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王雷泉: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宗教
2025-03-22 10:00

中国在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就经济、政治、精神三大层面而言:一是财富,二是正义,三是天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无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君子罕言利的时代毕竟过去了。然而,君子爱财还需取之有道,不能把国库和大多数人的钱装到少数人的口袋中去。这个道,既包括世俗社会的法律、道德,也包括超越世间的宗教。宗教讲的是天理良心,它是维护社会正义最重要的精神资源之一,也是评判社会财富获得和流向的重要价值尺度。

中国在二十世纪曾有过一个无法无天的时代。走出无法无天状态,是历史交给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使命。就社会的政经改革而言,可以摸著石头过河,但对个人的立身处世而言,我们必须抬头向天。人类在精神深处从来也没放弃过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回归永恒的要求。宗教主要是在情感和意志上,对有限个人的存在性缺陷所作的弥补和超越,是对人类和世界命运的终极关怀。它对个人提供安身立命之处,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对社会则提供了一种宣泄和解毒机制,对财富进行分流和再分配,维护著社会的安定和精神生态平衡。

超凡脱俗的宗教,毕竟存在于浊浪滚滚的红尘社会。因此,一个悖论性的事实是:凡夫俗子们所犯有的所有毛病,制度性的宗教也同样具有。当超越的宗教掌握了世俗的权柄,用教条裁判学术与政治,用火刑和战争翦灭异端时,人类抬头向天的双眼恰恰被遮蔽了!宗教管了不应由它来管的事情,因此才有让上帝归于上帝,让凯撒归于凯撒的呼唤。经过宗教改革,经过启蒙运动,经过为科学与民主而付出的奋斗,政教分离和学教分离终于在二十世纪成为全世界的主流。

上个世纪之交,德国哲学家尼采预言上帝死了!他说的是西方制度化的宗教在工业化进程中土崩瓦解,面临著文化虚无主义的困境,故而人应对真善美价值重新评估。二十世纪的现代化过程,并没有取消民众对超越世界和神秘经验的需求。恰恰相反,基于功利主义和利益取向的现代化运动,在使传统的制度性宗教产生分化和重组的同时,它所产生的科学主义、物质主义等思潮,引发了新的宗教需求,从而促成新一轮的宗教复兴运动。

纵观当今天下,无论是宗教的世俗化运动,还是原教旨主义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运动,在宗教的形式背后,往往是世俗社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不管是宗教自身,还是世俗力量,借助宗教旗号去谋取政经利益(比如我们这里一度非常时髦的口号:宗教搭台,经济唱戏),事实证明是一把非常危险的双刃剑:当世俗的政经利益染污了宗教的神圣光环时,它会伤害到宗教自身,从而最终伤害全人类的利益。

无论是为政、弘教、治学,目标都是为了社会祥和、人民康乐、世界和平、人类进步。政教学三界互为犄角,相互制衡,如此才能构成一个稳定的正三角。任何一方的畸轻畸重,都将造成人类社会的不幸。法不归位的毛病,过去的宗教曾经犯过,学术与政治也未必能免越位之嫌:企图用科学取代宗教,企图用政治干预宗教和学术。其实,理性与信仰并不对立,它们各有所司,相互补充。信仰若无理性的提纯,它将是盲目的;理性若无信仰的升华,也将是褊狭的。人们反对的是邪恶的信仰,因为它对社会造成了危害;人们厌恶的是虚伪的信仰,因为它玷污了信仰的神圣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我对二十一世纪的宗教发展,谨提出以下五点看法:

一、重树宗教的主体性和神圣性。 面对来自世俗主义和新兴宗教这二个极端的冲击,传统宗教必然反求诸己,从原来仅仅满足于在社会层圈和文化层圈中较为浅层和表层的效应,回归神圣的信仰根源。如果说宗教世俗化运动在二十世纪成为主流,那么可以说基要主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宗教的主流。传统宗教的修行道路,特别是东方宗教的内证体验,将会得到强调。在继续推进宗教的社会适应和社会关怀功能同时,宗教的社会批判功能将会加强。

