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世因缘
2024-10-18 11:53
宿 世 因 缘
◎ 莲大士
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母亲裴氏夫人因梦见掌中有月轮吞下而怀孕。据说窥基呱呱坠地时,红光满室,全家人都很惊喜,唯有他父亲深感不安,不知此子将来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道路。然而,他父亲怎么也没有想到,生长在王侯家里的窥基,后来竟成为玄奘法师的高足弟子,唯识宗的一代祖师。
转眼间,窥基已长成翩翩少年了。一天,他同几个豪门子弟到郊外走马踏青。几匹红黑黄白相间的烈马,争先恐后地飞跑在乡间的大道上。突然,在一个拐弯的地方,窥基骑的黑马箭一般地向站在路边的一个僧人奔去。他赶紧勒住缰绳,随着马的嘶鸣声,窥基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正好跌跪在僧人的面前。
这僧人不是别人,正是从印度取经回来的玄奘法师。今日正在经行,不料在此与少年相遇。还未等玄奘回过神来,少年已满怀歉意地望着玄奘,叫了声师父。这一跪一叫,仿佛晴空霹雳,顿使玄奘法师一振。望着少年明澈的慧目,玄奘法师又感到似曾相识。
自取经回来之后,玄奘法师一直想接纳门徒。今天刚想到这里,恰好就与少年相遇,看到他跌跪在面前口称师父,心想真是缘份。
少年解释说:让师父受惊了,我不是故意的。我家世代信佛,很尊敬出家人,还常读经书,有的还是梵文。
玄奘不禁问道:你懂梵文?少年说梵文是他家的家传,因为祖先是西域部落,常与梵僧交往。
玄奘又问:你是哪家公子?令尊是谁?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说:左金吾卫将军之子。接着又报了自己的名字。
玄奘若有所思,向他挥手说:去吧,你的同伴还等你哩。
少年听后立即跃上马背,扬长而去。望着渐渐远去的身影,玄奘心想:我一定要度他出家!
玄奘难忘少年那双灵秀的慧目,记起二十年前去天竺取经途中的一段往事。
那年冬天,玄奘大师来到印度北部,要翻越雪山,到另一个国度。山上除了冰雪,连一只飞鸟也见不到。当他爬到山顶时惊奇地发现,白雪覆盖的山顶裸露出一片黑土。玄奘仔细察看,发现了几丝粗长的头发,顺着头发挖了三寸深,露出一个人头。他猜想一定是得道的高人在这里入定。继续用力挖,终于把埋在地下的人挖了出来。只见那人双目紧闭,盘腿而坐。
玄奘问道:你是哪里的罗汉,为何在这冰天雪地里修行?连问了几声,那人一言不发。大师于是上前揪住那人的耳朵,挖去里面淤积的泥土,然后取出引磬,轻轻敲起来。
你是什么人?来这里取闹,打扰我的修行。那人突然开问问道。
玄奘大师说自己是中华的僧人,来天竺求取佛法真谛。求取佛法,是什么佛的法呀?那人问道。
是释迦牟尼佛了。玄奘很奇怪这人连释迦牟尼佛也不知道。
什么? 你说是释迦牟尼佛?他出世了吗? 那人睁大了眼睛注视着玄奘。玄奘被他的那双眼睛吸引住了,心想:这是真身罗汉才会有的慧目啊!
释迦牟尼佛不仅已降世,而且已经涅磐一千多年了,他创立的佛教已经在天竺在东方盛行开来。玄奘回答。
可惜,可惜,我白等了这么多年,却错过了时机。我本是迦叶佛末法时代的比丘,自幼出家修行,立志修道成佛。因为预知释迦牟尼佛将来会降世,就来到此处修禅打坐,等待释迦牟尼佛出世,好向他请教佛法真谛。想不到入定时日太久,错过了当面请教的机会。
玄奘既惊讶又感叹地说:大师原来修得了罗汉真身,具有如此高的定力,真令人佩服。你现在打算怎么做呢?
我只有再等下去,等到下一劫弥勒菩萨来到人世,再向他请教。说完又闭上眼睛,准备入定。
玄奘上前轻轻揪住那人的耳朵喊道:请慢一点入定,你再入定等下去,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时,你不能出定,岂不是又错过了机会?
