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心理学纵横谈》译后记
王雷泉
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中国大地上兴起的关于人体特异功能的大论战,我们无意在此说三道四,今后的科学史和哲学史将会对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场论战兴起之时,我正在复旦大学哲学系攻读佛教哲学。为了满足科学的探索精神,也为了维护哲学的尊严,来自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中医学院、光华医院等单位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医生、气功师和大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心甘情愿地要尝一尝新的禁果,尽管这在当时对每个人都会有不少的风险。
没有经费,更没有任何报酬。我们在小学生中普测特异功能,成功与失败均如实地记录在《人体特异功能通讯》上。我们定期举办讲座,用各学科的知识来相互充实自己。我们甚至要办一份自己的小报,既有筹备中的狂喜,也有胎死腹中后的一丝惆怅。在拜金主义已悄悄侵入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的今天,回想当年的那一段经历,依然使人神往。
人体特异功能是否客观存在,这对每一个愿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大脑去想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不诤的事实。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既然人体特异功能与我们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悠长,那么要彻底揭示它的秘密,就不能奢望在一二代人的时间中完成。人们不能脱离既定的环境去创造历史,科学的进程不能躐等。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局限。一无设备,二无展开进一步研究的经费。我们进而发现这样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论战双方都缺乏必要的资料准备,反对者和赞同者的案头上几乎空空如也。当反对者用恩格斯的《自然科学中的神灵世界》来横扫当今一切所谓的伪科学时,他似乎忽略了这中间横亘着整整一个世纪。
这一百年来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一本《特异心理学的进展》,其中一篇书目列举了美国1974 至1976 年这三年间在这一领域中的93本著作,而且仅仅是其中的主要著作!反差是如此强烈,应该让国人痛自反省。这篇书目中也有批评特异功能研究的著作。所以,我翻译此书,也为国内的批评者提供了资料上的服务。希望他们读了以后,在批评的水平上能更上一个台阶。《举要》提供了国外近期研究的一个横截面;莱因夫人的《纵横谈》则在纵向上勾勒了国外一百年来这一领域的概貌。
我们选定这部著作,基于如下三个理由:
第一,莱因夫妇是现代实验特异心理学的创始人,本书作者具有不容否认的权威性;
第二,本书不仅勾勒了百年特异心理学概况,而且具体介绍了实验方法和检测技术,能初步满足国内普通读者的需要;
第三,本书作者的态度相当严谨,对特异功能研究中所涉及的神秘现象,作者的分析是中肯的,方法也是审慎的。因此,本书的评介,既可避免招致批评者们的进一步攻击,也能提醒国内的研究者不要重蹈神秘主义的泥淖。
鉴于《人体特异功能研究》的篇幅非常宝贵,我们分头译出各章,然后由我通校并加以浓缩,基本上保持了原书的脉络和风格。一些细节描写和往来书信则删削或压缩了。这本书的初译者是:第1-3 章,王雷泉;第4 -8 章,张新虎;第9-12 章,季妙兴、糜奇明;第13-16 章,朱春杰、邱维泰;第17-20 章,胡国青;第21-24章,李凤鸣;第25章,王雷泉;第26-27 章,肖澜、王雷泉;第28章和附录,陈捷、王雷泉。周仲安校读了第1章和《举要》的译文。
《举要》和《纵横谈》在《人体特异功能研究》杂志上连载后,得到了读者的一定评价。一年多前,《中国气功丛书》编委黄俊杰同志曾来沪商洽要出版此书,因手头事务繁冗,未即应允。今年10月,在青岛学术讨论会上又应这套丛书的编委史平同志之约,遂在原来连载的基础上,重新作了修订和文字上的润色,将二书结集,交付出版。
本书的翻译得到《人体特异功能研究》编辑部朱润龙、朱怡怡等同志的支持。本书交付出版时,中国人体科学学会秘书长兼编译出版委员会主任、《人体特异功能研究》主编朱润龙同志特地为之作序,在此表示衷心的谢忱。
本书的翻译到结集出版,已过去了五个多年头。当年的译者们现已分布在各地继续为人体科学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其中陈捷、胡国青远渡重洋,在美国求学,陈捷同志在美攻读特异心理学。此书的出版,亦是对我们当年合作的一个小小纪念。至于本书在编译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应由我负责,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于上海
