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宋智明:第一章 六妙门修法 第一节 初善的修法
2025-03-17 09:24

第一章 六妙门修法

六妙门属于天台宗圆教的不定止观,不同根性的人在修法时可获得不同的果证。本通于世出世法,但据圆人修法无法不圆之意,故谨就向上圆门论此止观。

“六”即数、随、止、观、还、净的六法,“妙”是涅槃的果证,“门”为能通;以此六法能通涅槃,故称为六妙门。智者大师在《六妙门》一书中,立有十章妙门之法,可赅摄一切禅法,是非常完备的法门。兹总结数位恩师的教授,并参照《六妙门》一书的内容,以一门赅摄诸门的善巧方法,设立步步深入的圆修次第。借此以报师恩、以饷同好,并请诸位佛门大德慈悲法正。

第一节 初善的修法

一、修前的准备

1、休息——打坐前先要注意身心的休息,不能疲劳后入坐,否则身息心三者均会因不调和而出现偏移正位与不适感,于是无法进入轻安。因此,睡眠要足,坐前不干重活,不过度用脑,饮食不饥不饱,呼吸要使之缓和,心里应无负担,坐前还须排泄。这样身心轻松地去打坐,就容易与道相应,很快便能获得禅悦的受用,就如同科学家进入实验室一般,如果身心疲惫,就难以获得成功。

2、环境——选一清净的环境,最好在房间内,如房间内人多,可选屋外的树林里或空地上,但不要坐在有人来往的路旁,以避免各种干扰。坐处的空气应通畅而不当风,光线宜适度而不耀眼,不能点有刺激性的香;不可坐在密纹帐里或屋顶低矮之处,这会因沉闷感压迫呼吸而使心情烦闷,不利于入静。初修者如选择一个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地方打坐,就容易进入禅定境界,因而对打坐修道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长期坚持。反之,因环境的干扰,易产生不良的身心反应,就会厌烦与苦闷,如勉强坐下去,可能会出现各类偏差,不仅会因此而退失修道之心,且于身心健康也很不利,所以要十分注意环境的选择。这就如一个完善的实验环境,对科学家顺利实验极有帮助一样。

3、时间——初修者每天打坐的次数要多些,一般二至四次,打坐的时间须短些,一小时左右为佳。用功时间一般取早晨三点至五点为最佳,因阳气刚升,精力充沛,头脑清明,有利于进入禅境。临睡前应小坐一次,不管时间长短,养成习惯,对功夫的连续与睡眠的安宁,均有好处。在初级具体的修法中,打坐时间可分为三种:第一阶段,半小时至一小时;第二阶段,一小时至一小时半;第三阶段,一小时半至二小时。这三种时间的安排,是一般初修的情况如果修行已有基础或进步较快者,可不受此限制。尤其是已有定力者,可以自己把握时间,运用自如,不再受时间的影响与支配。

4、坐具——坐在床上或方凳、蒲团上均可,坐垫须松软舒适,后座应垫高一至二 寸,保持安稳,冬寒季节应特别注意保暖,两腿应用棉被包严,以防膝盖受风寒。

5、思想认识——打坐前应思惟自己今日打坐修法究竟是为了何事?是为开发智慧、成就佛道,还是为名利私欲、贪图禅味或求神通奇迹?如果掺杂气功意识、外道邪见以及不正确的知见,一概不能进入正修。应先明确方向,树立正知正见。当经过一番反省,真正具备了为了生死大事、成就自他的大志愿,一心精进求道,方可进入正修。如或未然,应先通过学习,观察事理,辨别真伪,取舍得当,除去各种执见,圆解佛法真义,然后以此正确的思想认识去打坐修法,就可免去许多障碍,不致误入魔窟、偏离正道。

做了以上的五点准备,已经具备了修法的基础,接着就可进入初善的修法。

二、初善的修法

1、审气——坐处等准备完毕后,先绕几圈,应注意脚步轻慢,呼吸缓和,然后做如下思惟:我应到哪里去打坐,距此约有多少步。思毕,缓缓行小步,此时更宜注意呼吸,不使粗急。许多人因在打坐之前不注意呼吸,或匆忙散乱,或高声说话、开玩笑等,致使心粗气浮,打坐时心息便无法相依,很难入静。因此,在这时要凝神贯注,不生粗乱。当走到坐位前时,应慢慢安放身体,轻轻地坐于座上,此时住气渐渐转换行气,入坐时便气安禅定,自然能获得轻安。

