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随缘”二字作何理解
2025-01-26 12:02

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随缘”是随顺自然把握机缘的意思,决非随便行事,苟且偷安。“随”是随顺其自然环境、自然法则,“缘”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规律。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实事求是。

“随缘”就是不怨不悔,无忧无虑,不急躁,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随时把握机缘,积极进取,在祥和、宁静、平稳、自然的氛围中求得事物的最佳结果。“随缘”是做人的法则,做事的根本。做人要随缘,做事也要随缘,切不可执着贪婪。顺其自然,是人们常说的话,但真正遇到事时,却又未必能真正做到。

明明知道,世间许多事情皆应顺其自然,如感情、事业等,不可强求,但往往在当事时会被“欲”所羁。“欲”多数时候是占上风且无限的,会怂恿你追求更大、更全、更高的目标,甚至超越自己的实际能力,将自己引入“欲”的深渊,而使自己身心疲惫不堪负重,一边忽略了人生中许多垂手可得的快乐和幸福,却又一边感叹生活的压力和无趣。

当然,人生不能无欲,无欲则无为,事业目标的追求更是如此。但人要懂得抑欲,不可贪欲。要把欲望控制在适当的地步,以随缘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淡看人生苦乐,在努力追求事业目标的同时,用心去体验酸甜苦辣的过程,在顺其自然中懂得把握时机,不消极,不躁进,不慌乱,不过于注重结果,看重成就,心胸开阔,有“果”心生欢喜,无“果”也快乐无怨。

有时我们成功了,当静下来,认真思索时,却感到真正值得回味的却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只要努力过、奋斗过、争取过,有“果”无“果”并不重要。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往往是无花无果,盲目执着,整日患得患失,势必沦为“欲”的奴隶,处于烦燥不安的状态,无法去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奋斗中的喜悦。

世间是轮回的,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又会有所得,万事随缘,保持一颗平常心,淡看繁华与落寞,颠峰与低谷,人生路上的坎坎与坷坷,幸福与快乐,皆是在人世走一遭得到的馈赠,不可拒绝,只能坦然面对。懂得为自己解脱,正视现实,跳出“欲”的陷井,我们便会摆脱冬日的萧条,看到春日的复苏,夏季的生机,秋季的硕果。随缘,一直是人们崇尚的做人的态度,用心去感悟,才能领会“随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End

随缘自在

◎ 庞玉梅 人们常提起随缘,我对随缘的理解是随遇而安,不论遇到什么人或事,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若事事加以计较,总会显得很琐碎而没有意义。 随缘自在的人生一定是有主

李炳南答:‘无我\’作何解释?

我字作主宰之体讲,人身乃四大假合之集团,实无有主体,故曰人无我。一切事物,俱是众缘和合,而现假相,均无主体,故曰法无我。居士所举者,乃是懈怠及放逸,为学佛者最大忌病!(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李炳南:念佛十二字诀与一心不乱

既信圣言量,持弥陀名号,然执持之功,亦有浅深,譬如今之学制,有小学、中学、大学,程度各各不同;念佛第一层次口念耳听犹之小学,其次心念心听犹之中学,最终神念神听则犹如大学;然吾等程度,小学耳,能够口中念

从随缘中得到无量法喜

净慧法师我们在四祖寺举办禅七,四祖寺就是四祖开辟的道场,四祖留下来的开示,就是《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我想,很多人都看过这一篇开示。四祖的开示,是从初祖菩提达摩那里一脉贯通下来,都是要求安心。我们的心

抱着惭愧二字,可作入圣阶梯

印祖有一笔名常惭,一生自称 常惭愧僧。常思己过,对不起自己叫惭,对 不起别人叫愧 。印祖说,抱着惭愧 二字,可作入圣阶梯。为什么呢? 常怀惭念能生善,常 具愧心可止恶 。故能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

胡小林:随缘,但不要自己制造因缘

等待因缘,不要自己制造因缘,自己制造的因缘往往是不好的,不是有个故事吗?说一个乌龟从海边出来了,从海边那个洞里头出来,出来以后一个小孩看见了,一个小孩看见这乌龟以后,他觉得天上有老鹰,因为老鹰吃海龟,

随缘随愿

随 缘 随 愿依 空 信愿行为往生净土的三资粮,历代的高僧大德要成就菩提道业,莫不立下恢宏誓愿,循序实践,方得圆成。立愿之重要,可见一斑。清朝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

