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有几个名字:1是堪忍世界;2是忍世界;3是苦世界。
堪忍这都是很美化的叫法,正常来说在这个娑婆就是一个诸苦汇集的世界,所以娑婆就是苦世界。
各位要清楚一个事情,任何物质世界本身没有善恶美丑之别,这些器世界完全是依报世界,依报随正报转,当然这是中间过程。还有一句叫做“依正庄严”,依报世界很庄严,依报世界为什么庄严啊?
是因为正报庄严,也就是其中的众生庄严,因为其中的众生心念行为都是庄严的,所以招感的物质世界是庄严的,这是依正庄严。这词可以用在其他世界,但是用不到娑婆,为什么呢?因为娑婆的众生不庄严,以行恶为庄严,那么招感的依报世界就是对应的险恶环生。
娑婆特殊在哪里?不只是名字的问题,娑婆的特殊是在其中的众生上。在《悲华经》的第六品,各位有空可以自己读。《悲华经》又叫《大悲莲花经》,其中讲了佛取愿净土秽土的问题,也说到了释迦佛和阿弥陀佛的渊源,在第六品说了一个什么事情呢?
说了娑婆的众生来源问题,这个来源就不是启示经那种:从光音天下来,食了地乳地浆地皮,最后沾地气重的变丑陋,吃的少的好看,出现了美丑两类。这种说的仅是娑婆的第一批众生是如何从天人过度到人的。
但是,这和娑婆的众生从哪里来还是不同的。
《悲华经》把实话说了出来:娑婆世界的众生,是因为性格太差,做恶太多,甚难教化,没有善根,根性愚钝,是被遗弃的宇宙弃婴。整个虚空法界最难教化业力最重的这批众生,都被招感到娑婆世界来了。
贤劫期间有1004尊佛都无法以大悲心覆盖这些众生,这时候娑婆世界人的水平状态救不了。最后,当娑婆彻底进入五浊120岁了,如果再不救那就救度不了了,于是释迦佛出现于世。
在《法华经》里释迦佛自己说啊,在菩提树下证悟佛果后,观察人的根性利钝。这一观察发现太难太难了,准备转身就入涅槃。
这时大梵天们观察到地上有圣人成,就跑来看热闹。一看佛准备入灭,就请佛讲法,从而给了诸佛劝解的机会。其他的佛陀都来赞叹释迦佛,能在这样恶浊的世界成佛教化众生,后来释迦佛答应了天人的请求,为众生讲法。可是没有人在佛陀的周围啊,最早的那五比丘因为看到他吃了牧羊女供养的乳糜,觉得他退堕了,早跑到鹿野苑去了。
所以答应完毕,释迦佛就自己踏上了找五比丘的路,赶到鹿野苑,才成就了第一批僧众。这些部分各位多读经就会读到,不是什么秘密。
那么《悲华经》里提到,我们娑婆的众生是被摒弃的众生,不知道各位是怎么想的?整个虚空法界里最差最差的一批众生在娑婆了。
《地藏经》里释迦佛说这些众生已经度了十分之八、九了,还剩下那么一、两成众生没度完毕,这个活就交付给地藏菩萨了。可是各位要知道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在当时那十成众生里,都是整个虚空法界里最差的,而我们还是十成众生中剩下的一小撮,我们岂不是“精英中的精英?极品中的极品了?”
所以娑婆的特殊就非常多了:
首先,这是虚空法界中唯一一个可以接纳女众出家的世界,其他世界没这事,娑婆有;
其次,这是整个虚空法界中唯一一个有末法时期的世界;
再次,这娑婆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把救度众生全力搭在他方国土、通过移民完成救度的世界,这虚空法界成立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套路,没有过的尝试。也就是说,没有出现过佛菩萨放弃本世界,全力推崇他方世界的情况,但是这个情况在娑婆出现了。
各位想那么一想就知道,这个娑婆的危机程度和艰难程度。
如我过去说,维持这个法运的存在,耗费了巨大的资源,而维持如此破败的法运的运行,其目的又在哪里?提供并消耗那么巨大的资源,到底为了什么?各位当思维啊。
如果不是佛慈悯哀怜,可以任这世界随三灾坏去,可是世界坏了,众生不是就没了,而是众生通过地狱的渠道转寄他方了。这些恶浊的众生不彻底解决,这虚空法界的安定团结就会受到威胁。于是当世界从新成立这些众生又回来了,这就会成为一个阻碍弥勒出世的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弥勒出世条件无法成熟。
我过去说觉悟是需要觉悟基础的,如果其中绝大多数众生的根性很差,那么能支撑的觉悟也不会很高。
为什么释迦佛要耗费如此巨大,支撑这个法运的运转?
