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文化建设
2024-10-16 09:38
当代寺院的定位,经济条件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经济活动决定着寺院的生存与发展,任何寺院都面临着这个基本现实。
学术研究传统是一种文化行为。古代寺院办文化主要以讲经说法,翻译佛典,撰写佛书为主,僧人们在寺院里面学习,提升了自己的文化水平,扩大视野,提升理论素质,完善人格,养成信仰佛教的信心。其中文化的传统与教育的方式以私人传授为主,师父的水平决定徒弟的见识,不满足本寺所学到的知识的僧人可以通过游学参访的形式取得更多的见识。修行也是寺院的一个重要培养方式,僧人们通过打坐与参禅行为,增长悟道修行的能力。僧人与文人交往是普遍现象,撰写语录、典籍等,与文人吟诗酬唱,丰富了佛教思想文化的内容。
现代寺院的文化事业仍然不外于这些活动,但是较古代而言,寺院文化活动更具专业性,手段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范围也在扩大,效果已经超过了以往。现代寺院的文化除了保持传统的讲经活动之外,在人才培养和传授知识,以及佛学研究方面都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倒如,许多寺院办有佛学院,采用西方传授知识和教育的方式,培养人才。交通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僧人不用走出寺院就可以满足求知的欲望。也因为有了网络技术的帮助,寺院的宣传为整个社会所了解。寺院与社会的文化互动除了依靠教内居士与僧人中的文化人之外,学术研究这一块,更多的是通过学术界的帮助来完成。世俗社会的研究单位与各大学里的研究人才成为各个寺院学术研究的依靠力量,在学者们的支持下,寺院出面邀请学者开办学术研讨会,探讨佛教的思想文化和寺院的历史,讨论佛教发展的问题等等,有力地提升了寺院的文化晶位,促使整个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得到增强。同时寺院办刊物,出版丛书,将佛教文化传递到社会,寺院的历史文化发展线索也清晰了,其亮点也出来了,这些都是过去所没有过的,科技手段的进步与视野的开阔,使寺院在文化活动方面更加自觉地参与,如今没有文化的寺院是没有希望的寺院,所以在对未来,寺院的定位离不开文化,只有把寺院文化定位以后,才能谈得上在社会上的影响与发展。
民间外交的传统是伴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开始的,也随着传教的活动而不断地发展,进而成为国家外交事业的补充,也是古来最有影响的民间外交力量。古代寺院发展民间外交,主要是以个人行为为主,以个人或数人组成的小团体而开展活动。其目的是佛教理论学习与经典的引进或输出。在信仰的驱使下,僧人们乐此不疲地往复在丝绸之路运动,搬回成千上万卷各种经典,回国以后在寺院将其译出,不仅丰富了中国佛教理论,也推动与此有关的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等事业的发展。民间信教活动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官方的介入也成为寺院外交的重要推动者,由朝廷派遣僧人出国,国家建造译场,拿出资金组织中外僧人从事翻译的活动,出版各种藏经,民间外交成为引进外来的宗教文化的一个有力的活动,国家的意志与利益也于其中得到了体现,无序的民间外交活动进而整合成有序的国家指导下的国家外交的补充。
现代寺院的民间外交, 以个人的行为为主的活动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以寺院或协会的形式从事这项活动,重新复兴的中国佛教已经走完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请进来的方式,对外交流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学习理论或引进经典为主,更多的是通过走出去交流方式,增进与不同国家和不同派别佛教团体之间的了解与感情,同时也负有向外介绍与宣传中国佛教的义务,包括向海外佛教界推广中国佛教理论与经典,以及传递中国佛学研究成果等义务。背靠强大的祖国,通过民间外交活动,中国佛教界与各国之间交流接触增加了,海外佛教界对中国佛教界了解增多了,中国佛教在海外乃至世界的影响增大了,佛教寺院也在成长壮大过程中提高了地位,完成了自己的定位。
此外,许多寺院都是历史悠久,祖师辈出的地方,有的寺院就是创宗建派的祖庭。这些都是寺院的亮点,也是佛教徒包括僧人祭祖拜圣的基地。发扬光大祖庭,就是继承寺院的传统,也是宣传寺院的窗口,发挥寺院宗派资源,确立祖庭地位,则是当代寺院的特色所在。
总之,当代中国佛教寺院的定位离不开现实的社会环境,离不开世界形势的大环境,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佛教寺院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生存环境,还要放眼世界,积极地将自己融入世界大环境中。在坚持传统佛教清净修行目标下,充分发挥宗教场所朝拜功能,引领信徒积极走人间佛教道路,把寺院建设成薰染清修道场,文化教育的宣传阵地,海外联系祖庭,完成新时期的定位,顺利走向新的转型。
摘自《海幢潮音》2015年第4期
End
当代寺院的定位,经济条件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经济活动决定着寺院的生存与发展,任何寺院都面临着这个基本现实。学术研究传统是一种文化行为。古代寺院办文化主要以讲经说法,翻译佛典,撰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妙江法师弥勒菩萨也叫慈氏菩萨,当时在那个地方叫布袋和尚,就是走到哪儿都笑嘻嘻的,他的慈悲、他的胸怀、心量是无限的。哪儿打板就去哪,哪里有饭就去哪吃饭,所以别人就讨厌他,有些