那人听了玄奘的话,睁开眼睛说:你说得有道理,我如果不等下去,又能做什么呢?
玄奘说:我是大唐国的僧人,不远万里去天竺,就是求取佛祖传下来的真谛,然后再将其带回大唐,使其广泛流布,超渡众生。你如果想得到佛经真义,不妨将元神出体,到东方大唐国投胎。等我到天竺求取真经回来,你做我的弟子,那时我就将释加牟尼佛的经义传授给你,你意下如何?
那人听了玄奘的一番话,若有所悟,点了点头。
玄奘又说:我大唐帝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京城长安是天下最繁华的城市,大唐天子尊崇佛教,你如果去大唐国投胎,就直接去长安城寻一个有信仰的人家投胎吧。待到我取经回到长安后,如果有缘,我们会相见。
那人睁大眼睛看着玄奘点点头表示认可。
回想起二十年前的一幕,大师心头一阵惊喜:果真是他转世投胎来到长安了。
摘自《窥基大师的故事》
End
明 尧汾州(今山西汾阳)无业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商州(陕西商洛)上洛人,欲姓杜。其母李氏怀他之前,有一次做梦,听到空中有个声音问她:寄居得否?她答应了,醒来后不久就怀孕了。无业禅师诞生的那天晚上
李英棣京都的清晨,天蒙蒙的将亮未亮,在西本愿寺的本堂阶下跪着一位年约四十岁的乞丐。天亮后,西本愿寺的大门开启,乞丐静静的合掌念佛,直到早课结束。白天,他在西六条的新町乞食,每当有人施舍食物给他时,他便
澧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夹山善会禅师,船子德诚禅师之法嗣,俗姓廖,广州人。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广泛听习经论,对戒定慧三学颇能通达。后住润州(今江苏镇江)鹤林,讲经示众,因听道吾禅师之劝告,前往秀州(
◎ 弘 一弘律因缘初出家时,即读《梵网合注》。续读《灵峰宗论》,乃发起学律之愿。受戒时,随时参读《传戒正范》及《毗尼事义集要》。庚申之春,自日本请得古版《南山灵芝》三大部,计八十余册。辛酉之春,始编《
◎ 圣严从禅的立场来解释,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在时间的过程之中移动,在空间的范围之内变化,时间加空间,觉得有个我的存在,这就是生命。因此,生命似乎是一桩不可捉摸的事,其实不然。生命是一个事实,它
◎ 法 宝签判(官职名)刘经臣居士,智海本逸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兴朝。少年时以才高俊逸,登上仕途。当时他对佛法并不相信。三十二岁时,刘经臣偶然与东林照觉常总禅师相识,相谈甚欢。在常总禅师的启迪下,刘
佛陀不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他有血肉之躯,跟你我一样,必须经历生、老、病、死的人生历程。当然,他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处,其中之一就是当他经历以上的过程时,他没有烦恼,他不会像凡夫一样哀嚎痛哭,不会忧伤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学重行解相应。解而不行,说食数宝;行而不解,多入歧途;两俱有过。今修净者;但曰念佛,求生西方,只知向果上攀缘,至于所念,如法与否,慢不加察。是于因力缘力,反而忽之,宁非不知务本耶?经曰:因地不真,果招
无量寿经今得善本(夏莲居会本)之大事因缘弥显本经即华严、即禅、即密;一切含灵依此度脱(一九九○年十月宣读于日本第三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1)净土第一经。《无量寿经》称为净土第一经,盖由于经中宣示:
区区学佛因缘,自幼受家庭熏习,但以种种关系,其间若断若续,一直到三十岁以后,才可说是有信仰。此是沾了苏州弘化社的光;因以前所读之经无非是《金刚》、《楞严》、《法华》、《圆觉》之类。其实是囫囵吞枣,望文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时间长达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房,勒索民饷
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答:佛陀十号,并非姓氏之称,乃就其德能之大而显者,定有十种称颂耳。如今称赞人曰,某公吾兄先生,是三号焉。曰某公某长是良吏是正人是国家之柱石,是五称焉。中国以前之封号
杜甫与佛教的因缘◎许美中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迁居河南巩县。杜甫早年研习儒学,二十岁时开始漫游吴越齐赵,过了十年左右裘怀清狂的生活。三十五岁以后到长安求官,不第。后两次献赋,
