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初学者必读,为什么要首先了解中国文化?2024-12-09 09:03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深刻影响着今日中国以及全球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中国的日益强盛,快速学习以及通读掌握中国文化已成为今日社会的必需!但是,瀚如天宇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想如何学习、如何快速掌握,谈何容易?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更多的爱好者便捷学习,同时获得成功呢?我们说,有!
其实,纵观中国本有文化虽然洋洋洒洒,但它们之间却彼此相兼相通。譬如中医、太极、书法、中餐、国画等等。
然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过程中,那些传承独到的精妙之物通常都被老师傅们当做珍宝一样不轻示人,这就形成了师父带徒弟小范围的口授以及手把手教学等等,类似样的模式。如此,历史上很多宝贵文化遗产基本没法被大面积的普及,进而也就限制了我们后人对它的学习、掌握和理解。
但经过千百年来的积累与探索,以及通过后人的著书整理,终归是不断有人将中国本有文化这一瑰宝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梳理释义。让我们今天得以更快更有效的吸收传统之精华。
例如:
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通常是指生活于中原地域的汉族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故,中医也称为汉医。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亚洲周边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虽然这些中医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法、方、药。但都没法跳出阴阳五行这一理论基础框架。
中医是将人体看成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进而通过多种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从中可见,虽然中医从最初的形成到后面有了内容和形式上的长足发展,但是,它的根却始终没有跑出中国本有文化的精髓。所以,根是我们这个民族能够屹立不倒,国家再次昌盛之本。
书法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的汉字,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今天书法有五种基本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还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拓片、简帛等。而名家有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正卿、柳公权、怀素、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等。
开始学习它时,的确让人感觉浩瀚天宇,不知从何入手。但我们初学时只要掌握书法中的永字八法:即,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努、钩为趯、提为策、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就能够很快的掌握书法的诀窍了。
由上可知,虽然书法看似曲高和寡,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书写要领。那么,如鱼之游,如鸟之翔,自由驰骋也就不在话下。
中餐
中餐主要有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而每一个菜系又都各具特色且区别甚大。比如粤菜的清淡与川菜的麻辣有着巨大的区隔,但它们的基本做法却并无不同。
我们只要掌握其中的基本手法:煮、煲/炖、烧/焖/烩、煎、炒、爆、炸、等基本方法。也就等同于了解了中餐不同菜系的具体特征。
综其可明,不同的只是形式与表象,相同的则是这些手法和所使用的工具。离开了这些,菜系或可保持其品相,但是味道则消无!
太极
太极也是中国本有文化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光彩艳丽,磅礴大气。通过不断的演化而逐渐形成了武当、陈、杨、吴、武、孙、李派、赵堡、和式、府内、东岳等不同风格特点,兼及国家的24式、42式、64式等群主体育运动推广内容。可谓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因为流派的众多,加之即使同一流派的不同老师演绎的风格也有所出入,所以,就让每一位初学者开始也是很难了解,甚至感觉到它们相互之间都水火难容。
其实这种区隔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中餐中的粤菜与川菜的不同,其关键点就在于我们要找到太极的核心基本要素是什么,以及有没有那么一个统一的基本要素与功法?如果能找到它,那不正如前面所说的就能快速的达到学习中医,练习书法,了解中餐那样--化繁为简,进而事半功倍了吗!
而在太极的历史上的确就有这么一种基本功法。那就是太极拾叁势。太极拾叁势分别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而这十三个字所含括的具体练法,涉及到的原理,其实就是所有太极的理法基础。它概括了太极拳的主要法则。今天所有的太极只不过是这个基础之上的不同演化罢了。所以,对于所有的初学者而言,只要了解并学会了这个拾叁势,那么也就基本通读了所有的太极门派。
所以,太极拾叁势这个基础功夫的重要性就犹如上学一样:必需先学笔画,然后组字,在弄懂字的意思后才开始造句、作文数、理、化等等莫不如此;而后又能随着你读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等等不同阶段而作出不同阶段的认识、组合、掌握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