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你不再蜷缩在你的工作和西装里面,这条路完全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壁垒,人与人之间反倒可以毫无界限地交流了。法国作家让-克里斯托夫吕芬在《不朽的远行》这本书中发出如此感慨。徒步旅行带来的独特感受,对于身处钢筋水泥、抬头只见一方小小天空的人们而言,无疑充满诱人的魔力。
徒步旅行,最早指的是19世纪60年代在尼泊尔的远足旅行。徒步旅行既可以亲近大自然,欣赏沿途的美妙风光,又可以用自己的脚步探索新世界,时常充满惊喜,因而引得无数人绑紧鞋带踏上旅途。徒步旅行逐渐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在德国,弗尔克斯(德语意即国民)徒步旅行几乎成为一项全民性活动,人们利用假日进行长途徒步旅游,到风景优美的阿尔卑斯山,甚至是丹麦、卢森堡等邻近国家的名胜古迹或乡村城镇。

1998年,现代徒步旅行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一路发展迅速。有分析指出,究其原因:第一,徒步旅行是最大众化的创意旅游,与传统旅游相比,形式更加多样,内涵更丰富,更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第二,徒步旅游可以促进产业融合,参与者不断增加,对相关服务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也能创造新的服务产业体系;第三,增强社会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徒步旅游者以新的方式游览风光,以新的方式接触社会,他们所选择的路径往往不是传统旅游者集聚之地,有条件与大自然和当地社区近距离接触,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社会,有机会用自己的行动直接促进保护环境和回报社会;第四,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NGO)的积极性,国际经验证明,徒步旅游的发展,NGO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自2006年第一届中国十大徒步人物经评选产生以来,中国十大徒步人物评选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这些人物中,既包括重走长征路的崔永元,踏遍华夏大地的徒步行者雷殿生,也包括年过半百的农民史国利、花甲背包客张广柱和王钟津等普通人。这些人已经成为挑战极限、宣传绿色环保、促进文化交流、追求健康人生、践行时尚生活态度的代表,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行列,在寻常阡陌间发现美、在结伴同行中交流心灵。

前不久,有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这样的感悟:户外那么苦那么累,我们能乐在其中。我们为露营的地方,居然有热水洗洗脸而欣喜若狂!那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种种都是快乐的,至于其他不适,那都不是事!这或许可以代表热爱徒步旅行的人们的心声,也正是徒步旅行的魅力所在吧。
End
◎ 理 海《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可见嗔心危害之大,对自己和他人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有些人为人和善,修行也不错,但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听到不顺耳的话,或者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会忽然之
净界法师就着我们正报的身心来观察,在正报的身心当中,先观察我们的色身,我们的色身是地水火风这四大所构成的。地水火风的体性,地大是坚性的,水大是湿性的,火大是热性的,风大是动性的。那么坚、湿、热、动这四
宽运法师据统计显示,近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及各种压力的增大,中国精神类疾病患病率有大幅上升的趋势,特别在城市中,每6个市民中就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最常见的3种疾病为心境障碍(抑郁症类)、物质使
一些人以唱卡拉OK、跳舞、喝酒、飙车、开车兜风、钓鱼、登山、划船、打球等,作为放松自己的消遣娱乐。这些活动的确可以调整生活的节奏、转换生活的环境,能使身心得到缓冲的机会,也可以达到在短时间内放松一下自
◎慈 舟佛法本无定相,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以我们这浅浅的根器,学佛法中浅浅的小乘都觉得很难。何以故?因小乘尚须看得破身心世界无我。一切众生不能转凡成圣,不离六道生死,皆为我所系故。我见不破,连小乘尚构
善音法师以慈悲,圆融,宏博为主题的2019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在雪窦山浙江佛学院圆满闭幕。佛门才俊集聚一堂,呈辩才无碍,宣莲花妙法,可谓盛世法筵、僧才璀璨。28位讲经法师登台说法,其中15位法师获得金莲
1、浓情五月,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将来临,爱的最好表达方式一定是陪伴,这个母亲节不妨带上家人去这些蕴含母爱传说、闪现母性光辉的景点,与家人一起感受旅行的温度。1、四川西昌,邛海。传说梓潼城外有对母子相依
忘了要长大忘了要变老忘了时间有脚2018年转眼已经要到5月了初夏的小清凉让我们换上了裙装给这个多彩的5月增添一抹可爱旅行如渐穿渐少的服饰一样火热起来年初定下的旅行地去过了几个呢?没有凉凉的习风没有烈火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在知乎上有个问题引发了讨论:时间用来读书和旅游哪个更好一点?其实古人早已经给出了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是
禅定的身心效应作为一种主动调摄自心而达到特殊心理状态之禅定,具有优化身心的诸多效应,这些效应是许多禅定修习者的经验所证实,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可用心理学、超心理学和人体科学等方法予以观察研究,解释其
光阴蹉跎,世界喧嚣,我们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如果哪一天我们只是埋头于人生中的种种事务,不再有兴致扒在车窗旁看沿途的风光,倾听内心的音乐,那时候我们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样
在路上,你不再蜷缩在你的工作和西装里面,这条路完全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壁垒,人与人之间反倒可以毫无界限地交流了。法国作家让-克里斯托夫吕芬在《不朽的远行》这本书中发出如此感慨。徒步旅行带来的独特感受,对
我觉得人应该去好好安排自己,对喜欢的人,我们就说一些心里话,不能只提要求。我觉得人应该是这样来对待自己:把人生看成是一场旅行,把工作看成是一种修行。工作是修行以前很多人都认为人生是修行,我觉得不要这样
旅行者在百度上搜索修行这个词,会有如下解释:修行是通过修正言、行、意,符合特定风格的生活方式,以期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思想、言语、行动、念头。那么,我想,旅行,恰若一场修行。
说的是旅行,而不是旅游。我偏执地认为跟旅行比起来,旅游略显肤浅。旅游是在游山玩水,在时间上是很仓促的。而旅行是在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贵在行路,赏景,怡心,阅人。我觉得旅行的意义在于找到自己,而非浏览
身心调治与情绪管理黄国达佛法是生命的觉醒之道,落实在生活层面,就是身心的安定、祥和。如果无法表现出这样的心灵品质,即使佛学知识丰富、思想玄妙,也没有实际的利益,或者只有在道场的庄严仪式、气氛中才能感受
放松身心黄国达放松身心,是中观修持的前方便,如果我们的身心没进入放松的状态,就很难体验到中观,这样,我们将会一直停留在思想、观念的层次里。我在这个层次上,也停留了很多年,般若的直观,没办法很快地切入,
卫仁由于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心理出了点儿问题。为此,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吃过药,看过心理医生,亲戚朋友也曾开导过他,但都无济于事。他后来都有些自闭了,默默地待在一个角落里,脸上总是难以消解的倦容。看着
放松禅法与妙定功在身心上的实效本段记要,是二○○四年洪启嵩老师应邀至纽约佛青会,教授放松禅法及妙定功的内容摘要,可以提供有心学习者在身心上的实效验证。各位大德,今天在这里,要和大家研讨的是我们身心改变
禅坐初期,静静的坐在禅堂中,想用空观来对治的腿疼,但是疼痛就是疼痛,无法避免也无法调和,在疼痛中我完全忘了呼吸要领,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意识,就是痛的像腿要断掉一样。每一次打坐或者持续练习时,我都想过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