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宋智明:禅观入门 八、禅的公案与悟境 禅机新说
2025-03-14 13:17

禅机新说㈠

禅师在室,据中而坐,来客从门而人,见破屋旧檐,不堪风雨,便问道:

「近日秋雨连绵,不知有漏无漏?」

禅师云:「天上地下一片,连你也浸在其中!」

「自离杭城,未测西湖水是浅是深?」

禅师举指道:「是浅是深?」客无语。

温州禅客刚好到来,一把抓住禅师的手说:「我打你痛不痛?」

禅师俨然不动说:「连别人打你我也痛!」

一学人默然而坐,不发一言,禅师问云:

「南岳破马祖打坐,贵於悟心,你如今坐也不坐?」

学人答云:「坐时不坐,不坐时正坐!」

禅师追问道:

「你是在井裏还是在井外?」

「学人处无有井之可见,何有裏外之分?」

一研究生忽插话云:

「禅师曾举镜子公案,未知此刻是明是暗?」

学人直视云:

「你唤甚么作明暗?」一座无语。

一大学生从无锡来上海,问:

「禅机我不会,佛法也未悟,只是如何是一丝不挂?」

禅师云:「你未曾到上海!」

一学生离家寻师,禅师问道:

「学佛为甚么?」学生无言以答。

禅师训斥道:

「回家!」学生顿感亲切而泪下。

又一行人再拜禅师,师云:

「为何还不回家?」

「家在何处?」行人问道。

禅师直指云:「只贵自知,何须问人?」

有人问南方禅师讲禅论道:「未审见地如何?」

禅师截住云:

「止止不须说!」

一比丘尼问:「如何是一合相?」

禅师举起茶壶云:「这个是!」

有人问:「据说南山闲人已超祖位,不知机用如何?」

禅师分断云:「只知清闲,未办空忙!」

有语颂曰:

点燃旧油灯,捧起破沙盆,

一杯源头茶,话东却道西。

应机无倒说,酬容说为梦,

穿透根尘甲,妙语不见禅。

禅机新说㈡

云山雾路,九折十弯,过来人一身轻快,一路平直,那正是春花烂漫,清风飘香的时节。

禅师虚步而行,众弟子无心而随。到了荫郁的参天古树下,禅师指向前山说:「古时五台山下有婆子,凡行脚僧问台山路怎么走,都答以:蓦直去!

当时人走过之後,又下语道:『又一痴汉上当了!』,後来被趟州勘破,诸位!趟州老人到底勘破个中甚么道理?」

一学生回答说:「时人只知假相的山路,未明参禅的心路,老婆指示用功的方法,故云:蓦直去! 趟州即勘破他如此用意。」

禅师又问:

「如有时人问路於你们,如何将自己的日用方便以示人?」

各位弟子依次而答云:

「跟著师父上。」

「照上山的路线上。」

「只管上。」

「注意脚下平直去。」

「虚行无上下,了然古时路。」

最後一位翘起脚板,向虚空一踩。

禅师评断道:「有唱师家曲,有吟自家调,到底无声琴,能演无无禅!」

诸位不知你是那一类?其中笨、法、觉、观、悟、妙又如何分断?试参看!

一行上得顶峯,长啸振喝,云空分明,遍观诸山,一眼所现,於是空手而回,闲坐品茶。

禅师指著庭前柏树考验大众说:

「当年趟州『庭前柏树子』,诸位还见么?可各呈一偈以述见地。」

明性不动本座说道:

前後俱无见,左右恰逢源,

万法一性融,何必再指陈?