二、宗教思想在对话中和平竞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超越地域的藩篱,形成类似佛教无尽缘起的全球性文化。解决宗教与宗教之间、宗教与社会各种思想之间的矛盾,还会掺杂有武力争斗和政治干预,但更多的是诉诸思想上的对话。对话的前提,就是承认各种思想都含有真理性。宗教对话不是你死我活的取而代之,而是取长补短的相互共存。在世界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佛教否定创世主及独断论神学、主张主体觉悟的学说,将会被更多的知识份子所认同,从而在信仰市场中取得更大的份额。

三、宗教组织将趋于社区化、小群化。 在现代化进程中,将会形成一大批拥有恒产、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强调主体性的阶层。原来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教阶制度,现代社会中同政治结合过分紧密的宗教团体,都将趋于衰落。在可见的将来,中国或许也可能兴起连锁店式的超级宗教组织,但更多的将是社会福利性的、社区俱乐部式的、类似基金会的社团组织。与居住社区平行发展的,网路宗教社区也将以现在无法想像的规模发展。在资讯化时代,原来需要凝聚钜额宗教经济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和文教事业,将成为全人类共用的公共资源,或委托专业人士代理。宗教将越来越多地回归精神领域,真正在情感和意志层面上成为个人的私事。

四、新兴宗教与邪教道门仍将相继登场。 即使二十一世纪解决了克隆人、换头术、人造器官移植等医学问题,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死亡问题。如果传统的制度性宗教不谈或丧失了处理、沟通神秘经验或彼岸世界的能力,无法满足民众的精神追求,新兴宗教必然应运而生,填补传统宗教留下的信仰真空。但新兴宗教本身在现代化社会中也不能免俗,往往带有速食宗教的色彩,与众生贪、懒的习性相应。众多邪教道门相继登场,群魔乱舞,仍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一大景观。

五、政治、宗教、学术三者关系趋于合理。 宗教与学术,本质上是理想主义的。而理想主义是我们这个急功近利的现代化社会的净化剂。宗教在信仰、社会、文化三大层圈中向信仰核心复归的倾向,反映了在政治、宗教、学术三极关系中,重树宗教主体性的社会诉求。在重塑宗教主体性和修证精神的进程中,知识份子独立不倚的诚实研究,将会对宗教的发展,起到一种类似民主政治的监督和制衡作用。在一个经济小康、政治民主、资讯开放、资源分享的现代中国,宗教应该无须再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进行政治性的辩护,也无须再为自身团体的生存进行生产自救式的经济活动。如同教授、医生、律师、政治家、企业家用自己的本门专业为社会服务一样,社会对宗教师的诉求也将聚焦为:为社会的净化,为众生的精神拯救,提供专业性指导。

End

从艺术到宗教

◎ 蒋 勳在中国历史上,晚唐和南朝的文学,其实都属于感伤美学。从李叔同早期的诗句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灿烂华丽后的幻灭,隐隐含着一股忧伤。这也许跟他父亲早逝,母亲坎坷的偏房命运戚戚相关。他虽然出生

李炳南:佛教和其他宗教有何不同之特色?

问:佛教和其他宗教有何不同之特色?(胡美月)答:在因地讲,他教重信受服从,佛教则重信解觉悟。在果地讲,他教不断生死轮回,佛教独能得到不生不灭。在崇拜讲,他教推重天帝最尊,尝罚由之,佛教则视天帝为凡夫,

疫情下物我关系的宗教学反思

◎ 温金玉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袭击了我们,让传统喜庆的春节笼罩在恐慌与焦虑的气氛之中。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

