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的真相
2025-01-31 08:45
文/净界法师
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妄想全部停下来,把生命归零。现在重新借假修真,借娑婆世界的假相让你厌离娑婆,借极乐世界的假相让你欣求极乐。所以现在这个相怎么样?重新要借回来。前面的空观让你离相,对不对?现在“相”你已经不执着了,这个时候把它借回来。那怎么借呢?我们来看看。第一个,我们先借娑婆世界的相。
我们先看看总相的观察。
(一)现世——无常败坏
第一个,现今生的相。我们要观想今生的相是无常败坏。娑婆世界就是不安稳,“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须到来”。这是第一个。
(二)来生——三途果报
第二个,对来生的相。我们来生有三恶道的危机,所以你不能对娑婆世界的来生有所期待。因为你期待的结果,就是让你得到第二生的快乐,然后你第三生就直接去三恶道了。我相信,如果说让你得到一生的快乐,然后直接到三恶道刀山油锅去,你是不会选择的。所以你今天如果对娑婆世界有所期待,你就有到三恶道去的可能性了。
这是一个总相的观察。
我们再来观察,轮回的过失有三种。
第一个,苦多乐少。我们不要讲太差的人生了,就讲今生。说实在的,今生在你的生命里面算不错的。今生这个水泡冒出来,对你来说算不错的人生了,是吧?因为我们大部分都在三恶道,你做人算不错了。但是你看,今生是一个不算太差的果报体,但是你回忆你过去人生里面,痛苦的因缘多,快乐的时间少。其实人生是得不偿失,快乐跟痛苦不成比例,佛陀说如刀上的蜂蜜。当然,人生也有快乐的一面,我们不能否认,但是快乐就像刀上的蜂蜜,你舔蜂蜜时你的舌头被割伤,你付出代价。所以,娑婆世界的快乐全部要有代价。
但是现在有什么问题呢?就是说,既然人生是得不偿失,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轮回呢?因为你被你的妄想骗了,我们总是记住娑婆世界美好的影像。我们小时候的成长过程可能有一些影像给你很幸福快乐的感受,然后在分别这种感受时,你的心就坚固地住在这个影像里面。从此以后,你就不在乎娑婆世界的真相了,你在乎的是那个影像,你希望那个快乐影像再一次出现,即便你承受到很多痛苦、老病死的折磨你也不在乎。直到佛陀出现了,把你从妄想里面拉出来,让你不要活在妄想了。你看看,从依他起的角度,你看你一生走过来,你就知道痛苦的时间多、快乐的时间少,每一次都是这样,只是比例不同而已。所以,娑婆世界,你要付出痛苦的代价。你凡是要追求快乐,就一定要付出代价,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辗转相续。这个最可怕。如果你不解决它,它永远不会消失。我们说很多痛苦都会有期限,你说我肚子痛,痛个几天慢慢会好,但是轮回的病它永远不会好。轮回的可怕就是,如果你不面对它,你就一直地轮回下去,它没有一个期限的,这是它的可怕的地方。这个梦越做,你越难醒过来。如果你不处理它,它就一直辗转下去。
第三个,毫无意义。有些痛苦是有意义的,就是这种痛苦会给你增上。比方说你去拜佛,虽然会有身心的痛苦,但是它的痛苦会有增上的效果,这种痛苦是有意义的痛苦。诸位!你在娑婆世界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对你的增上一点都没有帮助。就是说,你受了无量劫的痛苦,你还是颠倒妄想,该打妄想还打妄想,你不会在痛苦当中得到任何的启示,不会的,娑婆世界的痛苦对你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们就知道,娑婆世界不值得我们忆念。