《特异心理学纵横谈》,(美)E.L莱因等著,
王雷泉等编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4月
End
有学者曾预言,21世纪将是心理学的世纪。心理学家们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医治心理疾病,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令人惊叹的是,已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教,拥有大量关于心理的理论,佛
心理学相遇佛学◎ 徐 钧佛学的整个修道的本质是摧毁负面情绪或具有潜在负面性的正面情绪。佛陀说,由于不如实认知,而有忧愁悲伤哭泣等烦恼左右个体,而由于如实认知就能转变这一世间的快乐和烦恼的心理规律。在这
我对当前中国大陆佛教的时代特征,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正处在蓄势待发的复兴临界点。所谓蓄势待发,是指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和日益融入世界文明体系,在社会转型的变迁过程中,民众对佛教产生爆发性的宗教需求。但是我
编者按:学佛之人经常会提到境随心转,一个念头,有时能让世界都为之转动。你相信心念的力量吗?身体状况是否会随着心念而改变?我们体内究竟有多大的潜能?这篇文章可能会改变你对健康的看法,一起来看:■ 心念有
付印后记于凌波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佛法与生活》这本小册子,是近两三年间,在几处讲堂慕钦讲堂、华藏讲堂、雪庐纪念讲堂等处演讲的讲稿,这些稿子,每篇自成单元,没有连贯性,是临讲时随时想到与生活有关的题目,
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佛教心理学年久资深,内涵丰富,除了在佛教修行和心理治疗、世俗应用上具有的实用价值外,它最值得重视的用途,应该说在于对科学心理学乃至整个人类科学和人类现代文明所提供的智慧
佛教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心理学非常复杂,它作为一门科学,被认为是最不成熟的科学,却又说是20世纪最发达的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现在它的主学科有200多种,心理学的大家
第三节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当代医学家预言: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医学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医学模式将从生物医学为主转向生物、心理和社会的BPS新医学模式,心理养生
第六节佛教心理学与文艺创作佛教心理学与文艺创作从来关系密切,被不少文学家、艺术家所运用,有不少属于文艺心理学的内容。一、认识人心、表达性灵文学艺术,是人用某种符号进行创造性思维,以自我表现的精神活动,
第九节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佛教心理学年久资深,内涵丰富,除了在佛教修行和心理治疗、世俗应用上具有的实用价值外,它最值得重视的用途,应该说在于对科学心理学乃至整个人类科学和人类现代文明所提供
第八节罪犯改造及事业法佛教心理学还可以广泛运用于罪犯改造,并成就消灾、除难、增益福德、协调人际关系等世俗事业。佛教界在这些应用上,积累有大量经验。一、佛教与罪犯改造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是社会教育的一大课
十九世纪末以来,出于对物质科技忽视人心的反对和补救,研究人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越来越发达,出现过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多家学说,至今已分出近二百个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心理学是二十世纪
情绪并不等同事件。是情绪动了和坏了,并不是事件的本身。我们就是搞不清楚,认同了我就是那个情绪状态的全部,自讨苦吃,讨好情绪和冲动,却失去了自己。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
后记早几年,我一直忙于《净土宗词典》的资料整理与编撰工作。其间,也写成部分工作手记式的资料性文字,发表于佛学论文集或佛教杂志中。师友与净宗同修们看到以后就说,这些文章对他们来说太有用了,希望我能多写一
后记拙作《香光居寄语一生解脱之路)出版后,笔者又收到一些师友的来信,希望我能将其他著作选辑出版,以作修学的参考。于是再选数十篇,名为《香光居文选祥和洒脱之路》。是编选有多种文体,选文既盛赞释迦世尊及其
后记《净土十疑论》是智者大师弘扬净土之作,同修们如果破除了这些疑问,就会对西方净土产生信心。虽然这部论很短,但是对一个修净土法门的人来说,却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净土的往生讲信愿行,其中的信心是根本。信为
