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竖三世佛:关于弥勒佛的殊胜之处
2025-01-29 08:17

1、根据《弥勒处胎经》可知,弥勒菩萨摩诃萨是将来的一尊福佛,由释迦摩尼佛授记:“弥勒当知:汝复授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于此树下成无上等正觉。”弥勒佛为贤劫第五尊佛。

那么为什么弥勒佛是未来佛而不是观世音菩萨等其他菩萨?这个确实有点不好找答案。如果说观世音,文殊,普贤等菩萨,是老古佛乘愿再来,那么关于弥勒菩萨,却少见这方面的记载。弥勒菩萨现为候补佛。

这个只能从弥勒佛的前世今生,也就是因果上找原因。弥勒佛的福气来源于他的大慈,所以他累世都是做国王或者转轮圣王,因对子民慈爱著称,可谓生生富贵,无有贫苦。此菩萨虽处富贵之中,国民富足,可是求道之心不减,也是在顺境中修行成功的典型代表。

这也与弥勒菩萨的发愿有很大的关系,《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这里的慈定,最胜,需要非常注意。慈定区别与禅定。最胜区别与其它法门。具体如何?不敢妄言,请您思考。

如果非要找答案,通俗一点说:此菩萨是有福气,命运好的人,所以他做未来佛。别人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2、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追随弥勒佛?发愿往生兜率天?

在古印度此佛的信仰就影响广大,进入中国以后,弥勒佛的净土,一度和阿弥陀佛的净土,不相上下。原因表面看起来是因为:弥勒菩萨入世的箴言,在各教派经典上皆有描述,故弥勒菩萨成为佛教徒被救度的寄托。

这也难怪,修行人就是想得到救度成佛的。那么关于弥勒净土往生实例的记载,出现的最早,甚至多出现在阿弥陀佛净土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往生弥勒净土的信仰。

实际上不光如此,真正修行人,比如净土宗的道安。取经的玄奘,大诗人白居易等,皆是因为对佛教的经文原义有疑问,而发愿往生兜率天亲自听弥勒菩萨说法。释迦牟尼佛导师已经涅槃,现在唯一在说法的权威就是现居兜率天的弥勒菩萨。

也就是说,佛门内部不是有争论吗?走,咱上兜率天问弥勒佛去,请他老人家分说明白。

真正的原因是:弥勒菩萨的经,是有一个完整和坚定的体系,可谓没有商量的余地。不像释迦牟尼佛说的经典,庞大深奥,里面有结缘法,戏论法,真实法,让不能真正理解佛弘法原因的人,生出疑惑和矛盾。所以弥勒佛是唯识派的祖师。也就是没有虚的,都是实的。

3、此佛为什么是佛门的财神?民间在信仰什么?

佛是清静喜舍的,佛的财富无边,不光珍宝,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宝藏无穷。释迦摩尼佛修行成佛之路,可谓艰辛多劫难,可是弥勒佛却生生富贵,似乎天生好运。《法华会》上文殊菩萨就说弥勒佛贪心财宝,要不早就成佛。

弥勒佛财富无量还贪,看似不可思议,可是他却懂得分享。真义是明白没有钱办不了事,兴旺不了国家,救济不了人民。这样的财神民间自然喜爱,因为他能给你真正的好处和实惠。就像观世音菩萨的有求必应一样,必然深受欢迎。

说白了,饭都没有吃的了,你给我谈什么信仰?这就是很现实的一面。如果投胎可以做主,谁都想生在富贵之家,不想生在穷苦之处。弥勒菩萨的国土,净土,富足无苦,人们自然向往。

4、布袋和尚能成为民间弥勒佛的形象,这真是一个奇事。他一下子改变了中国的弥勒信仰,改变了弥勒形象。如果说这是中国文化导致的,我不认可。因为布袋和尚辞世时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也就是说,没有辞世之前,没人想过这样的一个和尚是弥勒菩萨转世,是布袋和尚自己说的。为什么说这样的话?我们看布袋和尚的生平,看不出他学过弥勒菩萨的学说。因为此时尚早,是在五代,唐朝的玄奘还没有取经。

