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王雷泉:走出围墙的擦边球大师——缅怀净慧长老
2025-03-22 08:13

走出围墙的擦边球大师缅怀净慧长老

王雷泉

2013年4月20日上午,我在南京大学讲学间隙,惊闻雅安地震,净老舍报,当即发出一条微信。天灾接踵而至,佛门老成凋谢,痛楚难以言表,当晚在黄梅四祖寺讣闻下发一条跟帖:深切怀念净慧长老!与长老交往已经30年,为长老精神感召,每年都赴四祖寺参加夏令营。去年长老身体已经非常衰弱,仍亲切接待禅学会参学团并作开示。长老为中国佛教进入主流社会,开辟了明确的方向路径: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祈长老乘愿再来!

21日晚结束南大二天课程后,我与南京朱伟军居士见面,请他次日去黄梅转达悼念之意。复旦大学禅学会的同学参访过赵州柏林寺,亦多次参加过黄梅四祖寺的禅文化夏令营。23日禅学会与路过上海的包胜勇教授联系,请他转致禅学会和我本人对净老的悼念之意。4月下旬,禅学会组团参访中国佛学院、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赵州茶馆和龙泉寺。明影法师专程从黄梅赶来,29日上午在赵州茶馆和明杰法师一起为我们举行净慧长老追思会,我也在会上回顾与长老30年的交谊,共同见证30多年佛教复兴的艰难历程。

我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阶段,在《法音》发表了《日本新编〈大藏经索引〉介绍》(1984.1)和《天台宗止观学说发展的历史过程》(1985.5),开始与主编净慧长老有了文字上的交往。我毕业留校后,从1985年起连续担任三期宗教干部专修科班主任。这个班受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上海市宗教事务局委托,我去北京联系工作时,就下榻在法源寺或者广济寺,有机会亲近正果法师、传印法师、净慧法师、明哲法师、白光法师等长老,与一些中青年法师和居士也有更多的沟通。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主任王新居士有个供休息的小屋,就在《法音》编辑部窗外,我有时也住在那间小屋,就更有机会与净慧法师长谈。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佛教从废墟逐渐走向复兴。当时百废待举,无论是中国佛学院所在地法源寺,还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晚上办公室都是灯光通明,那些刚从逆境中解放出来的法师,其为法忘躯的工作热忱,强烈地感染着我。

当时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明,理论界围绕着宗教是否人民的鸦片有激烈的争论。倒是气功、特异功能在80年代成为显学,佛教的书籍往往借助人体科学的名义才得以公开出版。

1987年初,气功师张宝胜在北京广济寺作特异功能表演。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也多次致函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要求共同发掘佛教智慧,以探索人体科学的奥秘。对此净慧法师是持保留态度的,他不赞成将气功与佛学相提并论。我在中国佛学院向贾题韬老居士请教时,他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广济寺有浓厚的机关氛围,法师们大多谨言慎行。郭元兴老居士为人豪放不羁,也喜欢探究神秘文化。我80年代初在《人体特异功能研究》连载过三年相关译文,经常与郭元兴先生讨论这类问题。有次郭先生把原国防科工委主任张震寰请到他房间,我们三人谈了整整一上午,认为如果不突出佛教的主体性,仅仅在人体科学层面上,以土法炼钢的方式涉及佛教的修炼内容,民众的信仰需求,很可能被附法外道所利用。1988年11月,中国气功界近500人在青岛举行气功与传统理论研讨会,试图正本清源,以遏制住具有迷信色彩的伪科学。在青岛会议上,我与时任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吴立民先生同为佛道组召集人,吴老向我介绍建构湖南禅宗祖庭网络的设想,并邀请我带领宗教专修科学员前往考察。

