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是什么
2025-01-15 09:26

最主要的障碍是两个:五逆和谤法。

一、五逆,一般能做的人不多,尤其佛弟子,很少去做五逆的;但很多佛弟子,对谤法的业很容易造。一般人、外人还不太容易造谤法的业,不信佛的人,不一定会谤法。但是很多人信了佛,反而容易谤法。他怎么谤呢?比如舍弃佛法,称之为谤法;不是佛法,他说是佛法,这也称之为谤法;是佛法,他说不是佛法,这也叫谤法;在本有的佛法上面加上一个他自己的东西,说这就是佛说的,这也叫谤法;本有佛说的东西,他把它减掉了,说不是佛说的,这也叫谤法。

二、谤法是怎么造成的?主要是由于我们智慧不够,又缺乏善知识。智慧不够、缺乏善知识,又特别地相信自己,然后就去给别人说一些自己的错误的认知。例如说,“不要去念《金刚经》”“不要去修禅宗” “不要去学法相,学那么多没用” “不要像玄奘大师一样一天到晚就在那里学”“不要像阿难***一样,一天到晚就多闻”等等。这就是损害了整体佛教的根子——闻、思、修。

如果我们去做这样的事情,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自己造了一个谤法的业,这个业会障碍我们往生。你这边在努力,那边又在搞一些阻碍的事情。我们不但要努力地忏悔前辈子谤法的业,这辈子也一定不要再造,这样的话,往生才能够顺缘具足、违缘消除。

想要顺利往生就要解决这两个障碍,这样往生之路才会顺利,而自己才能到达西方的极乐世界。所以无论是谁对这两点都要了解,也要远离这两点,这样对自身的修行也会有很大益处。

End

把极乐世界的莲花念出来

净界法师在宋朝有一个越国夫人,这个《净土圣贤录》有讲到。这个夫人福报很大,她领着一群婢女一起共修。有一天发现有个婢女懈怠,几天都不来参加共修,夫人就把这个婢女叫过来,就诃责了一下:你这么懈怠,你这个往

无需怀疑极乐世界之实

◎ 印 光 【原文】世间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现在所住之天地,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世界)、别业(根身)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所谓物极必反

一心无障碍

◎ 费 勇用无碍的念头 去化解一堵又一堵的围墙 用无碍的念头 去照亮一个又一个的暗昧 如果你的念头里全是无碍 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障碍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障碍 那么,你的存在就是自在摘自《转念

李炳南:为什么称极乐世界为莲邦?

为什么称极乐世界为莲邦?极乐世界莲花最为微妙特殊,所以称为莲邦。今天中国以梅花为国花,日本以樱花为国花,称梅称樱就可以代替国名。

刘素云:今生的任务就是去极乐世界

念佛法门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你是福报大,你是运气好,就看你知不知道珍惜,你遇到了如果你又错过了,那就太遗憾了。因为什么?你遇到这个法门就是说你机缘成熟了。什么机缘?成佛的机缘。我们修行人不就是要成佛吗?

参禅会出现的三种习气障碍

◎ 达 照 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来。翻习气分三个部分。 一、心念上的强软魔头 第一个部分是念头上的习气,最早翻出来,最后才彻底了断。心念上,比如说突然发起贪欲的心,突然发起

善心善念可转化一切障碍

◎ 净 慧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所有的宗教活动、宗教修持和修养,也都是把动和静结合起来安排活动。新加坡芽笼这条街,各种宗教场所林立。各个宗教的活动有动有静,有时以动为主,

语言障碍

◎冯友兰一个人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于一切哲学著作来说都是如此。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加以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中国哲学家

世间的种种障碍

德光法师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起伏不定,得失无常,有遗憾的烙印,也有美好的回忆。但是相比之下,总觉得美好的特别少,烦恼障碍非常多。当世间种种障

胡小林:我是如何克服诵经障碍的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我现在每天能诵8部《无量寿经》了,而且是早晨连续诵3部,晚上连续诵5部。我之所以法喜充满,非常欣慰,就是因为过去我对诵经非常恐惧,感觉枯燥乏味,坐不住。这段时间,我通过自身的努

胡小林:想到极乐世界,但睡眠太多怎办?

