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宋智明:第一章 六妙门修法 第二节 中善的修法
2025-03-17 09:34

第二节 中善的修法

中善是修法中最重要的部分,这里因以坐中为主,故先围绕数随二门作为入手功夫,其中亦贯摄止观等意。至于其余四门,另在后文中述之。

一、数息法

当气息已调至深长细匀后,息相绵绵虚微,此时心念便随呼吸出入,不可太着意,要若有若无地无心观察,入内至于脐下,出外则至虚空。心念随着一出一入,开始安祥地徐数,从一至十,不使间断,要一句接着一句地数下去,心摄在数的内音上,不令弛散,同时要注意控制内音的响度,不可太响而乱心,也不可太轻而失照,要根据昏散与心的明暗情况,调至恰到好处,使安静清晰为佳,此为入静关键。若数至中间妄念干扰,忘记所数的数字,则应从一开始再数,不能寻找自己刚忘的数字。体虚者可单数入息,可补元神;体实者可单数出息,可泄实火。不可出入都数,否则紧迫成病。

在数息的时候,除了略觉有呼吸及数字音响外,没有我能数的思想,没有呼吸被我所数的念头,没有用功想,没有功德想,一切均无想。因此,此刻没有我、世界及身心的一切,只是随着呼吸的自然惯性,不断地数着从一至十,反复如斯,则渐入忘身忘心的佳境。

假如从一至十的顺数法用久之后,因太熟而与妄心相杂,此时应反过来用逆数法,从十至一,或内数至三,外退为一等方法调转,以增加觉察心。

如果数至中途出现各种干扰,气息重新出现不调,应立即放弃数息,用第一节中的调息法调匀后,方可再数,否则会因气闷不适,久久成病。数息法的功能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一、能证圣道:《六妙门》中说:“一者依数为妙门。行者因数息故,即能出生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若于最后非非想定,能觉知非是涅,是人必定得三乘道。”(《六妙门》第二页)

二、能治报障:《六妙门》对治门中说:“云何坐中知业障起相?云何对治等”分别觉观心散动攀缘诸境无暂停住故,名业障起,浮动明利,攀缘诸境,心散纵横,如猿猴得树,难可制录。尔时行者应用数门,调心数息,当知即是真对治也。佛言:‘觉观多者,教令数息。’”

三、自体相摄:《六妙门》相摄门说:“如行者善调心数息之时,即体是数门,心依随息而数故,即摄随门。息诸攀缘,制心在数故,即摄止门。分别知心数法及息,了了分明故,即摄观门。若心动散,攀缘五欲,悉是虚诳,心不受着,缘心还归数息故,即摄还门。摄数息时,无有五盖(贪、嗔、睡眠、掉悔、疑)及诸粗烦恼垢,身心寂然,即摄净门。”

四、胜进相摄:《六妙门》相摄门中说:“行者初调心数息,从一至十,心不分散,是名数门。当数息时,静心善巧;既知息初入、中间经游至处,乃至入已还出,亦如是,心悉觉知,依随不乱,亦成就数法从一至十,是则数中成就随门。复次行者当数息时,细心善巧,制心缘数法及息,不令细微觉观得起,刹那异念分别不生,是则于数中成就止门。复次行者当数息时,成就息念巧慧方便,用静鉴之心,照息生灭,兼知身分刹那思想,阴入界法,如云如影,空无自性,不得人法,是时于数息中成就息念巧慧观门。复次行者当数息时,非但成就观智,识前法虚假,亦复善巧觉了观照之心,无有自性,虚诳不实,离知觉想,是则于数息中成就还门。复次行者当数息时,非但不得所观能观,以慧方便,亦不得无能观所观,以本净法性如虚空,不可分别故。尔时行者心同法性,寂然不动,是则于数息中成就净门。”

五、数息念佛门:数息如与念佛法门结合,即是数息念佛门,修法如下:数息进入常规后,在呼出时念“阿弥”,吸入时念“陀佛”;反过亦可。念佛时的速度应随顺呼吸,不可与呼吸逆。总以不急不缓,听其自然为宜。

以上五种功能修数息,如果进入一门,即可深入,不必再转修。如果是次第依数至随门进入,则应具如下方便:

修数息法至纯熟后,觉得心念能任运不作意地从一至十自然而数,完全处于无心的状态。此时心住息缘,觉息虚微,心相渐细,觉得有一个数息的字音在,仍是粗动,心中有轻微的负担感,因此心数不相再数。至此,已完成数息的功夫,即所谓证得数息法。这时应放弃数息法,很自然地转入第二阶段的随息法,以求进一步的深入(如果已证入禅定诸境,则应放弃一切法)。