宿 世 因 缘◎ 莲大士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母亲裴氏夫人因梦见掌中有月轮吞下而怀孕。据说窥基呱呱坠地时,红光满室,全家人都很惊喜,唯有他父亲深感不安,不知此子将来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道路。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你们各位来问我本焕小和尚,天天不过堂,为什么今天来过堂?我现在倚老卖老,虽然我倚老卖老,但我不比大家起的迟,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天四点就起床,一直诵经到七点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净慧法师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生,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生佛之间,只是一字之差。看似简单,可是真要觉,却不是那么容易,这中间要克服种种困难
一切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静波法师交织爱与恨,是劫还是缘?一切也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有缘则聚,无缘则散。轮回,皆缘由爱恨情仇,父母儿女夫妻朋友,皆不出要债还债报恩讨怨。所谓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虽然
◎ 印 光【原文】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矣。汝独不知身为人子,
静波法师《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去修梵行、离欲。你说那是不是功夫呢?绝对是功夫。我要再重复一遍曾经说的一句话: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所以,在家
宣化上人谈到莲花化身,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修很多人所不能修的苦行,要有八种的因缘,才能得到莲花化身。第一种,至失命不说他过:不要说是小事情,甚至于把生命丢了,你也不讲他人的过错。即使只要辩说: 啊!那事
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向钱看。钱,有那么重要吗?除了向钱看,世间上可看的东西太多了,有的人喜欢看山,有的人喜欢看水,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人喜欢看人;也有人喜欢看各种表演、喜欢看各种奇人妙事,喜欢看电视、
等待因缘,不要自己制造因缘,自己制造的因缘往往是不好的,不是有个故事吗?说一个乌龟从海边出来了,从海边那个洞里头出来,出来以后一个小孩看见了,一个小孩看见这乌龟以后,他觉得天上有老鹰,因为老鹰吃海龟,
耶舍长者闻法的因缘证严法师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因缘来时,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好好把握因缘,佛在
惟觉法师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境,经常一筹莫展,所以福报的熏修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一棵树枝叶茂密,树荫愈大,就能容纳许
◎ 梦 参地藏菩萨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上说:如果不至心,虽念我的名号,等于没有念;听到我的名号,不名为闻,也等于没有听到。这个含义就是你跟地藏菩萨这个因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听到名号,你没有什么信乐心,
佛教的十二因缘◎ 葛兆光人生都是痛苦的,仿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循环流转的苦难历程,从生到死,从死到生,处于生生不息的轮回之中的众生,好像没有办法逃出这种苦难的缠绕,这一生如此,下一生也如此。有人就说,西
证严法师年轻人,是社会未来的希望。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已经成立十年了,十多年前,很多慈青还是不解世事的大学生,现在已经在社会各个角落承担不同的职业,扮演不同的人生角色。还有的一路深造,从硕士进修到博士,
皈依三宝而生天的因缘◎ 北魏吉伽夜 【经文】尔时。舍卫国须达长者以十万两金雇人。使皈依佛。时有一婢闻长者语。即皈依佛。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于是往集善法堂。帝释以偈而问言。汝宿有何福。得生于天中。光
我认识金山活佛的因缘乐观法师一提到金山活佛,马上就好像有一个蹲蹲跄跄蹢蹢躂躂类似济公活佛那副神情形状的影子映现在我的面前,我同这位带着神奇气氛的人物首次接触见面,那是在民国十七年的夏天,一个偶然的因缘
诸法皆是因缘和合◎ 果 如该怎么修行才能出苦离苦呢?首先,要知道一切皆是因缘和合的假有,并没有真实的存在。但是,因为自己还没办法体认、亲证这个的道理,所以仍要借假修行,等到你修到了净除妄念、妄觉、妄分
因 缘 所 生 法◎ 梁启超一般人多以佛教为谈玄家,在后此各派佛学诚有此倾向,原始佛教却不然。释迦是一位最注重实践的人。当时哲学界最时髦的问题如世界有始无始,有边无边,身体与生命是一是二,如未死或不死