果子的宗教想象

◎ 孙英刚水果是中古时期佛教寺院的重要食物来源,不但可以作为时药,还可以在过中之后榨汁饮用,补充能量,也就是作为非时药。水果对于佛教的重要性,可以从佛经屡屡出现的佛祖关于水果的谈话、佛教文献中数量众多

宗教与迷信之区别

宗教与迷信之区别◎ 惟 贤 宗教与封建迷信是有很大的区别。一、产生的来源不同封建迷信来自民间,涉及民间的习惯、民间的传说、民间的理想、民间的愿望。而宗教的产生有其历史、教主及教义,既有产生的历史根源

我的宗教经验

我的宗教经验太虚大师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

元宪宗举行宗教辩论

元代的大臣郝经给元世祖忽必烈的上书《立政议》中对元宪宗蒙哥的评价:先皇帝初践宝位,皆以为致治之主,不世出也。既而下令鸠括符玺,督察邮传,遣使四出,究核徭赋,以来民瘼,污吏滥官,黜责殆遍,其愿治之心亦切

评《真宗教旨》

◎ 杨仁山 十余年前,获《真宗教旨》一卷,悉心研究,觉与经意不合处颇多,遂参注行间,以备刍荛之采。真心论道,不避忌讳,所谓个中人方谈个中事也。近时泰西各国办理庶务,日求进益,总不以成法为足。贵宗广布佛

宗教文化存在盲区

近日,学者楼宇烈在家中接受《新京报》记者的访问。楼宇烈研究佛学多年,访问即从佛教切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谈到人们如何认识自我安放身心,最后又回到宗教教育问题。    新京报:你提到以佛治心,佛

古丝路之宗教音乐交流融合

古丝路之宗教音乐交流融合--以唐代法曲为例◎ 陈 然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桥梁。音乐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能够超越语言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始,音乐文化交流就日益频繁起

佛学与宗教及科学

◎ 太 虚佛学的本质固为美满,而流行在世界上,必须适应于社会文化,方算真俗不二、圆融无碍的大教。现在世界文化,大致不出宗教与科学二种:宗教为富于情意的,其力量在团结人心;科学为富于理智的,其功用在能分

王雷泉:中国佛教的围墙困境

我对当前中国大陆佛教的时代特征,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正处在蓄势待发的复兴临界点。所谓蓄势待发,是指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和日益融入世界文明体系,在社会转型的变迁过程中,民众对佛教产生爆发性的宗教需求。但是我

科学vs宗教?不,科学与宗教携手并行

2007年新加坡高校入学考试出了一道作文题:科学提倡怀疑精神,宗教信仰镇压怀疑精神,你对此认可多少?科学与宗教(资料图)基于某些历史原因,宗教曾经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尤其是在近代自然学科崛起后,宗

雪漠:人为什么在走投无路时,才和宗教搭上关系?

◎问:有一种现象,很多人都是在人生不得意时跟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人说:信仰宗教是弱者的表现。人为什么在走投无路时,才和宗教搭上关系?●雪漠:许多人只有在走投无路时才去关照精神。平时,他的心灵被外部的

方广锠:中国宗教文献研究的新动向

2004年11月18日至21日,中国宗教文献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京都召开。来自中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美国、奥地利、德国等国的学者26 人在会上发表论文,并就中国宗教文献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李向平:社会缺席,宗教安在?

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宗教的社会存在及其表达形式,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据统计,目前中国有佛、道、伊、天、基等五大主要宗教,信教群众大约上亿,宗教教职人员30多万,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活动场所1

李向平:精英“老板宗教徒”:真信仰还是假信仰?

