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宋智明:第一章 六妙门修法 第七节 还门的修习法
2025-03-17 10:08

第七节 还门的修习法

还门修法分为基本行法与定期专修法二大类,最后以念佛三昧为归。基本行法主要取悟入还转的返源之意,有方便与直接的二种不同;定期专修则是较为严格的三昧行法,依次有半行半坐、常行、常坐的三种次第增进修法。

一 基本行法

1 方便返照法

智者大师在《六妙门·次第相生门》中说:“修还者,即知观从心生,若从析境,此即不会本源。应当反观观心:此观心者从何而生?为从观心生?为从非观心生?若从观心生,即已有观,今实不尔。所以者何?数、随、止等三法中,未即有观故。若从不观心生,不观心为灭生?为不灭生?若不灭生,即二心并;若灭法生,灭法已谢,不能生观。若言亦灭亦不灭生,乃至非灭非不灭生,皆不可得。当知观心本自不生,不生故不有,不有故既空,空故无观心。若无观心,岂有观境!?境智双亡,还源之要也。是名修还相”。

这一段所述修还法与体空观意义基本相同,但此约生灭等法来返照,显得更为亲切。

2 观心直照法

这一修法是直接从观心门中趋入,如智者大师说:

“复次行者当观心时,既不得所观之心,亦不得能观之智。尔时心如虚空,无所依倚。以无着妙慧,虽不见诸法(空),而还通达一切诸法(假),分别显示;入诸法界无所缺减;普观色身,垂形九道(九界);入变通藏(证大神通变化妙应功能),集诸善根;回向菩提,庄严佛道。当知心者,即是还门。”(《六妙门·观心门》)。

如果根机成熟,就立即起圆妙三观,证入初住无生忍位。因此观心还门的直照法,只是直照心源,不起分别,当智境双亡,心如虚空时,便证入真空;真空不空,宛具一切微妙作用,即是妙有;而空假不二,圆融无碍,便是中道证境了。

二 定期专修法

1 半行半坐三昧修法

专修三昧是求速征的方便,因些需要具备以下八个条件:

(1)行业清净:在一定时间内,没有造不善之业,行业无染,内心清明,没有精神负担。

(2)身体健康:欲专修三昧,先要检查身体,不能带病修法。如自觉身体疲惫,精力不够,应先休息调养一段时间,然后再进入专修。

(3)闲静处所:寻找一闲静的处所,没有闲人干扰以及喧闹杂音,空气与阳光均要考虑是否合适。因此选在山野为佳,但如无此条件,亦可在家庭选一净室。

(4)时间安排:时间的安排有二义:一是要选在一年中气候较温和的春秋季节;二是要有足够的修持时间,不可匆忙从事。

(5)熟练修法:有关专修期的修法,应先熟练,如咒语等先须诵习流利,在修法时方不致受到影响。

(6)生活资源:要准备好专修期中的一切生活所须,并应注意自身的弱点,考虑滋益的物品。

(7)教授善知识:专修期中能有明眼善知识的直接指点,这是进修最增上的动力,可避免许多障难;但如一时没有,也可依自己的智慧去转化诸障。

(8)外护善知识:修法期的生活须有人照顾,护理诸事,但如果不可能,也可自备干粮、水果、蜂蜜等生活用品,一个人或许更为安宁。

以上条件基本具备后,选定一个起修时间,清理一下房间,把一切不需要的东西,尽量拿走,越是空旷简单就越有利于专修。佛堂可设可不设。专修时间次序如下:

(1)第一轮:早晨二点开始坐修四小时,下座旋绕一百二十匝,然后吃早点。

(2)第二轮:从八点开始坐修三小时,下座照前旋绕,然后吃中饭,略为休息。

(3)第三轮:从下午二点开始坐修二小时,下座旋绕二百四十匝,然后吃晚饭,略为休息。

(4)第四轮:从晚上七点开始坐修二小时,下座旋绕一百二十匝,然后吃少量营养品,十点睡眠。

坐中修法以直观诸法实相为主,兼以诸摄心法辅助。观法如《金光明疏》中云:“达一念性具三千妙镜(境即是假),本来空寂(空即是观,是为双照空假);无能观空(不为智所净,亡空也),无所观境(不为境所染,亡假也);境观双绝,能所顿亡(双亡二边,是为中道)。是为日用中一心三观,更无前后。”