元音老人: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随缘识得性,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做一切事情都要随缘,随缘则起妙用,反之则会起种种烦恼。比如,一个很有才干的人,一时得不到适当的工作,不能发挥其才能,此时也毋须怨天尤人,只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了。日久,

于凌波:随缘——随的什么缘

随缘随的什么缘学佛的同修,有一句口头语,就是随缘。大家都常说随缘、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呢?原来随缘二字,具足应该说是随顺因缘。因缘二字,在佛经是非常深奥的名词,是要解释因缘二字,就要从佛陀在菩提树下修

一日禅: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随缘是随顺当前的环境,但决非随便行事,苟且偷安。做人不但要有随缘的性格,更要秉持不变的操守,能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是自利利他的良方。

一日禅:随缘自在

修行是一条路,而路的尽头是智慧。修行就是修心,修持一颗平静的心,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当下;修行其实也很简单,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体现修行,修行时时处于生活。生活的不如意,

宽见法师:随力随分随缘做善事

弟子:阿弥陀佛!师父,当我走在路上,看到许多的垃圾在地上,我观察:首先是我自己怕脏不想拾起,其次是垃圾太多,没有时间捡完,弟子如何处理呢?释宽见:有时间随力随分随缘去做善事(比如去捡垃圾),但不要为做

静波法师:佛在心中 随缘自在

那就是因为不能够经常提起精进心来。有几句话或许能够证明:一年学佛,佛在心中;两年学佛,佛在佛堂;三年学佛,佛在天边。所谓一年学佛,佛在心中,人们开始学佛时,总是精进、努力,尽管满身佛气,尽管很笨,但是

随缘的简介

出处南朝·宋·宗炳 《明佛论》:“然羣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成麤妙之识,而与本不灭矣。” 唐·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北齐书·陆法和传》:“法和 所得奴婢,尽免

佛说:随缘,是最好的成全

生命在于进取,人生在于努力,随缘是一种豁达。尽人事,听天命;不是放弃,不是软弱,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真正的随缘就是在一番努力之后的坦然,是一番拼搏挣扎之后的看开,所以,谋事之时,随顺因缘,尽力而为,知

放下执念,就是最好的随缘

很多事,不是你想,就能做到;很多东西,不是你要,就能得到;很多人,不是你留,就能留住。把什么事看的太重,往往最容易失去,人生最怕什么都想计较,却又什么都抓不住,失去的风景,走散的人,等不来的渴望,都是

“随缘”二字作何理解

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随缘”是随顺自然把握机缘的意思,决非随便行事,苟且偷安。“随”是随顺其自然环境、自然法则,“缘”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规律。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实事求是。“随缘”就是不怨不悔,

佛家讲“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

随缘,是指随顺因缘、顺应机根之缘而定行止。例如“随缘化物”,是说佛菩萨顺应环境、顺应众生各自的因缘和根性不同,用最适应对方的方法来教化他。还有“随缘不变”,不管外在的机缘千差万别,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成

真正的“随缘”是什么?

我们一般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多半取决于我们主观的认识。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认识,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然后我们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离不开我们的感觉,离不开我们的经验,离不开我们的需要,

你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随缘”吗?

随缘出自佛教,我想很多人,包括很多佛教徒都未必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随缘。要想了解随缘,先要知道什么是缘?佛教是讲因缘的,从佛法的角度说,任何事情的达成都是需要许多条件和因素的,因就是最重要的条件,缘就是次

人生路上,随缘吧!

人生路漫漫长,坎坷曲折少不了,生活这场戏,悲剧总避免不了。人活一辈子,总不能事事如愿,你若耿耿于怀,负累的是自己;你若悲观沮丧,痛苦的是内心。生而为人,就要学会包容大度,做到不争不气,面对得到,不高调

卢志丹:佛度有缘,随缘摄化

佛度有缘,随缘摄化节选自 卢志丹居士《结佛缘,好人缘》如今,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被公认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俗名悉达多,古印度北部迦

释德禅解答如何随缘自在

如何随缘而自在?智慧随缘即自在!莫在事为上着相,当在无心所作中了过。莫在人世间攀缘,当在脚下生安处顺应。智者,非常即平常,一心无二意。凡夫,执求非常,不甘于平常,心不安分。若能明平常心是道,时处当下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