在寺院里,全寺僧众每天朝暮都要在大雄宝殿内集体诵经,成为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和梵呗歌赞的佛事,在念诵的准则当中冀获功德。由于在课诵朝暮进行,所以称为朝暮课诵或早晚功课。诵经的方式从《金刚顶瑜
◎ 圣 凯寺院僧人的生活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非常清静而悠闲的,晨钟暮鼓、青灯黄卷,令多少世人羡慕不已。但是,真正的寺院生活其实十分清苦,同时也十分有规律和节奏。僧人们闻钟而起、闻鼓而眠、闻板上殿、
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把钱布施给穷人,而去建寺庙呢?有个位国外的居士供养了很多钱,于是买了几十万元的大米,一万多双鞋发给穷人。后来发现,送粮食你能发多少个家庭?十万斤的粮食发下去,一个人能分多少
寺院屋檐下为何要挂铃铛?印能法师在我国一些寺庙等传统古建筑的屋檐下,总能看到这系挂着的铃铛,风吹铃动,悦耳清脆。这种庙宇殿堂屋角的铃铛现今都叫做风铃,亦称惊鸟铃、护花铃。顾名思义,就是说当风吹过时风铃
为什么进寺院见到的第一尊法像是弥勒菩萨觉醒法师常去汉地寺院的信众发现,大多寺院在进了山门入天王殿后,正中映入眼帘的第一尊菩萨像都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菩萨,却并不是正襟危坐说法或禅定的法像。他那笑口常开
◎ 广 行 在寺院如厕也是有讲究的。进厕所后,须三弹指,提醒坑中啖秽鬼,及时回避,这样就不会触怒它们,彼此都不骚扰,并且心里默念一偈: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一遍)。 不能隔壁与别人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明。中国佛教之礼仪,不仅蕴含佛教种种行为规范,更是我们对佛菩萨的一种尊重和虔诚。寺院礼仪很多,通常会有人问我,进入寺院殿堂是先跨哪一只脚?是男左女右吗?一
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我们在朝访游历名川古寺时,一定会觉得那些飞檐翘角的汉传佛教寺院建筑,规模不一,各有特色,但外墙大都是黄色或者红色,这是什么缘由呢?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了君王的重视和礼待,寺院多
◎ 严耕望 唐代中叶以后,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多出其中。王昌龄《上李侍郎书》云:昌龄岂不解置身青山,俯饮白水,饱于道义,然后谒王公大人以希
◎ 孙英刚 长安佛教寺院的饮食是完全区隔于一般物质史或经济史的做法。围绕着长安城中偷盗僧食和破戒饮酒现象,笔者试图从佛教戒律、寺院生活、宗教想象、灵验感通故事等出发,探讨寺院饮食问题,进而在隋唐长安城
修行,不是说修一下子马上就能够成就,我念佛念了好久了,诵经诵了好久,就能解决;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业障太多太多,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智慧、耐力去跟它对抗,慢慢地磨练。所以说有智慧,我们自己才能够把握
佛教寺院是清净的圣地,所以,信众游客进入寺庙一定要注意以下八个问题:一,衣服要整洁,不能只穿背心、短裤、打赤膊、穿拖鞋。二,当寺内举行宗教仪式时,不能高声喧哗干扰。三,未经寺内执事人员允许,不可随便进
导语:修行从自身起,从实际处入手!真正的道场不只是寺庙和禅堂,真实的道场更是每一个当下眼前的存在和每一个念头。修行不是一种逃避;更不能成为一种心灵的娱乐,或是争权夺利。修行要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实际
[原标题]通讯:探访康巴名寺桑披岭寺沿着硕曲河流淌的方向一路前进,在层峦叠翠的半山腰上会与恢宏的桑披岭寺相遇。阳光洒在桑披岭寺的金顶,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桑披岭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全名为噶
在我国一些寺庙等传统古建筑的屋檐下,总能看到这系挂着的铃铛,风吹铃动,悦耳清脆。这种庙宇殿堂屋角的铃铛现今都叫做风铃,亦称惊鸟铃、护花铃。顾名思义,就是说当风吹过时,风铃叮当作响,用来惊吓鸟类,保护廊
巍巍双塔,馥郁牡丹。(图片摄影:三晋都市报记者周俊芳)硕大无朋,花香四溢。(图片摄影:三晋都市报记者周俊芳)[原标题]双塔寺,邂逅400年的牡丹硕大无朋,花香四溢,色彩斑斓,真可以用牡丹花下死,做鬼也
每年节假日,很多人都会去寺院拜佛祈愿,但是拜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如何拜佛才如法如理呢?烧香拜佛时,又该说些什么?下面介绍一些在寺院拜佛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在殿堂礼拜时,不能站在大殿的中央,因为这是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明。中国佛教之礼仪,不仅蕴含佛教种种行为规范,更是我们对佛菩萨的一种尊重和虔诚。寺院礼仪很多,通常会有人问我,进入寺院殿堂是先跨哪一只脚?是男左女右吗?一