80年代的宗教理论界,正从鸦片论转入适应论,并顺应当时文化思想界的文化热,于80年代末由赵朴初会长提出宗教是一种文化的论断。净慧法师作为《法音》主编,高度关注宗教学理论的发展,对宗教政策也拿捏得非常准。对于我这个后生晚辈不知天高地厚的谈论,他更多的是倾听。我当时谈到许多大德高僧在公开谈话或撰文时,往往提及道安法师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其实道安最得意的弟子慧远恰恰主张沙门不敬王者,应该把二者统一起来才对。法师听了笑笑,不置可否。过了一会,在不经意间提及赵朴老高超的政策水平,在文字工作中对他的指导,往往有点石成金之效。比如当时有个文件提到佛教界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赵朴老点拨,改为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我有时提到寺院收门票和经忏佛事过滥的问题,净慧法师从佛教刚从废墟中缓慢复兴的全局角度,耐心地向我解释,一方面为了顺应民众的宗教需求,另一方面佛教在建设中也需要有经济上的支持,随着佛教事业的发展,这些现象一定会得到改观。

净慧法师对我指出的佛教非宗教化、非学术化时弊非常重视,并不止一次在中佛协的会上提到这个问题。同时,他对学术界有些谈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书籍非常失望,说这些书能出版,是中国文化的耻辱。净慧法师对学术的重视,对学者的尊重,是学术界公认的。但是,对于学术与信仰之间的张力,净慧法师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学术研究不能淡化甚至伤害佛教徒的信仰。对于佛教界内有些大德的著作,他也坦诚地说到,这些书对佛教的伤害远远超过无神论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净慧法师也亲自撰写学术论文。在如何看待敦煌文献问题上,净慧法师先后发表《关于慧能得法偈初探兼论〈坛经〉的版本问题》和《关于慧能得法偈再探》,从义理辨析和文献考证的角度,纠正了时人许多混乱的看法。法师认为敦煌文献对佛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作用,但敦煌本《坛经》也只是传宗本之一,并非最初的原本,若以此否定南宗禅发源地的曹溪本,那就削足适履了。

1986年10月我到西安参加隋唐佛教学术研讨会,路过北京。净慧法师竭力安排我面见赵朴老,当时朴老说可以安排我与几个青年书法家在一起吃饭时见面。因为时间紧张,我最终没有去,法师就约我写篇会议综述,这就是发表在《法音》1987年第2期上的《大雁塔下的沉思》。过了二年后,我在1988年年底参加中国宗教学会第三届全国会议时,净慧法师陪我坐公交车去赵朴老家里,我们有整整一个晚上的谈话,对中国佛教发展谈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赵朴老提到星云法师将于1989年春率团来大陆探亲弘法,问我们复旦大学可否邀请他来演讲?我说既然是朴老出面邀请,我们当然随喜。后来有八个学术单位联合邀请星云法师。星云法师来大陆访问,净慧法师全程陪同。当时的场景和两岸佛教的差距,对于净慧法师提出生活禅理念,应该是很大的触动。

我曾经提到,近代中国佛教有以圆瑛法师为代表的保守派、以太虚法师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虚云法师为代表的清修派。当时海峡两岸佛教会的领袖都是圆瑛系,这与政治和经济环境有关。随着佛教注重修证的主体性诉求涌流,虚云一系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正好1989年3、4月间,我应吴立民先生邀请要去湖南和江西禅宗丛林考察,净慧法师借给我一本《虚云和尚年谱》,告诉我一定要去当今的模范丛林云居山参访,去寺院前要先读有关寺志和人物传记,是谓卧游也。这对我受益匪浅。我到了真如寺当晚,就在方丈室向一诚法师借了《云居山志》研读。在湖南考察期间,也根据净慧法师的提示,从他中国佛学院的老同学戒圆法师处借阅了大量方志材料。后来我向净慧法师详细谈了湘赣考察的观感,提及我在湖南省委统战部汇报十天考察结果时,曾经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说古人尚且有大唐国内无禅师的感叹,那么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佛教的主体性和神圣性不足。这引起了吴老的深思,当时就说:我们造业啊,现在受报应了!吴老是党政高官中罕见的对佛学有深刻研究的学者型人物,可谓当代的裴休。

净慧法师告诉我,他受河北省党政部门邀请,将去河北主持佛教协会工作,并向我出示了赵朴老为即将创刊的《禅》的题词: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我说他离开《法音》,将是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建设的损失。他说还会兼顾《法音》的工作,特别强调:我们和尚的本行就是建寺安僧,寺院是佛教的根据地,离开了寺院,做什么都会落空。从法师在河北、湖北修建一系列寺院的事业来看,真是如蛟龙入海,将他当年困厄中对中国佛教的思考,逐一落实到生活禅的实践中,并总结出系统的理论。

