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太极拳中“顶头悬”,是入门过渡到中级阶段的关键
2024-12-04 11:58

师爷曾说过,头乃统领全身,但练功时总是说不到头,因为徒弟们练不到一定层次,头竖不起来,说也理解不了。这句话对我有了启发,也就是说,顶头悬是八卦掌功夫的关键,不管你练多少年,头顶不起来,就不能做到全身一体之劲。既然与过去的人相比,我们差就差在时间上,毅力和专心只是第二位(当然,这是不可缺少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抓住顶头悬这个关键,提纲挈领在求得明师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从初练到入门阶段的时间。这里的入门是指已走过初级阶段,而进入第二个层次的门槛,有个标志,我认为就是找到了顶头悬。如果说,按老办法练功需要数年,有的人需要十几年才能对此有所体认,那么新的练法应该争取在1-3年或更短的时间里找到顶头悬并在功夫演练中时刻保持它,这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入了门,再往下深造就容易了。因此,新的传授方法应该从过去的后说头改为先说头。因为头能挈领全身,从此入手就能尽快入门了。

虽多年练功,但为什么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进入第二个层次的门槛?那么现在就从新做起,先从体认顶头悬开始,一步步走,一点点找到这个感觉,找到之后设法保持住,在顶头悬的意境中去走圈、打式子,这样功夫上身的速度才能与日俱增,有一个新的飞跃。

那么,怎样找到顶头悬的真义?又怎样保持住它呢?我认为除了老的练功方法必须坚持以外,还需首先知道顺其自然四个字。人在婴儿时期,肢体筋骨以及各部关节处于松长柔软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起居的局限使人的肢体相对僵化、笨拙,我们练功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后天的训练,返回人先天自然状态,达到心性纯真,身体松柔轻灵。所以,一切功法要符合自然法则和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八卦掌的功法要领、口诀,是前人从练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心血结晶,为我们提出了每个层次的功夫所应该达到的标准。但是,事情总是先有经验后有总结,口诀所说的功法要领只有通过循序渐进地练功,我们才能一步一步达到这个标准。这里就有个顺其自然。其一是要循序渐进;其二是要明白只有顺其自然地放任自己的肢体才能自然而然地做好各项功法规则和要领。也就是说,这些功法口诀中所要求的,原本也是人的肢体在自由放松状态下所能达到并且应该做到的,符合人的自然生理状况。既是这样,我们在练功中就该时时自然、刻刻自然。

为了练顶头悬,先从拓掌或者八卦走转(狮子扑球式)开始。这里暂且只说拓掌。

拓掌的功法,要求双臂放松微曲,自然下垂,两手虎口圆撑放于两胯侧,掌心向下,掌指朝前。两手如同各按一个水中浮球,球半浮水面,让它们既上不来也下不去,两手掌指还有一种插向地皮里层的感觉,头、肩、手成为一体。上身松松的、中间(腰)活活的、下身长长的,关键在于放松,松中求整。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先从找千钧坠开始。所谓千钧坠是我对前辈术语顶头悬的一种自我感觉,是从头往下说来解释顶头悬:头挂在天上就像一个基建用的千钧坠,头之下部如同千钧坠底部的尖端,随着地球的吸引力往下坠,自动找到垂直中心。这样,天与地接通,上下的矛盾力就找到了。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的规律,百会与天说话是起点,下巴落地扎根是终点,只有上下都有了着落,才能做到气沉丹田。身体的每一个局部都是全身整体的一个缩影,把头的感觉找到了,身体四肢也就自然归位,也就是从局部找到了整体。在此种境界下,全身关节处处有一个上拽下坠之力,颈椎、脊椎、腰胯处处抻开抻活,筋脉疏通,气血贯通。顶头悬找到之后,腰胯活动自如,以腰为轴带动四肢,才能练出内家拳的功夫。

从前对于顶头悬,只知有上顶之力,却不知还有个地球的吸引力,练功中有起点无落点,使身心无从着落,练功多年无成果。后来才知道,只有对立统一才能符合拳理。如果我们从下往上说来解释顶头悬 ,则可将身体比作修汽车的千斤顶,若想把车顶起来,千斤顶的坐基一定要稳稳当当摆平在地上,以此为根基,千斤顶上部的活动部分(如身体腰以上部分),才能把重物托起。两力的方向相反,却缺一不可,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我觉得,这就是顶头悬的真义。从头的感觉入手,可以找到全身的感觉。