在坐中以此观法直下照去,则三观任运圆成,三德自能圆显。

动中旋绕应绕一匝持一咒,一心专持,三观现前,有破障显德的妙用,故宜诚心照直持去。

此三昧修法最少七天,如果条件允许三七、七七或更长一些则效果更好,期数也可根据条件,自己确定。

2 常行三昧修法

修此三昧要在九十天内一直旋绕,不得睡眠与坐卧休息,精进勇猛,不证三昧,终不退转。口中常念阿弥陀佛名号,应以金刚持为主,以高低声为辅;心中依声作观,空假中任运现前;或在假观中观阿弥陀佛三十二相,或观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以此妙相,会入真空,体达不二,悟证中道实相。

学人经过半行半坐三昧修习后,如有条件可进修此三昧,一次即可,不必数期。

3 常坐三昧修法

修此三昧要在九十天内结跏趺常坐不动,身心端直,不偏不倚,除经行、饮食及大小便外,随佛的方向,正向端坐,时刻相续,不得睡眠与休息。修法也是正观实相为主,如果疲极,可出声唱念阿弥陀佛,以度障难。

此法也只修一次即足,不宜多期。如修完此法后,仍未证道,不妨专修念佛三昧,求生西方,一期报尽,必得不退。

三、念佛三昧修法

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圆摄一切法门,功德悉备,广大圆满,是末法时代最契机的法门。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速者当下成佛,娑婆即是极乐;慢者久久修习,一经往生,登九品莲而一生不退,毕竟成佛。

学者修前法未入者,脚力已经练出,最后修此念佛三昧,必能成就。故宜抛弃一切杂修,一心精进念佛法门,信愿坚固,以成就三昧为期。

1 持名念佛修法

以圆三观门修持名念佛,达证事理一心不乱。正持名时念念相续,了了分明,字字清楚;此时一名即是一切万德庄严,即是弥陀愿海,即是往生、成佛、度生的时节,一持一切持,无一法离此外故。这即是假观持名。正持名时,空洞湛寂,一念不生,了无一法可得;没有能持的身心,没有所持的佛号,无净无染,无取无舍,一片真空,不动不出。这即是空观持名。无持而持,持而无持;即空即假,即假即空;双亡空假,双照空假,一心融摄,体即实相。这即是中观持名。在一持名心中,三观现于一时,没有前后次第。相应时,即证念佛三昧。

修此法要在一句佛号上,重重向内深入,越持越亲,越观越切,当持到纯熟时,不劳心力,自在圆成。因此须久久持念,方臻妙域。

2 观想念佛修法

《观无量寿经》云:“若欲志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水池上。……身有三十二相,不可遍观,须是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三十二相自然当现,观若纯熟,不妨改观,观余身相无不可也。”

观佛相好,先观白毫。白毫在佛两眉中间,白如珂雪,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外有八棱,内则虚通。右旋宛转,显映金颜,格外分明,莹净明彻,微妙难喻。学者在作观以前,应先明了万法唯心,一切唯识的道理;深知极乐依报国土,宝树宝地宝池,弥陀海众,正报之身,三十二相等,皆是我心本具,皆是我心造作,不从他得,不向外求。能了达此义,作观时方不惑于自他,不在境界上生诸妄执。

明白以上道理后,即用三观自修。观白毫时,一心一意,专想不移,了了分明。能了此镜,具足诸法。返照此相是从我身得?是从我心得?佛不从我身得;不从我心得;不从我身得佛心;不从我心得佛色。为什么?如果是心,而佛乃无心;如果是色,而佛不属色,故不可以色求三菩提。由此推求,知境本空。所观之镜既空,能观之观亦寂,能所俱亡,不落情想。空虽不可得,随念即见,如镜子照面,像现其中,镜像非真像,悉是幻化假。故佛不曾来,我亦无所至。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则痴,无想是涅槃。因此念而无念,无念而无所不念,非染非净,境观双绝,能所顿亡,即是中道妙观。

念佛法门除上所述二种较易入者外,还有实相念佛(修法之义与前通),念三世佛,念法、报、化三身佛等法门,这里不一一例举。学者可自寻《念佛三昧宝王论》等参照修习。

四 还门修法要义

还门的修习难度较大,如此关过不去就不必修净门,而趋入净土往生。在修还门时,应注意以下六点要义:

