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宿辉公精舍
2024-10-03 07:01

温庭筠

禅房无外物,清话此宵同。

林彩水烟里,涧声山月中。

橡霜诸壑霁,杉火一炉空。

拥褐寒更彻,心知觉路通。

摘自《温庭筠诗词集全编》

End

宿辉公精舍

温庭筠禅房无外物,清话此宵同。林彩水烟里,涧声山月中。 橡霜诸壑霁,杉火一炉空。拥褐寒更彻,心知觉路通。 摘自《温庭筠诗词集全编》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

◎ 岑 参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

第一座佛寺竹林精舍

第一座佛寺竹林精舍竹林精舍,古印度佛教著名寺院,汉语音译迦兰陀竹园。 据说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四处奔波宣扬教理,跟随弘法的弟子常有数百人。他们没有固定休息的地方,白天在山边、树下学道,晚上在颓垣、破屋

王骧陆:印心精舍释名

印心精舍释名自古佛佛道同,心心相印,无非为一大事因缘而入世度生。自我释迦佛后,历代祖师及诸大德因之,皆当仁不让之意也。今吾人亦为此大事而设印心精舍,道场虽有大小之殊,宗旨岂有异哉。大事者何,明心见性是

祇园精舍的历史起源

印度佛教圣地之一,位在中印度憍萨罗舍卫城南方。相当于今尼泊尔南境,近于拉波提(Rapti)河南岸之塞赫特马赫特(Sahet-mahet),为佛陀说法遗迹中最著名者。祇树指波斯匿王的太子逝多的园林,给孤

精舍的简介

精舍,是梵语寺院的翻译,无论大小的佛寺都被称作精舍。中国佛教道场,以精舍为名,是从晋代开始。精舍的本义,以佛教的解释乃是精练勤修的行者所居之处,称为精舍,精舍中的住众,没有一个是粗暴恶劣的,粗暴恶劣

什么是佛教所说的“精舍”啊

精舍,梵语称为“Vihara”,又叫“伽蓝”或“僧伽蓝”,英文称为“Monsterises(僧院)”。起初,精舍为僧人的讲道场所,后来成为僧人长住的地方,其后逐步设置佛像,就像佛寺了。以今天印度的精舍

祇园精舍的建造过程

在舍卫城南郊二公里处,有一园林,景色宜人,清雅幽静,正是设立精舍的理想地点。然而这处园林属祇陀太子所有,须达长者即与太子商议,请他让渡。太子心中不愿,于是为难他说:“只要你用黄金铺满园子,园子就属于你

频婆娑罗王送精舍 佛陀教化众人布施

佛陀到各处宣扬教理,弟子很多,常有数百人。他们没有固定的地方休息,白天在山边、树下学道,晚上在颓垣、破屋住宿。频婆娑罗王是一位仁慈的国王,他笃信佛教。他希望佛陀和僧众有一个安身的地方,就选择一座清净的

贫妇身贫心不贫 虔诚扫佛精舍终证得道果

祇园精舍里的僧众在佛陀的教导下,和合共住,用功精进。每天,僧众庄严的讽诵、摄受的威仪,让精舍呈现出一片肃穆祥和的法界,同时也让住在精舍旁的贫穷人家,在耳濡目染下心生欢喜,和三宝结了善缘。“多么庄严的佛

竹林精舍 青青翠竹 巍然清凉

竹林精舍,是过去历代诸佛都会去住的一个精舍。灵鹫山的余脉围绕着, 竹林精舍里有清泉自然地流淌,青青翠竹,巍然清凉。释迦佛陀在竹林精舍修行讲法,教化了许多众生。还有灵鹫山,佛陀常常在灵鹫山月光岩说法台,

佛陀请国王为比丘尼建精舍

舍卫城里有位大户人家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又温柔,像朵莲花,人们因此称呼她莲华色。她的美名远播,很多人向她求婚,其中还包括王子与富翁等,但她却宁可出家为比丘尼。有一天,她点燃灯火,然后观火遍就证得阿罗

佛教僧团确立的重要基石:成立竹林精舍

佛陀下了象头山后即往王舍城,到其郊外一所名叫善住的寺瑞安顿下来。在王舍城,佛陀的传闻愈来愈盛。摩揭陀国的国王频婆娑罗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到善住寺拜访佛陀,一叙久别之情,并听佛陀的教法。国王感激而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