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2024-11-07 13:38

宋 默

恬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恬静淡泊。古人认为:恬静养神,弗役于物。意思就是说,恬静可以养神,使人不拘于外物。恬静讲的就是一种退的处世态度,万事不萦于怀,保持这种心境的人,在养心方面可以做得很好。

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养生,养生包括养心、养性和养身。但很多人只热衷于养身之法,认为只要身体养好了、健康了,就能更长久地享受生活。很多人能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吃健康的食物,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每天养心。

有一个朋友的妈妈注重养生,每次见到她,她都会不厌其烦地向别人宣讲养生的道理,告诉别人每天要吃什么东西,吃多少、怎样吃,每天要运动多长时间,等等。她一次又一次地申明:只有这样,才能不生病!可是,我每次听到这些却很奇怪,一个人每天从早到晚都为如何给自己准备健康的食物而忙个不停,害怕自己一顿饭吃得不好就会生病。一边养生却一边为身体而焦虑,唯恐自己生病,唯恐自己不够长寿。每天都这样担心,怎么能开心?

如果我们不从养心和养性开始养生,心中有诸多烦恼,有万般欲念,就算身体再健康,不过是一具躯壳罢了。我们所能体验到的幸福,也无非是吃穿玩乐这些享受,人生本身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升华。

弘一法师认为恬淡是养心第一法。他所讲的恬淡,归根到底就是要人静心。世间的事纷纷扰扰,容易扰乱人的心境。所以,很多人认为自己心不静,是因为有太多事情在干扰。其实,扰乱我们的不是纷扰的世事,而是不静的心。当我们能把一切外在事物剥离的时候,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真正享受闲适的生活。

有一次,法师到宁波,住在七塔寺,夏丏尊居士前去探望他。

七塔寺云水堂里住了不少的云游僧人,住的地方很简陋,床铺分上下两层,他住在下层。

他对夏居士说:到宁波已经三天了,前两天住在一个小旅馆里。夏居士问:那家旅馆好不好?

很好!臭虫也不多,只有两三只。主人待我很客气呢!

夏居士邀他前往上虞白马湖小住几日。法师的行李简陋,铺盖是用破旧的草席包的。到了白马湖,法师打开铺盖,把破草席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子,用衣服当枕头,然后拿出一条又黑又破的毛巾走到湖边洗脸。

夏居士说:这毛巾太破了,帮你换一条新的好吗?

哪里!还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说着,他把那条毛巾打开给夏居士看。

臭虫不多,主人待我很客气,法师就觉得很开心,这就是恬淡的表现。

如果换作我们,哪怕只有一只臭虫,也会大叫起来,立即找老板投诉臭虫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店主人若有一语为自己辩护,马上便会认为,店主真是太黑心了!第二天,还要打电话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说自己旅途中的经历,说这地方的人如何如何不好!真是越说越郁闷,越说越愤怒。其实,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一只臭虫罢了,却能令你生气好几天。想一想,是不是有些吃亏的感觉?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何止一只臭虫,有很多事情会使得我们动。当我们看到社会的种种弊端时,往往会义愤填膺。

当一个人每天赚10元钱,仅仅能吃饱饭的时候他很轻松,但是幻想着每天赚100元的生活;当他终于过上了每天赚100元的生活,比原来累了一些,却不太满足了,因为有人过着每天赚1000元的生活;他工作更加努力,终于过上了每天能赚1000元的生活,他开始买车子、房子,过上了曾经向往的好生活,但他又开始向往一天赚1万元的生活我们往往进入这样一个怪圈。我们总以为得到了某些向往已久的东西,心就会安定了、满足了,从此就可以幸福了。可是得到之后,却觉得不过如此,更大的欲望立刻接踵而来,目标不断提高,我们也越来越累了。因此往往一个人有了别墅、汽车之后,他更不幸福了,因为他害怕有一天会失去这样的生活,于是只能更加拼命地工作。逼迫自己每天要赚100万,赚80万就唉声叹气,每天生活在害怕失去名利的恐惧中,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生活,怎么能不生病?当然,不是说人不能过这样的日子,因为名利于凡人来说本来就是人生最大的追求,而是说,如果这样的日子令我们感到压力倍增、烦恼不断,毫无幸福感可言时,完全可以考虑换一种思路。不一定非得抛弃别墅、汽车这些东西,只要放下固守这些东西的执着心,就算每天赚100万也不觉得得意,每天赚10元也不觉得失意,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不要逼迫自己,就能立刻感觉到幸福感的提升。

内心恬淡的人,即使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仍能悠然自得,没有一丝不适和不快的感觉。即使面对烦恼和生死,也能安然对待,心中不生一丝痛苦的波澜,这样的人生,并不需要吃穿玩乐这样的感观享受进行配合,一样会感到宁静和幸福。

摘自《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

End

养心养生的良方

养心养生的良方◎ 忠 明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云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佛家以慈悲为本, 讲清净心、四无量心。 修行者大都性格温和,淡泊名利,心胸豁达, 处事宽容,在行为情绪上平淡温

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 宋 默恬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恬静淡泊。古人认为:恬静养神,弗役于物。意思就是说,恬静可以养神,使人不拘于外物。恬静讲的就是一种退的处世态度,万事不萦于怀,保持这种心境的人,在养心方面可以做得很好。现

儒释道经典30句:修身,养心,知命

儒家经典10句--入世境界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

今日芒种,芒种虽忙,养心莫忘!

芒种是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指大麦、小麦等到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芒种也称为忙种,是农民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故有诗云:芒

养生从养心开始,减肥则从消气开始!

虽然我们常说心宽体胖,但心眼小的人照样能胖。心眼小的人易怒、爱生气,这类人的体形是被气给撑大的。发怒,就是通向肥胖的直通车有一名40岁的已婚妇女,她的体重比结婚前增加了 30多千克,原因就是她总和丈夫

养身还是养心?哪个重要?

现在人们喜欢谈养生,但他们说谈的养生其实是养身,仅仅是想把身体养好,并且以为、做点什么运动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健康长寿。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什么是养生?养生要提高整个生命的质量,而不仅是为了身体健康地活

一日禅|读书不仅能养心还能养颜

阅读不但能够让我有一个好的心境,能够养心,而且能够养生。多读点书吧,从读书中获得快乐,调整心态,或许可以尽你之可能长寿。你看大学者中寿星相当多,就是这个道理。阅读能养心,能养生,我还要加上能养颜。一个

大暑三养:养身、养心、养生

大暑,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处在中伏左右, 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此时天气炎热,人的气血发散于外,内里反而空虚,是一年之中最容易生病的时节。养身1、切忌大量饮水夏天天气炎热,排汗较多,很多人喜欢抱着

郑石岩:化贪婪为恬淡

贪婪是一种饥渴的心态,它的本质是不安,在心理上患了贪婪的人,永远不知道满足是什么。他不停地向外追求和占有,把生活当做追逐的手段。贪婪者最明显的行为特质是囤积,他不停地盘算追求更多的东西好据为已有,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