明心到了树前摇动树枝说:

的的祖师意,古今原无别,

尘累消括尽,依然柏树是。

明机把手中的茶水往柏树一泼说:

倒却柏树子,了尽古今心,

杯中空无物,瞬目亦非意。

明德合掌慈目而说:

万德显本性,借假显妙真,

平常庭前树,正果从根生。

明达闭目而云:

从来闲语言,都说难思面,

透得境外心,尘断赵州树。

明行一边品茶一边云:

禅树自有风,无庸它方颂,

论理小儿戏,一行了万机。

禅师一拍桌子,径自拂手而去,从此不复再见。

有语颂曰:

拾来古人机,问向山路时,

智眼随步转,大歇空外身,

自家风调足,历落峰头云,

谁知拂手去,从此不见师。

禅机新说(三)

海印虚舟,彼岸中流,愿行直航,尺浪重波,一水天际,一性逍遥。有一行

人,越出师门,归来无为,不传师法,不宣师旨,无宗无派,离悟离迷,种一片自家田地,画一个无样葫芦,率性天真,更绝缘虑。有禅客来问:

「师承何家禅法?」

「元音无寄。」

「何为元音无寄?」

「因为佛未曾说过,祖师不许道著!如今更无可继承!」

「如何方能见性?」

「不见见!」

「如何是明心?」

「眼前无异物。」

「如何是道?」

「离开不是。」

「学人欲求个实修的下手方法。」

「不昧!」

「如何是不昧?」

「竹绿水清。」

「如何是悟?」

「不许向人问!」

「如何是不悟?」

「忙向荆棘林!」

「参禅、止观、持咒、念佛是否都可以修而悟道?」

「鸡鸣日出天下白。」

「为甚么当今人悟道这么难?」

「黑海裹翻波。」

「如何参拜明眼宗师?」

「看透天下不是明师的假相。」

「如何依止善知识?」

「似水合水。」

「参禅人吃素还是吃荤?」

「不知是饥时是饱时?」

问客无语。

「目前禅文字很多,不知看文字是,还是不看文字是?」

「从门入者皆非真。」

一日僧问:

「西方三圣塑像在此,真佛那裏去了?」`

「对面不相识,何论东与西?」

有住山僧来相见,问:

「如有老虎逼於崖前,退後是深渊,向前即被虎吞,此时如何?」

「空中骑虎归。」

「如何骑?」

「转身即是。」

一年轻学人进问:

「悟前如何用功?」

「直向看处看。」

「悟後如何用功?」

「哺养新生儿。」

「长大後如何?」

「盖天盖地去!」

「如遇障碍怎么排除?」

「虚空不说人过。」

「如何超越四相?」

「行云流水。」

「不知如何融会台、禅、密、净四宗法行?」

「身眼手脚!」

「向外说自己开悟的人是否是真开悟?」

「不是家裏人。」

「自己认为自己开悟了是否开悟?」

「落。」

「烦恼来了怎么办?」

「他乡客。」

「如何调伏习气?」

「日出溶却西山雪。」

「如何说法?」

「互换。」

「如何起机用?」

「虚空裹藏不得。」

有语颂曰:

行回源流机,饶舌恁么时,

深海澄波光,纯种水裏田,

无孔笛声扬,曲孤无人接,

万派消归海,千山也倒岳。

End

禅修的入门实践方法

◎ 净 慧我们的心念就像小溪流水一样,就像长江的滚滚波浪一样,就像大海一样,没有一时一刻平静过。那么我们为什么从小溪说到长江大河再说到大海呢?我们的人心呢,有时候会有一些相对的平静,就像小溪流水;有时

业障发现的公案

◎ 梦 参我们每个人,思想随时变化的,当你打完佛七,得到佛菩萨加持,或者诵经诵到非常相应,但不是诵经天天都相应的。我不晓得诸位道友有没有体会,你诵二三十年,这部经你很有基础,在经上所说的话,你也明了了

唯识学入门读法

◎范古农读法之一凡读佛书须备辞典,其有名词骤不能解者可一翻阅。如《大乘五蕴论》之大乘、薄伽梵,本论无解,可查辞典,如《佛学辞典》,或《法相辞典》。读《五蕴论》时,以《广五蕴论》为对照,此有不解,彼或有