得了证数法后,应注意平时的保护,注意息道的缓和,不令粗急,以免又会失去。

二、随息法

数息法入下手,心念便更为轻安自然,此时一心依着出入的虚微呼吸,呼出是虚空不可得,吸入是虚空也不可得,内外一体,无身心世界,无能所对待,无动静取舍,只是无心地将微细的心系在息缘里,不生分散等意。这样一直随息出入,觉得心息相依,渐至微细虚豁,身体如同浮在虚空或呈高大之身感,内心异常轻快愉悦。此时可能会出现种子影尘及诸变化,不管是何种境况,只是一切不住,不取不舍,仍然随息下去,直到心息双亡之际,豁然证入真空心体,此时湛然一片,灵知了了。如未证入,则应续修止观等法。

随息法如与念佛结合,即是随息念佛法门。以四字洪名随息出入,可以速证一心不乱。

随息功夫纯熟后,心念已至微细,内静不乱,此时觉知气息或长或短,在虚微之身中,遍身出入,没有质碍的阻隔。心息能够任运相依,意虑恬然凝静。此刻觉得随息仍是粗动,无心再随,像是一个人在疲劳时只想睡觉休息而不乐众务一样。当然,这时不是疲劳或昏味,而是融融熙和,全身心沉浸在轻安之中,就像坐在三月的花园里,百花盛开,清新的空气,温煦的阳光,浸透了每一个毛孔,这时什么也不愿想,什么事也不愿去做,只是沉浸在暖洋洋的欢喜与恰悦之中,昏昏欲睡,又明白如斯!随息成就的觉相就是这般恬然凝静。在此时,不可再起分别心,不可回顾前境,更不可有意追求定境,应一切放下,把随息的心也放下,把放下的心也放下,一切无住,内心湛然,自然地证成随息而入于禅定之境。

最后略说随息门中的观意。虚溪大师说:“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亡即是中;忘境何曾有先后,一心融绝了无踪。”随息的息相即是妙假之境,故有而非有,而随息之心一切不住,不起分别执着,虚灵妙应,故观为空。当随息至能随所随顿时脱落时,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此时即证入中道实相。而修者不能有期待想,也不要以后总有一个先忘一个后忘,其实此时来到自己也不觉知,所谓因缘时节成熟,自然得个消息。而此中道实相现前之际,一心灵知融摄一切而又超越对待,故无踪迹可寻。

《六妙门》旋转门中说:“即息是空,非息灭空,息性自空。息即是空,空即是息,离空无息,离息无空,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息空故,非真非假,非世间非出世间。求息不得息与非息,而亦成息念。其所成就息念,如梦如幻,如响如化,虽无实事可得,而亦分别幻化所作事。菩萨亦复如是。虽无息性可得,而亦成就息念。”

这段观法即是空假不二观,可作随息中参考。

End

获得富贵果报的四种修法

天机法师可以让我们获得富贵的四种修法:一、应时行施是指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布施的行为。譬如冷时,我们为无衣者布施衣服;在饥荒时,为饥者布施食物。如此,对需要者而言才有用处。否则锦上添花,对有者而言,实

麦彭仁波切开示最简单殊胜、适合末法众生的禅定修法

有一个最殊胜的禅定修法,是麦彭仁波切开示的简单到不可思议的观心和观行修法:心静下来,所有的念头归零,零就是阿赖耶识所有杂念的源头(阿赖耶识是八识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很明显的思维活动,相对平静),把心回归

元音老人: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元音老人学佛互相毁谤,不知不觉中就造了业。学净的人不知道密宗,就瞎说密宗是鬼神教,只有净土最好。我曾经在东北听过XX大师说密宗最不好。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师,我听后问他:“你修净

元音老人答:修法后觉得胸口会发闷,如何避免?

问:我修法后觉得胸口会发闷,如何避免?元音老人答:要注意三点:1、手印举起靠近胸口,手臂不能靠胸口。2、要呃气让它呃,泄下气就让它泄,打哈欠就让它打,不能屏住,呼吸要自然。3、身体往下弯会很疲劳。先睡

元音老人答:我们修法的人该看什么书?

问:我们修法的人该看什么书?元音老人答:在修法前,显教的书都可以看。但重点应看明白正知见,开发菩提悲愿,建立正确身心行为的书。在师父传你法后,应该看有关修这个法的经论和其他参考书。

元音老人: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是怎么修的

像我们心中心法,也是为了开智慧成佛。六个印有不同的作用,第二印可以消业障,治毛病,也可以开天眼。开天眼就能看见佛、菩萨、地狱、鬼道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要怕,一切相都是你自己,怕的话,就不要用。从前有个

元音老人:修法有了神通怎么办?

