就咽了气。老大见父亲死了,十分伤心,痛哭了一场,夫妻两人把丧事办得十分隆重周到。全城的人,没有一个不夸奖他们是孝子孝媳的。

 智慧点拨

首陀罗本想借着弃儿的好命让自己更加富贵,可是有了亲生儿子后却又恶念频起,一心想把聪明优秀的养子除掉,结果却一次次令自己遭到恶运,最后还赔上自己的性命。人啊,当真是不该有恶念,否则只会让自己跌进恶运的深渊。

摘自《佛教励志故事》

End

首陀罗自食恶果

◎ 李 睿从前,城里有位财主叫首陀罗,虽然家财万贯,但一直没有孩子。于是首陀罗收养了一个弃儿,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精心抚育。但没几个月,首陀罗的妻子竟然怀孕了。首陀罗喜出望外,有心想遗弃收养的弃儿

求那跋陀罗译师

◎ 李 安求那跋陀罗(意译功德贤),中天竺人,本是婆罗门,因读《阿毗昙杂心论》有了体会,改信佛法。出家学小乘,后又深通大乘,当时的人都尊称他为摩诃衍。刘宋元嘉十二年(435)他经过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须跋陀罗尊者

须跋陀罗尊者◎如 意须跋陀罗尊者是佛陀在涅槃之前所教化的最后一位弟子,也是佛陀的关门出家弟子。由于须跋陀罗跟从佛陀求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他也因此成为后世佛弟子求法的榜样和典范。须跋陀罗,又称作苏跋陀罗

因陀罗:佛教中“嗔”的意思

嗔是怒、生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又作嗔怒、嗔恚等。《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

因陀罗:学佛的原因是什么

佛不是神仙,佛也不是救世主。佛是全知,但不是万能的!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回归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众生能够究竟解脱,能够离苦得乐。学佛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读经也不是高深莫测

因陀罗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因陀罗作为护法神,他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如佛陀在树下修道时,恶魔进攻扰其禅思,帝释即吹响贝螺,保护佛陀;佛陀涅盘时,因陀罗又显身,念诵颂诗;他还保护佛陀的舍利。有关因陀罗的佛传故事常常

因陀罗:什么是因缘故事

因缘是原始佛教的义理之一,用佛教故事的形式来传播这一道理,称之为因缘故事。因缘是梵语尼陀那的意义,汉译为因、所因、因缘、缘起等,因缘之作用即缘起。因缘是原始佛教的义理之一,用佛教故事的形式来传播这一道

因陀罗的形象

因陀罗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吠陀”时代,他是手持金刚杵、骑着白象、投掷雷电的战争之神。佛教传入中国后,有的寺庙作少年帝王像,男人女相;有的作青年女后像并附有侍女三人。因陀罗入佛教后,其形像通常呈天人形

因陀罗介绍

本为印度教之神,于古印度时,称因陀罗。据诸经论所载,帝释天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且成为三十三天之天主。此类记载系印度自吠陀以来,至佛教时代,将其因陀罗之神格具象化而成者。

因陀罗在佛教中的地位

因陀罗于佛教中之地位,与梵天同为佛教之护法主神,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第二位天王,乃十二天之一。镇护东方,居于须弥山顶之忉利天,其城称善见城。左右有十大天子侍卫其侧。他曾率诸天神以牛头旃檀树为佛陀及诸

因陀罗:要如何念经

很多人都有念过经,但是还是不会念经。所以有时候我常常说他们念经是念给佛听的。这个经本来就是佛讲的,但是我们还是念给佛听。所以比较有趣。有句话叫做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达到有口无心,不是很容易的。第一,

因陀罗的故事

因陀罗(Indra)是古印度神话中的雷电之神和众神之王。在吠陀时代,他是最重要的神灵,光是在《梨俱吠陀》中就有250首关于他的颂诗,远远超过其他神灵。因陀罗有许多称号:“天神之王”“宇宙之王”“慈悲者

因陀罗是谁

帝释天(梵文:Śakro devānām indrah),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本为印度教神明,司职雷电与战斗,后进入佛教为护法神。在梵文中,释迦(Śakra)意为”能够、有能

佛教四大吉花之曼陀罗介绍

曼陀罗花是密宗的神秘图案,其在佛经中,曼陀罗花是适意的意思,就是说,见到它的人都会感到愉悦。它包含着洞察幽明,超然觉悟,幻化无穷的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就可以成为曼陀罗仙。曼陀罗花又名彼岸花,传说上

修持大随求菩萨陀罗尼注意什么

《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之功德利益,首先是大随求心咒嗡(ong)、跛囉跛囉(bo,la,bola)、三跛囉三跛囉、印捺哩野(yin,da,li,ya)、尾 戌达尼(xiu,da,ni)、吽吽

除一切盖障菩萨悲力陀罗尼介绍

据《大日经·密印品》所述,此位菩萨大士之扫除一切障碍真言为:拿摩瑟曼得部塔囊(Namahsamantabuddhnm!归命一切佛!)阿(ah!,除障之种子字,)萨埵系达譬乌德戈得(Sattvahitb

除一切盖障菩萨陀罗尼咒章一句讲解

咒章第一句是皈命除一切盖障菩萨摩诃萨。这里面有两曾密意:一是目前很多人都知道的,念诵时,我们心中皈依的是除盖障菩萨这位十地菩萨,祈愿获得他慈悲垂赐加持,令我们能够消除各种业障和违缘,一切顺利。这是在事

除一切盖障菩萨陀罗尼咒章二句讲解

咒章第二句:生起甘露,疾速获得大乐,圆满成就甘露,梵语amrta,巴利语amata。音译阿密哩多、阿蜜栗多。意译作不死、不死液、天酒。即不死之神药,天上之灵酒。吠陀中谓苏摩酒为诸神常饮之物,饮之可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