1、应放弃一切文字名相之学,不求意解,暂时不阅经论诸书,一心修法,思想空净,方能疾得相应。

2、尽可能地去参访善知识,以求转化偏执,言下转机。如机缘成熟,即能点破识情,顿入妙镜。

3、不可勉强进修,虽然专修三昧有相当的艰苦。但也须注意调摄,灵活应用,如过于勉强,则有碍身心性命,反致道业不成。

4、修还门不应计较时间,以成就三昧为期,因此终身均可行之,尤其是即持名即实相一法,更宜时时修习,直至临终。

5、经过止观的磨练后,应掌握适应自己的一法,专注而灵活地修下去,不可经常变动,反致相互干扰。

6、在一切生活中,应随自意而修三昧,不可忘失觉照,念念觉、念念悟、时时不离修法。

End

获得富贵果报的四种修法

天机法师可以让我们获得富贵的四种修法:一、应时行施是指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布施的行为。譬如冷时,我们为无衣者布施衣服;在饥荒时,为饥者布施食物。如此,对需要者而言才有用处。否则锦上添花,对有者而言,实

麦彭仁波切开示最简单殊胜、适合末法众生的禅定修法

有一个最殊胜的禅定修法,是麦彭仁波切开示的简单到不可思议的观心和观行修法:心静下来,所有的念头归零,零就是阿赖耶识所有杂念的源头(阿赖耶识是八识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很明显的思维活动,相对平静),把心回归

元音老人: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元音老人学佛互相毁谤,不知不觉中就造了业。学净的人不知道密宗,就瞎说密宗是鬼神教,只有净土最好。我曾经在东北听过XX大师说密宗最不好。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师,我听后问他:“你修净

元音老人答:修法后觉得胸口会发闷,如何避免?

问:我修法后觉得胸口会发闷,如何避免?元音老人答:要注意三点:1、手印举起靠近胸口,手臂不能靠胸口。2、要呃气让它呃,泄下气就让它泄,打哈欠就让它打,不能屏住,呼吸要自然。3、身体往下弯会很疲劳。先睡

元音老人答:我们修法的人该看什么书?

问:我们修法的人该看什么书?元音老人答:在修法前,显教的书都可以看。但重点应看明白正知见,开发菩提悲愿,建立正确身心行为的书。在师父传你法后,应该看有关修这个法的经论和其他参考书。

元音老人: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是怎么修的

像我们心中心法,也是为了开智慧成佛。六个印有不同的作用,第二印可以消业障,治毛病,也可以开天眼。开天眼就能看见佛、菩萨、地狱、鬼道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要怕,一切相都是你自己,怕的话,就不要用。从前有个

元音老人:修法有了神通怎么办?

我们心中心法,是为了开智慧成佛。六个印有不同的作用,第二印可以消业障,治毛病,也可以开天眼。开天眼就能看见佛、菩萨、地狱、鬼道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要怕,一切相都是你自己,怕的话,就不要用。从前有个人想

元音老人:修法重在实修

能再于寂静处,放下一切事缘,一心精进,即生于本净心体,必得正解脱而登妙觉。用功的人识得自性,在喧闹的环境当中又能适应,具足受用,不用修什么法,只是在尘境当中转,磨练自己的习气就是了。但是,有的人不适应

元音老人:讲述修法见护法神的公案

像我们心中心法,也是为了开智慧成佛。六个印有不同的作用,第二印可以消业障,治毛病,也可以开天眼。开天眼就能看见佛、菩萨、地狱、鬼道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要怕,一切相都是你自己,怕的话,就不要用。从前有个

元音老人:修法之诀窍

我们于悟后做功夫要任其自然,像流水一样,哗、哗、哗地流过去,要不停留、不可住着,不跟境界跑,不随妄念流,把我们的妄想习气损之又损,消除净光,才能成就大道。此为修法之诀窍,是故不识真心,修法无益;识得真

元音老人:心念耳闻,是修法的要诀

“心念耳闻”是念佛念咒不可颠覆的总原则。《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针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的具体根性,指出了这种修法是最合适的教法,修行人不可不忘。(当然,净宗提倡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法,则是更将这个

道教圆光术探秘,修法有成,可预测未来!

