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王骧陆:菩提法用 性灵
2024-12-06 10:08

性灵

宇宙间一切一切,由人类以至万物,无不各有其性,即无不各有其灵,灵是灵用。如铁有坚性,有坚的妙用,这是铁的灵;棉花有柔性,即有柔的灵用,这是棉的灵。但棉和铁,不能自启其用,而人为万物之灵,其灵特异,故能发挥一切的灵用,造成这个世界,这是人为,不是神为、天为。所以人的性能,威力不可思议,我今单说人的性灵。

人的本性是同体不二的,不因贫富贵贱,男女老幼而有区别。如吃糖人人知是甜的,月亮人人见是白的,无一不同。但灵用却又不同,因为各有所长,习性不同,果地亦各不同,譬如糖,有爱吃有不爱吃。

人的能力启发于性以用之不尽,灵应亦无穷,但此灵用必由学而成,学成于习,习成于专,专成于恒,恒苦则巧思巧劲自然而生。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段,正是磨练而出,再加补助品多,又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挥的灵用亦更大。

人性有独具的本能,故可以凭空造成一个世界,而缘助又自然而来会,这还是人为,不是天授。世人不明三世因果之理,以为此人天然聪明,不知其夙世先有所学习性已成,所以今世随机启发与众不同,即其愚笨亦不是一时所成就,亦不必专指生前死后,即今世三十年亦可造成许多世界。

性灵发挥的威力非常之大,超过原子弹,因为此是原子弹的主人,他的助缘亦非常之广,所以技能的发明亦无底止。莫以为我是聪明有能力,这是人人有份的,他人的专成或过于我,如原子弹的配合构造,人人都有此能力,都有此缘助或且高过于我,只暂时的因缘不同罢了。所以有知识的人能用其技能,而有智慧的人呢,决不敢独恃其技能和骄人的心理,知道是靠不住的。

因此,性灵有大有小,现在世界文化物质的进步,只是性灵的小作用,还不是大作为。因此,人类但得身体上的享受,却造成个精神上恐怖和疑忌,即是原子弹再有一年必有更新的发明去抵制他,便无用了,如是层出不穷,世界的恐怖就没有止境,必有追悔的一日。

性灵的大用是求究竟的、普利的,不在一时之快利,在永久的安乐,又是通盘计划的不肯造恶,因此自害的即如希特勒,是完全代表愚笨的结果,因为他的性灵和他的一切缘助都可惜小用了,追步他的日、意,也遭同样的命运,这是个大榜样,但世人真觉悟的究有几个?还登向他的坟墓上走,因为他们不知道性灵的大用。

杀人即是自杀,夺人便是自盗,人的性灵不但没光明,而且是迷黑了但有个性灵。算不得灵用,因为天下至愚的人是自贼,所谓损人不利己。

现在世界只是文而不明,物质是文采了,人反而不明了,物质享受是进步了,人心的不安、经济的压迫更进步了。所以怪病也多了,寿命也短了,少数人快乐了,多数人痛苦了,人的知识技巧是进步了,害人的方法也精了,道德是消亡了,一提到道义人人笑你。这都是性灵的颠倒和罪恶。

性灵妙用是变化无穷的,普通人只拿心去参究人事,越参越精,但只是窄小的,他从不肯拿心去参心,所谓以心制心。虽亦有人参究心理学,又只是参究制人的心理,从不曾参究自己的心理。然也有两个人参问自己,警戒自己,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已是凤毛麟角,称为圣贤了,但又从不参究心灵究竟是什么,我的善恶是本有的呢,还是驱迫变化而出的呢,所谓我的智能是本有的呢,还是因磨练而成的呢?

