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四念处的修行步骤
2025-01-31 10:06

“四念处”又称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四念处的要义为如实观,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佛教,四念处被窄化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在解脱烦恼的力道和效果上,减弱很多,其中的原因很微妙,有许多值得探究之处,如何经由四念处的修持而灭除烦恼,藉此文略作介绍。

四念处的精神在如实的观照,什么是“如实”,就是“照它实际的面貌来认知”,这当中不是经由预设结论来认知,或停留在抽象概念套公式上,这有什么差别呢?如实的观照是紧紧地贴近于具体的身、受、心、法的当下,不需要透过任何的媒介和解释的纯然体验,唯有这样,才可以当下看见真相,也才会真正放下内心的执取,有效地解除苦恼和不安。

身念处的修行就是如实地观照身体的组成和运作状态,身体是由各种物质所组成的,以各种蛋白质结合成生命的形式,从解剖学可以得知身体有五脏、六腑、四肢、五官、血液、内分泌、神经等,仔细地观察身体,我们可以看清它的真相,只是一具精密的“生化机器”而已,和任何其他东西一样,有生起也有毁坏的时候,它的美和丑、健康或疾病也都不是自己可以自由控制的,如果我们过份依恃它、滥用它,都会让我们骄傲、自卑或伤心、害怕。

End

胡小林:改造命运有没有次第、有没有步骤?

我的朋友经常问我,《了凡四训》讲的是什么?《了凡四训》四篇文章,讲得非常圆满。第一章「立命之学」,就告诉你命运怎么来的?命运怎么形成的?命运是怎么改造的?为什么要改造命运?理、事、性、相、因、果,这六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主席!各位来宾!各位道友:圆瑛今日叨承开会欢迎,实不敢当。回忆十年前,曾来此地为筹集经费,救济祖国伤难同胞,以尽国民天职。返国后,日人指为抗日分子,遂被逮捕,饱尝铁窗风味,二十八天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 圣 严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后出定而观四念处,那是次第禅观。由修定得有漏慧,再以有漏慧观四念处,由观四念处发无漏慧而出三界,证解脱果,这是相当花时间的修行方法,对于一般人而言,的确难得有此因缘修

诵经的十二个步骤

文/净慧长老诵经十二步骤都要懂,就能诵到开悟。1. 专诵一经:有的人选诵好几本经,有的人选诵一本经,我建议你专诵一本,除非已经诵得很习惯不勉强。为什么要专诵一本?它的利益在哪里?因为一经通,则窍窍通,

静坐修炼的行功步骤与方法

静坐修炼的行功步骤与方法静坐修炼的关键在于一个静字。在行功中能入真静就能在静极而动中产出肾中真阳,自动运转周天。然后由动极而静,入于杳冥之境而产出心中真阴。真阴真阳相交,在定中结丹。由定而空,入于虚无

西红柿炒鸡蛋,少了这一个步骤,营养都没了

原标题:西红柿炒鸡蛋,少了这一个步骤,营养都白吃了西红柿炒鸡蛋,又名番茄炒蛋。是许多百姓家庭中一道普通的大众菜肴。烹调方法简单易学,营养搭配合理。色泽鲜艳,口味宜人,爽口、开胃,深受大众喜爱。其营养价

解决修行中妄念的步骤都有哪些

当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发现有妄念的出现,是要及时解决的,这样对我们的感悟才会更加的有好处,但是大家也是要知道解决妄念的步骤都有什么,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消除。首先,是对妄念的识别。如果不能意识到妄念,那就谈

黄国达:四念处的修行方法

四念处又称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四念处的要义为如实观,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佛教,四念处被窄化为观身不净、观

施食最简单的三步骤

三步骤:一:(取小杯子用七粒米以上加水,以右手拿之) 念 变食真言: (7遍)参考拼音:那谟洒尔乏。打他噶打。乏罗割得。嗡。三拔喇。三拔喇。吽[慧律法师教您诵读]二 .称四如来名号 (1遍)南无多宝如

什么是佛教中的四念处

四念处是用智慧观察身、受、心、法四念处,破除常、乐、我、净四颠倒。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四念处的内容主要以五蕴为主: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四

四念处有什么含义

四念处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作为学佛的人,如果没有这个观点,信仰就建立不起来,道心不够稳定。“观身不净”,要经常观察自己的五蕴身是不干净的

四念处的修行步骤

“四念处”又称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四念处的要义为如实观,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佛教,四念处被窄

四念处可以同时修吗

四念处在修行的时候是不可以分割的。因为你想你的身念处是需要心来观照的,同时它也能够觉察到种种的感受。所以觉察感受的时候,身心的种种现象都是属于什么?属于法,所以实际上你修身念处的时候同时也一定要修受念

四念处简介

在佛教中,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有四念处与八正道。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

怎样修四念处

在任何环境,任何事情来的时候你要有一个超越的状态,超越的心灵,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你不沉迷、不执著,不会僵化、不会很死板,很圆融、很灵活、很生动。就知道同一件事情可能会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观点,然而

四念处的修习方法有哪些

四念处的修习要具备是好人,能亲近具有正见的师友、常听闻佛法、具有正信、能正思维、有正念正智、能守护眼等六根、身口意三业清净等八项条件。一、身念处六根遇缘之时,则随境飘转,为善为恶,轮转不休。心念纷扰,

如何修行四念处

「四念处」又称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四念处的要义為如实观,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佛教,四念处被窄

四念处的修行方法有哪些

“四念处”又称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四念处的要义为如实观,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佛教,四念处被窄

什么是四念处

四念处,又名四念住,是指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