精英“老板宗教徒”:真信仰还是假信仰?李向平信仰危机与信仰问题,多少年来一直纠缠着中国人,也纠缠着中国社会精英——企业家阶层。(图片来源:资料图)编者按:面向企业家开办的各种国学班、佛学班已成为潮流。

麻天祥:宗教哲学方法的理论探索

哲学是爱智之学,宗教哲学是以智慧思虑、认识无限或本体之学。智慧是如何认识无限的进路,或者说怎样实现终极关怀的合理性过程。就学术研究而言,宗教哲学显然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哲学的研究方法及领域可以概

魏德东:宗教的当代功能

自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来,国际社会科学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宗教将会逐渐衰弱直至灭亡。早在1710年,英国的托马斯沃尔斯顿就为宗教的灭亡预定了日期。他认为宗教不过是原始时

魏德东:从经济学角度看宗教

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宗教社会学家在历经30多年的艰苦探索之后,终于赢得了突破,提出了新的理论范式,这就是宗教市场堆。创立宗教市场论的核心人物是美国的罗德尼斯达克(Rodney Stark),他曾长期

魏德东:青藏铁路的宗教意义

公元641年,在著名的唐蕃古道上,文成公主开始了她的西藏之行,历时3年,终抵拉萨。公元2006年,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再一次为古道欢呼庆祝青藏铁路通车。不知还有多少类似的执著,能够流过1365个春秋。说到

魏德东:中国的宗教与法治研究

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一直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对象,但将其与中国现状联系起来研究,则是新世纪的新特色。政教关系正日益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话题。法学界评论宗教问题,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是关于南海观音像的塑立与政教关系问

魏德东:宗教对死刑的看法

岁末年初,一股血腥的味道笼罩全球。伊拉克赶在新年前处死了萨达姆,新年后又绞死其弟。中国传来的本是好消息:元旦开始,下放给地方法院23年的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未想到在新政前的3天,陕西省高法匆匆

魏德东:感受宗教政策的开放

从大众的视角看,近年来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宗教活动场所,反映出中国宗教的进步,也体现了宗教政策的日益开放。依据《宗教事务条例》,筹备宗教活动场所必须由宗教团体向县级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同意后报请市级宗教

魏德东:环保:宗教事业拓展的一个重要空间

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巴黎发表了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18至59厘米,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很可能是

魏德东:大学生如何看宗教

自到大学教书以后,每年秋冬季节,笔者都会带学生到北京的各个宗教场所走走,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听听大学生对宗教的看法。在过去的一个月,和学生们利用3个周日,先后拜访了道教的白云观、伊斯兰

魏德东:为什么女性更信仰宗教

在宗教社会学中,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信奉宗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就目前中国的宗教集会来说,大多数场所的男女性别比例不会超过3:7,也就是说有7成以上参加宗教集会的人是女性。而且这一现象具有全球性。这

魏德东:灾难危机与宗教慈善事业

11月20至21日,在美丽如画的厦门南普陀寺,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暨第二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厦门南普陀

魏德东:大众需求宗教文化

近年来,有关宗教文化的话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上个世纪90年代,学术界努力论证宗教是文化的命题,希望依此稀释乃至替代宗教是鸦片的先见,为宗教在当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开辟空间。然而,进入新世纪,学术界的这一

魏德东:当代社会需要纯正的宗教

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六部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国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的意见》,并在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等10个宗教旅游场所开展文明燃香试点工作。宗教场所如何烧香的问题,竟

魏德东:谷歌地球时代的宗教

谷歌地球时代的宗教魏德东2010年4月13日蔚蓝色的地球在屏幕上自由转动,点住任何一点,上下千万年、关系全宇宙的信息就会以声、色、图、字的方式全面呈现,这就是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带给我

司马道信对宗教的贡献

他提倡“择地开居,营宇立象”,建立固定的传授禅法的道场,结束了自达摩以来居无定所、行无定处的游化局面,并在禅法思想上,形成了戒行与禅修结合、楞伽与般若诸经相融、知解与践行相扶、渐修与顿悟相连、坐禅与作

冯培德:从神话与宗教看人类的源起

希腊神话话说太古时代只有神,并无人类,后来神创造了人类和其他的动物。不过,希腊神话中的神,不是独一无二的神,与耶稣教的创世纪说法不同。希腊神教是多神宗教,认为是由诸神分工合力分别从地心内取出泥土与烈火

