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所知障是不是种子
2025-01-24 11:32

所知障乃是一种状态,就像屋子里有十盏灯,若未开灯,则屋子里是暗的,这个暗是一种状态;假如开了一盏灯,那个暗就会因为那一盏灯的明而消失一部分,那个消失一部分暗有一部分明也是一种状态,所知障即是类似此种状态,不是种子。种子者,乃是功能差别,因缘具足即能现行,经熏习而变异,所知障非是因为缘而现行受熏改变,所知障乃要经亲证实相以后,出世间智慧明的增广而渐渐破除。亲证实相见道时,能够破除所知障无始无明相应之我见,以及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相应之我见,非如二乘修学解脱道初果时,仅断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之我见。而所谓异生性,乃是生于三恶道因缘之体性,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是生于三恶道之资粮故,否定、断除“以意识觉知心为真实不坏我”之见解者,即能断除疑见及戒禁取见,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皆是意识心分别所相应的。

所谓的所知障中之见道所断异生性分别种子,指的就是经意识心的虚妄分别而得之三缚结,见道者乃是意识心故,意识心自己证知自己的虚妄性,非是真实不灭之法故,意识心即能以分别无我所获得之智慧,来分别哪些是与我见等相应之烦恼而予以断除,因此说所断者为异生性分别种子。所知障虽非种子,虽无功能,但也能引生异生性,所以才说见道所断的所知障中异生性种子。因为所知障本身虽然不是种子,但是也会引生异生性,所以异生性才会分为烦恼障见道所断的异生性,与所知障见道所断的异生性。十行位满心所断的异生性,与十回向位满心所断的异生性,本质有很大的不同。

十行位满心所断的异生性,是指断尽能从烦恼障中引生的异生性种子;也就是说,私心、虚荣心等心相应的烦恼,在七住明心、十住见性、加以十行位的菩萨行以后,已经熏习完成所应熏习的法,满足习种性了;再加修十行位的行法,去除私心等不良心态,具足发起菩萨性,满足菩萨性了,所以能把所知障中因为心态问题而引生的异生性断尽,所以说:“于第十行位时之前刹那时,能断尽分别所生异生性种”。但是接下来还有相见道位中有所不知的见道法义尚未具足通达,虽然心中已没有私心等不良心态,但是却仍然还会有深重的法执,导致执著局部的小小邪见不舍,而有可能与上地菩萨相争,乃至引生谤法、谤圣之事;如果不能加以通达,坚持己见而不肯与上地菩萨讨论沟通化解,就仍然还会因为谤法、谤圣的缘故,而落入三恶道中,所以在尚未入地之前,都还会有异生性障存在,所以说:“入地前刹那时,方才断尽分别生之异生性种”。

但因为这个引发异生性的行为,不是从私心等不良心态产生的,所以就不属于烦恼障所摄的异生性种子。所以所知障虽然不是种子,但也会引生烦恼障中的异生性种子;这和烦恼障中见道所断的异生性是因为私心等烦恼而引生异生性种子,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所知障中的异生性障虽不是种子,也能引生异生性的受报。这里面还有许多的问题,譬如所知障与烦恼障间的关系,所知障、烦恼障与性障的关系,所知障与烦恼障的见道所断内涵的差异,性障是否只在地前或声闻道的初果前?异生性种子与无明的差异……问题极多,都有待大众悟后精修一切种智,多劫随从大善知识修行,才有可能完全厘清,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在此说得清楚的。如果想要避免引生所知障中见道所断的异生性,最好的办法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千万不要自作聪明,自以为完全懂得佛经圣教,便想高高在上的受人崇拜、供养,便拒绝与善知识探讨。

End

用觉照力净化内心的地狱种子

明海法师《地藏经》第五品经它揭示了地狱的各种相。下面我们来讲一下,为什么地藏菩萨要讲这些?也许你们有的人说,他就是用这个来吓唬我们,让我们来行善呗。地藏菩萨他不会吓唬我们的,他告诉了我们,如果我们造了

好孩子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好孩子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林清玄我小时候读书差,考试都考红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试,我好不容易超过60分,很高兴地拿回家给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饭,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这么烂还笑。

种子

◎ 熊十力种子者,以有能生的势用,故名种子,亦省称种。复有多异名,曰功能,曰习气,曰气分,非固定物故,曰气分。皆种子之别名也。更有多名,此姑不述。种子说之演变甚繁,姑谈其略:一法相家义,二唯识家义。法

念佛可增加佛根种子

◎ 广 钦我们生是由业感而生,却往往带着更多的业而去。如果不知入佛门修净业,在茫茫红尘中,为声色所役,为物质等欲乐所缚,贪嗔痴业造得越多,命终后,堕得越深。既然知道进佛门,听了佛法,便当多念佛、拜佛、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诸位老师们昨天睡得好吗?一定很好睡,因为人感动流泪之后特别好睡。我们昨天晚上欣赏「暖春」这部电影,相信有很多影像都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田上。其实当我们每一天接触到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刚刚讲到我们对学生的付出、关爱,他不见得有立即立竿见影的效果出来,但我们还是这颗爱心有增而无减。因为当我们看到孩子,我们对他好,但他还是很冷漠的时候,我们更明白他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五集)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无德而有才是毒品,我上一次,几个月前在高雄坐出租车,刚好那时候回家,坐上去以后,出租车司机他就很感叹说了一段话。因为我比较多时间在大陆,所以有些情况也是从他们在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八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有提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欲知人者先自知,欲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还有「欲论人者先自论」。我们今天自己假如没有做好而去评论他人、要求他人,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七集)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刚刚讨论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实在我们求学的道路上一定要知所先后。今天假如学习的过程当中是先学知识、先学技能,而没有先扎德行的根,这个先后就有点颠倒。因为德行的根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六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在喜马拉雅山的高山上有个旅人,他刚好在一段旅程当中,那时候下着暴风雪,很大,而且举目都看不到半个人,走得也是很孤独。突然从远方来了一个旅人,两个人就一起结伙走在路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之前讲到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天下无不是之兄弟,延伸到我们人生每一个因缘当中,我们都不要把对方的不是放在心上,造成我们对对方的不谅解,甚至对立、仇视、冲突,这样我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讲到,我们能去掉这些烦恼习气,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就可以现前。我们讲到孝悌能够调伏我们的贪念,所以《孝经》里面讲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二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们上一节课讲到开智慧,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我们有了智慧,才能引领我们的孩子、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而求智慧经过四个阶段,信、解、行、证。说到信,很重要的要先相信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一集)