一面铜镜可以鉴照,但改铸了一只鼎,那光到那里去了?铜可以磨成镜,铜的光是本有的,但何以要磨,不磨则不有呢?人又是归功于磨,但何以砖虽磨,却不能成镜呢?可见性灵是本有的,但必磨练而出。人性本来是灵的,何以又有冥顽不灵的呢?即是铜可以有光而不磨,但又如何是磨呢?磨这个字,普通人只明得一半。

世人但知道用心思维即是磨,然只是半个磨,倘知道无知之知,不灵的灵,无心之心这三句的妙理,这个磨才是完全,才是大用。然而世人对于这三句连信心也没有,因为世人但能用已动心之心,不能明未动心前之心,这问题不是片言可决,当再论之。

你问他,心是什么?他只说是思想。问思想从哪里来的,他至多说是脑海中出发的。又好比你问他,灯光是什么,他只说是电力。问电从哪里来的,他只说是电灯泡中发出的。这两个简单答复能使人满意么?世人不明性灵的道理笼统一说,正是一样。

世上一切都是心造,心的数数便成习惯,习惯既久成为定例,这定例还不是第一个人假造的么?人既造成习惯,反而被习惯所左右,他自己的喜怒哀乐,完全不能自主。惟其各人的习性有同与不同,遂不能和同而有顺逆,不同的多争意气,同的多争利益,表面不能争的又不能各自制止,贪欲遂生,嫉妒阴谋而人事越烦,作弊越多,防止越严,疑忌亦越多而痛苦益大,辗转成习,迷而不觉。所以物质越进步,人的爱美贪欲日见膨胀,亲亲仁爱之义日见短少,残贼的心理亦日见炽盛,造成今日恐怖的世界。

人生痛苦只缘不能满足,但满足之后亦不免感觉痛苦:一是患得患失,原因是不觉,不觉由于心量先有所执持,不肯牺牲我见。这等人性灵极不活泼,意境极不自在,不能无可不可观幻化虚妄的世界,当他真实而有常性彼此认真,即自然而多诤,天下从此多事。自古中外英雄豪杰都打不开这个梦。今先说自利和知足二门,自利人都以为好的名词,知足人都以为退缩没奋斗精神,不知都误解了。

自利是人情所应该的,但如何是真自利呢?真自利是永久的、究竟的、没流弊的,是广大的。(一)求安心满足。要知世上一切是共同的、相互的、有影响的、有反动的,譬如德国希特勒,他的初意是不是求安心满足?但结果是自作自受,所以他的自利便不是真的。(二)求一切胜利。不知胜利必始于相争,我即使胜利,根本也已受伤,何如彼此勿争。而胜利只是一时的机运,无形中已种后果。譬如原子弹是一时的胜利,难保没有更大的反动。这个自利是不究竟的,有流弊的。所以一年来国际疑忌恐怖,双方都不得真自利,眼前即是事证,何以都不觉悟?

我的利安寄托在他人的身上,能得大皆普利才是真利,真自利的决不损人以利己,因为专利的断没有不招反动的,无异于自造恶因,自受恶果,即所谓独夫。世人如真慧自利的,必得先明因果,求得彻底广大的自利又何尝是不好的名词呢?

知足不是谨小畏缩,是适可而止的言思。譬如人的食量过少不饱,过多胀满,都不得舒服,但并不是不吃,亦不是畏缩不敢吃,调之知足,此正是求足到正足时,自己知道了,截然而止,不再过分反而丧失。又如坏的事,如德国的侵略,如亦懂得截然而止,完全变更故策,不再与俄国树敌,亦何至于一蹶不振。所以贪不是好事,知足却不是消极,正是灵机的活泼,作用于奋斗中一种手腕,可怜世人又误解了。

我人走路力能行一百里,前进到五十里他不走了,旁人以为他知足笑他懦弱,不知他走回去还有五十里,何曾懦弱,你们前进到一百里,但不能回来了。所以人的见地不可死执,奋斗是要谋定而动,这就是性灵的作用。

世上最漂亮的人不是浮滑的,而是圆通的、诚实的。圆通是双方各有好处,面面圆到,诚实是不欺于人,即是利己。性灵是非常的灵敏,眼光远大,执见不固,转风极快,处事简净,心量总是活泼泼地,因为能远观,观宇宙间一切一切本是虚妄不实,原本是空幻的,所以能为此、肯为此。

世上一切是幻妄的,独有功夫不幻妄,要做到这个功夫自然先要除贪,但贪由认真而起,以为一切能见能闻,能捉摸的皆非虚妄,因此你贪我也贪,你求我也求,有得有不得,而你恼我也恼,天下扰乱,人生痛苦均由于此,所以佛家救世的精意在使自觉,先见到一切本空之相,而又不许落空入于断灭。