就是因为,过去放出了太多的资源,要把这些资源回收。这也正合了《无量寿》里说到,要把和极乐有缘的众生接引走,那么言外之意,和极乐没缘的那就这样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冷不热的情况?因为极乐为这娑婆已经承担了太多。
开篇我们说到依报和正报的关系,在《弥陀经析》里也说到极乐世界为什么清净常然啊?因为那里面的众生心念清净恒常。
可是如果去的众生那么多,心念都要达到和极乐同频,这本身对极乐就已经是一个很重的活了,这是需要通过教化才能达成的事情,可不是拿个什么法宝一甩一用就搞定的。
这个事情是由观音和大势至负责的,想一想极乐的菩萨那么多,这个事情就要二位肋士菩萨出手,可见其重视程度了。而我们娑婆几乎一边倒的依靠到极乐去,我们众生的状态那么差,极乐消化起来也是很难的。
所以极乐世界现在是碍于释迦佛的面子开着普度的门。各位要晓得这个情况,我们必须抓紧机会跑出去,不要等极乐都关门了才想跑,那就为时已晚了。
所以现在几乎不提其他法门,乃至禅宗的祖师跑到净土来也是大有人在,为什么啊?大众的根基不够啊,不是法门不行,而是受众不行。就像一个大学没学生,怎么开课啊?为什么没学生?因为没人有资格去学习。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根性,千万不要在这个事情上做春秋大梦。这个梦做几年,学佛是拼福报的,福报耗掉,再想学佛的没资本了,那这春秋大梦就害人不浅了。
谁害的?是我们自己的傲慢害的,是我们自己的虚妄害得自己。
所以要低头,看清自己的状态,这是重要的;知道了自己是什么货色了,就不会漫天要价了,以为奇货可居,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没有资格和佛菩萨谈条件的。
End
净界法师在宋朝有一个越国夫人,这个《净土圣贤录》有讲到。这个夫人福报很大,她领着一群婢女一起共修。有一天发现有个婢女懈怠,几天都不来参加共修,夫人就把这个婢女叫过来,就诃责了一下:你这么懈怠,你这个往
◎ 编 者达摩西来,六祖分灯,一花五叶,广开妙法之门。义玄立宗,传称临济,棒喝交驰,付授正法眼藏。寒山寺自古以来是临济宗的弘法圣地。究竟临济宗风如何?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传法时曾说过一首偈子:吾本来
◎ 印 光 【原文】世间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现在所住之天地,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世界)、别业(根身)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所谓物极必反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为住在城市的东区而苦恼。他举止文雅,行为中正,而东区的人们粗俗随意;他生活有规律,从不过分,但东区的人们却喜欢肆意狂放;他品质高洁,从不能容忍自己有微小的不检点,东区的人们则似乎不太注
梦参老和尚了生死怎么了?哪部经都要了生死、说放下,放下就自在了,他就是放不下,烦恼。我们好多道友给我写信说烦恼,我也不能跟他直接谈话--烦恼在哪呢,你拿出来给人看一看?你拿不出来,烦恼是无形无相的。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 海东青诗僧世界原本是安静的,只是被浮躁的喧嚣所掩盖。在城市之外的郊区,在郊区之外的乡村,在乡村之外的旷野,世界依然是安静的。山上的树是安静的,树下的山是安静的,山下的村庄也是安静的。炊烟缓慢得像是
一日,阿难尊者向舍利弗提及,自己曾亲见文殊师利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神通力,及所说妙法。此时,大迦叶尊者也跟舍利弗说,自己亦曾见过文殊师利的希有神通,接着详说整个过程。昔时,世尊成佛未久,文殊师利童子从宝王
◎ 欣 闻《世界佛教通史》是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外20多位老中青年佛教研究学者参与撰写,全书历时8年完成,共800多万字,论述了佛教
文:苏爱雪公在台中慈光图书馆,讲了将近二十年的华严经,华严经上讲到菩萨的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二阶位,当时便去问 雪公老师:‘老师啊!为什么做菩萨,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和阶位,才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心得体会题目是:众生皆可成佛,放下便是。我的姐夫郭永发(刘素青老居士的丈夫)今年五月二十日(阴历四月二十二日)早八时预知时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他的往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也
《阿弥陀经》经中有广长舌相遍覆大千的话,为什么舌相能够覆盖大千世界呢?声相所能到的地方就是舌相所能到的地方。