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刚刚谈到化民成俗,其实我们人生有非常多的角色。在家庭的角色,在我们工作团体的角色,以至于我们站在社会、国家的角度上,我们是不是一个好的公民?我们能够自己先做好,正己

蔡礼旭: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二(第十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提到,我们要恢复我们的智慧、德能、相好,这是本有的。必须去掉我们的习染、我们的坏习惯,从贪、瞋、痴、慢、疑去去除。说到昨天提的瞋,有一句古训很值得我们去体

于凌波:八识规矩颂-第五讲 种子、薰习、识体四分

第五讲 种子、薰习、识体四分一 种子本文第二讲第二节,讲过万法唯识,其中说到,识是一种功能,功能未起现行时,不称识而称为种子; 种子起现行时,不占种子而称识。所以种子是潜在的功能,识是潜在功能发生作用

在心中播下正信佛教的种子

在心中播下正信佛教的种子文/觉碧--《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修学心得修学前,我对佛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烧香许愿、保佑家人平安和算命看相上。说到信佛,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吃素念经、与世无争的半出家状态,从来没

所知障是什么意思

所知障梵语jn~eya^varan!a。指执着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所知障又称无明惑、无始无明、智障等。为二种无明之一(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或三障之一。三障是烦恼障、所知障、业障。烦恼障又称为

所知障简介

世人由于不知法空,而执著诸法,产生种种错误的知识,障碍菩提的生起,故称为障。经云:“法执不除,生所知障,障碍菩提。”所知障指执着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所知障又称无明惑、无始无明、智障等。为二种

所知障是不是种子

所知障乃是一种状态,就像屋子里有十盏灯,若未开灯,则屋子里是暗的,这个暗是一种状态;假如开了一盏灯,那个暗就会因为那一盏灯的明而消失一部分,那个消失一部分暗有一部分明也是一种状态,所知障即是类似此种状

所知障的解释

二障之一。世人由于不知法空,而执著诸法,产生种种错误的知识,障碍菩提的生起,故称为障。经云:“法执不除,生所知障,障碍菩提。”所知障指执着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所知障又称无明惑、无始无明、智障

烦恼障和所知障的区别

1:二障之“因”:佛于《楞伽经》中说,以我执产生的执著为烦恼障,以三轮法执产生的分别心及习气为所知障。2:二障之“本体”:弥勒菩萨于《宝性论》中云:“三轮执著心,许为所知障;吝等恶分别,许为烦恼障。”

对于所知障的误解

不少人,甚至有些佛学大师都认为所知障就是:“学人就是因为所知太多而障碍修道。”,典型的依文解义了。把烦恼障断尽就可以成阿罗汉,把所知障断尽就成佛了。菩萨明心开悟,初破无始无明。那么依此逻辑,就有以下一

如何破除所知障

成唯识论九卷四页云: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此所知障,决定不与异熟识俱。彼微劣故。不与无明慧相应故。法空智品,与俱起故。七转

什么是所知障和烦恼障

烦恼障和所知障是三障的其中二障。"所知障"和"烦恼障",是我们常说的"愿消二障诸烦恼",就是我们常说的两种烦恼。粗略的讲,"烦恼障"就是我们的贪、嗔、痴等自我的、本能的欲望一样的烦恼,束缚着我们在生死

多闻与所知障

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说不能做。聪明人和知识分子尤其是这样。这些人读书读得多,有机会认识很多人的思想见解,加上天生聪明,能举一反三,可以说得比别人更好。但是,检查他们的行为,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

何谓所知障

所知障:于诸法实相懵无所知,不晓一切法界之实相,障碍一切种智之成就,人不得成佛,故名为障。谓如有一,心怀变悔;依因净戒,不生欢喜。不欢喜故;不生适悦。如是乃至心不得定。心不定故;无如实知,无如实观。由

宿王华菩萨--心中有一颗慈悲的种子

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总会遇到,佛菩萨交到我们应该生一颗慈悲的心,那么我们修行慈悲之心该怎么修行呢?我们总不能凭想象就能生出来一颗慈悲之心吧。其实修行慈悲之心是很简单的,首先我们应该在心中种一颗慈悲的

冯培德:我所知道的佛教

我曾经是一个研究比较宗教学的人,毫无成见。在我看来,各种宗教乃发展于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各有其道理及优点。信仰通常是由理性情感或传统选择的,我本人选择佛教是由于纯粹理性,并非由于情感或迷信。我研究比较宗

冯培德:我所知道的慈济

初次与慈济结缘,是七八年前,好像是在一九八三年吧!谢冰莹教授从三藩市写信给我,叫我为慈济基金会写一篇英文文章,介绍慈济及帮助慈济在美国注册成立美国分会。这是我接触慈济的开始。名作家谢冰莹女士的名著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