后记小乘与大乘的分界线是什么?小乘只懂人无我,不懂法无我。大乘确立人无我、法无我观,但又不着二种无我相。小乘得人无我观后,以无所有处为涅槃,独善其身。大乘自度度他,以大悲本愿度济群生。不入涅槃。体现了
后记与答辩记录感谢班班多杰导师、牟钟鉴老师和周季文等老师的教导,在中央民族大学六年求学期间,笔者实受益良多。在论文写作期间,夫人王慕龄及一些同学、朋友的热情支持,这篇论文才有缘得以问世。此外,导师也提
一、前言佛陀的出世,在于引导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众生之所以沉沦苦海,是由于内心被无明烦恼所笼罩。如何区分这些烦恼的类别和性质,以及如何从无明烦恼中解脱出来,便是佛教心理学的重点所在。佛陀教导弟子们修习内
佛教的心理学唐仲容居士著一、佛教心理学的特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所有的规律和一些参差不齐的个性心理,以说明人类的心理现象;研究和说明心理各方面的作用,以适应各方面生活领域的需要。具此两个特点的科学,就是心
禅对现代人的情绪管理、身心健康和心灵生活,具有丰富的价值。本质上禅是一种心的效能训练。它给我们清醒、觉察、喜悦的生活和工作态度。现代人生活在忙碌、竞争和追求成长的现实环境中。由于社会变迁快速,生活与工
佛教大学与佛教文化人王雷泉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对于佛教教育,若从笔者1985年调研中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福建佛学院等处,撰写《从僧伽教育看中国佛教的今天和明天》(刊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编《
文革结束之后,中国佛教有二个转折阶段:第一个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宗教问题上的拨乱反正,结束了中国无法无天的局面,无法者,社会主义法制受到破坏;无天者,缺乏真正的宗教精神,失去了社会的精神生
问:据悉,作家王朔的新书《我的千岁寒》有很多内容取材于历史典故,其中一篇用北京话解读《金刚经》的文章最为引人关注。有消息说,王朔读《金刚经》时曾经读到崩溃。想知道,《金刚经》真的这么难懂吗?《金刚经》
走出围墙的擦边球大师缅怀净慧长老王雷泉2013年4月20日上午,我在南京大学讲学间隙,惊闻雅安地震,净老舍报,当即发出一条微信。天灾接踵而至,佛门老成凋谢,痛楚难以言表,当晚在黄梅四祖寺讣闻下发一条跟
我曾经专门引述了在1893年,1893年锡兰的居士,就是摩诃菩提会的会长,达摩波罗居士。他参加了芝加哥的世界宗教大会之后,在返国的途中,一个很戏剧性的事实。结识了一个美国的传教士李提摩太,而李提摩太曾
如来使精神与慧思的新法华学王雷泉一、《法华经》中的如来使精神《法华经》说一乘佛法的根据,即度化一切生存在五浊恶世的众生,故在穷尽诸法实相的一乘圆理指引下,必须顺应时节因缘,方便说三乘法门,乃至从事一切
字字如法,寻思何曾说一法怀念严北溟先生[《改变命运的六十天严北溟与国共和平谈判》上下集于九月六日、七日晚上九点正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寻出这篇为复旦大学哲学系建系五十周年而作的纪念文章,以纪念我的
王雷泉:崇尚真实 呼唤真实怀念正果法师这年头,看多了教内外各种假冒伪劣的玩艺,已经很少有什么东西能令人感动了。使我的佛学观点发生转折,并自觉思考中国佛教命运的契机,可以回溯到十年前的二件事情。第一件,
丛林中的兵法介绍《禅门锻炼说》王雷泉《禅门锻炼说》,又称《禅林锻炼说》﹑《锻炼说十三篇》,一卷。清初僧晦山戒显著,成于清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通行本收于《卍字续藏》第一一一冊。八十年代后期,江西云居
热中有冷与热中有乱如何看待当前社会的宗教热复旦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任 王雷泉当前,在传播媒体中时时可见宗教热这个语词。对这个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词,人们往往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甚至在实践中作出截然不同的决策。
赵州吃茶记王雷泉一、庭前柏子待何人?来参真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以上一诗,为净慧法师住持赵县柏林寺的感怀之作。柏林寺在唐代名观音院,从谂禅师长期行脚参学后,于八十岁
《特异心理学纵横谈》译后记王雷泉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中国大地上兴起的关于人体特异功能的大论战,我们无意在此说三道四,今后的科学史和哲学史将会对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场论战兴起之时,我正在复旦大
佛教在新时代的社会化和组织化在复旦大学禅学会第三届年会上的会长致辞(2009年9月6日)王雷泉[8月15日,刚从黄梅四祖寺参加夏令营回上海。为《佛教观察》凤凰博客上传一组企业家与社会责任的文章、专访与
