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王骧陆:以戒为师,依止自性
2024-12-06 10:50

戒有戒体戒相二种,相属威仪,何可废也。然无体则近于伪矣,戒体属心,然心虽无相,尚有一无相在,仍属有相,必至净空无我,无能作,无所作,无能戒,无所戒,斯真具足大戒。然劣慧者不知也,愚人或误为打破戒律,奔走呼号者有之。又或误为禅宗主自在放任,原不必持戒,因而纵荡者亦有之。一个要打倒,一个要维持,其实都不曾明白戒义,以至如此。夫戒也者,有戒心也,以法范之,故名曰律,众生颠倒,三业不净,对下根人,先使达其戒相,如杀盗淫,有事相可见者,彼易于领悟,故先说五戒,且明因果律以证之,以戒其行,戒于果者也。对上根人,则说戒体,以杀盗淫为果,因在何处,则知贪嗔痴为根,如意业清净,恶业自除,此戒其心,心净则佛土净,戒于因者也。对上乘人,则说体相不二,同一缘空,心不可得,恶依何起,能所双忘,名曰定慧交资。若有染执,即名破戒,戒律之严,无过于此,故不戒之戒,斯名大戒。佛灭度后,嘱众生以戒为师,此言以自心为依止,借此法以范其心也,若仅守形相威仪,不内求诸心,适导之作伪,宁有是理,世人作恶作伪者多,正坐此病,行人说戒,岂不是怕破戒,我且告以破戒罪过之可怕。

(一)犯杀盗淫者,自作自受,愿受报者,则放胆去做,凡不明三世因果之理者,先与说三世因果,与破戒之害,信得真切,自然不作恶业,但此系指未明佛理者说。

(二)已明佛理之居士,彼岂不知戒律,然尚未明何者谓为破戒,以心地未明故,若仅以犯杀盗淫为破戒,则佛戒只一部分,余皆可废矣,故知心戒为戒。今且勿谈高深,如心空无染等义。只要说浅显者,如不动恶念,即是持戒,但何谓恶念乎,当告之曰贪嗔痴与杀盗淫其罪正等,倘自心未净,常生恼乱,怨天尤人,即是大破戒,以有因必有后果也,故恨人破戒,即是自己破戒,若不明此理,即同拨无因果,更属可怕。

菩萨不见他过,此有二义,一不见谓不责,不起我见以定其是非也;二不见谓不住著,不以其过为意也。前为悲悯其过犯,此谓有智不取相,所谓智悲双运是也。菩萨处处不离大乘愿,布施所以戒贪,大悲所以戒嗔,般若所以戒痴。然则修一切法,不离乎佛法,不离乎戒,但必内外一如,体相合一,斯名得戒,否则不能逃于妄耳。

End

往内在寻找自性

开悟不是从外在找寻,而是不断观照内心才有可能获得的结果。一天,一位基督徒来见我,他因为看到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所说: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于是质问我: 佛陀所说的话,怎么如此狂妄!我告诉他是误会了其中的意

四种自性

◎ 编 者自性有四种,谓实自性、假自性、世俗自性、胜义自性。因有四种,谓生因、成因、转因、还因。境界有七种,谓有相境、有分别境、对治境、安住境、增益境、损减境、自在境。行相有五种,谓分析行相、差别行相

一切法皆无自性

◎ 永 明问:唯心妙旨,一切无名者。若众生之号,乃假施为。诸佛之名,岂虚建立?答:因凡立圣,圣本无名,从俗显真。真元不立,并依世俗文字,对待而生。文字又空,空亦无寄。若是上机大士,胡假名相发扬?对境而

真如不守自性

宗密释大方广佛华严,曰大方广是所证法,佛华严是能证人; 大者体也, 方广即体之相用,佛者果也,华严因也;法界统唯一真法界,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理事无碍

自性中的梅香

自性中的梅香林清玄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

以逆境苦难为师

以逆境苦难为师◎ 大 安古圣先贤无一不在逆境苦难中,成就人格与大业。佛教四圣谛摆在第一,又称以八苦为师。苦难是吾人最好的老师,苦难能促使我们深刻地透视人生真相,激活吾人潜在的生命势能。顽金只有在烈

