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昉唐大理司直河内司马乔卿,天性纯谨,有志行。永徽中,为扬州司户曹。丁母忧,居丧毁瘠骨立,刺血写《金刚般若经》二卷。未几,于庐侧生芝草二茎,九日长尺有八寸,绿茎朱盖,日沥汁一升食之,味甘如蜜,取而
◎ 圣 严从前,有两位小和尚,一个叫法均,一个法贤。为了进一步的修炼,他们讨论各自分开去寻求名师。约定十年后的今天,他俩一定再回到分手位置的渡船码头,不见不散。十年一晃就过去了,两人依约回到渡船码头见
道信以前的几代禅师,在传法方式上均以“游化为务”。他们随缘而住,“不恒其所”,“行无轨迹,动无彰记”,“随其所止,诲以禅教”。道信改变“游化为务”的传统;入双峰山“择地开居;营宇立像,存没有迹,旌榜有
公元595年(隋开皇十五年),皇帝的母亲得了一种不治之症,朝中所有太医都无法医治。皇帝为了拯救母亲的命,命令全国各地张贴皇榜。声称有谁能治好国母病,可官升三级、赏银万两。当时居住黄州府广济县安乐乡景和
司马道信(580年4月3日-651年),生于永宁县(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 [1],隋唐高僧,佛教禅宗四祖。公元580年4月3日,司马道信出生。公元592年(开皇十二年),向禅宗三祖僧璨求法,后在吉州
他提倡“择地开居,营宇立象”,建立固定的传授禅法的道场,结束了自达摩以来居无定所、行无定处的游化局面,并在禅法思想上,形成了戒行与禅修结合、楞伽与般若诸经相融、知解与践行相扶、渐修与顿悟相连、坐禅与作
为保障徒众的禅修,道信在双峰山开创了农禅并重的禅风。《传法宝纪》载,道信每劝人曰:“努力勤坐,坐为根本。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饥疮,即闭门坐,莫谈经,莫共人语。”作即“作务”、“作役”,泛指一切生产劳
司马道信,永宁县(又名广济县,今湖北省黄冈地区武穴市梅川镇)人,其父司马申为永宁县立县的第一任县令,祖籍河南温县。当时的县城在今天的武穴市梅川镇,梅川镇为黄冈地区的蕲春县通向黄梅县的必经之路。道信禅师
1、夫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2、不为静乱所恼者,即是好禅(师)。3、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思惟,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运;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独一清
中国禅宗四祖道信的诞生地——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有一口距今1400多年的古井,井水冬暖夏凉,清冽甘甜,史称“浴佛井”。此井内圆外方,井口长0.6米,宽0.53米,一块正六边形的青石井圈覆盖其上,井壁上
道信的禅修理论和方法,不仅直接为“东山法门”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而且包含了往后禅宗多向发展的端绪,因而成为中国禅宗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浪网评价)道信是中国历代寺院中,第一个被皇帝封为既通佛学又通医学
禅宗提倡“即心即佛,离心离佛”,心是三位一体的核心,一行三昧均离不开心的觉悟。禅宗实际上否定了繁琐的业报轮回、修行积福等思想,将佛教的修行和印证过程极大的简化,将修行变成了一件直指人心的干脆利索的事情
妙智菩萨的主要功德在于他行医治病,分文不取,妙智菩萨出生于医药世家,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一起学习医术,学成之后就开始收治病人,此外他一生都在行善事,存善心,积善德,这使得他的道行修行的特别快,也特别好
身长七尺,相貌威严,额间隆起如珠;声音宏亮,意志坚韧,聪慧利达,精通易学,广修夕阵,当时人们称他为黄檗希运。黄檗希运住持黄檗山,门下学人常达千余众。黄檗既深得马祖、百丈洪州禅法之精髓,又因势创新,故其
《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导读 五、应成派如何评价余宗谈到这里,我们已经将四宗的宗义,择要介绍完毕。接下来,便应该介绍应成派如何评价各宗的宗义,由此显出一个“道次第”。应成派认为,由自续派以下,各宗的空
由以上几个方面可知,魔波旬与佛及其弟子的关系实在是很“密切”的。波旬施展种种变化和伎俩,这只不过是魔法的外在形式,魔法的实质内容是以放逸、爱欲、忧惧、退转、愚蠢的苦行以及片面的执著等动乱或蒙惑人心。可
僧伽是狼山奉祀的开山师祖,又称狼山大圣。据《通州志》记载:“唐总章二年,由上即建大雄宝殿、殿阁、方丈室”,山在巨浸中,设舟以济,号慈航院,后改广教寺”。传说当时狼山为白狼精占踞,大圣菩萨僧伽与白狼精斗
唯说一心。千说万说只教人莫错用。“一心”,分别即魔,忘机即佛。今本州黄檗山上万福寺,有赵朴初会长写的对联:“万劫婆心,原来佛法无多子;福田种智,重见圆珠七尺身。”这是对禅师弹风的高度概括。黄檗婆心切,
(垂示曰。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宗师家喝下出人。频下毒手见之。遽遽然唯求其胜己也。作么生是毒手)。举。翠岩夏末示众云。一夏已来与兄弟东说西话。看翠岩眉毛在么(三日下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