礼仪,是一种规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中国佛教的礼仪不仅包含佛教的行为规范,而在这种行为中更蕴藏着中华文化。礼仪在某种角度来讲也可视为,维护人们日常生活当中行为的潜规则,因为它毕竟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
扬州文峰寺钟楼钟楼俗称钟撞堂、钟堂、钟台、钓钟堂,为七堂之一。即寺庙中悬挂梵钟之堂宇。古时与经楼相对,通常与鼓楼分居伽蓝之两翼。盖钟楼虽渊源于印度祇园精舍无常堂之悬挂颇梨钟,然印度及锡兰等地并无其制,
在佛教里,钟分大钟和小钟两种。大钟,又称为梵钟、洪钟、钓钟、撞钟、鲸钟等等。因为它在撞响的时候,能够清净寺院梵刹,所以称为梵钟因为它的声响洪亮致远,所以称为洪钟;因为它是吊在钟架上被撞击而响的,所以称
五台山普寿寺山门五台山南山寺钟楼五台山显通寺大雄宝殿在一座佛寺中,殿宇建筑很多,根据宗派的不同,寺中之殿阁楼台建筑多少不定,但有7种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叫做伽蓝七堂。至于七堂的用法和取舍,根据时代之不同
天王殿是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四大天王东方天王名为提多罗吒,此云持国,能护持国土,领毗舍阇(此云颠狂鬼)、乾闼婆(此云香阴)神将,是帝
居士住在寺院修行,在佛教中称为挂单。这也是从行脚僧到寺院投宿挂单引申而来。在汉传佛教中,单是指僧堂里的名单,行脚僧把自己的僧衣挂在名单之下,表示暂住,因此称这样的投宿为挂单。后来也用在居士暂住寺院修行
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让身在都市的您时时倍感鸭梨,尤其是寒冷的冬日更加有几分蓝瘦香菇的赶脚!这时您需要一份温暖,一份可以从内心速涌全身的温暖。它不是一个深情的拥抱,一句暖心的话,更不是几行难忘的寄语。它需
寺院游览趣话林克智初次来到寺院旅游观光,人们往往会对所看到的东西产生好奇,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弄清楚其来龙去脉。这样的问题不少,但为篇幅所限,我们择其要简介如下:1.僧人见人为什么要合掌我们在寺院游览
问:师父好!经中说 不以居家身受用僧财物,可我见寺院义工接受当家师给的斋饭或法会后的果品?怎么看待此事?释宽见答:偷盗,即不予而取,略言之:若明知是他人之物,仍起盗心将其移离原处,即犯偷盗戒。若在寺院
佛教瓶颈不是浮华的寺院经济现象李向平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佛教和其他社会阶层一样,大受其益。然而,对于中国当代寺院经济,常常局限于片面的道德批评,而忽略了其中的社会意义,未能从佛教作为一种社会
我们若是去寺院中的话,我们会发现在大雄宝殿中是有供奉三尊佛的,分别是药师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我们都知道这位佛菩萨是非常殊胜的,但是你们知道这三尊佛的表法之意吗?其实三尊佛的表法之意,代表了人从
普佛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普佛分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寿康宁、离诸灾厄、吉祥平安而举行的共修法会。超
在原始佛教时期,僧众的日常行事,除了出外乞食,每日各自进行。修行的方法有两项:一是学习教理;二是修习禅定。学习教理听佛说法,或互相讨论;修习禅定是趺坐,或者经行(经行是在林间来往徘徊)。到了后来寺院中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些人一遇到麻烦、遇到苦恼,就想着要到庙里做佛事,有做超度的,做解冤孽的等等佛事。一遇到问题、一遇到麻烦,不知道通过反省、反思,找到产生问题、麻烦的根源,而是随便找个借口、找个
我们有无数劫的冤亲债主,特别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天天为了美味而杀生,不断制造冤亲债主。它们是造成我们身体不好、事业不顺、家庭不和等等违缘的主要原因。我们学佛懂得了因果报应的道理,就要向它们忏悔并为
第一,寺院曾经被无数的高僧大德加持过。我们这个北塔护国法轮寺,从刚刚开始创建到现在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这个地方无数高僧大德都曾经对其做过加持。你的家里面可没有这些,对吧?所以说,在这里念经比
多宝佛塔始建於明崇祯七年(1634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落成。又称“少林寺塔”,位於天津蓟县盘山风景名胜区少林寺东。少林寺旧名“法兴寺”,魏、晋间建,元代重修,有观音殿、明月堂等建筑。抗日战
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王雷泉导语:佛教对人类世界的积极作用,是通过最根源性的转变人心开始的。心净则国土净,这里的关键,是人间佛教的菩萨行者广度一切众生的愿心,教化众生整体清净,从而创造清净理想的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变迁过程中,主流佛教因义理不彰、组织涣散,无法满足民众爆发性的宗教需求。佛教因意识形态歧视和制度缺陷而形成的围墙困境,为权力寻租与资本逐利提供了巨大市场。政商利益集团利用佛教品牌特别是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如忏摩;有的是经大众附议通过者,如布萨;有的是对大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者,乃至到山门迎春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