禅机妙境

禅 机 妙 境◎ 秦孟潇俗汉不凡过去有一个俗人很羡慕寺院僧人的生活,因此,他拜泉州崇福寺老当家为師父,法号了翁。在寺庙里做些活,二年后,他受了比丘戒。在名山古刹参学多年,终于又回到自己出家的寺庙里來了

元音老人:讲述修法见护法神的公案

像我们心中心法,也是为了开智慧成佛。六个印有不同的作用,第二印可以消业障,治毛病,也可以开天眼。开天眼就能看见佛、菩萨、地狱、鬼道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要怕,一切相都是你自己,怕的话,就不要用。从前有个

静心,是静坐入门的前提!

壹静坐,是道家养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功法,通过练习静坐法,不仅可以帮助人缓解压力,还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以达到养生的作用。在习练静坐法时,不仅要心静,更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静坐之法,从理论上说要在一个静字

空灵一梦解禅机

  我们分享一下什么是佛教禅宗的智慧,以及这种智慧对我们高层管理人员有什么作用。  据统计,美国现在每天有1500多万人禅修。在日本、东南亚等地方,禅宗对社会精英人士的影响也非常大,像乔布斯,就是一个

太极拳中“顶头悬”,是入门过渡到中级阶段的关键

师爷曾说过,头乃统领全身,但练功时总是说不到头,因为徒弟们练不到一定层次,头竖不起来,说也理解不了。这句话对我有了启发,也就是说,顶头悬是八卦掌功夫的关键,不管你练多少年,头顶不起来,就不能做到全身一

品一杯禅茶 参一种禅机

生活禅为赵州柏林禅寺净慧法师所提倡,是禅宗思想在现实生活条件中的具体表现,它默契了人间佛教思想,强调了禅最精要的内容:在生活中体味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

最全修道入门,老道长万字长文告诉你!

道长简介:刘培中,清光绪九年(西元1883年)十月十九日吉时生於山东省临沂县,单名「鑫」,字培中,後以字行,师生而灵慧,五月能言,有神童之目,先祖世世封侯,为鲁之巨族。父刘炳臣,清廷世袭侯爵。母吴氏。

易经入门相关介绍

很多朋友都想学习易经,可往往欲学无门。书买了一大堆,各说各有理,越学愈糊涂,越学越乱。为此本站特意为大家收录了这部易经八卦入门视频教程,认真跟随它学习,您一定可以少走弯路,不费多余功夫,快速学会易经相

赵州禅师公案

赵州禅师公案一师示众云:“大道只在目前,要且难睹。”-----大道从来无遮无隐,一直在眼前,只有悟者才能看清楚。僧乃问:“目前有何形段,令学人睹?”眼前的大道,是何形状,能试说说让求学人明白吗?师云:

初学坐禅的最佳入门方法是什么

初学坐禅以“念息”为入门方便,是最容易得力的法门。一呼一吸,叫做一息。息是依缘身心而出入变化的,对身心的粗动或安定,有密切关系,所以安定身心的禅定学,对修息──呼吸,极为重视。如何修念息?念息方法有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三十节 公案

第三十节 公 案佛果曰:大凡参禅问道,明究自己。不见赵州举道: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又不见云门道:如今禅和子三个五个聚头,喃喃地便道:这个是上才语句。那个是就身处打出语。不知古人方便门中,为初机後学,未

耕云:摩诃般若的要义与入门

八正道的起点和最高点就是摩诃般若佛陀强调八正道,就是说:人要想成熟众生,庄严佛土,也就是说要实现大同世界的话,就必须每个人都要保持正见。正见有深有浅。假如说:我们看得很正确,我们认为很正确,那就是浅。

鸟窠道林禅师的公案

鸟窠禅师本名叫道林禅师,他收了一个侍者叫会通,这个侍者跟师父跟了好久了,觉得师父从来也没教他什么禅法。有一天他就跑去跟师父告假说:“师父,我要到诸方去参学佛法,我在你这里什么都没学到。”道林禅师就说:

郑石岩:公案——禅的象征式语言

禅学是一门生活的智慧与艺术,是教导人们真心投注于生活,以发挥人性光明面的传承。特别是生活在忙碌紧张的现代社会,禅确实能在你的心理世界,洒下清凉的林荫,让自己品触到自由的欣喜和醒悟之后的自在。禅不是知性

佛教入门:家里佛堂布置事项

一般来说,家里佛堂布置如果空间配置上许可,佛像可以朝向大门。如果是与家人或同事、同学等共住一处时,应先征得大家同意再设置佛堂;若是他人不同意,可以收藏方便的佛像代替于课诵时请出,课诵后在收藏,不宜勉强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呵谬解第三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呵谬解第三念佛三昧名三昧王,境界甚深卒难究竟。古今师授互有不同,至于天台其说大备,慈恩贤首各引其长,企仰禅宗亦极明显,但后学浅陋莫得指归,尚未升堂,焉能入室?晨语:净土是佛的果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正明心佛观慧第四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正明心佛观慧第四夫念佛三昧者,实使群生超三界生极乐之径路也。始自鹫岭敷宜,次羡庐山继轨,十方称赞,诸祖传持,自昔至今,有自来矣!晨语:净土法从佛在印度的宣说,直到庐山慧远的继承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辟断空邪说第六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辟断空邪说第六释迦如来一代圣教,一本于善恶果报因缘诸法,为始终不易之正教也。虽有百非超脱之句,岂必离乎因缘法哉!晨语:指出释迦一代圣教的根本,是以善净的缘起来体现自性的功德,破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劝修第九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劝修第九夫净秽同心生佛一理诸法本等,须假劝修。其奈众生迷心作境净秽斯分,对待相成缚脱迥异,缠缚多劫不觉不知,故须劝娑婆苦海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晨语:理明的人不须劝,但迷事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劝持众戒第十一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劝持众戒第十一惑者问曰:今闻念佛直指戒杀之说,可谓指体投机事理悉备,实善世利物之训也。敢问:为只此杀业当极戒之,为兼盗淫妄等诸恶悉宜深戒之耶?若当悉戒,何以语之略也?答:噫是何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三昧仪式第十五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三昧仪式第十五念佛法门严建道场之事,并供养仪式,及预治衣服鞋履,更衣沐浴,门颊出入,方便正修。禅诵忏礼等清净法则,具如慈云尊者忏仪等文,此不再具。晨语:三昧的仪式应学而熟之,方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正行第十三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正行第十三如上所述依正二境乃至精进,虽皆圆妙,悉是求生之方便。未为正行,此下所陈乃是正行之旨。晨语:以前所述皆是求生的方便,以下进入宝王三昧的正行。何谓正行?行者既发此志,必使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勉起精进力第十二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勉起精进力第十二精进者,不为世间八风所退,又不为身心异见一切大小病缘而怠其行,故名精进也。晨语:精者不杂,进者不退,一心用功,努力向上也。行人既依劝发,永断杀业,渐具众戒,欲入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罗显众义第十八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罗显众义第十八夫念佛三昧者名一行三昧也,盖彼行人既了深旨,能持一心,唯念彼土,唯忆彼佛,知身土无二,了忆念亦一,乃得名为一行也。晨语:念佛三昧就是一行三昧,到这里与禅宗完全一体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十大碍行第十七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十大碍行第十七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众生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一事亏心,万善俱失;成小败广,得者还稀。况乎物欲交倾,死生迁变,递相仿效,易地皆然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目次 自序

《佛教净土法要》【目次】自序(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第一章 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义第二章 净土宗白毫观修法述要一、为甚么要修观二、为甚么要专观白毫三、白毫观的基本修法四、一心三观的法义第三章 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