知心本是幻,此一切是幻心所造,非有实体,但就幻中心了幻事终不废于幻,亦不执于真,观世事为非真非假,过真则劳劳太苦,过假亦空泛乏味,只是随缘应付。所谓: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貌若无知,而实无所不知,状若不灵,而实大智若愚。所谓不灵之灵,此正是无心之心,如此贪心至少已打去六七成,人与人的摩擦先已隔离,即使苟有误会冲突,亦易于解化。所以两个君子不会争,一个君子一个小人也不会争,因为君子肯让,亦使争不起来。只有两个小人,那非争不可,两个都是性不灵活,没有退转的余地。

有人说退让是好事,但如日寇来侵略,我也退让么?不,这个性灵又不通了。譬如人身上何必定要生疮疖,最好不生,但既不幸而生了,只有开刀之一法,毒物不净受累更大,并且连好肉也得去一点。所以是贼害的东西,不得不去恶务尽,这正是性灵的作用。试问在疮疖未生之前,特意剜肉成疮,这又何苦。

世人苦恼颠倒或明知故犯,意气用事,枉自劳虑,都缘心有偏执,不知变通。有力的与有力的相争,皆是气分上用事,初是争利,后是争气,结果两丧,其苦已早伏,非一日也。虽然此又天然之势。花无百日红,人事赖此摩擦以自灭,否则永久不败,万无此理。

一切灵用即是心,一切心即是一切法,一切法皆是一切义。法无定法,义无定义。甲可以独制,乙可以自斥。在甲为是,在乙又为非是,此原无定义,姑相约公认,于不定中假立一个定,惟其不定,所以允则必变。要无非是性分中的灵用。

成败、荣辱、得失、是非、贵贱、盛衰、起伏、生灭,在普通人观之总是有别,在通达人观之只是一场游戏,如昙花一现,正是不二以慧眼,同一是虚妄不实,目前非无,毕竟是幻,明此理者,才是真灵用,所以贫贱能不移,富贵能不淫,威武能不屈。问耶稣为什么肯背十字架?当时并无沽名求利的心,是早已洞达一切至理,所以能如此,此即是圣灵的作用。

小儿的灵智要他发育不可太拘束,但又不可放纵,必得有个范围。要他精明,不要他刻薄;要他浑厚,不要他呆板;思想要他圆,不要他滑;心量要他大,不要他小。人是有模仿性的,独立性就弱了。独立性是好的,但固执不是独立。依赖心不可有,借助性不可少,希望心不可少,但不可必成可,欲望是迷信了灵敏。人每不肯用功,用功人每涉于呆钝,所以用功还要灵活,必有所发明。

小儿的气要使他发扬,但要正直不可散漫;先要养成他个平等心,自然不骄于人;养成他个慈悲心,自然才能不作恶。父母有这等的教训,才是慈,才是为真正社会服务,才是国家的光荣。德国人但知功利,使人人有才,所以作世界的罪魁祸首,就缺少了慈悲的德性,所以必定灭亡,这是自杀,这是性灵的丧失。前车之鉴,大智应改变方针,莫贪功利,莫恃武力,脑筋不可太旧了。

End

心静,便是菩提

心静,便是菩提。静心,便是清喜。能心静的静心者,便是思想最饱满、心境最怡然、气质最韵致的快乐之人。静里才能听见咚咚心跳的声音,才能听到幽幽心音的淙淙;静里方可看见灵魂袅娜的娉姿,方可看到情丝万丈的旖旎

禅意性灵袁宏道

◎肖雨童自适性情而深造自得之趣,是袁宏道及晚明文人的一种特殊处世方式。于人情世故中固守真心个性、在道德规范面前顺应个人的情感需求,各任其自为,随时使精神安适,和所在浑然。所谓无往而不安,则所在皆适。而

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

每当我们面对佛陀,反观其心, 佛是圆满的慈悲心, 清净心, 觉悟心, 平等心, 愿力心, 念念不舍众生的心, 而我们是有求的心, 执著的心,分别的心, 贪心、嫉妒心、嗔恚心、种种自私自利的心, 而虚度