怎么理解?只能说是弥勒佛自己的安排。因为此后,弥勒佛的形象生动具体,亲切喜人,一下子发扬光大。而布袋和尚宣扬了什么?没有讲经说法,谈玄说密,只是拿起放下,只是笑面迎人,忍辱自在。没有富贵财富,没有庄严伟岸。只表法“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包容,笑口常开,快乐生活。如此简单而已。

现在是末法时代,讲经说法和老传统深受现代化的冲击。谁的弘法利生方法更适合众生?观世音菩萨和弥勒佛。因为把佛法简单化了,更适合众生的根性。时代的发展趋势不就是如此吗?兼容并包,和谐共存,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也可以这么说:弥勒菩萨是非常现实的菩萨,所以他自己改变了佛教的信仰方式,实用佛教才能利世。通俗说:你们先好好生活着,别烦恼忧愁,等我下世的时候度你们都成佛!”毕竟他是未来世界的教主,他说了算。

5、这一条有总结性质,非常的实用。

弥勒菩萨能保佑我们,帮助我们快乐的生活,富贵,开心,包容,潇洒,自在。不是吗?和气生财;包容世人,尤其是家人;开心为主,把日子过得潇洒自在。所以供奉弥勒佛在庙门,公司,店铺,家里,就有这些作用。这是真实不虚的。

我主要想谈对修行的指导。很多人的观点是人都没有做好就想做佛做菩萨。什么叫人做好?布袋和尚叫吗?他读了多少经?说了多少法?打坐多少次?磕过多少头?拜过多少佛?放过多少生?帮过多少人?

弥勒佛的龙华三会准入的条件非常简单,只要你称颂过一句佛号就行。现在的时代,还有古法的修行者吗?还需要古法的修行方式吗?时代在发展,就我的理解,大乘的思想必将发扬广大。

因为大乘宣扬的就是:智慧和眼界,心胸和度量。有了这样的基础,什么都能接受,都能明白,都能成就。心能转境为禅,心不被境转为定。坐在绝顶处,笑看风云涌。时代万千变,我只守佛心。

End

一切资具受用都是临时的,不是究竟皈依之处

仁清法师这个也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比方说嫁女,不必要都去鼓捣被子,这被子够盖的就行了,太多了,放在那里让老鼠咬了。有很多孩子都娶媳妇了,他两口子那结婚的被子还没盖着呢。你说什么用呢?所以说,可以拿一部

南怀瑾:注意!持《准提咒》最容易疏忽之处!

准提菩萨这个咒子感应是非常大的,但是要感应大,千万注意啊!诸位,我们修佛法的人要有利他的心( 利益他人的心 ),不要专求自利;以利他之心去念,感应就很快。某个人找你,这个人很自私自利,专为自己着想,到

广钦老和尚讲述一次殊胜的念佛体验

念佛三昧的殊胜境界,得道之人一般不去广宣,修学之人仅可感受了解三昧相状,不可执着其境界。念佛三昧的境界,只有证到的人才道得出来,广钦老和尚讲过念佛三昧的境界。据书中记载:一般人只知道老和尚是参临济禅开

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 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 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 。传统书法抄写佛 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 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现在网

麦彭仁波切开示最简单殊胜、适合末法众生的禅定修法

有一个最殊胜的禅定修法,是麦彭仁波切开示的简单到不可思议的观心和观行修法:心静下来,所有的念头归零,零就是阿赖耶识所有杂念的源头(阿赖耶识是八识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很明显的思维活动,相对平静),把心回归

最殊胜的法

弟子问:尊者,在一切道法中什么是最殊胜的法?阿底峡尊者答道:证悟无我之义的人即是最殊胜的智者。最殊胜的持戒即是心相续调柔;最殊胜的功德即是具有饶益之心;最殊胜的教言即是经常观察自心;最殊胜的对治力即是

净土法门之殊胜

◎界 诠《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度,唯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今与大众一同来研究学习,而且还要真修实行。修者,若意于念佛法门者,每日至少念佛一万声,还要不定期加行。若修其他法门者,只是傍听,不做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 惟 贤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一、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