对中国近代两次庙产兴学风潮的反思王雷泉一被誉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父的杨文会居士,于1911年10月8日与世长辞。他的逝世,几乎成为满清覆灭和民国肇兴两个时代的分界。但旧的拖住新的,民国诞生并不意味着民
世纪之交宗教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一、《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宗教学卷》出版缘起宗教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宗教学,迄今不过短短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中国宗教学的发展,是东西方思想猛烈碰撞
世纪之交的忧思──庙产兴学百年祭王雷泉1898年3月,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抛出《劝学篇》奏折,揭开了中国政教关系史上臭名昭著的庙产兴学的序幕。在落后就要挨打的严峻现实下,满清王朝被西方列强逼上了近代化的
硕果仅存的禅藏概貌宗密的《禅源诸诠集都序》王雷泉 释空影合撰《禅源诸诠集都序》,四卷。唐代宗密撰,约成于唐太和二年(八三八)至开成五年(八四○)之间。通行本收入《大正藏》第四十八冊。另有敦煌遗书本行世
一人性似水。人往高走,水往低流。超越的精神追求和顺俗的尘世沉浮,构成人永恒的两难困境。佛陀冷眼洞察,谓之曰苦。从此,人类有了治苦的良药。人还是往高走,求道之路如逆流,直须一口吸尽西江水。水还是往低流,
美国天普大学宗教系史威德教授(Leonard Swidler),可说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一九九二年五月底他再次访问复旦大学哲学系,并专门为我所主持的出家僧尼佛学研究班讲学,题目是已广为大陆学术界知晓的宗
台湾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会表示疑义。台湾佛教经验是否适用于大陆?此话说不好,也实在太敏感。1998年10月下旬到11日上旬,笔者应台湾中华禅净协会会长惠空法师邀请,藉出席两岸禅学研讨会之
《法华经玄义》提要王雷泉《法华经玄义》,又称《妙法莲华经玄义》、《法华玄义》,十卷(每卷各有上下,或称二十卷)。隋代智顗讲述,门人灌顶笔录,与《摩诃止观》、《法华文句》同称为天台三大部。智顗讲说《法华
《法华经文句》提要王雷泉《法华经文句》,略称《妙法莲华经文句》、《法华文句》,十卷(每卷各有上下,或称二十卷)。隋代智顗于陈祯明元年(五八七)讲于金陵光宅寺,门人灌顶记录,至唐贞观三年(六二九),补治
一、吴越佛教的定位各位代表:大会组委会委托我对吴越佛教与社会研讨会的成果作一简短的总结。本次会议收到近七十篇论文,用世界宗教研究所张新鹰副所长在开幕式致词上的说法,可说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惟贤老法师
超克自卑与我慢六即成佛的实践意义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 王雷泉教授一、忧患时世中的如来使者隋开皇十七年(五九七)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五三八五九七),在禅定中安然入
中国在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就经济、政治、精神三大层面而言:一是财富,二是正义,三是天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无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君子罕言利的时代毕竟过去了。然而,君子爱财还需取之有道,不能把国库
《坛经》解题王雷泉《坛经》,又名《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六祖坛经》、《法宝坛经》,一卷。唐代惠能(又作慧能)说,弟子法海集记。初集于唐开元元年(七一三),以后屡有增益和改易,日本《六祖坛经诸本集成》汇
我其实是没有什么资格在这里作演讲的,因为我所讲的充其量不过是在世智辩聪的层面上耽误光景,不可能对大家的法身慧命带来什么受用,不过我想从文化这个层面上把我研究佛学的一点心得贡献给大家。所以如果我讲的东西
禅定要略从一念三千说看生存困境之解决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 王雷泉教授一、人的生存困境做人难,人难做,做难人,难做人。一个难字,道尽了人的生存困境。哲学、宗教无非就是解决人的生存问题,而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
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序心皓法师《〈法华经〉学修旨要》王雷泉宗教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当宗教自身成为问题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发生了问题。这段话,是我1993年7月参加河北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