黄念祖:菩提道场 第十五卷

菩提道场 第十五卷黄念祖老居士【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锁。饰诸宝柱

深心与菩提心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什么是深心呢?深心是菩萨净土,一切功德,万善庄严,没有哪一点不修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今天叫你做件小事,马上就想为什么找我,为什么不找别人?这样子怎么成就功德?什么是

大乘佛教的灵魂是发菩提心

大乘佛教不管是烧香拜佛、诵经磕头,还是闻思修行,任何一个善事都离不开菩提心。任何善事行善都要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去做,这样才能叫做大乘佛法。没有菩提心不叫大乘佛法。没有菩提心不叫做大乘佛法。大乘佛教的灵魂

佛说菩提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量幢菩萨、跋陀波罗等,十六正士,文殊师利等。六十同意、弥勒菩萨等,贤劫一切菩提萨埵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怎样将菩提心落实在孝道?

一、为什么要孝顺父母?知母:三界轮回中的一切众生无一不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大至老虎、狮子,小至蚊虫、蚂蚁,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当过自己的父母。只是由于不断投生流转,现在认不出他们是自己的父母而已。实际上,每

菩提心

经上说:修行若不发菩提心,终成魔业。古德说: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种。由这两段经论看来,可知发菩提心,为修行上最起码和最重要之条件。那么,菩提心究竟是什么?含些什么意义呢?按菩提二个字是梵音,东

菩提树

◎ 吴冠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已经不新鲜。全靠这公园养我们这方的老人和儿童。一位邻居指着我们楼群中的小公园感慨地说。我们这个公园长约数百米,宽约百米,布满高大的垂柳、雪松、槐树、泡桐及各种形态和色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智 敏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药的话,这就是无上的密。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可以包涵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法门都摄在一句佛号里面,即是密法的陀罗尼总持法门

慎因果种菩提

慎因果种菩提◎ 土登相切桑布一谈到因果,学佛的人都头头是道,用来劝诫那些还在迷惑的人们.然而口上说得容易, 实际上真正畏因不行恶法的人少之又少, 这个不良现象让我们痛心不已! 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造下恶因

菩提心影

律航法师大觉之由何所有,一念无明万象峙。大师久证无生理,来来生生空中迹。大愿无边尽虚空,不择六道作导师。万年一念本寻常,何争来早与来迟。上来八句偈颂,是律航为纪念慈老恩师示寂三周年而作的。此次永久纪念

菩提的训练

菩提的训练希阿荣博堪布世间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依赖各种因缘,念念生灭,没有什么是完全孤立、自给自足的。了解无我,可以帮助我们淡化分别念,认识到倾尽全力去搭建自我的堡垒、坚守人我的区别和界限,不仅是痛苦

菩提心的尊贵殊胜及其功德

首先来讲一讲发菩提心的尊贵:讲到菩提心的尊贵,要从比较上或举喻来说明,始能显示出来。佛陀在大乘经典中特别指出发菩提心的尊贵明文,可说是很多很多的,现我简单的举出几则来谈谈。经中举喻说:如有一大龙王,在

发菩提心 行菩萨道

◎虚 云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

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此标题是出自《华严经》里的偈子,全偈应是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在日常的修学生活中,我独自思惟,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否与佛陀教导的法相应。想起这首偈子,便想深入了解菩萨的心和众

青色菩提

青 色 菩 提◎ 证 严天堂和地狱都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与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有人点灯求光明,其实真正的光明,在我们心里。佛前的灯不必刻意地去点,要紧的是点燃我们的心灯。 摘自《

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

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 济 群如何区分大乘与小乘?很多人都以为,修学大乘经典便是大乘行者,修学小乘经典便是小乘行者,却极少从自身的发心进行考量。汉传佛教为大乘佛教,因而,中国像教徒多以大乘行者自居,似乎

发本心而成菩提

◎ 夏坝降央克珠何谓发心?发者,是发起,故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简言之,发心即是发菩提之心。由其本初之心,加以助缘,而成就纯善之心,以助成大乘之行,此即为发起菩提之心。在佛法中,发菩提心者,崇