我们现在开始重新建立心态了。前面是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心态全部停下来,修“无分别智”。现在是“有分别住”,开始把娑婆世界的相重新借过来。到底临终时你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你不能等到临终再做决定。当然这个地方,从今生的观察,重点在无常败坏,这种不安稳性。
我们举一个例子,讲庄子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庄子在道家里面,他长期的修行,是有神通力的。庄子有一天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回家的路中经过一个小山坡,看到一个妇人,穿着白色的衣服,拿着扇子在搧一个坟墓。他就过去了,说:“某某人啊,你为什么拿扇子去搧这个坟墓呢?”这个妇人说:“这个坟墓是我先生的,在他生前我们感情很好。他死的时候拉着我的手说:‘夫人,我不敢奢求你终生为我守寡,但起码我们感情一场,你等到我坟墓干了以后再嫁给别人。’”这妇人就答应了。答应以后,真是不巧,他先生死了以后,连日下雨,把坟墓都弄得湿湿的。其实她是已经找到对象,想要嫁给对方了,但是她要信守她的诺言,所以只好拿扇子赶快把它搧一搧,看能不能把它搧干。庄子一听:“喔,是这样子,没关系,我来帮你一把吧。你的扇子借我一下。”他用神通力两三下就把这个坟墓给搧干了。妇人就感谢他:“你真是我的恩人。”庄子走的时候说:“这样子,你可不可以把这个扇子送给我作个纪念?”妇人想,这扇子反正没有用了,就送给庄子了。
庄子回去以后,就拿着扇子在客厅里面搧,闷闷不乐。他太太跟他感情很不错,就说:“你今天为什么心情不太好?”庄子就把今天回家看到的事情如是如是地跟他夫人报告。夫人说:“我对你一定是忠贞不二,烈女不嫁二夫。”他说:“你最好记住这句话。”后来庄子没多久就生病死掉了。死掉以后,按照古时候的风俗要为先生守灵三个月,他夫人就把棺材摆在客厅。
没多久,庄子的一个学生带了仆人到山上去拜访庄子。他夫人说:“真不巧,庄子刚死掉了。”那个学生说:“老师死掉,那我为老师守灵吧。”他夫人就在旁边弄了一个偏房给这个学生住。这个学生长得潇洒庄严,庄子的夫人日久生情,对这个学生就有了好感。有好感以后,有一天在吃饭的时候,庄子的夫人就问这个学生:“你结婚没有?”他说:“我还没结婚。”“你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结婚呢?你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对象呢?”这个学生说:“我的对象如果像夫人这种条件,我就可以考虑结婚。”庄子的夫人就说:“那我干脆嫁给你,好不好?”他说:“好。”
结婚时,这个学生说:“我们办喜事,庄子的棺木还在,怎么办呢?”庄子的夫人说:“没事儿,我们把这个棺木移到旁边的柴房去就好了,把客厅布置一下。”后来就在两个人洞房花烛夜时,学生突然间发起了羊癫疯,躺在地上一直抽搐,不省人事。这个夫人很紧张,这怎么办呢?就问他的仆人说:“你这个主人是怎么回事?”他说:“我这个主人,这种病定期发作。”她说:“发作怎么办呢?”他说:“这个药是没有办法治,只有一个方法,要吃刚死的人脑汁才有用。他以前发作都在秋天,秋天有很多秋决(就是在秋天处决的死囚犯人),就把死囚犯的脑汁给他喝。现在不是秋天,那怎么办呢?”结果他夫人说:“我有办法。”庄子的夫人就到厨房拿一把菜刀,往庄子的棺木走过去。走过去用刀把棺木劈开以后,庄子就坐起来了。这是他的神通力变现!他说了一个偈颂:“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既知死后无情义,早把生前恩爱勾。”所以他也不怪他老婆,因为世间无常,因缘变化了,他就出家修道了。