内容导读笔者几年前曾发表过一篇关于道门内圆光术的文章,介绍了当时尚不为广大爱好者所知的圆光。这几年由于一些人的炒作,圆光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受到爱好者的追捧与误解。因此,笔者发心再撰此文,旨在较全

真言宗的修法手印

十八道契印是指东密修持四加行的基本手印,同时它也是通用于各种修法的十八种印。由于这是修东密四加行中的十八道法时所用的手印,因此又称为十八道契印,或单称十八道、十八契印。据说其中进行的方式,是依据印度人

缘觉乘:为何中乘修法者

佛教有四乘: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这个最上乘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讲的。法华经以羊车喻小乘,鹿车喻中乘,牛车喻大乘,大白牛车喻一佛乘。中乘,亦名缘觉乘,谓观因缘而悟解也,旧称辟支佛,所证果为辟支

五智在护摩修法有何效果

在护摩修法中如果欲调服魔怨则修降三世明王法,如果欲增益则修军荼利明王法,如果欲求敬爱则修大威德明王法或者孔雀明王法,如果欲钩召有情则修金刚夜叉法,如果欲息灾则修不动明王法。凡夫之九识,可成如来之五智。

黄国达:禅修法门的抉择

佛教之所以吸引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面向:一是信仰的层次,给予苦难、绝望的人心灵的慰藉与希望。二是艺术的层次,将佛法及佛菩萨雄健、刚毅、宁静、空灵、柔和等等气质透过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使人感动。三是

五大虚空藏及其修法

这五大虚空藏菩萨,亦即虚空藏菩萨之五分法身,即:“戒法身”——福智虚空藏菩萨;“定法身”——满愿虚空藏菩萨;“慧法身”——施愿虚空藏菩萨;“解脱法身”——无垢虚空藏菩萨;“解脱智见法身”——解脱虚空藏

释广超法师:数息观的修法

首先找一个环境清净(师父:是清静吗?),空气很好的地方静坐,光线不要太亮,在座位上最好铺一个坐垫。你盘腿的时候,可以单盘或双盘,不管怎么盘,要全身肌肉放松的姿势。就是说,你在静坐的时候,身体的任何肌肉

四无量心的修法是什么

虽然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凡夫来讲要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很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无论多么恶劣凶残的人内心深处都隐藏着同情、悲悯、慈爱等善好的潜质,我们就是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不断启发和培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七节 无心无住

第七节 无心无住六祖曰:『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於相而离相。无念者,於念而离念。无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

念佛三昧的修法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三昧”的修法(一)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

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

皈依 发心桑吉秋当措杰巧南拉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向却瓦德达呢嘉森且  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达给因所吉波所南吉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卓拉潘协桑吉哲巴效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三遍四无量心森坚檀嘉得瓦当得沃

如意轮观音修法

如意轮观音是佛教中观音的报身,在佛教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是六观音之一。它能帮助除去烦恼,有一个美好的生活。而如意轮观音咒也是非常的厉害的,经常的读诵是可以提升的智慧,可以提升的注意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

菩提心略修法

虽然菩提心的重要性及其利益非常巨大,可能大多数人不一定知道菩提心的具体修法。其实有了菩提心才能够救度众生,菩提心是我们唯一的依处,除了菩提心以外,不要说世间所谓的圆满,就是出世间声闻、缘觉等小乘修法,

林崇安:比较不同的南传内观禅修法门

佛使比丘的自然内观法以「自然方式」产生的定力,通常已经足够用来内观,而由「系统训练」所得到的定力,不但往往超过所需,甚至可能会产生对这种高度禅定的错误满足。在高度禅定中,容易体验极度的快乐,因而对它粘

坚牢地神修法之地天神咒

坚牢地神,统领地上的神,山神、湖神、河神、饮食神、禾稼神、日游神、夜游神、门神、井神、树神、花草神、地神。坚牢地神,从字面上理解,像大地一样坚固安稳。坚牢地神为释迦牟尼佛成佛作见证,也曾发誓护持地藏菩

坚牢地神修法仪轨

在传统的水陆法会,水陆画中,坚牢地神是二十四诸天之一,与天龙八部一起护持佛法,利益众生。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她示现为一位具足大福报大威力的天人。但从密教经典中可知,她是佛菩萨的等流身。并且,佛陀成道前在