1993年,法师打电话问我,即将创办的禅学研究所起什么名好?我脱口而出:赵州禅学研究所。他在电话中连声说好:既突出了赵州祖庭的禅风,又超越了时空。后来有关方面说赵州是县,而河北是省,故称河北禅学研究所。其实名称只是假名而已,重要的是净慧法师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他当年的理想:来参真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过了不久,净慧法师电话邀请我为首届生活禅夏令营授课,对象以大学生为主。我说:您可真是打擦边球的大师!这在当今中国佛教,是真正进入主流社会的创举。当年带了选修我佛教哲学课的四位复旦同学参加夏令营,并作了《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演讲。同年,发表了二篇文章介绍夏令营的理念和意义:《赵州吃茶记生活禅夏令营散记》(《佛教文化》1993.4),《加强教团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复旦大学哲学系王雷泉先生访谈录》(《法音》1993.10)。第二届夏令营我又带一批复旦同学参加,并推荐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汲喆同学深入调研。汲喆后来在法国留学,他的博士论文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来自生活禅夏令营10多年的田野资料。

第二届夏令营之后,我对法师说:大学生到寺院,主要是体验宗教生活,接受的是法师的开示,我们教外学者可以淡出了。第四届夏令营是中国佛教协会和河北省佛教协会联合举办,法师来电话邀请我再次参加。那年明海法师赠送我一份大金沃州三千邑众碑的拓片,几年后我用电脑数据库对2000余邑众作社会分析,并对碑文做了标点和补阙,撰成《神圣化与世俗化以大金沃州三千邑众碑为例》,发表在《中国禅学》创刊号上。2002年我在第十届生活禅夏令营即以此文演讲,当时营员人手一本定价数十元的《中国禅学》,以至于当时主编吴言生大为咋舌:老和尚真是大手笔,你这一堂课就花费了好几万哪!

2007年,我应邀参加在黄梅四祖寺举办的禅文化夏令营。当时我们正在筹备成立复旦大学禅学会,我带着几位骨干自备车子前往参学取经。参访黄梅各个禅宗道场之后,作为天台宗的研究者,我很想参访心仪已久的玉泉寺,结果净慧法师亲自带我们驱车6小时参访度门寺和玉泉寺。一路上法师与我谈到南宗与北宗禅法不可偏废,他自己也想闲下来闭关充电。只是为了报效家乡,在自己禅宗道场还没有完工的情况下,接受地方政府力请,承担起玉泉寺的恢复修建工作。净慧法师对中国佛教的复兴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但并无开疆拓土的企图,玉泉寺修复后,完全交付天台宗传人,并没有派去自己的弟子。在这之后,我每年都带着一些学生去黄梅夏令营,2011年8月还应法师之命,连续去二次授课。好几次在老祖寺方丈茶室,面对满目青山,我与老和尚品茗畅谈中国佛教的组织化与社会化的课题。谈及湖北省地方当局打造大品牌,弘扬禅文化的口号,老和尚爽朗地笑着说:他们打造他们的大品牌,我们弘扬我们的禅文化!

去年夏天我带领数十名禅学会会员参访黄梅丛林时,净慧长老留着长须,满脸疲惫,身体已经是很衰弱了。当时我还对长老说,希望有一段时间,准备好录像机,好好地请法师谈一生的坎坷经历,总结这几十年中国佛教发展的经验教训。老和尚笑笑:待缘吧。今年春接到长老最后一条生活禅语,我们已经凛然一惊,正商量着有空去看望长老,没有想到竟成永别。长老的一生与中国佛教同命运,有困顿,有磨难。既承负着不堪回首的共业,又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为中国佛教的凤凰涅槃开拓新路。长老发扬光大了虚云老和尚的传统,为使中国佛教进入主流社会并向世界弘扬,贡献了他后半生的全部心力。今年复旦禅学会到北京参学,净慧长老在北京市区内建立的赵州茶馆,是山林佛教与都市佛教结合的典范、佛教走出围墙进入主流社会的创举。我为这次参学的法源寺、广化寺、赵州茶馆和龙泉寺,拟了一条横幅,就以此联作为这篇纪念小文的结语:

法源广化赵州茶,

龙泉涌注凤凰岭。

(作者系复旦大学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End

赠晓空大师

◎ 熊 皎嵯峨山顶昔安禅,几度兴亡在目前;白发任生离乱世,紫衣曾看太平年。云藏圭岭经春雪,雨暗乾陵欲暮天;不受外方侯伯请,自携瓶锡住秦川。摘自《全唐诗补编》

法显大师西行记

文:佛 云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人。幼年时,三个兄弟先后夭折,父母惟恐法显也遭遇不测,在三岁时就让他剃度为沙弥,但仍住在家中。后因患病将死,才将他送往寺院。病愈之后,法显就不再返回俗家。

吉藏大师

◎ 理 净生平事迹吉藏生于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祖藉西域安西人(今伊朗),本姓安,为安世高之后代。故有胡吉藏之称,祖先为了避难移居交东(今广西一带),后迁于金陵(今南京)。幼年时期,父亲领他去见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宏海法师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到第十一代叫省庵大师。在佛门里边很多的大祖师爷来的时候都是胎里素,就是不吃荤的。省庵大师也是这样,从小就不染荤腥。后来他妈妈看他善根深厚,就把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

◎ 苏 轼幽人白骨观,大士甘露灭。根尘各清净,心境两奇绝。真源未纯熟,习气余陋劣。譬如已放鹰,中夜时掣绁。摘自《苏文忠公全集》

道宣大师

◎ 齐 一道宣(596~667年),原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一说丹徒人),俗姓钱,父在陈时曾任吏部尚书,母姚氏。自幼受到家庭教育,九岁便能作赋。因隋朝大兴佛教,他十岁时,便舍家从长安日严寺慧頵受

贫僧受难记——星云大师

贫僧近九十年来的岁月,面临生死的边缘,从鬼门关又走回来,也不知道走多少次了,有些也不值得叙说。比方说掉进冰窟,还能自我爬起来,虽是奇异,但也不值一说;也曾骑自行车,从三层楼高的小丘陵,冲到深沟,车子跌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弘一大师对丰子恺的一番开示,令人拭泪感怀

稽首师尊,问归何处?几许疏竹,一轮明月。有时读弘一大师李叔同传《悲欣交集》,读到多处拭泪感怀。直到读到结尾,看到弘一大师圆寂前留下的最后四字--悲欣交集。泣而后合起书来,走在阳光下,心如沉到海底的平静

默庵大师

◎ 贾汝臻默庵(1838-1902)法名杲仁,字真源,晚号默庵。俗姓刘,湖南衡阳人。其父早亡,依母生活。自幼聪颖过人,15岁即以文出名。17岁肄业于雁峰寺。曾抄写《金刚经》,至三心不可得句,有感悟,萌

营救圆瑛大师

印光大师离开普陀山来到苏州后,江易圆跟大师的交往逐渐稀疏了。印光大师也曾听人说过,自从倭寇占领了东三省之后,江易圆变得意气消沉,停止功课,迷上了扶乩,他也曾写信劝他不要搞那些自欺欺人的把戏,还是老老实

莲池大师生平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祩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邻家有一老妪,日日念佛名,大师问其所以,老妪回答:先夫持佛名,临终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莲池大师的遗嘱

存 生莲池大师 (1535-1615),俗家姓沈,杭州人。他家世代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莲池是他取的号。莲池大师给我们示现的一生的志向,就是要往生西方,在西方莲池中莲花化生。莲池大师年轻时,他的学问、

僧肇大师

理 方根据《高僧传》记载,公元399年,僧肇大师游历长安寺庙学法时,闻听游僧说起居住在凉州的鸠摩罗什大师,于是就从长出发,往凉州寻师学法。当时已有数百名弟子先于佛图耶舍从西域跟随而来,长期留住在凉州诵