我们今天要说什么?就是娑婆世界所有的过失,我们勉强都可以接受,但是有一个过失是我们没办法接受的,就是无常败坏。娑婆世界对我们的折磨,就是让我们永远活在没有安全感当中,你得到的所有东西随时会失坏,这个问题最严重。你说娑婆世界苦,但是我们好歹在这个地方从小到大也习惯了,对不对?你好不容易在洛杉矶习惯了,欸,来生把你弄到其他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去,你也习惯了,结果你又死了,业力又把你漂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生死疲劳,你永远在适应新的环境。这个就是娑婆世界的最大过失——无常败坏。你只要在娑婆世界住一天,你就没有所谓的安稳性可言。
而所有快乐的基础就是安稳,这是最基本的诉求,但关键是,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一个是安稳的。所有的快乐你在受用时是担心怖畏,你是担心的。所以我们今天在回顾娑婆世界时,我们怎样正确地看待娑婆世界?当然我们有些善业,有善业力也会成就快乐的果报。那么为什么这个快乐的果报不可取呢?因为它无常败坏。我们凡夫在受用快乐时会有一种期待,希望它是长久性的、是安稳性的,但是娑婆世界没有安稳性这个东西。所以你要从无常切入,大概娑婆世界的真相就全部出来了。所以我们选择在娑婆世界轮回,是错误的选择,是非常错误的。
——摘自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
End
净界法师在宋朝有一个越国夫人,这个《净土圣贤录》有讲到。这个夫人福报很大,她领着一群婢女一起共修。有一天发现有个婢女懈怠,几天都不来参加共修,夫人就把这个婢女叫过来,就诃责了一下:你这么懈怠,你这个往
◎ 印 光 【原文】世间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现在所住之天地,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世界)、别业(根身)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所谓物极必反
◎ 海东青诗僧世界原本是安静的,只是被浮躁的喧嚣所掩盖。在城市之外的郊区,在郊区之外的乡村,在乡村之外的旷野,世界依然是安静的。山上的树是安静的,树下的山是安静的,山下的村庄也是安静的。炊烟缓慢得像是
◎ 欣 闻《世界佛教通史》是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外20多位老中青年佛教研究学者参与撰写,全书历时8年完成,共800多万字,论述了佛教
《阿弥陀经》经中有广长舌相遍覆大千的话,为什么舌相能够覆盖大千世界呢?声相所能到的地方就是舌相所能到的地方。
李炳南答: 有人看见西方佛菩萨,这样的事情当然存在,《往生传》及《净土圣贤录》都有记载。所画图像是根据《十六观经》而来,只不过简略地画出来罢了。文字是事情的说明,图画是文字的实体,不一定要依照各人看见
问:有人问佛度众生往西方,若度尽不是世界消灭了?请开示!(简素英)李炳南答:譬如狱囚悛悔,典有假释,内有一囚,忽劝他囚,切勿悔罪,理由即大家若都悛悔,岂不空了监狱?彼人之问,亦由是耳。
为什么称极乐世界为莲邦?极乐世界莲花最为微妙特殊,所以称为莲邦。今天中国以梅花为国花,日本以樱花为国花,称梅称樱就可以代替国名。
有人问,说在这个世界什么能量最大?老法师说了,我不知道你们记没记住?就阿弥陀佛最大,在这个宇宙之中能量最大、能量最善的就这四个字,阿弥陀佛。你把其它的都排掉,就留这个阿弥陀佛,你决定今生成就。
念佛法门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你是福报大,你是运气好,就看你知不知道珍惜,你遇到了如果你又错过了,那就太遗憾了。因为什么?你遇到这个法门就是说你机缘成熟了。什么机缘?成佛的机缘。我们修行人不就是要成佛吗?