问: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为什么做了菩萨还要有畏呢?(慧妙)李炳南答:菩萨等级甚多,不到无为无缘境界,还有造作。自必仍加体察,此体察即是畏,如俗谨慎之意,此其一。菩萨泛指觉者,见果知因,见因知果,了福祸之
问:山河大地是众生共业所造,现钴弹可以毁灭全人类及生物,设全人类及生物悉数死亡,然则地球亦随之毁灭乎?月球半月为昼,半月为夜,昼则酷热,夜则奇寒,不生生物,何来业力,不知此球何以成之哉乎?先有根器界后
问:随顺众生应要怎样?(黄徐招)答:原则不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不执著我见,不障碍他人行为,大体如是,详情难尽。但应最注意者,随顺其善,不但赞叹之,且须助成之,君子成人之美,亦犹是也。
◎ 大川禅师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会还怅惆。摘自《唐诗宋词》
李炳南答: 有人看见西方佛菩萨,这样的事情当然存在,《往生传》及《净土圣贤录》都有记载。所画图像是根据《十六观经》而来,只不过简略地画出来罢了。文字是事情的说明,图画是文字的实体,不一定要依照各人看见
问:有人问佛度众生往西方,若度尽不是世界消灭了?请开示!(简素英)李炳南答:譬如狱囚悛悔,典有假释,内有一囚,忽劝他囚,切勿悔罪,理由即大家若都悛悔,岂不空了监狱?彼人之问,亦由是耳。
问:只会自己念佛,不会度众生,临终时能不能生西?李炳南答:不会度众生,是没有弘法的才能;不肯度众生,是没有菩萨的愿心。才能虽不能勉强,但菩提心不能不发。如果都做不到,只要真正肯死心塌地念佛,也能往生,
为什么称极乐世界为莲邦?极乐世界莲花最为微妙特殊,所以称为莲邦。今天中国以梅花为国花,日本以樱花为国花,称梅称樱就可以代替国名。
有人问,说在这个世界什么能量最大?老法师说了,我不知道你们记没记住?就阿弥陀佛最大,在这个宇宙之中能量最大、能量最善的就这四个字,阿弥陀佛。你把其它的都排掉,就留这个阿弥陀佛,你决定今生成就。
念佛法门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你是福报大,你是运气好,就看你知不知道珍惜,你遇到了如果你又错过了,那就太遗憾了。因为什么?你遇到这个法门就是说你机缘成熟了。什么机缘?成佛的机缘。我们修行人不就是要成佛吗?
人心不平衡,事事争。与人争,要改变他人,其实伤害了他人;与自然争,要改造自然,结果破坏了自然。每个小人物的心安定,世界就能安定只要有人的一天,只要有地球的一天,只要是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天,就会有天灾人祸
释尊告诉曼殊室利,从我们这个世界往东方去,过五倍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国土,有一个佛国世界,名叫妙宝,其佛祖号称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应、正等觉。有无数、无量亿的菩萨围绕着佛陀,聚精会神地听佛宣讲微妙
根据现代科学的发现,我们了解人类世界的局限性,同时也重视宇宙还有其他世界的说法。有一回,佛陀论及宇宙的本质与构成,佛陀说:总共有三十一种不同形态的生命生活在这宇宙间。 人类世界为限的有四类众生。它们是
痛苦的来源是自己◎ 净 界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就是你自己!心生种种法生。我们凡夫众生,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心中一定会出现相状,因为有善恶业力,它就会出现各种相状。这个相状可能是安乐的、你欢喜的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星云法师人有一个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拳头,我打你一拳,你把我送到公安局,是恶;你帮我捶背,那就是好事。钱有净财,也有不义之财。人有三个东西很重要: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嘴巴
世界只有一个人比我富◎ 寂 静曾经,有人问世界首富比尔盖兹:世间还有没有人比你更富裕?盖兹答:有啊!有一个人就比我富裕。然后他说了个故事当年我还没有钱,也没有名。我在纽约机场碰到一个卖报纸的小贩。我想
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永不亏本星云大师1)人家侮辱你,你要当作是培福;人家伤害你,你要当作是他来成就你。你受尽委屈,记得!你是有福报的人,不要抗拒,一个人伤害别人两种情形:伤害别人就是花自己的功德法财,一个
◎ 大 安问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有云 :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弟子深厌娑婆苦,一心只想往生西方净土,然度众生的大慈悲心一时还发不出来,这样能否往生?答
有一个最殊胜的禅定修法,是麦彭仁波切开示的简单到不可思议的观心和观行修法:心静下来,所有的念头归零,零就是阿赖耶识所有杂念的源头(阿赖耶识是八识当中的一部分,没有很明显的思维活动,相对平静),把心回归
合掌不是并拢双手,而是恭敬万有。军人见到长官要敬礼,学生见到老师要问好;过去,晚辈见到长者要鞠躬,西洋人见面也要握手,甚至拥抱,这些都是一种心意的交流。合掌的意义也是这样。《华严经》云:合掌以为华,身
