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苏轼的一件轶事
2024-10-14 11:26

苏轼的一件轶事

陈文新

对生活中的痛苦切莫反复咀嚼。因为,越咀嚼便越伤感,越伤感便越觉悲伤难以承受。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讲述了苏轼的一件轶事。苏轼被贬海南,他的弟弟苏辙亦被贬雷州,五月十一日,二人相遇于藤,一块儿吃面条。两兄弟的性情是不大一样的,苏轼高旷豁达,而苏辙的心底却总是潜伏着某种人生的忧郁。于是,当两兄弟置身同样的境遇时,其反应便大不相同了。转眼之间,苏轼已将粗恶不可食的面条吃光,可苏辙却放下筷子在那儿叹气。苏轼诙谐地问:莫非你还想细细品味吗?言外之意是:对生活中的痛苦切莫反复咀嚼。因为,越咀嚼便越伤感,越伤感便越觉悲伤难以承受。

苏辙的举动令我们想起唐代的柳宗元。这位散文大家曾被贬到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后改官柳州,比海南岛近多了,可他却悲愤莫名,一次又一次地为自己的命运唏嘘感慨。他在《永州八记钴鉧潭西小丘记》中借题发挥说:以此丘之胜,如果是在长安附近的话,那么贵游子弟一定会出辣价钱购买;可如今,被抛弃在偏远的永州,连农夫渔父都看不起它。这里所隐喻的正是他本人的怀才不遇。由于心情抑郁,柳宗元才四十七岁就病死在柳州。

苏轼则真正做到了禅宗所提倡的随缘自适。他在惠州给人写信说:譬如原是惠州秀才,累举不第,有何不可!这样一想,海南就成了他的故乡了。而且,这个故乡,不仅风景美好,还有新鲜的荔枝吃。

于是,他兴高采烈地写了一首《食荔枝》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谪中的苏轼,并没有倒下来。

人生总免不了会遭遇挫折,我们是作苏轼呢,还是作柳宗元、苏辙?

摘自《顿悟人生》

End

苏轼的一件轶事

苏轼的一件轶事陈文新对生活中的痛苦切莫反复咀嚼。因为,越咀嚼便越伤感,越伤感便越觉悲伤难以承受。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讲述了苏轼的一件轶事。苏轼被贬海南,他的弟弟苏辙亦被贬雷州,五月十一日,二人相遇于

苏轼与禅宗

苏轼与禅宗◎ 吉晓凡创作佛禅诗几乎贯穿了苏轼一生。彼时,禅宗思想盛行,恰逢苏轼政治失意、远离朝廷。由此,苏轼自觉地接受佛禅思想并融会贯通,将佛禅融入自己的诗作创作。不仅如此,禅宗也对苏诗的思想内容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