2、趺坐——于座位上,解衣缓带,然后结跏趺坐;初学单跏趺(单盘),久后应以双跏趺(双盘)为佳;将薄棉被或毯子包好两腿及膝盖,务令一切用具调适安稳。

3、调身——调身的动作有好几种,这里介绍二种。初学的先用第一种,功夫有进步了即可用第二种。

第一种是七支调身法。此法调身时,动作一定要缓慢,用意不用力,眼睛微开,呼吸任其自然,也可想像自身在虚空之中。

第一支:头向下低,再抬起向后仰。

第二支:头向右倾转,再反过来往左倾。

第三支:头向右后转,再反过来向后转。

第四支:头顺着时针方向,前、右、仰、左,轻轻旋转;再反过来向逆时针方向,前、左、仰、右,轻轻旋转。

以上各式,头部活动而身体不动,肌肉与神经应放松,要自然。

第五支:身体以腰为中轴,先向顺时针方向,前、右、仰、左,慢慢旋转;再反过来逆时针方向,前、左、仰、右,慢慢旋转。

第六支:以脊柱为中轴,身体向右后转,再向左后转,两肩摆动幅度应大些。

第七支:身体向前方往下倾,再提起往后仰。倾前应低些,后仰幅度应小些。

以上每个动作各作三至七次,如果觉得身体已是轻松,做一次也可。

第二种调法只须做深呼吸,当吸气时,全身上耸,把全身舒展开来;呼气时,全身松下,觉得失去重量一般。如此做几口气即可调至安适。

调身完毕后,将身体向前一靠,然后竖直背脊,并以松静自然来维持住,不可用力挺起,但也不使它弯下去,要恰到好处地平直而住。腰要松,腹要沉,胸须略向内含,两肩自然松下来,颌轻压喉结,舌头轻抵上颚,两耳垂肩成一条线,鼻对脐轮,头要自然地安住,不可有后仰前俯及用力支撑感。身位调正后,以左手置于右掌上,两大拇指轻轻相触,放在脐轮之下二寸处,贴近小腹,形成椭圆的形状,此即法界定所,有助道的功能,易入禅定。然后,放松两臂,使稍离身体,此时,应纵任身体,松散四肢,布置骨节,不倚不曲地正直端坐。如觉得有不适不松之处,应微微运动,调令轻利。

4、调息——先稍开齿,微举舌头,轻轻地吐出胸中浊气,正吐之时,觉气从全身呼出,想百脉不通处,随着呼气而通顺无滞。气出尽后,闭口合齿用鼻吸清气,觉一股清气从鼻一直吸入脐轮,然后稍停,再将气照前法呼出。如此做一至三次。

调息毕,细细闭目,勿使眼睑太紧张,应朦胧见座前二、三尺处的微光,如果见光觉得疲劳或头重不适,则可轻闭双眼断其光感。

调息后如果出息中有声、结滞不顺、呼吸不细长等三不调相,应继续用以下方法调摄,直到出现正常的息相为止。

一是忘掉呼吸,意守脐轮或脚底涌泉穴,意守时应注意不可着意太重,应似守非守,若有若无。注意不可有气的意想,否则会执着成偏。因系心下部,浮气即能下降,上部变得虚轻,息道就能恢复正常。

此法也可作为专修,如久久功纯,心念停住,即入凝心止;如进一步身心泯然,任运自寂,即是入定止。因此专修此法也可以达到入定的目的。

二是用意宽放身体,一次乃至百千次,渐渐觉得身心轻快,息道自然便能恢复正常。

三是想呼吸遍全身毛孔出入,完全无障,如是百千次,直到呼吸轻细为止。

四是观想自身坐在莲花上,鲜洁庄严,莲花处在无际的澄清大海之中,此时海天一色,在冥冥之中,感到轻安无比,逐渐化为高大之身。也可同时观大海上无数修行者在莲花上安禅入定。

此法也可作为专修,到了泯然之际,则一切消亡,惟觉一片空明,则入定开慧,成就妙用。

以上四种方法应选用一种用以调息,如果有效,应继续深入,无效则改用另一种,不可三种同时用。经过调息后,息道出入绵绵,若存若亡,深长细匀,资神安稳,情抱悦豫,即成就了数息修法的正确息相。当息相出现后,不应再修调息及起分别之心,应无心应之,否则又会重新出现不调息相。

如果未有调至息相,应一直调下去,无论多少座,直到息相出现,然后再修以下各法。不然的话,因息道不调的干扰,不仅不可能进入静境,反而会产生妨碍,影响进步。

5、调心——调心法以趋入正念与不昏不沉为根本,根据初心的需要,分为以下四个程度:

一是默念三皈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思惟:佛果菩提究竟功德与凡夫因地性具功德不一不二;体解大道在于觉悟,不于心外求法。)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思惟:无量法藏,一切真理,乃是引导众生入佛的方便,不能死在句下,被文字缚;若能揽教照心,深明心法不一不二,则能善用心法开发本有智慧。)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思惟:一切僧众乃我良师益友,当和合依止,无喜无嗔,无憎无爱,平等一如,共同办道;心清净故一切清净,一切若僧若俗,均作圣人想,不起是非分别,心中廊然无碍。)

二是默念发愿文:

“愿我速得成就文殊菩萨之大智。”

“愿我速得成就地藏菩萨之大愿。”

“愿我速得成就观音菩萨之大悲。”

“愿我速得成就普贤菩萨之大行。”

“愿我远离二执,速灭三障,得定开慧,具足方便,利乐有情,早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发愿文也可根据自己的愿望编选。

三是观想;观想自身坐在莲花之上,莲池宽广,虚空无尽。自觉此时身心轻安,欢喜内充。片刻后,反观四大渐渐分离,散向虚空,不见内外,不觉能所。如此观想后,身觉虚微心念无系,即可进入修法的佳境。

四是通过以上的三法的调心后,应放下一切,无取无舍,然后默默谛观此刻的心念,如觉仍有妄念浮动,散乱过多,则应似守非守地把心意放在脐下;如觉昏沉过重,精神不振,则应微用意观在鼻端,并略开眼见光。也可用放下与提起之法来调治。如没有过重的散昏,则不再去理会它,而转入正修中去。

End

获得富贵果报的四种修法

天机法师可以让我们获得富贵的四种修法:一、应时行施是指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布施的行为。譬如冷时,我们为无衣者布施衣服;在饥荒时,为饥者布施食物。如此,对需要者而言才有用处。否则锦上添花,对有者而言,实

麦彭仁波切开示最简单殊胜、适合末法众生的禅定修法

有一个最殊胜的禅定修法,是麦彭仁波切开示的简单到不可思议的观心和观行修法:心静下来,所有的念头归零,零就是阿赖耶识所有杂念的源头(阿赖耶识是八识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很明显的思维活动,相对平静),把心回归

元音老人: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元音老人学佛互相毁谤,不知不觉中就造了业。学净的人不知道密宗,就瞎说密宗是鬼神教,只有净土最好。我曾经在东北听过XX大师说密宗最不好。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师,我听后问他:“你修净

元音老人答:修法后觉得胸口会发闷,如何避免?

问:我修法后觉得胸口会发闷,如何避免?元音老人答:要注意三点:1、手印举起靠近胸口,手臂不能靠胸口。2、要呃气让它呃,泄下气就让它泄,打哈欠就让它打,不能屏住,呼吸要自然。3、身体往下弯会很疲劳。先睡

元音老人答:我们修法的人该看什么书?

问:我们修法的人该看什么书?元音老人答:在修法前,显教的书都可以看。但重点应看明白正知见,开发菩提悲愿,建立正确身心行为的书。在师父传你法后,应该看有关修这个法的经论和其他参考书。

元音老人: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是怎么修的

像我们心中心法,也是为了开智慧成佛。六个印有不同的作用,第二印可以消业障,治毛病,也可以开天眼。开天眼就能看见佛、菩萨、地狱、鬼道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要怕,一切相都是你自己,怕的话,就不要用。从前有个

元音老人:修法有了神通怎么办?

我们心中心法,是为了开智慧成佛。六个印有不同的作用,第二印可以消业障,治毛病,也可以开天眼。开天眼就能看见佛、菩萨、地狱、鬼道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要怕,一切相都是你自己,怕的话,就不要用。从前有个人想

元音老人:修法重在实修

能再于寂静处,放下一切事缘,一心精进,即生于本净心体,必得正解脱而登妙觉。用功的人识得自性,在喧闹的环境当中又能适应,具足受用,不用修什么法,只是在尘境当中转,磨练自己的习气就是了。但是,有的人不适应

元音老人:讲述修法见护法神的公案

像我们心中心法,也是为了开智慧成佛。六个印有不同的作用,第二印可以消业障,治毛病,也可以开天眼。开天眼就能看见佛、菩萨、地狱、鬼道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要怕,一切相都是你自己,怕的话,就不要用。从前有个

元音老人:修法之诀窍

我们于悟后做功夫要任其自然,像流水一样,哗、哗、哗地流过去,要不停留、不可住着,不跟境界跑,不随妄念流,把我们的妄想习气损之又损,消除净光,才能成就大道。此为修法之诀窍,是故不识真心,修法无益;识得真

元音老人:心念耳闻,是修法的要诀

“心念耳闻”是念佛念咒不可颠覆的总原则。《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针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的具体根性,指出了这种修法是最合适的教法,修行人不可不忘。(当然,净宗提倡大势至菩萨的“都摄六根”法,则是更将这个

道教圆光术探秘,修法有成,可预测未来!