黄财神修法功德利益

黄财神为北方司财众部之首,掌诸宝库,故修持黄财神法、持诵其密咒,可消灭六道穷苦,增长福德、寿命、智能,以及一切物质与精神上的受用,财源茂盛,免除贫穷。黄财神法门的殊胜功德利益。在藏传佛教中,黄财神为诸

红财神修法功德利益

红财神是萨迦派密法中的一位功德无比的财神。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均有相关仪轨,在萨迦派中,红财神的密修方法及教义尤其受到重视。萨迦派的招魂瞻巴拉,是红财神法的一种。此尊肤色红,故称红财神。红财神,有能招聚

黑财神修法开示

要获得财富圆满,最根本的方法是依靠上供下施。我们平常少量布施却希望获得大的回报,这是一种世间的布施,利益不大,只有出世间三轮体空的布施,才能获得最殊胜的超越世间的福报。臧巴拉(财神)不是因为悭吝心也不

修法黑财神的好处

他是五部佛中东方不动佛为救度众生远离贫穷困苦而化现的财神,是东方不动佛的幻化身。具信者虔诚祈祷,能遣除损耗、衰败等种种恶缘,消除贫苦,事业顺利、财富圆满,快速增上修行资粮。由于他的加持力特别迅速,因此

洪启嵩:中脉呼吸的修法

中脉呼吸的修法摘自《现观中脉实相成就》 洪启嵩 著中脉简介密法从现观法界众相的真实示现,回证如来的究竟体性,其次第是内外一如的。其以空的实相为根本,以大定、大智、大悲,来圆法界体性妙智,广度众生。所以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呵谬解第三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呵谬解第三念佛三昧名三昧王,境界甚深卒难究竟。古今师授互有不同,至于天台其说大备,慈恩贤首各引其长,企仰禅宗亦极明显,但后学浅陋莫得指归,尚未升堂,焉能入室?晨语:净土是佛的果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正明心佛观慧第四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正明心佛观慧第四夫念佛三昧者,实使群生超三界生极乐之径路也。始自鹫岭敷宜,次羡庐山继轨,十方称赞,诸祖传持,自昔至今,有自来矣!晨语:净土法从佛在印度的宣说,直到庐山慧远的继承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辟断空邪说第六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辟断空邪说第六释迦如来一代圣教,一本于善恶果报因缘诸法,为始终不易之正教也。虽有百非超脱之句,岂必离乎因缘法哉!晨语:指出释迦一代圣教的根本,是以善净的缘起来体现自性的功德,破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劝修第九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劝修第九夫净秽同心生佛一理诸法本等,须假劝修。其奈众生迷心作境净秽斯分,对待相成缚脱迥异,缠缚多劫不觉不知,故须劝娑婆苦海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晨语:理明的人不须劝,但迷事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劝持众戒第十一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劝持众戒第十一惑者问曰:今闻念佛直指戒杀之说,可谓指体投机事理悉备,实善世利物之训也。敢问:为只此杀业当极戒之,为兼盗淫妄等诸恶悉宜深戒之耶?若当悉戒,何以语之略也?答:噫是何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三昧仪式第十五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三昧仪式第十五念佛法门严建道场之事,并供养仪式,及预治衣服鞋履,更衣沐浴,门颊出入,方便正修。禅诵忏礼等清净法则,具如慈云尊者忏仪等文,此不再具。晨语:三昧的仪式应学而熟之,方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正行第十三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正行第十三如上所述依正二境乃至精进,虽皆圆妙,悉是求生之方便。未为正行,此下所陈乃是正行之旨。晨语:以前所述皆是求生的方便,以下进入宝王三昧的正行。何谓正行?行者既发此志,必使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勉起精进力第十二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勉起精进力第十二精进者,不为世间八风所退,又不为身心异见一切大小病缘而怠其行,故名精进也。晨语:精者不杂,进者不退,一心用功,努力向上也。行人既依劝发,永断杀业,渐具众戒,欲入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罗显众义第十八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罗显众义第十八夫念佛三昧者名一行三昧也,盖彼行人既了深旨,能持一心,唯念彼土,唯忆彼佛,知身土无二,了忆念亦一,乃得名为一行也。晨语:念佛三昧就是一行三昧,到这里与禅宗完全一体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十大碍行第十七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十大碍行第十七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众生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一事亏心,万善俱失;成小败广,得者还稀。况乎物欲交倾,死生迁变,递相仿效,易地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