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弘誓愿排的顺序,我们要会看。学佛第一个发菩提心,不发心,佛法跟你没有缘,一定要发心,特别是大乘。净宗是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心?救度一切众生的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菩提心。发了之后怎么渡?先度自己,然后才能度众生,自己没有度,你度不了众生。那怎么渡自己?烦恼无尽誓愿断。用什么方法来断烦恼?持戒修定是断烦恼的。
我们现在持戒生烦恼,它不断烦恼。不学戒,他不知道什么叫烦恼不烦恼,他活得很自在;学了戒之后不得了,这一动就觉得犯戒,动个念头就犯戒,一举一动也犯戒。这怎么办?听说戒是清凉,戒是自在,我学了戒怎么不自在?怎么不清凉?你没有学到戒,你对戒完全不懂,所以你在那里受苦受难,受到老死还继续搞轮回,还没有个完了。
不是戒不好,戒律是圆融的,大乘教里叫大开圆解,你在戒律里头得大自在。你要是不知道,不能够圆融,那戒律给你带来很多麻烦,带来很多障碍。你的心没有被戒律把它清洗干净,反而多了染污。什么?戒律染污你了,戒律动摇了你的心了。本来持戒可以得到清净心、平等心,你现在把戒律执着,坚固执着,造成了另一种的染污。你看,世间法染污你了,佛法现在染污你了。
戒律带给人是清凉、是自在,现在你学了戒律烦恼多了,顾虑多了。烦恼、顾虑是疑惑,你没有能圆解。在这个情形怎么办?我想学,老师都找不到,老师是不是圆融通达的人,开悟的人?持戒,通达戒律,没有开悟还是不行,没有开悟他讲不圆,他解决不了我们问题。

所以烦恼无尽誓愿断,用戒律断烦恼,就像这棵树一样,我们不要这棵树了,怎么办?先把树叶拿掉,再把长树叶枝条拿掉,慢慢的拿到根,多费事。净土宗怎么样?从底下把根挖掉,一棵树马上拿走。你要从枝枝叶叶的慢慢拿,拿一个星期都拿不完。你从根把它锯掉,你马上就拿走了。为什么?净宗是大总持法门,知道一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法,从一那里下手很容易解决,从枝叶上去下手可麻烦了,累死人了。
所以烦恼要断尽,开悟了。悟是本有的,为什么会迷了?烦恼障碍住了,盖覆住了,现在把烦恼习气统统去掉,觉悟了。所以持戒目的是得定,得三昧,就是得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是定,有定就会开悟,下面那个觉就是开悟了。清净心小悟,平等心大悟,清净、平等完全回归,觉悟了,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见了性之后,四弘誓愿第三条,法门无量誓愿学。广学多闻在什么时候?在断烦恼之后,开悟了。不开悟,只能学一门。学一门是什么?是得定。一门容易得定,门学多了就乱了,你得不到定,你得到是知识、是常识,你没有办法得定,更没有办法开悟。定,定久了就开悟,开悟之后才能够学法门,广学多闻。最后圆满成佛,佛道无上誓愿成。

End
发大誓愿 第六卷黄念祖老居士本品是法藏菩萨遵从世自在王的训示,在大会中宣说自己所发的大愿。法藏菩萨成就阿弥陀佛,世人称为大愿王。一切佛没有一个不是大愿的,没有大愿怎么能谈是佛呢。但唯独弥陀称为大愿之王
◎ 净 宗 在因地发誓愿,然后到果上成正觉、度众生,因愿和果地的正觉、度众生是什么样的一层关系呢?当知,成佛之后度众生的方法、效果完全取决于成佛之前所发的誓愿,和誓愿完全吻合,没有差别。法藏菩萨因地发
在药师经中,南无十二药叉大将听完本师佛的开示,明白了药师佛十二大愿之慈悲微妙,再逢「救脱菩萨」向「阿难」解说九种横死的因缘之后,十二药叉大将即时同声面佛起誓:『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名号不复更有恶
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迦叶尊者——降龙罗汉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即是「迦叶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据《法住记》说,以上十六位罗汉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们常驻人间普渡众生。另一说法是
一只乌龟的成佛誓愿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释迦牟尼佛舍卫城传法时,有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罗汉果,天界的八万天子得到了圣果。众比丘禁不住赞欢:善哉!善哉!世尊以殊胜妙法,满足了五比丘及八万天子之
