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 勳在中国历史上,晚唐和南朝的文学,其实都属于感伤美学。从李叔同早期的诗句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灿烂华丽后的幻灭,隐隐含着一股忧伤。这也许跟他父亲早逝,母亲坎坷的偏房命运戚戚相关。他虽然出生
文:慧安雪公老师说:‘那一件事情对社会有利益的,我就干。那一件事情对社会有害的,我就不干。我不管它,这件事情是流行不流行。现在是流行杀警察、抢银行、要红包,这个我绝对不干。那么,见洋人叫洋爸爸,我怎么
问:佛教和其他宗教有何不同之特色?(胡美月)答:在因地讲,他教重信受服从,佛教则重信解觉悟。在果地讲,他教不断生死轮回,佛教独能得到不生不灭。在崇拜讲,他教推重天帝最尊,尝罚由之,佛教则视天帝为凡夫,
历史选择了佛教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同时,人类的精神领域却面临着重重困境。面对着无穷的竞争压力、面对着毫无节制的物欲渴求,面对着种种情感矛盾的迷茫与失落,痛苦、烦恼甚
◎ 温金玉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袭击了我们,让传统喜庆的春节笼罩在恐慌与焦虑的气氛之中。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
◎ 孙英刚水果是中古时期佛教寺院的重要食物来源,不但可以作为时药,还可以在过中之后榨汁饮用,补充能量,也就是作为非时药。水果对于佛教的重要性,可以从佛经屡屡出现的佛祖关于水果的谈话、佛教文献中数量众多
宗教与迷信之区别◎ 惟 贤 宗教与封建迷信是有很大的区别。一、产生的来源不同封建迷信来自民间,涉及民间的习惯、民间的传说、民间的理想、民间的愿望。而宗教的产生有其历史、教主及教义,既有产生的历史根源
我的宗教经验太虚大师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
元代的大臣郝经给元世祖忽必烈的上书《立政议》中对元宪宗蒙哥的评价:先皇帝初践宝位,皆以为致治之主,不世出也。既而下令鸠括符玺,督察邮传,遣使四出,究核徭赋,以来民瘼,污吏滥官,黜责殆遍,其愿治之心亦切
◎ 杨仁山 十余年前,获《真宗教旨》一卷,悉心研究,觉与经意不合处颇多,遂参注行间,以备刍荛之采。真心论道,不避忌讳,所谓个中人方谈个中事也。近时泰西各国办理庶务,日求进益,总不以成法为足。贵宗广布佛
证严法师年轻人,是社会未来的希望。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已经成立十年了,十多年前,很多慈青还是不解世事的大学生,现在已经在社会各个角落承担不同的职业,扮演不同的人生角色。还有的一路深造,从硕士进修到博士,
近日,学者楼宇烈在家中接受《新京报》记者的访问。楼宇烈研究佛学多年,访问即从佛教切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谈到人们如何认识自我安放身心,最后又回到宗教教育问题。 新京报:你提到以佛治心,佛
古丝路之宗教音乐交流融合--以唐代法曲为例◎ 陈 然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桥梁。音乐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能够超越语言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始,音乐文化交流就日益频繁起
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压抑已久的种种欲求,而民主时代的到来,自由程度的提高,多元价值观的涌现,使得传统的道德体系趋于解体,整个社会仿佛进入了一个
◎ 太 虚佛学的本质固为美满,而流行在世界上,必须适应于社会文化,方算真俗不二、圆融无碍的大教。现在世界文化,大致不出宗教与科学二种:宗教为富于情意的,其力量在团结人心;科学为富于理智的,其功用在能分
我对当前中国大陆佛教的时代特征,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正处在蓄势待发的复兴临界点。所谓蓄势待发,是指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和日益融入世界文明体系,在社会转型的变迁过程中,民众对佛教产生爆发性的宗教需求。但是我
人情是纸张张薄,事事如棋局局新。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门前拴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世上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
第二节不良嗜好及病态社会心理的针治现代社会病态的文化,使不少人沾染上吸毒、抽烟、酗酒、赌博、淫乱、搓麻将、沉迷网络等不良嗜好,造成自私、不讲公德、技术垄断、剽窃、以权钱谋私、贪婪、攀比、钱财迷、欺世盗
在新世纪,虽然仍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然而从总体来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虽然也对人类社会带来若干负面的影响,然而毕竟为人类文明进