烦恼菩提

◎ 慧 明 诸同学!何谓烦恼菩提?盖烦恼与菩提,不出一心。烦恼之事,确是修行人证悟菩提必有的过程,今略说之。烦恼菩提,含有二义:一则火中生莲义,二则转识成智义。 云何火中生莲义?火喻烦恼,莲喻菩提。烦

陈兵: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

问: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答:《发菩提心经论》里面讲,有五种观察发起菩提心。但是发起以后是不是非常真实呢?也未必。有一个大乘经里讲,发菩提心有七种,只有前面三种发了以后不退转,后面四

王骧陆:如何了生死

甲、生死义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死生之义大矣哉。世人莫不乐生而畏死,但不先明生,何以能知死。生死本属一事,有生方有死,了生即了死,了生死即无怖畏,人生最大之苦根始断。要了生死,先得明什么是生,什么是

王骧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述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 述义王骧陆居士著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

王骧陆:净语录 悟心铭

净语录悟心铭不是有心 不是无心 不是不见 不是不闻 了了觉知不着见闻 荡然无住 是名无心 心若无住 妄依何立妄既不立 夙障自除 问心何来 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同属幻影 妙用恒沙 尽是缘心 缘心息处 顿证

王骧陆:近廿年学佛人

近廿年学佛人近廿年来,学佛人与往昔已大不同,咸知有向上事,而真肯用功的人却亦不少,都想明心地,了生死,求个究竟。也知道不可全赖求乎佛,全凭乎法,全赖乎师,而想自己谋出路,这是佛法的大进步。尤其是一班青

王骧陆:学佛正因简明开示

学佛只是一念之转,转有著烦恼心,归无住空净心,要寂然无所作著便是佛境,故心净则佛土净。此是正法。心量宜大,以慧力观照一切本空,便不执取坚固,自然退让,在表面似乎吃亏,但修德成就,功夫精进,根本上大得便

王骧陆:法偈

法偈(一)劝学佛勿分门户偈言佛法是整体。 方便而分立。 法法都归元。 门门皆般若。三世一切佛。 依之波罗蜜。 痛彼分宗者。 妄树门庭见。念佛不放下。 如何而老实。 第一秘密持。 终归无相法。破相勿执相

王骧陆:学佛要有聪明

学佛要有聪明学佛要有聪明,始能得巧劲。往往死用功,越用功越远,倒不如不用功的人忽而得机,见到便见到,且问见到个什么?在不曾见到以前,往往死要去求他,不知越求越不见。譬如世上本没有这个人,你却要想象这个

王骧陆:佛法的真精神

人生的悲欢苦乐只是心的作用,一切造作也是心的作用,佛度众生,只是要人觉悟,心上再来个心,了解人生的所以然。觉是感觉环境的幻化,悟是悟到自心的缘妄,外不被环境所惑诱,内不被妄心所辗转,明白自己天然有个自

王骧陆:养生论

谈养生之道凡使身体失去健康的总原因,在终日心神不安,不外乎患得患失。凡人精力有限,应适当支配,实行三八制,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能如是正常,断无多病之理。今因身体或经济关系,于八小时工作

王骧陆: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

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居士讲述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

王骧陆: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

王骧陆:入佛明宗答问

序吾师王骧陆居士主讲于天津印心精舍凡七稔,于学人莫不随机启发,同门中得明心要者莘莘然,迩年皈依日众,请法之余,问答甚多,同人等扼要记录,裒为一帙,乃前所辑之《乙亥讲演录》中有未及者。天津张居士聘三,发

王骧陆:初学佛要分清理路

初学佛要分清理路名医看古方自会活用,庸医抄古方只知死用。所以经论言句,要悟后参,方不上当。然非上经论的当,是上自己知见的当。须知此事全靠自己,毫无奇特,毫无法门,不假他求,不借外力,只把自己的尘尘境境

王骧陆:警惕!败家的七个征兆要预防

败家不是空穴来风,每一个家庭都会面临兴旺衰败,兴旺一个家庭要有多方面因素支持,而且要很长时间才能从出发点走向辉煌,然而要是衰败一个家庭可是很容易的,可能是一年,一个月,也可能是一天之内,就会让你从高山