内容导读笔者几年前曾发表过一篇关于道门内圆光术的文章,介绍了当时尚不为广大爱好者所知的圆光。这几年由于一些人的炒作,圆光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受到爱好者的追捧与误解。因此,笔者发心再撰此文,旨在较全

真言宗的修法手印

十八道契印是指东密修持四加行的基本手印,同时它也是通用于各种修法的十八种印。由于这是修东密四加行中的十八道法时所用的手印,因此又称为十八道契印,或单称十八道、十八契印。据说其中进行的方式,是依据印度人

缘觉乘:为何中乘修法者

佛教有四乘: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这个最上乘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讲的。法华经以羊车喻小乘,鹿车喻中乘,牛车喻大乘,大白牛车喻一佛乘。中乘,亦名缘觉乘,谓观因缘而悟解也,旧称辟支佛,所证果为辟支

五智在护摩修法有何效果

在护摩修法中如果欲调服魔怨则修降三世明王法,如果欲增益则修军荼利明王法,如果欲求敬爱则修大威德明王法或者孔雀明王法,如果欲钩召有情则修金刚夜叉法,如果欲息灾则修不动明王法。凡夫之九识,可成如来之五智。

黄国达:禅修法门的抉择

佛教之所以吸引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面向:一是信仰的层次,给予苦难、绝望的人心灵的慰藉与希望。二是艺术的层次,将佛法及佛菩萨雄健、刚毅、宁静、空灵、柔和等等气质透过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使人感动。三是

五大虚空藏及其修法

这五大虚空藏菩萨,亦即虚空藏菩萨之五分法身,即:“戒法身”——福智虚空藏菩萨;“定法身”——满愿虚空藏菩萨;“慧法身”——施愿虚空藏菩萨;“解脱法身”——无垢虚空藏菩萨;“解脱智见法身”——解脱虚空藏

释广超法师:数息观的修法

首先找一个环境清净(师父:是清静吗?),空气很好的地方静坐,光线不要太亮,在座位上最好铺一个坐垫。你盘腿的时候,可以单盘或双盘,不管怎么盘,要全身肌肉放松的姿势。就是说,你在静坐的时候,身体的任何肌肉

四无量心的修法是什么

虽然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凡夫来讲要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很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无论多么恶劣凶残的人内心深处都隐藏着同情、悲悯、慈爱等善好的潜质,我们就是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巧不断启发和培

念佛三昧的修法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三昧”的修法(一)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

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

皈依 发心桑吉秋当措杰巧南拉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向却瓦德达呢嘉森且  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达给因所吉波所南吉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卓拉潘协桑吉哲巴效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三遍四无量心森坚檀嘉得瓦当得沃

如意轮观音修法

如意轮观音是佛教中观音的报身,在佛教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是六观音之一。它能帮助除去烦恼,有一个美好的生活。而如意轮观音咒也是非常的厉害的,经常的读诵是可以提升的智慧,可以提升的注意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

菩提心略修法

虽然菩提心的重要性及其利益非常巨大,可能大多数人不一定知道菩提心的具体修法。其实有了菩提心才能够救度众生,菩提心是我们唯一的依处,除了菩提心以外,不要说世间所谓的圆满,就是出世间声闻、缘觉等小乘修法,

林崇安:比较不同的南传内观禅修法门

佛使比丘的自然内观法以「自然方式」产生的定力,通常已经足够用来内观,而由「系统训练」所得到的定力,不但往往超过所需,甚至可能会产生对这种高度禅定的错误满足。在高度禅定中,容易体验极度的快乐,因而对它粘

坚牢地神修法之地天神咒

坚牢地神,统领地上的神,山神、湖神、河神、饮食神、禾稼神、日游神、夜游神、门神、井神、树神、花草神、地神。坚牢地神,从字面上理解,像大地一样坚固安稳。坚牢地神为释迦牟尼佛成佛作见证,也曾发誓护持地藏菩

坚牢地神修法仪轨

在传统的水陆法会,水陆画中,坚牢地神是二十四诸天之一,与天龙八部一起护持佛法,利益众生。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她示现为一位具足大福报大威力的天人。但从密教经典中可知,她是佛菩萨的等流身。并且,佛陀成道前在