(01)朋友圈推送来篇微信,2015年中美大学生阅读书目的差异。中国这边,排第一位的应当是小说类,诸如《平凡的世界》在两所校园夺得阅读之冠。余者有《三体》《盗墓笔记》《神雕侠侣》《绝代双娇》《天龙八部
2007年新加坡高校入学考试出了一道作文题:科学提倡怀疑精神,宗教信仰镇压怀疑精神,你对此认可多少?科学与宗教(资料图)基于某些历史原因,宗教曾经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尤其是在近代自然学科崛起后,宗
一山更比一山高,人之所以有烦恼,原因就在不知足,要怎样往上爬?要怎样才能出人头地?当你想到这些的时候,你的烦恼就产生了。面对一份工作,如果你能用另一个想法:这份工作确实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
社会上的人普遍认为出家人是禁欲主义者。所以,年轻人听到学佛不免有几分畏惧:学佛后能否结婚?能否继续常人的生活?似乎学佛后就要到深山里与世隔绝,世上的一切都不能拥有,不能享受,很多人因此对学佛望而生畏。
在岁月面前,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将一个人的心理时钟倒拨20年,有可能吗?在这里,心理学将为我们发现这种可能。返老还童的可能性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教授今年63岁,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第一位在哈佛大学心理学
◎陈亦新:您如何看待佛教流派?●雪漠:佛教各派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因为见地的不同,才形成了流派。而不同的流派,又促成了佛教的繁荣。许多流派争来争去的,其实是一个东西。比如面对一个挂毯,有人看到了正面,有
◎问:有一种现象,很多人都是在人生不得意时跟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人说:信仰宗教是弱者的表现。人为什么在走投无路时,才和宗教搭上关系?●雪漠:许多人只有在走投无路时才去关照精神。平时,他的心灵被外部的
佛教史上的社会运动如果我们用「社会运动」这个概念来观察佛教史的话,将可以有许多新的启发。「社会运动」这个名词在解严后的台湾,已经成为时尚,它启发着人们用宏观的角度观察身边的种种现象,并激励人们以参与的
编者按:面对假僧尼之患,上海市佛教协会金易明认为:解决假僧尼问题,首先要寺院要认真履行僧尼相关资格认定手续,其次利用寺院及各级佛教协会的宣传媒体,公示各寺院的运作模式、资金募集方法程序,增强社会成员对
2004年11月18日至21日,中国宗教文献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京都召开。来自中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美国、奥地利、德国等国的学者26 人在会上发表论文,并就中国宗教文献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生活中的佛教天台忏法与社会和谐发展天台止观向有四种三昧、二十五方便、十乘观法、十境、百法成乘等,智者大师将其概括成渐次止观、不定止观和圆顿止观三种。圆顿止观不历次第,初后不二,一尘一香,法法互具,当处
区别在于如何达到“身口意”与佛相同的途径上。显宗认为只要按照那些公之于世的佛经去做就可以了,所以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显宗被称为显宗也是因为他们的这个观点。而密宗认为要想达到“身口意”,除了公开的佛
布施:1、给乞丐施舍一些小钱,一元,到几元几十元不等,去寺庙可以捐款,也可给有困难的人捐款,也可供应法师,都是财布施;2、例如捐印善文,例如弟子规,了凡四训,化性谈等等,捐印经文,例如无量寿经,心经
中国当代佛教的社会建设功能——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李向平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已进入一个新阶段,经由大群社会向小群社会过渡,既有的结构、制度、组织先后呈现了分化状态,社会成员之
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社会性”刍议李向平一、佛教经济之问题缘起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佛教大受其益。中国当代的佛教经济[①]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之下得以逐步兴盛起来,建构为一种具有合法性的宗教经济
宗教信仰不等于科学——从佛法与科学的关系谈起李向平上世纪初,有科学家如王小徐等特别关注佛法与科学的关系。与科学结合,成为当时佛教复兴思潮中的一大波澜。近年来,又有科学家将量子物理学的理论与佛法比较,旧
佛教社会”如何可能?——中国佛教公共形象的社会建构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李向平一.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社会变迁,使中国佛教的发展从中获益良多,同时亦使中国佛教的存在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佛教经济