但是,怎样找到地球的吸引力呢?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地球引力处处可见,练功中要找到它却不容易。因为,我们在长期工作生活中,已经失去了许多先天自然之活力,肢体在一定程度上的紧张、僵化影响了我们去体验天地接通之感,我们日常一举一动所用的力,常常是逆水行舟,事倍功半,自己频使拙力却还浑然不觉。要想找到个中真义,就得时时刻刻顺其自然,一点点地从练功中去找。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功法中的用语不是什么形容词,每个字都有实实在在的含义,是对意境的描述,不是对事物的比喻。说头挂在天上,那就是真挂上了,身体要有实实在在的体验。当找到头挂天上的感觉后,有了起点再找另一个终点,看住起点顺流而下,放松身心,松颈项收下巴,随着自然而生的一股轻松、流淌的感觉往下坠,不给一点僵力,不给一点人为的限制,它就会垂直下落地心,找到全身的中轴线。意念上要同时有天地,有了坠力,它入地扎根后再返回来才能出上顶之力。以上所说是从事物的两头来说明顶头悬的练功感觉。

我们以前练功,是故意用显意识去人为地放松肩胯,与其说是放松不如说是僵滞,是强制执行地让它们按照我们规定好的方向行进,肌肉、筋脉未松开时却偏要过去,致使气血无端受阻。看来,这并不是最好的练功方法。当然,如果你能有前辈人那样的练功时间和练功决心,最终也能达到越练越松,很快出功夫。但可惜我们每天投入的时间远远不够。所以,现在只能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少走弯路,尽量利用相对科学的练功方法所具有的优势,来弥补我们练功时间的不足。当你练拓掌的时候,如能做到顺其自然而放松,头悬于天,身体各部哗啦一下全坠下来,没有一点挂碍,人的身子就像个衣服架子,穿在身上的衣服轻轻地、实实地落在衣架上,让它没有一点人为的褶皱,这样,意念也就下落地心,做到了气沉丹田。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这种功夫境界。头为纲,纲举目张。顶头悬找到之后,看住这股劲儿继续往下松沉,身体各部也就自然放松下坠,就能逐渐达到要领中所说的意境,做到了全身一气贯通。此时,身体会有一种舒舒服服的落地之感,放下心来,一切有了着落。

多年来,追随在先生身边,常听他老人家讲一些拳术的道理。提到走圈,他说,日常练功中应以蓄劲为主,不要总是练送劲和发人。有如水库,水满之后压力才大,紧要关头一提闸门,水流汹涌势不可挡。若是库中缺水,纵使提闸的速度练得再快,也没有多少水可以流出来。长此以往,还会水竭精枯,损害身体。所以,我们练功的过程应该就是蓄精蓄气的过程。出拳打人不是捧起重物扔出去,而应该是随劲发力,先顺着劲儿再把劲儿随出去。出手发力要把劲搁到对方身上,而自身的重心却实实在在落到地上,劲送出去了,自己并不觉得累。意境应是包容一切,心怀宽广,与天地相合、相融。不要有丝毫与天地、自然相抗衡和顶撞的念头。我融化在大地母亲的怀抱,天与地气场流通。身体的中轴线确立之后,身如拨浪鼓,一旋之中就拨动了四肢运动。发力如打炮,炮弹射出去,炮身和炮座要留下来,有一个后坐力,不能把炮身也一块扔出去。传统拳术是交响乐团,有专门的指挥和庞大的乐队,远比简单的机械运动更复杂、更协调。因为,人不是机器,是宇宙的精华。老人家的话告诉我们,如今还有许许多多未能搞清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究、去阐发。

以上说了一些你目前应着重推行的练功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加一些辅助功的练习。

(1)、观息法(坐功-佛家功法,我们借用来配合走圈)。作用:一是可以训练意念与呼吸相结合,为今后的呼吸、意念与动作相结合打下基础;二是可以体验天地接通之感,体会顶头悬的感觉;三是把平时没条件走圈而有条件打坐的时间也利用起来,增强功力;四是调理气血,增强体质。

