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太极拳一收一放
2024-12-05 09:44

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包含在一收一放之中。向内而来的都为收。向外而去的都为放。有人把这种内收外放误认为开合,岂不知开虽有外放之意,但与合共用则应该针对有对应的关或节而言,合也必须是有对应的配合。一个关或一个节的动作只能讲收放,无对应配合就无法讲开合。

要想弄清楚什么是收与放,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内外。我们已经知道关与节的不同,关和节的内外收放也不相同,这需要分开来谈。一个关连着前后两个节,关就是节的中心和两节的内,不论前节的向关来还是后节的向关去的节都为内收,离关而去的前节或后节都为放。因此,节的收与放是依关而论的,不论上肢与下肢都是如此。如小臂的根节向肘来或大臂的梢节向肘去都为收。这个肘在势上就为阴,就应该内收下沉:在劲上就为阳,就应该收的一节用刚劲。切忌大小臂同时用力或同时内收。再如小腿的根节向膝关来或大腿的梢节向膝关去都为收,膝就应该内收上提为阴势,所收之节用阳刚之劲。小臂与手组成的腕,小腿与脚组成的踝,胯与大腿的裆,大臂与胸的肩以及脚掌与脚趾、手掌与手指均应该如此。在收的节向关来的时候,另一节必须离关而去,这就为放,这一收一放就是一阴一阳的配合,就称为合,太极拳全身都永远是合。周身无处不太极就是周身无处不合,否则便是双重,或散乱的丢,或死滞的顶。有人称练太极拳为合太极是很有道理的。

在节向关收的时候,这个关必须向腰这个总关而收,为什么说腰为一身之总关?因除了腰之外的任何与关相连的前后节都是既为根又为梢,例如小臂既是手的根又是大臂的梢,大臂既是小臂的根又是胸的梢,这些既为根又为梢的节组成的关都有两重性。臀是下肢的总根,背为上肢的总根,它们都不为其他节做梢,这两个总根组成的关就是腰,自然就为全身的总关。就关与关而言。踝关、腕关为梢,膝、肘关为根;膝、肘关为梢、裆、肩关为根;裆、肩关为梢,腰为根;腰只为根不做梢,也自然为总关,就为全身诸关之总内。其他关向腰而来的都为内收,离腰而去的都为外放。下肢关的放是向外向下,收是向内向上提:上肢的关的放是向外向上走。收是向内向下沉,这也是上下有别的表现。我们常说的男左女右,就是因为男阳女阴所以表现不同。身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他的收放自然有别。腕关可在腰上也可在腰下。因此腕的使用,在腰之上内收时要下沉,在腰之下内收时则上提。内位与外位的体现形式主要是靠相对应的关的对比来完成的,如左边膝要收。左肘就必须向身外上走,把膝衬托为内位,再配合向腰关上提就完成了膝的收,肘外开上浮就为离腰而去的放。如果肘要在膝之内位的下沉完成收的动作,膝则外开下放完成离腰而去的放的动作。这膝与肘的一收一放就是一阴一阳的配,就是太极拳的关合。上肘与下膝,左肘与右肘,肘与前腕,肘与后肩都应是一阴一阳的合的状态。这为两合。前节、中节与后节,前关、中关与后关三方面的配合为三合。两合、三合在交手中特别重要,稍有差错便不能我顺人背或得心应手地应对。

屈与伸则是转关换节的运动方式。在练习太极拳时每个关都必须弯曲,否则关的前后两节顶死了便无法转动,就不能向不同方向各自转。在弯曲关的同时,每个节才能不受阻碍地自由伸展。屈关伸节也是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我们常说的随屈就伸就是随着关的弯曲使节得以伸展,就是这个意思。在同一个关的前后节互换时不可影响此关内收之势,在另一关收时此关才可外放。太极拳的收与放、屈与伸、开与合,就是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也可以说是太极拳的全部。

End

太极拳才是真正的“运动之王”!不说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有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贵在坚持练习。每位立志习练太极拳进行养生保健者,都应从中悟出持之以恒的道理。太极拳是一种全身运动太极拳动作比较

太极拳中“顶头悬”,是入门过渡到中级阶段的关键

师爷曾说过,头乃统领全身,但练功时总是说不到头,因为徒弟们练不到一定层次,头竖不起来,说也理解不了。这句话对我有了启发,也就是说,顶头悬是八卦掌功夫的关键,不管你练多少年,头顶不起来,就不能做到全身一

太极拳中懂劲的锻炼和运用

凡习练太极拳有一定时日的人,一般都会注意到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其原因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被视为众多古典太极拳论著中的经典。在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何谓懂劲﹖按照王宗岳的说法就是要懂得阴阳

太极拳一收一放

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包含在一收一放之中。向内而来的都为收。向外而去的都为放。有人把这种内收外放误认为开合,岂不知开虽有外放之意,但与合共用则应该针对有对应的关或节而言,合也必须是有对应的配合。一个关或一

大师谈太极拳之稳

核心提示:太极拳练习稳定性很重要,有的师傅打拳看到很稳,动作有流线性,很美,但是有的师傅打拳给人感觉有点飘,不稳。如何做到稳我个人有点自己体会。...  太极拳练习稳定性很重要,有的师傅打拳看到很稳,

什么时候适合练习太极拳

什么时候适合练习太极拳练习太极拳最好是选择每日黎明或傍晚,因为早晨空气新鲜,环境安静,使人体从睡眠的抑制状态进入到积极的活动状态有利健康。到傍晚,经过一天劳动如果不感到过度疲劳,则可以通过打拳调剂或化

太极拳的大实话

1实的部分身体从上往下放松而沉到脚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虚的部分身体从下往上放松而飘或提起来,如松而不飘或不提,亦不是真松。太极拳下盘的沉提劲,就是这种练法之一。2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膝盖过分

中医观点看太极拳与养生

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术之一,深受大众喜爱。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是根据《易经》而来的。 太极指万物的原始,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基础,彼此消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

太极拳常见膝关节疼痛原因

膝关节是人体下肢支撑身体最重要的关节,太极拳运动虽不是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但由于练习过程中要求身体放松下沉,下肢松胯屈膝,经常有一腿支撑重心,所以对腿部力量的要求很大,膝关节的正确锻炼则更要。  一、

怎样理解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

一、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的本质特征。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也可以说她是意拳。而内功拳首在练意。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的最显著的特点,这是众人皆知的常识。然而却又是最难讲清,最难运用的基本原理。从古到今,所有

太极拳精华揭密

练好太极拳腰胯是关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综观现在许多人的练法,似乎与太极名家大师的要求练法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我把过去近六十年来跟先师们学拳时听到的、见到的关于腰胯练法的要求,写出供太极拳爱好者作

练习太极拳对肾的益处你知道吗?

一,太极拳可以通过腰部的活络运动,改善腰部气血循环,充养肾气,治疗肾虚:肾脏位于腰部,肾虚病人大多腰部无力。在中医看来,肾虚的致病原因多为长期积累成疾,情志失调、房劳过度都会导致肾虚。肾虚也分阴虚、阳

太极拳单练式的优点和功效

我在18岁(1942年)拜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傅钟文、傅钟元俩兄弟学拳、刀、剑、推手、白腊杆等。老师晨练时,必先练些单式和单发劲。经过我几十年教拳中的经验举例:有的学生急于求成,一年半载,拳、刀、剑等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