一、供方与需方的宗教关系在斯达克等学者建立的宗教经济模型中,任何社会的宗教子系统都跟世俗(或商业)经济子系统完全类似,表现为两者都包括有价值的产品的供求互动。宗教经济的构成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信徒(需求
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宗教的社会存在及其表达形式,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据统计,目前中国有佛、道、伊、天、基等五大主要宗教,信教群众大约上亿,宗教教职人员30多万,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活动场所1
人类文明中的信仰形态,林林总总,非常丰富,但就其主要形式来说,不外乎两大信仰类型:以人为本和以神为本。在这两大信仰类型中,神人关系( 信仰者与超验者、神圣对象、终极关怀者等关系) 及其神圣性建构是它们
精英“老板宗教徒”:真信仰还是假信仰?李向平信仰危机与信仰问题,多少年来一直纠缠着中国人,也纠缠着中国社会精英——企业家阶层。(图片来源:资料图)编者按:面向企业家开办的各种国学班、佛学班已成为潮流。
用“佛教社会”来建设“和谐社会”李向平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既有的结构、制度、组织先后呈现了分化状态,社会成员之间、各类社会组织之间、各种利益群体之间关系的新格局已经逐渐凸显,从而要求各
如何构建“佛教社会”?庙要像庙 僧要像僧李向平编者按:李向平,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宗教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国佛教当代发展的研究,对中国佛教的未来发展以及如何适应当下时代,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哲学价值观念集中在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论证之上。人类中心论,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念。其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这种价值观在人类
前提:从文化全球化视野中看佛教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政治现象。全球化不是某一时段上的状态,而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进程,它没有最终的状态和归宿。因此,全球化就是人类不断地跨越时空障碍
在当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佛教寺院经济得到很大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消极的现象,给中国佛教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首先,社会上有关利益集团的恣意开发,迫使寺院成为商业活动的附庸,并承担着由此引
哲学是爱智之学,宗教哲学是以智慧思虑、认识无限或本体之学。智慧是如何认识无限的进路,或者说怎样实现终极关怀的合理性过程。就学术研究而言,宗教哲学显然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哲学的研究方法及领域可以概
自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来,国际社会科学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宗教将会逐渐衰弱直至灭亡。早在1710年,英国的托马斯沃尔斯顿就为宗教的灭亡预定了日期。他认为宗教不过是原始时
在今年评阅的毕业论文中,一篇有关北京大学生团契的硕士论文引发笔者的思考。作者对两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基督教聚会点作了为时1年多的追踪观察,在此基础上完成论文,资料鲜活而生动。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信仰宗教?这
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宗教社会学家在历经30多年的艰苦探索之后,终于赢得了突破,提出了新的理论范式,这就是宗教市场堆。创立宗教市场论的核心人物是美国的罗德尼斯达克(Rodney Stark),他曾长期
公元641年,在著名的唐蕃古道上,文成公主开始了她的西藏之行,历时3年,终抵拉萨。公元2006年,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再一次为古道欢呼庆祝青藏铁路通车。不知还有多少类似的执著,能够流过1365个春秋。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