王骧陆: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

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王骧陆居士著阿弥陀佛本尊咒经义略说◎阿弥陀佛本尊咒即大往生咒,三咒应连持,年老人单持第三咒十字亦可。1. 嗡,卑马,达拉,塞,沙哈。2. 大也他,嗡,阿米迭阿米迭,乌巴委,阿弥达省

王骧陆: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

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学佛务从根本上着手,否则尽是外道魔业,反加生死,入手即须谨防,此责任全在于师,不可因其初学而误之也。根本者,心地法门也,宗下直证法之可贵,在使学人勿远绕圈子,直下荐取,说悟就悟。本

王骧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总持分第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

王骧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总持分第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此四句为全经总持,首一句又为四句之总持,言修行成佛,须至大自在为止。自己自在,更度他人至自在者为菩萨,而其妙

王骧陆:对于自利利他要把握好适度的准则

【原文】利己利他,要同样热心,但不可太热心,成为贪病,且背因缘自然之理,经云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学佛正因简明开示》【注释】对于自利利他,我们要怀抱热情,但是,又不能太过于热情,要把握好适度的准则。恰到

王骧陆:印心语录

印心语录王骧陆居士此事要有天马行空的魄力,绝顶聪明的天资,深入险地的机警,细心检讨的毅力,如亲丧而无法安殓的迫切。又得一气呵成,如饭之一锅煮熟,更遇明师,随时督饬,方有成就。否则半熟夹生,势必非驴非马

王骧陆:修行要诀

(一)定宗旨一、学佛宗旨,首在开智慧,自觉觉他,广度众生,出苦海、了生死。生死又分为二,一了分段生死轮回,不再混入;二了变易生死,开般若明达生死,本不可得,不受世出世一切苦厄。二、所谓成佛,即是成大智

王骧陆:真心息妄法

真心息妄法元知纳禅师有真心息妄法十门,兹再伸其义:第一门觉察。此功夫最为紧要,由未悟以至彻悟,由初地以至十地,无一事无一时不要凛觉。不但才起一念要觉察,即日常应付人事,应对万机时,念念仍要觉察,觉察动

王骧陆: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

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一、法会圣众同俱分同俱者,俱此正修功德也。从来读《弥陀经》者往往徒慕西方之极乐,而未明极乐之意境;徒知西方有相之庄严,而未达无相之功德庄严;徒发愿往生,而未解如何得往生之义;徒知西

王骧陆:简捷禅定之法

炎炎长夏,闷热烦恼。于人事颠倒、无可排解之时,用一断字法:(啪)当下身心,一齐放下!顿如木石相似,一念不起(并此文亦毋著),而又见闻了了。看这是什么?此时善亦不思,恶亦不想,非空非有。如是一分钟,再提

王骧陆:印心随笔

印心随笔初学佛凡初学佛,如木匠伐木,愈取大材愈好,小一寸,即失数尺之用,是以取法乎上,先立乎其大者。从教入者,每被无形封住,日后极难发展。从宗入者,非得明师量材,亦易入歧途。但料是不会小了,终必成大器

王骧陆:接引与授法

接引与授法接引法门所贵乎善知识者以其能方便也,引其人入正道也,热肠也,不惮烦也。倘自己根本未明,虽热心为人,然般若不开,总是执取我见,一切不圆,无形中贻误后学,造无量业。善因而得恶果,甚无谓也。愿告同

王骧陆:学佛心要

世人要去苦恼,除灾祸,得康健,保富贵,先得明心;心明则不造业作恶,祸害自远,身心泰然矣。但明心必学佛,学佛必自求,求佛得一,求己得七,此为正因,别无二法。初学佛者,先读此书,明心要作根本,有一步登堂之

王骧陆:简捷放下法门

简捷放下法门凡初学者,不习于放下法门,实无从下手,于是硬制此念勿起,以为放下,或将心归入身上,守窍守丹田,执住精气神,自以为得定见性,皆非正道。今示一简捷法门,但有先决条件,行者务要注意:一用此功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