我们心中心法,是为了开智慧成佛。六个印有不同的作用,第二印可以消业障,治毛病,也可以开天眼。开天眼就能看见佛、菩萨、地狱、鬼道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要怕,一切相都是你自己,怕的话,就不要用。从前有个人想

元音老人:修法重在实修

能再于寂静处,放下一切事缘,一心精进,即生于本净心体,必得正解脱而登妙觉。用功的人识得自性,在喧闹的环境当中又能适应,具足受用,不用修什么法,只是在尘境当中转,磨练自己的习气就是了。但是,有的人不适应

元音老人:讲述修法见护法神的公案

像我们心中心法,也是为了开智慧成佛。六个印有不同的作用,第二印可以消业障,治毛病,也可以开天眼。开天眼就能看见佛、菩萨、地狱、鬼道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要怕,一切相都是你自己,怕的话,就不要用。从前有个

元音老人:修法之诀窍

我们于悟后做功夫要任其自然,像流水一样,哗、哗、哗地流过去,要不停留、不可住着,不跟境界跑,不随妄念流,把我们的妄想习气损之又损,消除净光,才能成就大道。此为修法之诀窍,是故不识真心,修法无益;识得真

元音老人:心念耳闻,是修法的要诀

“心念耳闻”是念佛念咒不可颠覆的总原则。《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针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的具体根性,指出了这种修法是最合适的教法,修行人不可不忘。(当然,净宗提倡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法,则是更将这个

道教圆光术探秘,修法有成,可预测未来!

内容导读笔者几年前曾发表过一篇关于道门内圆光术的文章,介绍了当时尚不为广大爱好者所知的圆光。这几年由于一些人的炒作,圆光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受到爱好者的追捧与误解。因此,笔者发心再撰此文,旨在较全

真言宗的修法手印

十八道契印是指东密修持四加行的基本手印,同时它也是通用于各种修法的十八种印。由于这是修东密四加行中的十八道法时所用的手印,因此又称为十八道契印,或单称十八道、十八契印。据说其中进行的方式,是依据印度人

缘觉乘:为何中乘修法者

佛教有四乘: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这个最上乘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讲的。法华经以羊车喻小乘,鹿车喻中乘,牛车喻大乘,大白牛车喻一佛乘。中乘,亦名缘觉乘,谓观因缘而悟解也,旧称辟支佛,所证果为辟支

五智在护摩修法有何效果

在护摩修法中如果欲调服魔怨则修降三世明王法,如果欲增益则修军荼利明王法,如果欲求敬爱则修大威德明王法或者孔雀明王法,如果欲钩召有情则修金刚夜叉法,如果欲息灾则修不动明王法。凡夫之九识,可成如来之五智。

郭耀华: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

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一、虚空藏菩萨修行在楞严经中第五卷,释迦摩尼佛问诸大弟子们,讲讲如何修行圆通法门以及方便进入三摩地境界的方法,当时虚空藏菩萨讲解

黄国达:禅修法门的抉择

佛教之所以吸引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面向:一是信仰的层次,给予苦难、绝望的人心灵的慰藉与希望。二是艺术的层次,将佛法及佛菩萨雄健、刚毅、宁静、空灵、柔和等等气质透过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使人感动。三是

郭耀华:第二章 第二节 总结讨论(1)

第二章第二节 四、总结讨论(1)四、总结讨论(一)虚空1. 大圆满法彻却修行使用三虚空会合,脱噶修行使用蓝色虚空光[1],修行虚空本性,虚空一切包容,一切平等,空为法界相,大圆满法界部特别重视从空中产

五大虚空藏及其修法

这五大虚空藏菩萨,亦即虚空藏菩萨之五分法身,即:“戒法身”——福智虚空藏菩萨;“定法身”——满愿虚空藏菩萨;“慧法身”——施愿虚空藏菩萨;“解脱法身”——无垢虚空藏菩萨;“解脱智见法身”——解脱虚空藏

释广超法师:数息观的修法

首先找一个环境清净(师父:是清静吗?),空气很好的地方静坐,光线不要太亮,在座位上最好铺一个坐垫。你盘腿的时候,可以单盘或双盘,不管怎么盘,要全身肌肉放松的姿势。就是说,你在静坐的时候,身体的任何肌肉

四无量心的修法是什么

虽然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凡夫来讲要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很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无论多么恶劣凶残的人内心深处都隐藏着同情、悲悯、慈爱等善好的潜质,我们就是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不断启发和培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第二节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伏牛为马祖驰书到南阳忠国师处,国师问:『马祖有何言句示人?』牛曰:『即心即佛。』师曰:『是什么话?』良久。再问:『更有什么言句?』牛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师曰:『犹

念佛三昧的修法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三昧”的修法(一)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