十五、记我与黄念祖老居士的一段校经因缘徐恒志北京黄念祖老居士是一位显密双修、宗教俱通的大德。他经净宗大德夏莲居老居士的嘱咐,发心解释《大乘无量寿经》(会集本,后称《大经》),前后历时六年,遍览群籍、广
3、我的学佛因缘徐恒志(一九五三年八月)我原籍是浙江镇海,父亲治儒学,能文艺,秉性明达、慈厚,常常济人的贫苦,解人的危急,曾以薪水收入,节衣缩食赡养族中鳏寡老少的生活几十年。在饱经忧患、阅历沧桑之后,
十二、记徐老与吕香光居士的一段因缘1、吕香光老居士的心中心法缘之采访录那个时候我和大愚法师没有会过面,但是他在北京的声望挺大,影响也很大。有许多弟子、佛教徒都皈依他。他是中年出家,他出家以后传心中心。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净 慧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七天的时间,转瞬之间就过去了。时间是迁流的,世事是无常的,人生也是短暂的,这都说明了世间一切事物的有限性。另外一方面,我们人的妄想、人的欲望却
人生数十年,顺境逆境皆是常事。顺境使人顺悦的同时,亦容易让人懈怠;逆境则相反,虽容易让人倍觉焦躁痛苦,可一旦坚忍跨过,则更上一个台阶。所以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心里定要坚定信念,与其自怨自艾,更不如将
十二因缘观于凌波在原始佛教的教理中,除了三法印和四圣谛外,尚有十二缘起论。十二缘起论就是十二因缘观,在第六章第四节中已有过介绍。但前面介绍的只是十二缘起的流转门,尚有后一半还灭门未介绍出来。所谓十二缘
在清季宣统末年中秋节过后的第二天,南京城廷龄巷的金陵刻经处内,客厅中有许多人在开会。他们都是南京佛学研究会和金陵刻经处的人员,开会的目的,是要选出一位新会长。老会长卧病在床,病情日重,昕以授意他们选出
在很多人眼中一直以为五台山只是一座山的名字没想到是有五座山峰其最高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地区的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美称五台山因其五座主峰峰顶平缓有如垒土之台而得名五座台顶上分别供奉着文殊菩萨
文/界诠法师我是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续三年都闹饥荒,以后也都吃不饱,有得吃但是吃不饱。一直到八五年我去北京读书的时候还是吃不饱。为什么吃不饱呢?粮食是限量供应的。现在小孩子会
我们坚持初发心特别是坚持发菩提心是非常不容易的。佛法里有许多故事讲到坚持菩提心不退的不容易,其中一个故事讲释迦牟尼佛座下的比丘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在很久以前就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要修菩萨行就要修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常素呢?由于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修菩萨道圆成佛果。成佛的种子是什么呢?是慈悲心、大慈悲心,本着慈悲心的因缘,我们要吃常素,不能伤害众生。一是为了圆修佛果的目的、慈悲心的培植,我们要吃
因缘业果义第六已辩善巧,今次当说因缘业果是诸善巧所依处故。云何因缘业果?谓若有法能顺益彼即说此为彼因,若此与彼为生起依即说此为彼缘,若能造作说名为业,若所成办说名为果。此中一一复有差别,谓有十因、四缘
因缘的波光中藏着解脱的秘密相续迁流化,灭灭又生生。如水翻泡沫,似波光盈盈。当你注意观察自己的生活和身边一切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规律,什么规律呢?就是你无法从中找到任何一个独立存在的物体,也
以前有个提和卫国,国王名叫灯盛,他有一位神奇的儿子,出生之时身边一切光明照彻,犹如明灯,因此被称为燃灯太子(锭光太子)。国王灯盛在临终之时将政务托付给了锭光太子,太子明白世事无常的道理,根本无心政务,
创造人生好因缘台湾暑假大专营第一集2007/08●人生时时都在抉择尊敬的诸位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暑假期间能跟这么多的同学们一起,我们来学习我们自己老祖宗几千年的文化智慧。其实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
创造人生好因缘台湾暑假大专营第四集2007/8/20●海外华人的学习精神我们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刚好我在连续这三四年的时间,每一年都有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华人同胞们,他们学习一天学多久呢?大家猜猜看。
创造人生好因缘台湾暑假大专营 第九集 2007/08●不要追求虚幻的成功尊敬的诸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们刚刚提到,假如我们从小都是玩乐,都是欲望的享受,渐渐形成一个习惯,那就变成奴隶了。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