楼宇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

圆满之心照出自性灵光

圆满之心照出自性灵光广钦老和尚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舍身,利用这躯壳来修苦行,磨炼它,不要太顾惜它,以去掉对这个形相的执着。一个苦行修圆满的人,他的心会照出自性

圆满之心照出自性灵光,要的是内心自然生法喜

圆满之心照出自性灵光,要的是内心自然生法喜广钦老和尚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舍身,利用这躯壳来修苦行,磨炼它,不要太顾惜它,以去掉对这个形相的执着。一个苦行修圆满

自性现前

修行人要牢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里所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因为除了每一个众生本来具足自性外,其它都是识心分别而森罗万象的妄想。同时要牢记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教导:眼睛

妄想生灭无常 自性如如不动

【经典原文】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

陈兵:自性清净心与本觉

自性清净心与本觉陈兵心性(梵citta-prak?ti,cittada),语义为心的本性、实性、自性、自体、本来、本然,意为心识本然如是、真实不变者,可理解为心本来具有、不可变易的性质,或心未被主观认

王骧陆:如何了生死

甲、生死义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死生之义大矣哉。世人莫不乐生而畏死,但不先明生,何以能知死。生死本属一事,有生方有死,了生即了死,了生死即无怖畏,人生最大之苦根始断。要了生死,先得明什么是生,什么是

王骧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述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 述义王骧陆居士著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

王骧陆:净语录 悟心铭

净语录悟心铭不是有心 不是无心 不是不见 不是不闻 了了觉知不着见闻 荡然无住 是名无心 心若无住 妄依何立妄既不立 夙障自除 问心何来 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同属幻影 妙用恒沙 尽是缘心 缘心息处 顿证

王骧陆:近廿年学佛人

近廿年学佛人近廿年来,学佛人与往昔已大不同,咸知有向上事,而真肯用功的人却亦不少,都想明心地,了生死,求个究竟。也知道不可全赖求乎佛,全凭乎法,全赖乎师,而想自己谋出路,这是佛法的大进步。尤其是一班青

王骧陆:学佛正因简明开示

学佛只是一念之转,转有著烦恼心,归无住空净心,要寂然无所作著便是佛境,故心净则佛土净。此是正法。心量宜大,以慧力观照一切本空,便不执取坚固,自然退让,在表面似乎吃亏,但修德成就,功夫精进,根本上大得便

王骧陆:法偈

法偈(一)劝学佛勿分门户偈言佛法是整体。 方便而分立。 法法都归元。 门门皆般若。三世一切佛。 依之波罗蜜。 痛彼分宗者。 妄树门庭见。念佛不放下。 如何而老实。 第一秘密持。 终归无相法。破相勿执相

王骧陆:学佛要有聪明

学佛要有聪明学佛要有聪明,始能得巧劲。往往死用功,越用功越远,倒不如不用功的人忽而得机,见到便见到,且问见到个什么?在不曾见到以前,往往死要去求他,不知越求越不见。譬如世上本没有这个人,你却要想象这个

王骧陆:佛法的真精神

人生的悲欢苦乐只是心的作用,一切造作也是心的作用,佛度众生,只是要人觉悟,心上再来个心,了解人生的所以然。觉是感觉环境的幻化,悟是悟到自心的缘妄,外不被环境所惑诱,内不被妄心所辗转,明白自己天然有个自

王骧陆:养生论

谈养生之道凡使身体失去健康的总原因,在终日心神不安,不外乎患得患失。凡人精力有限,应适当支配,实行三八制,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能如是正常,断无多病之理。今因身体或经济关系,于八小时工作

王骧陆: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

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居士讲述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

王骧陆: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

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

王骧陆:入佛明宗答问

序吾师王骧陆居士主讲于天津印心精舍凡七稔,于学人莫不随机启发,同门中得明心要者莘莘然,迩年皈依日众,请法之余,问答甚多,同人等扼要记录,裒为一帙,乃前所辑之《乙亥讲演录》中有未及者。天津张居士聘三,发