六祖慧能大师悟道后的生活

星云大师在佛教里,悟道的禅师们如何生活?一般人对这个问题深感好奇,总以为悟道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上天入地,神通自在,呼风唤雨?事实上,神通和悟道不一样。悟道就等于从黑暗里面忽然见到光明,从迷惘里忽然见

雪浪大师塔铭

◎ 钱谦益昔梁肃之论荆溪,以为明道若昧,涣然中兴。圣人不作,其间必有命世者出焉。我明正、嘉之际,讲肆独盛于北方。无极和尚起自淮阴,传法于通、泰二公,具得贤首、慈恩性相宗旨,归而演法南都,而其门有雪浪恩

玄奘大师赞

◎ 演 悟 偃师有人杰,陈神好儿郎;舍俗净土寺,披剃名玄奘。 首闻涅槃经,后学阿毗昙;穷究三藏理,解疑遇迷茫。 为求瑜伽论,冒险辞家乡;孤身行万里,两出玉门关。 流沙逾八百,瘦马踏荒凉;白骨为路引,日

省庵大师掩关阅藏

◎ 黄公元 省庵大师(1686--1734),法名实贤,字思齐,省庵是其号。江苏常熟人,出生于世代业儒的书香之家,俗姓时。师生来不茹荤腥,幼年即有出尘之志。七岁即礼僧人为师,十五岁正式披剃。师天资聪颖

新量长老尼

持律严谨 戒行清净新量长老(1920--2015)尼的一生持律严谨,虔诚信仰,矢志不移。文革期间,上海万佛阁被迫停上宗教活动,她白天随众劳动,早晚不辍修持,数十年如一日,素食独身,戒行清净。她主持每日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徐文明 智者大师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了中国佛教最早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创立一代教观,智慧出众,颖悟过人,确实是一位不世出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智者。 关于智者名号由来,

昙鸾大师的念佛说

昙鸾(476-542),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号为神鸾。他根据中国的国情,把印度佛教的净土思想,进行解释、发挥,创造出中国的净土思想,为以后净土宗的形成奠定基本的理论框架。中国净土宗传到日本

紫柏大师的贡献

紫柏大师的贡献◎ 圆 慧 紫柏大师一生所修复的寺院至少在十五所以上。这里择要介绍紫柏大师所修复的寺院,以示大师对明末佛教的贡献。楞严寺位于浙江嘉兴,是紫柏大师所重兴的第一所寺院。楞严寺是浙西相当有名的

道生大师

◎ 贺圣迪 义熙五年(公元409年),道生回到东晋首都建康。尽管他离开都城已有二十来年,但在东晋僧俗和朝野的心目中,他的声望令名与时并进。朝廷得知道生回归的消息,便请他住持青园寺。青园寺位于覆舟山下,

法照大师

◎ 印 光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

本焕长老报恩还愿记

1907年9月21日,在湖北新州李集西张湾村的一户贫穷的家庭里,一位男婴诞生了。在这个姓张的大家族,孩子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欢乐,父亲为这位爱子取名志山,希望以后他的志向比山还高,将来一定能够堪成大器。小

天台智者大师事迹:建寺祈雨,为关羽受戒

天台智者大师事迹:建寺祈雨,为关羽受戒煮云法师智者大师,又名智顗,他母亲徐氏夫人怀孕时,梦吞白鼠。卜者说:白鼠者,他所化也。梁武帝大同四年,大师诞生,左右邻舍都看到红光如火一般罩盖了陈家,以为是益阳侯

钵塔院如大师

钵塔院如大师◎白居易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摘自《全唐诗》

莲宗十祖截流大师

莲宗十祖截流大师◎ 善慧莲截流大师(1628-1682),又名行策,俗姓蒋,江苏宜兴人。其父蒋全昌,乃宜兴名儒,并与憨山大师有深交。憨山大师圆寂三年后的一天晚上,其父梦见憨山大师持杖入室,此后不久,截

蒋介石与太虚大师

◎ 光 泉 印顺法师在《太虚大师年谱》中写到:国民政府下之佛教,得以从狂风暴雨中复归安定,得以泄沓混日,却与此夜此人(指蒋介石)有关。 太虚大师清醒地认识到不尊王法,难弘佛法,中国佛教要想在乱世中得