冯培德:从神话与宗教

希腊神话话说太古时代只有神,并无人类,后来神创造了人类和其他的动物。?不过,希腊神话中的神,不是独一无二的神,与耶稣教的创世纪说法不同。?希腊神教是多神宗教,认为是由诸神分工合力分别从地心内取出泥土与

菩提树的宗教色彩

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传说在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当初还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的年青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他为了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

普陀观音的宗教礼仪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为2米·重70多吨。由河南洛阳铜加工厂承建·顶现弥陀,基本采用飘海观音形像,端庄慈祥。大佛材料采用仿金铜精密铸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

菩提的宗教渊源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

耕云:宗教与科学

有些人认为宗教与科学之间,存有不能调和的矛盾,在同一个人的思想中,绝不可能同时接受宗教和科学,似乎宗教便是不科学,而科学就是一定反性灵。其实,这种看法既非当然,又非必然,事实上也并不尽然。如果因为哥白

南传佛教:宗教特色

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东南亚的斯里兰卡、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原始佛教时期之后,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因为这个派

赖永海:宗教与文化——兼论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宗教与文化兼论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赖永海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千百年来几乎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宗教一直高高在上,雄琚于上层建筑的顶端。宗教,既虚无缥缈,又触处皆

佛顶骨的宗教含义

佛顶骨指的是释迦牟尼的头顶骨,在全世界上也只仅存一块,佛顶骨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佛顶骨是一块周长35厘米、直径10厘米、颜色黄白、有清晰发孔的完整头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佛顶骨的宗教含义。佛顶骨是

黄夏年:透过“神七”想到的宗教与科学关系

透过神七想到的宗教与科学关系黄夏年最近我国刚刚完成神七载人飞行,太空行走的高科技行动。国家增荣誉,国人增自信,进一步激发了国人的民族心、爱国情。载人航天是人类最伟大的壮举之一,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

王雷泉:佛教大学与佛教文化人

佛教大学与佛教文化人王雷泉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对于佛教教育,若从笔者1985年调研中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福建佛学院等处,撰写《从僧伽教育看中国佛教的今天和明天》(刊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编《

王雷泉:佛教在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文革结束之后,中国佛教有二个转折阶段:第一个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宗教问题上的拨乱反正,结束了中国无法无天的局面,无法者,社会主义法制受到破坏;无天者,缺乏真正的宗教精神,失去了社会的精神生

王雷泉:《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问:据悉,作家王朔的新书《我的千岁寒》有很多内容取材于历史典故,其中一篇用北京话解读《金刚经》的文章最为引人关注。有消息说,王朔读《金刚经》时曾经读到崩溃。想知道,《金刚经》真的这么难懂吗?《金刚经》

王雷泉:走出围墙的擦边球大师——缅怀净慧长老

走出围墙的擦边球大师缅怀净慧长老王雷泉2013年4月20日上午,我在南京大学讲学间隙,惊闻雅安地震,净老舍报,当即发出一条微信。天灾接踵而至,佛门老成凋谢,痛楚难以言表,当晚在黄梅四祖寺讣闻下发一条跟

王雷泉:怎样复兴佛法

我曾经专门引述了在1893年,1893年锡兰的居士,就是摩诃菩提会的会长,达摩波罗居士。他参加了芝加哥的世界宗教大会之后,在返国的途中,一个很戏剧性的事实。结识了一个美国的传教士李提摩太,而李提摩太曾

王雷泉:“如来使”精神与慧思的新法华学

如来使精神与慧思的新法华学王雷泉一、《法华经》中的如来使精神《法华经》说一乘佛法的根据,即度化一切生存在五浊恶世的众生,故在穷尽诸法实相的一乘圆理指引下,必须顺应时节因缘,方便说三乘法门,乃至从事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