人心不平衡,事事争。与人争,要改变他人,其实伤害了他人;与自然争,要改造自然,结果破坏了自然。每个小人物的心安定,世界就能安定只要有人的一天,只要有地球的一天,只要是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天,就会有天灾人祸
释尊告诉曼殊室利,从我们这个世界往东方去,过五倍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国土,有一个佛国世界,名叫妙宝,其佛祖号称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应、正等觉。有无数、无量亿的菩萨围绕着佛陀,聚精会神地听佛宣讲微妙
根据现代科学的发现,我们了解人类世界的局限性,同时也重视宇宙还有其他世界的说法。有一回,佛陀论及宇宙的本质与构成,佛陀说:总共有三十一种不同形态的生命生活在这宇宙间。 人类世界为限的有四类众生。它们是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星云法师人有一个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拳头,我打你一拳,你把我送到公安局,是恶;你帮我捶背,那就是好事。钱有净财,也有不义之财。人有三个东西很重要: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嘴巴
世界只有一个人比我富◎ 寂 静曾经,有人问世界首富比尔盖兹:世间还有没有人比你更富裕?盖兹答:有啊!有一个人就比我富裕。然后他说了个故事当年我还没有钱,也没有名。我在纽约机场碰到一个卖报纸的小贩。我想
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永不亏本星云大师1)人家侮辱你,你要当作是培福;人家伤害你,你要当作是他来成就你。你受尽委屈,记得!你是有福报的人,不要抗拒,一个人伤害别人两种情形:伤害别人就是花自己的功德法财,一个
合掌不是并拢双手,而是恭敬万有。军人见到长官要敬礼,学生见到老师要问好;过去,晚辈见到长者要鞠躬,西洋人见面也要握手,甚至拥抱,这些都是一种心意的交流。合掌的意义也是这样。《华严经》云:合掌以为华,身
◎ 洪修平由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二十余位学者参与撰写的《世界佛教通史》(14卷)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耗时8年共800多万字的皇皇巨著,以世界的眼
◎ 李 睿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沉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
这就是习气。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你看我们这些男孩子,见女孩子就起心动念。你学了多少年的佛,佛在经上讲过这个故事。一小和尚在山上跟老和尚学佛,学了十年了说,师父,我成就了。下山了,下山见一小姑娘,不
成 刚那么,小劫是怎么来的呢?得先讲人的来历。我们这个世界人的来历。色界光音天的天人,他们乐多苦少,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无需劳作,依报世界,七宝俱全,琉璃宫殿。虽然也有佛法,天道也在生死轮回,但因为他
◎ 心 律不少信众在现实中会遇到不少的误解。有的人,一提起佛教来,第一反应就认为是迷信;还有的人,一说到学佛,就以为不过是吃斋念佛,出家当尼姑和尚;还有的人则说,我们不学佛多好,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做什
星云大师《阿弥陀经》里描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理想国:庄严、清净、美妙的极乐世界! 修学净土法门的,都希望往生后能去西方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佛经》,也用了大量篇幅描绘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
净慧法师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人们对佛教的认识越来越接近事实。佛教的和平、理性与人本(与神本相对)精神,让越来越多的明智人士认识到,佛教就是慈悲、理性、和平的宗教。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在历史上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圣严法师(一)净化人心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把我们的心
具有觉悟的慧眼才能看见人间真相有一次,大学士黄山谷去拜访祖心禅师,见禅师日日轻松安稳,处处安详自在,于是总觉得禅师肯定有处世秘术未曾传授。一日,他们一起走在山坡上,道路两旁开满了各种鲜花,姹紫嫣红,散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于凌波在佛法上,把世界分为有情世间和器世间两种。有情世间,名为正报,是由业因所感得的正果。指有情--有情识的众生--的肉体和精神而言。器世间,又名依报,为有情所依。是指山河大
佛 法--构建和谐世界的生命向导释国亮众缘聚合,人类面临巨大的变革与挑战。心灵缺乏佛法引导,人们认知混乱,焦虑、迷失、妄执、内而自心,外而世界,失去和谐。家和血缘的执著,积淀了汉文化,面对变革,撼动根
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个生法呢?即是要把爱根斩断,若能如此,肯定成功。你要是还爱恋着这个世界,尽管你强调我有他力、我有他力、我有他力、但你最终是生不了西方净土的。因为你爱根没有斩断,牵挂着这娑婆世界,如何走