(2)、蹲墙(许多门派均练此功,我们借用来辅助转圈功)。作用:训练呼吸与动作的结合,抻腰抻骨节,增强立桩功力,使气沉丹田,重心不失。

(3)、金鸡独立(本门单重力站桩之一,双手姿势可任选各形中的相关掌式)。作用:培养天地沟通之意境,为走圈转掌打基础。

(4)、短棒功(高于胸齐之铁管一根,双手横握练若干动作)。作用:训练身手之合谐、双手之合力、全身之协调。

(5)、四肢爬行。作用:松筋活骨,活动肩、胯,配合转掌练功。

(6)、日常生活中的练功。骑车、坐车、走路、坐、卧都可练功。头挂于天,脚踩于地,意想天地接通,静心聚神,收心养性即可。意境一到既是练功,可不拘常法,使练功生活化。不刻意追求,有心无心、有意无意之中就把功夫练了。总体之意是接受宇宙中的精华大气。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辅助功法,如:双重力站桩、掰步站桩、大掰大扣步法的训练等等。

上面这些都属于基本功的范畴,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练好下一步的众多掌式和套路。

End

佛弟子经历的四个阶段

每一个佛弟子,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大概都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与佛法结缘。在这个阶段,我们对佛法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所以我们会去亲近寺院、亲近僧众,去放生、布施,做种种的善行。通过结缘,我们生命

法性的四个阶段

◎ 索 甲我参考了许多不同的来源,以便把本章说明得更清楚。我认为本章是本书最重要的一章,希望大家透过本章而认识这个殊胜的教法,可以得到启发,去进一步研究,开始亲自修习 。梵文dharmata,藏文ch

禅修的入门实践方法

◎ 净 慧我们的心念就像小溪流水一样,就像长江的滚滚波浪一样,就像大海一样,没有一时一刻平静过。那么我们为什么从小溪说到长江大河再说到大海呢?我们的人心呢,有时候会有一些相对的平静,就像小溪流水;有时

人生进善之阶段

◎ 太 虚二十四年十一月在丹阳正则女中讲今天提出一个与人生非常切近的题目,这题目就是人生进善之阶段。一 人生之解析照通常解释起来,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么?我且来解析一下,可先分作两大干:一、

唯识学入门读法

◎范古农读法之一凡读佛书须备辞典,其有名词骤不能解者可一翻阅。如《大乘五蕴论》之大乘、薄伽梵,本论无解,可查辞典,如《佛学辞典》,或《法相辞典》。读《五蕴论》时,以《广五蕴论》为对照,此有不解,彼或有

静心,是静坐入门的前提!

壹静坐,是道家养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功法,通过练习静坐法,不仅可以帮助人缓解压力,还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以达到养生的作用。在习练静坐法时,不仅要心静,更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静坐之法,从理论上说要在一个静字

每天6000步,竟然走掉三大慢性病!但关键是要这样走!

一起吃饭,不如一起出汗日渐盛行,走路这种最实惠的养生法,已经成了健康生活的象征。走路这件迈开腿就能做的简单事,它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研究证明,走路能够为骨骼、肌肉和关节提供很多的益处

春捂四处,一年无病!揭秘人体关键点!

春天,根据时令养生保健,获得最大功效!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顶有道理的,但捂的位置很有讲究,绝不是不减衣服这么简单。春季捂对4个位置,不但养生效果事半功倍,一年无病的效果分分钟达到哦!春季气候多

太极拳才是真正的“运动之王”!不说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有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贵在坚持练习。每位立志习练太极拳进行养生保健者,都应从中悟出持之以恒的道理。太极拳是一种全身运动太极拳动作比较

太极拳中“顶头悬”,是入门过渡到中级阶段的关键

师爷曾说过,头乃统领全身,但练功时总是说不到头,因为徒弟们练不到一定层次,头竖不起来,说也理解不了。这句话对我有了启发,也就是说,顶头悬是八卦掌功夫的关键,不管你练多少年,头顶不起来,就不能做到全身一

太极拳中懂劲的锻炼和运用

凡习练太极拳有一定时日的人,一般都会注意到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其原因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被视为众多古典太极拳论著中的经典。在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何谓懂劲﹖按照王宗岳的说法就是要懂得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