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唐代石窟造像特征
2024-11-12 10:47

◎ 阎文儒

盛唐以来,人民创造的财富,多为封建地主阶级所霸占,这就使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安史之乱,又破坏了社会经济,大量的农民成为地主的佃户、客户、逃户和稳户,在户口总数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统治者为了减少逃亡,施行了两税法。这更巩固了地主压田买卖租佃制的土地关系。而农民、庄客的经常变换主人,实际反而促进了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自然促成经济、文化有缓慢的发展与变化,但在社会经济的大为破坏下,不可能有如盛唐时代那样的发展。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的局势,更为恶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趋尖锐。不只藩镇割据地方,而且宦官擅权和党争剧烈的程度,都有加无减,因此政治更加黑暗,剥削日益加重。统治阶级利用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对人民强取豪夺,作恶多端,阶级矛盾更为尖锐,激起了城乡人民的忿恨,终于爆发了以黄巢为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加快了李唐王朝的灭亡,从而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彻底扫清了门阀士族的残余势力,为后来两宋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安史之乱,主要在大河南北,而东南、西南,并未受到严重的蹂躏。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虽然打击了地主阶级和封建政权,但东南的吴越、西南的蜀和西北的瓜、沙等区,因未受到农民起义军大的冲击,社会比较安定,经济也比较繁荣。所以,晚唐以来这三个地区与中原地带屡遭战火、生产破坏的局面是有所不同的。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兵火连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在广大人民饱尝流离痛苦的时代,人们不能不进一步信仰佛教,因而各宗派又继续在发扬与光大。如天台宗九祖湛然大弘的止观(止是禅定胜因,观是智慧之由借)学说,对法华、维摩、涅盘诸经,也都有注疏。以后道邃、明旷、道暹、行满、智度、智云等人,也都对天台宗所注的诸经有所著述和研究。华严宗经过法藏的融合整理,宗密进一步分析、批判各说而同意大乘破相教、一乘显性教,显示佛教为最高、最圆满的真理,更进一步发展了华严宗的教理。禅宗只重视内心的修行,不重视坐禅(后期禅宗有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得成佛之说,用来反对坐禅),不重视累世修行、不重视布施、不重视经典、不重视拜佛,否认感觉、经验、语言文字、理性思惟在认识上的作用。只重视祖师用比喻、隐语、用拳打脚踢的动作、表现唯心主义观念。在当时人与佛性趋向缩短距离的形势下,禅宗因而有了发展的条件。到武宗(李炎)时中央统治集团为了取得大批土地和劳动力,以增加政府的收入,于会昌五年(848)由政府下令:  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此事被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继这次打击之后,接着不久,又于公元八百七十五年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巢起义。地主阶级在农民起义军打击下纷纷破产,寺院经济更是一蹶不振。其他宣传烦琐的经院哲学的宗派都失去了它们的物质条件而渐趋衰落,惟有禅宗在不拜佛、不布施、不重视经典,主张菩提只向心觅、西方只在眼前的思想,反而有所发展,所以晚唐以来的禅宗,又前后有沩仰、曹洞、临济三家的并立。此外还有文献所不及的密宗,仍然盛行于西南、西北、东南各边远的地区。

佛教的盛行,当然也标志着佛教艺术的繁荣。不过石窟艺术的创造,它不能不与生产力的高低发生关系。在安史之乱后,中原大混战的状态下,千里萧条,民不聊生,一般地主阶级也少有机会作这样开窟造像的功德。因而中原的龙门石窟,天宝(742-755)以后的造像,并没有几处。惟瓜、沙地区自建中二年(781),为西南少数民族吐蕃统治集团所占据,敦煌城虽多年被争夺,但是毕竟未受到大的破坏。同时吐蕃统治集团也信仰佛教,因而从建中二年到大中二年(848)的六十多年中,莫高窟仍开凿了许多的窟。张议潮收复河湟以后,又大肆开凿,因而中晚唐期间,莫高窟今天仍保存有当时的一百二十多个窟。至于西南的两川地区,如大足的龙岗山、杭州飞来峰,中晚唐所开的窟龛也不算少。在极南的南诏统治者,也开始在剑川开窟造像,所以这一时期的石窟,大多在边区各地,当然重点还是在敦煌的莫高窟。这期经变画的复杂题材,与唐代各宗派的流行,当然有极密切的关联。《景德传灯录》卷三中记:师(弘忍)知付授时至,遂告众曰:正法难解,不可徒记吾言,持为己任,汝等各自随意述一偈,若语意冥符,财农法皆付神秀窃聆众誉,不复思惟,乃于廓壁书一偈其壁本欲令处士卢珍绘椤伽变相,及见题偈在壁,遂止不画,各令诵念。禅宗以《楞伽经》为主,因而在廊壁上拟画出楞伽经变相。其他各宗的寺院内,当然也一定要把他们所依据的经典故事画在寺壁上。