黄财神修法功德利益

黄财神为北方司财众部之首,掌诸宝库,故修持黄财神法、持诵其密咒,可消灭六道穷苦,增长福德、寿命、智能,以及一切物质与精神上的受用,财源茂盛,免除贫穷。黄财神法门的殊胜功德利益。在藏传佛教中,黄财神为诸

红财神修法功德利益

红财神是萨迦派密法中的一位功德无比的财神。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均有相关仪轨,在萨迦派中,红财神的密修方法及教义尤其受到重视。萨迦派的招魂瞻巴拉,是红财神法的一种。此尊肤色红,故称红财神。红财神,有能招聚

黑财神修法开示

要获得财富圆满,最根本的方法是依靠上供下施。我们平常少量布施却希望获得大的回报,这是一种世间的布施,利益不大,只有出世间三轮体空的布施,才能获得最殊胜的超越世间的福报。臧巴拉(财神)不是因为悭吝心也不

修法黑财神的好处

他是五部佛中东方不动佛为救度众生远离贫穷困苦而化现的财神,是东方不动佛的幻化身。具信者虔诚祈祷,能遣除损耗、衰败等种种恶缘,消除贫苦,事业顺利、财富圆满,快速增上修行资粮。由于他的加持力特别迅速,因此

洪启嵩:中脉呼吸的修法

中脉呼吸的修法摘自《现观中脉实相成就》 洪启嵩 著中脉简介密法从现观法界众相的真实示现,回证如来的究竟体性,其次第是内外一如的。其以空的实相为根本,以大定、大智、大悲,来圆法界体性妙智,广度众生。所以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呵谬解第三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呵谬解第三念佛三昧名三昧王,境界甚深卒难究竟。古今师授互有不同,至于天台其说大备,慈恩贤首各引其长,企仰禅宗亦极明显,但后学浅陋莫得指归,尚未升堂,焉能入室?晨语:净土是佛的果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正明心佛观慧第四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正明心佛观慧第四夫念佛三昧者,实使群生超三界生极乐之径路也。始自鹫岭敷宜,次羡庐山继轨,十方称赞,诸祖传持,自昔至今,有自来矣!晨语:净土法从佛在印度的宣说,直到庐山慧远的继承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辟断空邪说第六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辟断空邪说第六释迦如来一代圣教,一本于善恶果报因缘诸法,为始终不易之正教也。虽有百非超脱之句,岂必离乎因缘法哉!晨语:指出释迦一代圣教的根本,是以善净的缘起来体现自性的功德,破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劝修第九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劝修第九夫净秽同心生佛一理诸法本等,须假劝修。其奈众生迷心作境净秽斯分,对待相成缚脱迥异,缠缚多劫不觉不知,故须劝娑婆苦海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晨语:理明的人不须劝,但迷事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劝持众戒第十一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劝持众戒第十一惑者问曰:今闻念佛直指戒杀之说,可谓指体投机事理悉备,实善世利物之训也。敢问:为只此杀业当极戒之,为兼盗淫妄等诸恶悉宜深戒之耶?若当悉戒,何以语之略也?答:噫是何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三昧仪式第十五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三昧仪式第十五念佛法门严建道场之事,并供养仪式,及预治衣服鞋履,更衣沐浴,门颊出入,方便正修。禅诵忏礼等清净法则,具如慈云尊者忏仪等文,此不再具。晨语:三昧的仪式应学而熟之,方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正行第十三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正行第十三如上所述依正二境乃至精进,虽皆圆妙,悉是求生之方便。未为正行,此下所陈乃是正行之旨。晨语:以前所述皆是求生的方便,以下进入宝王三昧的正行。何谓正行?行者既发此志,必使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勉起精进力第十二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勉起精进力第十二精进者,不为世间八风所退,又不为身心异见一切大小病缘而怠其行,故名精进也。晨语:精者不杂,进者不退,一心用功,努力向上也。行人既依劝发,永断杀业,渐具众戒,欲入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罗显众义第十八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罗显众义第十八夫念佛三昧者名一行三昧也,盖彼行人既了深旨,能持一心,唯念彼土,唯忆彼佛,知身土无二,了忆念亦一,乃得名为一行也。晨语:念佛三昧就是一行三昧,到这里与禅宗完全一体

宋智明:《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十大碍行第十七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十大碍行第十七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众生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一事亏心,万善俱失;成小败广,得者还稀。况乎物欲交倾,死生迁变,递相仿效,易地皆然

宋智明:佛教净土法要 目次 自序

《佛教净土法要》【目次】自序(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第一章 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义第二章 净土宗白毫观修法述要一、为甚么要修观二、为甚么要专观白毫三、白毫观的基本修法四、一心三观的法义第三章 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