玄奘大师纪念

◎ 温金玉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的卓越贡献也可

天然大师

天然大师 天然(1608-1685),法名函罡,字丽中。本姓曾,世为番禺望族,初名起莘,字宅师。生时胎胞紫衣,堕地始出。17岁补诸生。青年时曾作诗《莫厌贫》,云读书慕先贤,抱志志四方。常与梁朝钟、罗

谛禅长老行谊

  谛禅长老,俗姓侍,名完年,祖籍甘肃民勤。1926年生于民勤县,1945年依民勤县法幢寺上融下通上人,披剃出家。1954年在灵武县马鞍山甘露寺受戒。1993年正月初六(1月28日)世缘已尽,在甘肃武

蕅益大师与《楞严经》

◎ 慧 云蕅益大师(1599一1655),是明末清初四位高僧中最年轻的一位。大师的一生,受《楞严经》影响极大,可以说《楞严经》的思想与义理一直伴随并启发着大师,包括他的出家、修持、度众。其间过程,记载

星云大师:逆境

吾人生命的成长,要靠许多的逆境来磨炼;当逆境来的时候,正是我们愈挫愈勇的时刻。植物的生机,是靠着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搏斗,透过超越风霜雨雪的侵袭,植物才能成长。虫鱼鸟雀,也都是在生命遭受危险的时刻,展现

玄畅大师生平

玄畅大师生平◎ 东篱下 玄畅大师(415--484)是南朝宋、齐时代高僧,俗姓赵,河西金城(今甘肃兰州)人。玄畅大师年少时家门被胡虏所灭,将要掳掠玄畅之时,胡虏主帅见玄畅不同凡俗,于是对抓玄畅的士兵说

太虚大师

太 虚 大 师◎ 星 云 一个领导人固然很难,但能被人领导不仅不容易,更是一门学问。我从小在丛林生活,就有希圣希贤的观念,希望佛教界能有一位领导者,可以让我追随,而太虚大师就是我想追随的对象。太虚大

净慧长老的晚年感言

我很幸运地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一岁半被卖入尼庵,换了一担谷子,养活了一家人。那么小就能为家庭作出贡献,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们生在福中要知福惜福。我80年的生活中有50年在痛苦中度过,尽管解放以后生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

大安法师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是把慈云尊者的十声念佛,就是呼吸念佛和数息观,这两个把它整合起来,运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令我们摄心念佛有很大的好处。大家普遍感觉到,尤其现在众生,念佛都是散乱的心,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一函遍覆」,昨天我们学习到前面第二段。第一段讲的是净土法门的正修,如何往生净土,印光大师一开端就为我们直示净宗法要,修信愿行三资粮求生净土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一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末学茂森非常感恩常住不断的给末学学习的机会,在我们共修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都会遇到修学上的问题,所以末学非常乐意,也非常荣幸,能够常常跟诸位法师大德一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我们收到一些大德的提问,但是因为印光大师的这封「一函遍覆」还没讲完,我们先把这篇文讲完,然后再来跟大家讨论问题。说不定待「一函遍覆」讲完以后,大家也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印光大师的「一函遍覆」。昨天我们讲到「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这段,我们先把这段从头到尾念一遍。【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苏 轼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元晓大师

元晓大师 (617~686)新罗僧人,俗姓薛,儿名誓幢,法名元晓,意为使佛教散发新的光芒。出生于押梁郡佛地村(今庆尚北道庆山市慈仁面北部)。他的修学思想是一心和静,致力于佛教的大众化,著作众多,为当时

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 善 知 家喻户晓的唐朝玄奘大师,西元六〇二年生于河南陈留。自幼出家,遍学涅槃、毗昙、摄论、成实、俱舍等诸经论。由于当时诸家对佛教经典解释不一,众说纷纭,玄奘于是发心前往天竺求回唯识学的原

慈觉大师圆仁

慈觉大师圆仁◎ 艾 宁  日本天台宗僧人。延历寺第三世座主。俗姓壬生氏。下野(今枥木县)人。幼丧父﹐九岁出家,礼大慈寺广智为师。十五岁入比睿山师事最澄。十余年间笃修苦行。838年入唐求法,值唐武宗灭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