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斯陀含果发展
2025-02-02 07:45

在北传大乘佛教体系里,二果属於小乘修行(罗汉道)的第二阶成果成效,因此也称为二果罗汉,在此之前则为须陀洹(初果罗汉),此之後则为阿那含(三果罗汉),基本意义与南传佛教相同。

与初果须陀洹相比,二果除了拥有初果的三个特质(断疑、断戒禁取、断我见)之外,再加上“贪、嗔、痴薄”的特点。

也就是说,二果圣者在修行证得果位的过程中,对世俗间之五欲生活(指财、色、食、名、睡,或者色、声、香、味、触)起了远离的心,欲望从根本上减少了。

End

须陀洹果位,斯陀含果位,阿那含果位分别指什么

1、须陀洹果位:三乘菩提中最低、离凡夫最近的一个果位(修佛所达到的境界)。须陀洹,译为预流、入流,佛教术语,是南传佛教中的修行位阶,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意思是凡夫通过修行断尽“见惑”,开始见到佛道,

什么是斯陀含果?

《楞伽经》第50讲(9)大慧云何斯陀含相谓顿照色相妄想生相见相不生善见禅趣相故顿来此世尽苦际得涅槃是故名斯陀含证初果是七来,证二果是一来。什么叫证小乘二果呢?“顿照色相妄想生相,见相不生”,修禅定,

斯陀含果的介绍

第一、是把佛经当作一面监察我们心行标准的镜子:凡夫难保自己不犯错,有时犯了错,尚不能知错改错,但当面对佛像,口诵佛经之时,就同听到佛在亲口说法来教诫我们一样,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策励修行。已经犯的过错

斯陀含果的解释

一、专注力提高读佛经,可默念也可出声阅读,小声大声根据自已感受舒服为佳,这样心、眼、口一并到位,来不得半点含糊,自然心里的杂念,就随之都被屏蔽掉,两耳两眼一口一心都倾注于经本上了。二、调心并益养气质

斯陀含果发展

在北传大乘佛教体系里,二果属於小乘修行(罗汉道)的第二阶成果成效,因此也称为二果罗汉,在此之前则为须陀洹(初果罗汉),此之後则为阿那含(三果罗汉),基本意义与南传佛教相同。与初果须陀洹相比,二果除了

佛教中的斯陀含果是什么

记忆力提高诵读佛经与默看浏览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与感受。默看注重眼睛的浏览过程,会随着时间很快忘记。而诵读出来,所记忆的内容远远久于默看,也许就是因为上面所讲的专注力提高了,一心一用,自然记忆力也就

斯陀含果是什么意思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果位之一。为声闻乘的第二果。证到此果位者,只需再来此世间一次,便可证得解脱。斯陀含可分为斯陀含向和斯陀含果。斯陀含向是已证初果正趋向斯陀含果的境界。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斯陀含果含义

斯陀含是佛教的位阶、果位名称,意为一还果,是第二阶成果成效,因此也称为二果。在此之前则为须陀洹(初果、预流果),此之後则为阿那含(三果、不还果),佛教修行具有科学态度,修行之后必须经由测试、验证才能

斯陀含果位是什么意思

佛经是法宝,为众生离苦的指南,应尊重恭敬,若有破损,应速修补,不可烧毁或丢弃。经典所在之处皆有龙天护佑,若任其损坏废置,罪过无量。佛经要放在其它书籍的上面。举凡经、律、论其放置层次,由上而下依次为:

斯陀含果指的是什么

不可在看经的桌面上,摆置杂物,或躺着看经书,更不可以污手触经。不得口吹经上灰尘,应以专用净布拭去。书房和睡房若是同一间(限单身净房),睡觉时应用干净的布将经书盖好,且要安置在头的那一边。 不可在经典

斯陀含果特征

斯陀含为梵语,对应的巴利语是Sakadagami,翻译成汉语、中文的意思是“一往来”,佛经中也称为“一上一还”,指的是:最多只会在天界与人间再往返一次,就能够在此后证得四果,注定完全解脱(永远摆脱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