摘自《中国石窟艺术总论》

End

唐代诗人咏云际寺

题云际寺上方诗 卢纶松高萝蔓轻,中有石床平。下界水长急,上方灯自明。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回步忽山尽,万缘从此生。游云际寺 喻凫涧壑吼风雷,香门绝顶开。阁寒僧不下,钟定虎常来。鸟啄林梢果,鼯跳竹里苔

唐代灵佑禅师

星 星 之 火◎永 寿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年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后着力精研大乘佛法。二十三岁时,他感到浩瀚的经文难以让心灵得到真正的解脱,不由感叹说:诸佛至论,虽则妙

唐代高僧道钦禅师

唐代高僧道钦禅师◎宗 智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苏州昆山内,俗姓朱。道钦是禅宗四祖旁出法嗣法融门下七世传人。禅师自幼推崇儒家学说,二十八岁时遇到玄素禅师。玄素禅师对他说:我观你的神气温和清纯,

巴米扬东大石窟寺

巴米扬东大石窟寺◎ 圣 凯 巴米扬石窟寺的设计有正方形、长方形、八角形及圆形等形式;天井则有球面、套斗拱券和平面四种,叠涩形状也有四种;寺院包括祠堂、僧坊与会堂。窟内天井及侧壁现存有壁画的洞窟共50个

漫谈《沮渠安周造像佛寺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书法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是诸体皆已完备,其中尤以东晋二王父子为代表的文人书家在行草书体上取得的杰出成就以及魏碑笔法、体势的成熟为重要标志,从而形成了清中期以后碑学与帖学两种

从《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看唐代中国文化的西传

◎ 张梓波中国古代的西行求法高僧,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在求法过程中,这些梵汉兼通的高僧也把中国文化传至西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将汉文经典译为梵文,如玄奘翻译《老子》一事;其二,在西行求

云冈石窟之佛教造像

◎ 梁思成在元魏治下,佛老皆为帝王所提倡,故在此时期间,造像之风甚盛。然其发展,非尽坦途。魏太武帝(公元424-452年)初信佛教,常与高德沙门谈论佛法。四月八日,诸寺辇像游行广衢,帝亲御门楼,瞻观散

唐代西域汉化佛寺

◎ 荣新江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新罗僧人慧超的《往五天竺国传》,是我们研究八世纪前半叶印度、中亚的宗教、政治形势以及中印关系史的重要依据,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自罗振玉以来,整理、校注、翻译者,代不乏人,且

唐代石窟造像特征

◎ 阎文儒盛唐以来,人民创造的财富,多为封建地主阶级所霸占,这就使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安史之乱,又破坏了社会经济,大量的农民成为地主的佃户、客户、逃户和稳户,在户口总数中占了很大的比例。统治者为了减少逃

佛教造像之魂瓶

阮荣春江浙皖等地的佛教造像较之四川、湖北一带更为丰富多彩,从地域分布上看,出现了普遍开花的景象。出土物不但分布密集,且装饰的器物也较为广泛。如魂瓶、铜镜、熏炉、豆、樽、罐、壶、砖等,有明显向生活用器发

准提菩萨造像意义

准提菩萨造像意义◎ 清 净准提菩萨的造像,有二臂、四臂至八十四臂等九种。不外,一般佛徒所供奉的造像大抵以十八臂三目者为多。其实还有其他的形像,如八臂的准提菩萨或四臂准提菩萨等,这里我们针对一般常见的十

唐代长安寺院的饮食

◎ 孙英刚 长安佛教寺院的饮食是完全区隔于一般物质史或经济史的做法。围绕着长安城中偷盗僧食和破戒饮酒现象,笔者试图从佛教戒律、寺院生活、宗教想象、灵验感通故事等出发,探讨寺院饮食问题,进而在隋唐长安城

大足孔雀明王造像

◎ 燕 然四川安岳与大足四处孔雀明王造像在中原很少见,几乎在传统的佛教史上看不到,只能归于密教之类。中原地区常见的明王像是佛和菩萨的愤怒像,简单说是露出的骇人面目,这是佛教中威慑的力量所在。只有孔雀明

北石窟寺七佛造像

北石窟寺七佛造像◎ 清 风北魏时期的石窟是集雕塑与建筑于一体的大型石雕,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又秉有异域之风,在中国造型艺术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由于各个石窟地域文化之差异而各具个性特征。北石窟位于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