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

皈依 发心桑吉秋当措杰巧南拉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向却瓦德达呢嘉森且  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达给因所吉波所南吉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卓拉潘协桑吉哲巴效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三遍四无量心森坚檀嘉得瓦当得沃

如意轮观音修法

如意轮观音是佛教中观音的报身,在佛教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是六观音之一。它能帮助除去烦恼,有一个美好的生活。而如意轮观音咒也是非常的厉害的,经常的读诵是可以提升的智慧,可以提升的注意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

菩提心略修法

虽然菩提心的重要性及其利益非常巨大,可能大多数人不一定知道菩提心的具体修法。其实有了菩提心才能够救度众生,菩提心是我们唯一的依处,除了菩提心以外,不要说世间所谓的圆满,就是出世间声闻、缘觉等小乘修法,

林崇安:比较不同的南传内观禅修法门

佛使比丘的自然内观法以「自然方式」产生的定力,通常已经足够用来内观,而由「系统训练」所得到的定力,不但往往超过所需,甚至可能会产生对这种高度禅定的错误满足。在高度禅定中,容易体验极度的快乐,因而对它粘

坚牢地神修法之地天神咒

坚牢地神,统领地上的神,山神、湖神、河神、饮食神、禾稼神、日游神、夜游神、门神、井神、树神、花草神、地神。坚牢地神,从字面上理解,像大地一样坚固安稳。坚牢地神为释迦牟尼佛成佛作见证,也曾发誓护持地藏菩

坚牢地神修法仪轨

在传统的水陆法会,水陆画中,坚牢地神是二十四诸天之一,与天龙八部一起护持佛法,利益众生。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她示现为一位具足大福报大威力的天人。但从密教经典中可知,她是佛菩萨的等流身。并且,佛陀成道前在

黄财神修法功德利益

黄财神为北方司财众部之首,掌诸宝库,故修持黄财神法、持诵其密咒,可消灭六道穷苦,增长福德、寿命、智能,以及一切物质与精神上的受用,财源茂盛,免除贫穷。黄财神法门的殊胜功德利益。在藏传佛教中,黄财神为诸

红财神修法功德利益

红财神是萨迦派密法中的一位功德无比的财神。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均有相关仪轨,在萨迦派中,红财神的密修方法及教义尤其受到重视。萨迦派的招魂瞻巴拉,是红财神法的一种。此尊肤色红,故称红财神。红财神,有能招聚

黑财神修法开示

要获得财富圆满,最根本的方法是依靠上供下施。我们平常少量布施却希望获得大的回报,这是一种世间的布施,利益不大,只有出世间三轮体空的布施,才能获得最殊胜的超越世间的福报。臧巴拉(财神)不是因为悭吝心也不

修法黑财神的好处

他是五部佛中东方不动佛为救度众生远离贫穷困苦而化现的财神,是东方不动佛的幻化身。具信者虔诚祈祷,能遣除损耗、衰败等种种恶缘,消除贫苦,事业顺利、财富圆满,快速增上修行资粮。由于他的加持力特别迅速,因此

冯达庵:佛教真面目 第四章 修证 第二节 真言宗

佛教真面目冯达庵大阿阇黎 著第二节 真言宗依密乘而实修,原名密宗。流入东土,分两大派:一曰唐密,大唐所习之专宗也;二曰藏密,西藏所习之专宗也。唐密特名真言宗,乃“真言陀罗尼宗”之略称,是佛自立之名(见

洪启嵩:中脉呼吸的修法

中脉呼吸的修法摘自《现观中脉实相成就》 洪启嵩 著中脉简介密法从现观法界众相的真实示现,回证如来的究竟体性,其次第是内外一如的。其以空的实相为根本,以大定、大智、大悲,来圆法界体性妙智,广度众生。所以

冯达庵:佛教真面目 第一章 教源 第二节 教法

佛教真面目冯达庵大阿阇黎 著第二节 教法如来垂迹,随机演化,所示教法必与众生根性相契。根性千差万别,故教法种类从而纷繁。就释尊所摄之机论之,大要可分五类:其一 向善机众生有多年阅历者,鉴于世间行恶之终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呵谬解第三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呵谬解第三念佛三昧名三昧王,境界甚深卒难究竟。古今师授互有不同,至于天台其说大备,慈恩贤首各引其长,企仰禅宗亦极明显,但后学浅陋莫得指归,尚未升堂,焉能入室?晨语:净土是佛的果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正明心佛观慧第四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正明心佛观慧第四夫念佛三昧者,实使群生超三界生极乐之径路也。始自鹫岭敷宜,次羡庐山继轨,十方称赞,诸祖传持,自昔至今,有自来矣!晨语:净土法从佛在印度的宣说,直到庐山慧远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