这就是习气。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你看我们这些男孩子,见女孩子就起心动念。你学了多少年的佛,佛在经上讲过这个故事。一小和尚在山上跟老和尚学佛,学了十年了说,师父,我成就了。下山了,下山见一小姑娘,不

从四个要点带你领略美妙的极乐世界

星云大师《阿弥陀经》里描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理想国:庄严、清净、美妙的极乐世界! 修学净土法门的,都希望往生后能去西方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佛经》,也用了大量篇幅描绘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

法界无障碍

法 界 无 障 碍◎ 太 虚法界无障碍者,法界即真如别名,即无分别智相应之真如。又如世言宇宙,非但指空间时间,实包一切物而言。此法界者亦复如是,乃总括此诸法而言也。诸法中无论任何一法,皆诸法之总

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

◎ 慧 律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是自己的法门最殊胜,对法的爱的执着。在座诸位!一定要用佛的心性修行,就是说:我今天修什么法门,那是

此刻你贪恋的,就是最后障碍你的

此刻你贪恋的,就是最后障碍你的传喜法师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勤俭,节制, 简约,朴素这是中国人历来就崇尚的优良品德我们这个时代,物质越来越丰富,每个人都拥有太

沈家桢:金刚经与极乐世界的关系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沈家桢:《金刚经》与西方极乐世界

各位都晓得《阿弥陀经》中有这么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个重要条件。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金刚经》的正信希有分第六,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雪漠:知识是另外一种障碍

知识是另外一种障碍有时候,读书也会产生所知障。比如,有人读了好多关于修行的书,但这些书没有变成他的营养,反而变成他的枷锁,让他无法超越概念、体悟真心的纯净与质朴。那么就要把这些知识都忘记,把对这些书的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筹建“极乐世界苑”的设想

生活中的佛教筹建极乐世界苑的设想总则本苑是一座园林式的建筑。依山傍水,环境清幽,房舍古朴玲珑,四围花木成荫,并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错落其间。不仅是老人休养终老的好地方,也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一、宗旨:

宽见法师答:极乐世界的众生有六根和心意识吗?

弟子:极乐世界的众生有六根和心意识吗?宽见法师:心意识当然有,什么样的众生都有心意识啊。除了佛转八识成四智,成佛之前呢都有八识,成佛之后呢,转八识成为四智。六根呢?六根也有,成佛你六根互用了嘛,只是跟

宽见法师:学佛与做生意是不是有障碍?

居士:请教师父,在谈生意的过程当中,会谈及成本和利润等问题。我们不可能把这个成本和盘托出,因为谈生意是很现实的。工艺成本两块钱,你要是说两块钱,客户可能会考虑一块八或一块五。你只能说成本两块二。这样一

云谷禅师:修行的真正障碍是什么

学佛修行的人特别需要有福报!有些人很想为弘法利生做一些事情,但因没有福报,所以经常出现各种违缘:有时四大不调,有时内心烦恼涌现,有时受到恶友诱惑,这样就很有可能中断自己的发心;而有些人,他们很想在寂静

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是什么

最主要的障碍是两个:五逆和谤法。一、五逆,一般能做的人不多,尤其佛弟子,很少去做五逆的;但很多佛弟子,对谤法的业很容易造。一般人、外人还不太容易造谤法的业,不信佛的人,不一定会谤法。但是很多人信了佛,

往生极乐世界的三福是什么

净业三福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者所必修之三种净业,亦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之净业正因。1.世福,又作世善。为世俗本来存在之孝悌忠信等善法,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2.戒福,又作戒善

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有哪些

首先你一定要信,你若没有信心,那你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没有缘;既要信自己,又要信他;既要信因果;又要信事理。1、信——自己你要信自己一定能生到极乐世界去。你不要看轻自己说:“喔!我造了很多罪业,我无法

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有什么区别?

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根据佛教的说法,世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这个世界的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三千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