孝顺父母的方法与不可思议的殊胜果报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说法要偈)一、孝顺父母的意义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可说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曾以七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

菩提心的尊贵殊胜及其功德

首先来讲一讲发菩提心的尊贵:讲到菩提心的尊贵,要从比较上或举喻来说明,始能显示出来。佛陀在大乘经典中特别指出发菩提心的尊贵明文,可说是很多很多的,现我简单的举出几则来谈谈。经中举喻说:如有一大龙王,在

精进念佛是最殊胜的报恩方法

忏云法师讲几句用功的话。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这么说、现在佛这么说、未来佛也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十方如来呀,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如来可以说是一切佛,可怜、悯念众生,就

修行一定要从细微之处着手

◎ 弘恩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放逸、怠惰、轻慢的心,将来想要提起正念用功,也提不起来了。为什么?养成了这种坏的习惯,

放生是救命,是一切福报中,最殊胜的

无论是求财、求福还是治病,放生都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是佛弟子求解脱,放生时,将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如果是俗人求财,可将功德回向给自己的事业。如果家有病人,将功德回向给病人。都会有很好的效果。放生的好处

陈柏达:殊胜的往生咒

第六十一章 殊胜的往生咒异香终日 子梦佛光预知时至 微笑往生宋朝的阎邦荣,是池州青阳人。他中年时,曾经遇到一位僧人劝他修持净土法门,念往生咒。他因此不再吃荤,每天早晨,面向西方,念了一千遍的往生咒,又

“群经之首”的厉害之处,成事者无不读《周易》!!!

爱因斯坦: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李约瑟认为易

供灯的功德太殊胜!只有佛陀能知其中微妙

供灯有世间、出世间两种功德。从世间角度讲,供灯者生生世世眼目清净,不会变成盲人,纵然即生中眼睛不太好、身体不健康,通过供灯也能双目复明、获得健康,还能发财、长智慧等等。而最主要的是它出世间的功德,供灯

供僧斋僧功德殊胜

我们都是知道供僧斋僧的功德是非常殊胜的,因为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供僧就是一种清净的供养,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而且发心设斋供众成就道场,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

作明佛母的殊胜功德利益

很多人都是知道作明佛母的,作明佛母为藏传佛教中赐予权威及怀法的本尊,其貌如十六妙龄美女, 全身红色为怀爱法,代表慑服人心;怒容表调伏四魔;其一面表法性一味;三目象征通达三世;四臂表四种成就(息灾、增财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之殊胜

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记载,药师佛在因地修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趋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药师十二大愿赞偈》十二大愿,饶益

药师净土的特殊之处

太虚大师开示:释迦本师说药师佛以十二本愿所成东方功德净土,摄十方有缘众生,随愿往生,大致同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而特殊之处在供养礼拜药师如来及称诵其名号经典者,现在能免除病难、灾横、增福、延寿,与弥陀之

月光菩萨的殊胜故事

在《佛说月光菩萨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北印度有一个名叫贤石的大城。当时的国王名叫月光,寿命有四万岁。他生来就具有天眼通和宿命通,而且相貌端严。他身上自带光明,就像天上的满月一样明

香板的妙用——消大业障的殊胜方法

我们在轮回路上际遇的一切苦和乐,都是分别和无常的状态,本质都是苦。只有把这种生灭的分别识归向到智慧的状态,我们的生命才会获得真正的大安乐。每一个学佛乃至发心出家的人,首先要明白轮回的过患,要生起厌离,

天台宗的殊胜之处是什么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因实际创始人四祖智顗大师(读音:yǐ ,隋炀帝尊称他“智者大师”)栖止浙江天台山,创立伽蓝为终身道场,开拓鸿业,倡立一宗之教观,故依天台所立之宗称为“天台宗”。其

上座部佛教有没有弥勒佛

在长部的《转轮王经》里面有讲到,在未来人寿8万岁的时候,有弥勒阿拉汉,正自觉者他将会出现于世间。继续问:那是在多少个劫以后?尊者答:还是在我们这个贤劫。继续问:是人寿减到10岁,再增到8万岁?尊者答:

殊胜礼拜--三十五佛

在当今这个社会里,只要掌握住一个根本行业就能赚大钱,请问这个根本行业是什么?(大众答:资讯)对,就是资讯。台湾在这几年内窜起最快的行业就是资讯业,只要拥有足够的知识领域,人坐在电脑前就可以赚全世界的钱

竖三世佛:如何区分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

1, 第一个可以区分的地方就是看他们身边的服侍菩萨是什么样的,释迦牟尼佛du两边的菩萨是他的两个弟子,因此外形是和尚相,而阿弥陀佛的两边是观世音菩萨和大智势菩萨;2,如果两个佛在一起放,那么释迦牟尼佛

竖三世佛之燃灯佛与释迦佛的故事

《大宝积经》记载:在燃灯佛的时期,燃灯佛世尊到达了一个城市的时候,释迦佛陀的前世在那时是个梵志(修道士)。菩萨(佛前世未成道时)听说世尊来了,也和满城的人一样争着想买花供佛,但已被人都买下了,他买不到

竖三世佛——释迦牟尼的一生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公元前五百余年释迦牟尼出生于北印度迦毗罗卫国,是国主净饭王的太子。成道后,被世人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贤哲”。1.释迦牟尼出生释迦牟尼原名乔达

竖三世佛是哪三佛

燃灯佛是梵文Dipamkara的意译,又译作“锭光佛”、“定光如来”。关于过去佛,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迦叶佛是过去佛。这位迦叶佛并不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而是过去七佛中的第六佛。《长阿含经》卷1称,他

竖三世佛:关于弥勒佛的殊胜之处

1、根据《弥勒处胎经》可知,弥勒菩萨摩诃萨是将来的一尊福佛,由释迦摩尼佛授记:“弥勒当知:汝复授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于此树下成无上等正觉。”弥勒佛为贤劫第五尊佛。那么为什么弥勒佛是未来佛而不是观世音菩

竖三世佛之弥勒佛的介绍

在佛教中,有一尊佛,非常出名,我们经常会在一些金店门口,看到一尊笑口常开的佛,这尊佛,就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弥勒佛,可你知道,弥勒佛在哪里吗?他什么时候,才能下世度人?我们经常会在佛经,看到三世诸佛的字样

在“竖三世佛”周围的十八个人是谁

在寺院大雄宝殿中,常常会供奉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他们被称为“竖三世佛”,在三尊佛周围,还会供奉着18位形态各异的人,也就是十八罗汉。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在大乘佛教中,罗汉是仅次于佛、菩萨,在

竖三世佛中释迦牟尼佛的含义是什么

「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翻译成中文就叫「能仁」。「牟尼」是佛的一个名字,这也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寂默」。寂是寂然不动;默是口不言,不单口不言,心也不思,这

竖三世佛中燃灯佛的介绍

燃灯佛,原作然灯佛,又叫定光如来、普光如来,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民间俗称燃灯古佛。燃灯佛又是三世佛之一,是过去佛,与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并称。过去久远劫时,有位国王名叫灯照,国都名叫

竖三世佛指的是谁

横三世佛和竖三世佛分别指空间和时间。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为以空间计算的“横三世佛”与以时间计算的“纵三世佛”。“纵三世”和“横三世”共同构成了佛教的核心体系,使之成为一个完整

三身佛和三世佛

三身,梵文 Trikāyāh,”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 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由此含义而有三身、三十二应身、千百亿化身等说

舍利子有什么神秘之处

佛教的“舍利”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处,“舍利”在一般人看来是颇为神秘的。而且,舍利也不只是身体内的产物。有些得道者……直指人类自身最后一块神秘之处。为什么只有佛法的大修行者、成就者才能留下多多少少、大大小

四法印的殊胜之处是什么

为了能够照见胜义实相——诸法的究竟实相,伟大的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衹劫的苦修,最终发现了诸法的真相:“有漏皆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同时获得了究竟解脱的果位。这个偈颂里讲的内容也叫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