佛道无上誓愿成纪念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是梵文的音译,义译为汉语,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而佛是佛陀的简称,也是梵文的音译,义译为汉语就是觉,这种觉,有别于世间的所谓
何为四弘誓愿呢?一、众生无边誓愿度,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三、法门无量誓愿学,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四、佛道无上誓愿成,愿一切众生,
四弘誓愿的出处《道行般若经》《道行般若经》卷八〈贡高品〉云(大正8·465c)︰‘诸未度者悉当度之,诸未脱者悉当脱之,诸恐怖者悉当安之,诸未般泥洹者悉皆当令般泥洹。’《法华经》卷三〈药草喻品〉云(大正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四弘誓愿实在讲就是以这一愿为主体,一切都是为了度众生。诸佛如来出现于世,究竟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为什么众生有苦有乐?佛告诉我们,苦是从迷中来的,众生看不清事实真
《劝发菩提心文》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参禅学道,应该以发心立愿为下手的工夫。在世间上,读书求学,做人处事,也都要立定自己的志愿、目标;参禅学道
“四弘誓愿”指的是一切菩萨于因位时所应发起的四种誓愿。具体解释如下:1、第一句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虽然众生的数量无量无边,多到无法计算,但是我发誓全部都要度脱他们离苦得乐,出离生死的苦海;2、第二句是烦
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无边无际,充斥六道,因而我们要“誓愿度”,讲的就是度化众生,而不是要别人来度我们,这可不要弄错了方向。很多人都在祈求佛和菩萨给予他实惠,但我们真正该做的就是度化周边人、世人、众生。我
【四弘誓愿】 一未度者令度 二未解者令解 三未安者令安 四未涅盘者令得涅槃次十二因缘。而辩四弘誓愿者。上二卷所出法门。或是凡夫共法。或与二乘同有。并未明菩萨诸佛不共之道。故今此一卷。略出二十科法门。皆
四弘誓愿排的顺序,我们要会看。学佛第一个发菩提心,不发心,佛法跟你没有缘,一定要发心,特别是大乘。净宗是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心?救度一切众生的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菩提心。发了之后怎么渡?先度自己,然
详细解释一一未度者令度 此弘誓缘苦谛而起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今明苦者即是生死也。生死有二种。一分段生死。谓六道众生。所禀阴入界身。果报既粗。有形质分段之成坏也。二变易生死。谓罗汉辟支。及大
四弘誓愿是:1、众生无边誓愿度;2、烦恼无尽誓愿断;3、法门无量誓愿学;4、佛道无上誓愿成。第一条是教我们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条是教我们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而烦恼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
坐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 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降龙伏虎中降龙尊者
1.降龙罗汉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迦叶尊者——降龙罗汉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即是「迦叶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据《法住记》说,以上十六位罗汉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们常驻人间普渡众生
『归命满月界,净妙琉璃尊,法药救人天,因中十二愿,慈悲弘誓广,愿度诸含生,我今申赞扬,志心头面礼。』法药师救人天的大愿王,梵名(Bhausajya-Guru-Vaidurya-Tathagata)译作
第十五课 四摄法 四无量心 四弘誓愿菩萨济度众生,必须先行四摄法,使其对我发生情感,倾向于我,然后乃能顺从吾言,修行佛道。所谓四摄法者,一者布施摄,谓以财施或法施,摄引众生也。二者爱语摄,谓以善言慰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