◎ 龙 树问曰:若满三千大千世界珍宝,从何处得?又诸佛贤圣少欲知足,谁受是者?若凡夫无厌足,何能受三千世界物?答曰:是菩萨是法性生身,住具足神通波罗蜜中,为供养十方佛故,以如三千世界珍宝供养。又此宝物
◎ 洪修平由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二十余位学者参与撰写的《世界佛教通史》(14卷)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耗时8年共800多万字的皇皇巨著,以世界的眼
颠倒众生斌宗法师讲述诸位!这个名词--颠倒众生,是世尊亲口说的。为什么他要这么说呢?当然有其理由:一切众生乃背觉合尘,认妄弃真,这就是颠倒。现在举一个事实来说:生在娑婆五浊恶世的众生,其贪欲之心特重,
善知识是一切功德出生之处故,他们是我等法身父母。因此当我们欢喜、悲伤、困难、危急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祈祷师佛,而且只要信心坚定,凡是伸出的要求索取的手,从来就不会空过。如同父母生养了我们,由于被爱护得
◎ 李 睿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沉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
修行的动力来源◎ 清 净一次讲课中,谈及三乘法(人天乘、二乘和菩萨乘)时,一位居士问,如果分别修行三乘法,都很精进努力,其修证效果是否一样。 清净讲了一个《庄子》中的故事:某家会用草药做一种配方,冬
这就是习气。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你看我们这些男孩子,见女孩子就起心动念。你学了多少年的佛,佛在经上讲过这个故事。一小和尚在山上跟老和尚学佛,学了十年了说,师父,我成就了。下山了,下山见一小姑娘,不
代众生苦◎ 来 果《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岂不理当孝养,应当代受?既是父母,何称众生?要知众生二字,佛菩萨称之当然,我等称众生者,似觉不恭,因众生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故也。由此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劫、要命的
成 刚那么,小劫是怎么来的呢?得先讲人的来历。我们这个世界人的来历。色界光音天的天人,他们乐多苦少,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无需劳作,依报世界,七宝俱全,琉璃宫殿。虽然也有佛法,天道也在生死轮回,但因为他
梦参老和尚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你得有智慧,这个智慧你还得具足方便善巧。智慧不具足怎么办?发愿,你要发大愿,我经常地跟我们道友们说要发大愿。在《优婆塞戒经
晋美林巴尊者皈依佛门,想清净涅槃的人,要把积累的一切福泽,去为众生做完全的回向,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涅槃的果位。回向在梵语里叫做巴热那达,意思是完全变成或发展。由智者把一切善根都变成大菩提道,不至于半途
大安法师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
莲 池【原文】世人以病为苦,而先德云:病者众生之良药。夫药与病反,奈何以病为药?盖有形之身,不能无病,此理势所必然。而无病之时,嬉怡放逸,谁觉之者?唯病苦逼身,始知四大非实,人命无常,则悔悟之一机,而
把你的福报与一切苦难众生分享,你的福报就更大1.世间人常讲折福,什么是折福?工作不认真尽责,与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对上司不服从、不尊敬,对下属没有能够照顾,对不起公司,这就是折福。2.想占别人便宜的念头
妙莲法师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大陆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劫、
星云大师《阿弥陀经》里描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理想国:庄严、清净、美妙的极乐世界! 修学净土法门的,都希望往生后能去西方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佛经》,也用了大量篇幅描绘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
净慧法师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人们对佛教的认识越来越接近事实。佛教的和平、理性与人本(与神本相对)精神,让越来越多的明智人士认识到,佛教就是慈悲、理性、和平的宗教。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在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