◎ 虚 云这段大事,不是说了便休,所以中峰国师有云:世界阔一尺,古镜阔一丈。还知蒲团上一个吞不下、吐不出的无义味话头也未?若向这里一肩荷负得去,便可唤世界作古镜,唤古镜作世界,都无异致。如其未尔,世界
阿弥陀佛是梵语,梵语,就是印度讲的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无量光,又叫无量寿。无量光,因为他智慧无量;无量寿,因为他福德无量。智慧无量,就叫无量光;福德无量,就叫无量寿。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呢?就因为阿弥陀佛在
净界法师你把《楞严经》读通了以后你会发觉,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伤害自己,外境只是一个助缘,它没有理由伤害你,它怎么可能跑到你心中伤害你呢?它是在那边动,你自己跟着它动,然后你的妄想伤害你自己,其实说穿还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僧宝是世界的大轴◎ 倓 虚 井陉县信外道的人很多,我讲经的时候,他们的大老师和弟子们都天天去听。有一天晚上,我和同住的房东先生闲谈,他也是一位外道的信徒,他说:法师讲经讲得真不错,连我们村里的那位大老
人总是走着走着,突然就读懂了某个句子。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袁枚曾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是不一样的。而会读书的人和不会读书的人也是不一样的。清代文学家
1、提到韩红,你首先想的是什么?著名高音歌唱家、心直口快的个性、还是身材发福的中年女人?在我们的既定印象中,她似乎一直是那个歌声悠扬的歌手,舞台上也是云淡风清的样子。除此之外,我们知道的少之又少。最近
管子的智慧,是百家智慧的起点。《管子》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共86篇,今存76篇。《管子》一书汇集了道、法、儒、名、兵、农、阴阳等百家之学,内容庞杂。学习《管子》,是学习其他典籍的基础。学《论语》
这个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生意,真正不变的恰是变化本身。如果没有这样一代一代的新陈代谢,我们人类也不会繁衍成如今的智能物种。4月23日,马云再次给社会敲响了警钟,用他开场的话说:我是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
南怀瑾,当代国学大师,堪称中国古典文化的活字典活史书,是近代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也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捷径。同时他又是一个有着数十年扎实功夫的修行者,很多话语都能带
心中无挂碍,人乃有所安。尘世纷扰,充满着未知与不确定。人如纸鸢,我们总想紧紧抓住手上那一根线,但风起时,下一刻又不知身居何处,前路何方。只有到了一定年龄,经过生活的洗礼,才懂得心安是福,心安才是归处。
3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经投票表决,决定雒树刚为文化和旅游部部长。根据3月17日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
吕蒙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直接从平民出身的宰相,他读书中状元,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他有一篇流传了上千年的《命运赋》。这是吕蒙正当太子的老师
内容导读吴女士刚生完孩子不久,发现自己现在经常忘东忘西,找手机是常事,还经常烧水不开开关,洗衣服不放洗衣液听说一孕傻三年,好像确实是这样啊!但从医学上来说,这种说法靠谱吗?1、问:一孕傻三年的说法有科
编者按:很多人不太清楚硒对身体健康有哪些作用,其实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另外硒在防癌抗癌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那么,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硒的神奇作用以及哪些食物
1 上周末去图书馆,有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我。 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欢快地在书架旁边踱来踱去,然后轻声跟一个中老年女子说,奶奶,我可以看这一本吗? 奶奶说,当然可以啊,宝宝喜欢哪一本,就看哪一本。
先秦诸子时代,当所有人厮混名利场时,只有庄子在野外淡定地玩泥巴。作为穷光蛋,他擅长挨饿,饿到借米吃还坚持耍刻薄。他是唯一的超脱者,世界想和他谈谈,他懒得理睬。钓鱼是《古人装X指南》中第一条行为规范,姜
[原标题]通讯:探访康巴名寺桑披岭寺沿着硕曲河流淌的方向一路前进,在层峦叠翠的半山腰上会与恢宏的桑披岭寺相遇。阳光洒在桑披岭寺的金顶,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桑披岭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全名为噶
1 上周末去图书馆,有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我。 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欢快地在书架旁边踱来踱去,然后轻声跟一个中老年女子说,奶奶,我可以看这一本吗? 奶奶说,当然可以啊,宝宝喜欢哪一本,就看哪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