王骧陆:初学佛要分清理路

初学佛要分清理路名医看古方自会活用,庸医抄古方只知死用。所以经论言句,要悟后参,方不上当。然非上经论的当,是上自己知见的当。须知此事全靠自己,毫无奇特,毫无法门,不假他求,不借外力,只把自己的尘尘境境

王骧陆:警惕!败家的七个征兆要预防

败家不是空穴来风,每一个家庭都会面临兴旺衰败,兴旺一个家庭要有多方面因素支持,而且要很长时间才能从出发点走向辉煌,然而要是衰败一个家庭可是很容易的,可能是一年,一个月,也可能是一天之内,就会让你从高山

王骧陆: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

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王骧陆居士著阿弥陀佛本尊咒经义略说◎阿弥陀佛本尊咒即大往生咒,三咒应连持,年老人单持第三咒十字亦可。1. 嗡,卑马,达拉,塞,沙哈。2. 大也他,嗡,阿米迭阿米迭,乌巴委,阿弥达省

王骧陆: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

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学佛务从根本上着手,否则尽是外道魔业,反加生死,入手即须谨防,此责任全在于师,不可因其初学而误之也。根本者,心地法门也,宗下直证法之可贵,在使学人勿远绕圈子,直下荐取,说悟就悟。本

王骧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总持分第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

王骧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总持分第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此四句为全经总持,首一句又为四句之总持,言修行成佛,须至大自在为止。自己自在,更度他人至自在者为菩萨,而其妙

王骧陆:对于自利利他要把握好适度的准则

【原文】利己利他,要同样热心,但不可太热心,成为贪病,且背因缘自然之理,经云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学佛正因简明开示》【注释】对于自利利他,我们要怀抱热情,但是,又不能太过于热情,要把握好适度的准则。恰到

王骧陆:印心语录

印心语录王骧陆居士此事要有天马行空的魄力,绝顶聪明的天资,深入险地的机警,细心检讨的毅力,如亲丧而无法安殓的迫切。又得一气呵成,如饭之一锅煮熟,更遇明师,随时督饬,方有成就。否则半熟夹生,势必非驴非马

王骧陆:修行要诀

(一)定宗旨一、学佛宗旨,首在开智慧,自觉觉他,广度众生,出苦海、了生死。生死又分为二,一了分段生死轮回,不再混入;二了变易生死,开般若明达生死,本不可得,不受世出世一切苦厄。二、所谓成佛,即是成大智

王骧陆:真心息妄法

真心息妄法元知纳禅师有真心息妄法十门,兹再伸其义:第一门觉察。此功夫最为紧要,由未悟以至彻悟,由初地以至十地,无一事无一时不要凛觉。不但才起一念要觉察,即日常应付人事,应对万机时,念念仍要觉察,觉察动

王骧陆: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

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一、法会圣众同俱分同俱者,俱此正修功德也。从来读《弥陀经》者往往徒慕西方之极乐,而未明极乐之意境;徒知西方有相之庄严,而未达无相之功德庄严;徒发愿往生,而未解如何得往生之义;徒知西

王骧陆:简捷禅定之法

炎炎长夏,闷热烦恼。于人事颠倒、无可排解之时,用一断字法:(啪)当下身心,一齐放下!顿如木石相似,一念不起(并此文亦毋著),而又见闻了了。看这是什么?此时善亦不思,恶亦不想,非空非有。如是一分钟,再提

王骧陆:印心随笔

印心随笔初学佛凡初学佛,如木匠伐木,愈取大材愈好,小一寸,即失数尺之用,是以取法乎上,先立乎其大者。从教入者,每被无形封住,日后极难发展。从宗入者,非得明师量材,亦易入歧途。但料是不会小了,终必成大器

王骧陆:接引与授法

接引与授法接引法门所贵乎善知识者以其能方便也,引其人入正道也,热肠也,不惮烦也。倘自己根本未明,虽热心为人,然般若不开,总是执取我见,一切不圆,无形中贻误后学,造无量业。善因而得恶果,甚无谓也。愿告同

王骧陆:学佛心要

世人要去苦恼,除灾祸,得康健,保富贵,先得明心;心明则不造业作恶,祸害自远,身心泰然矣。但明心必学佛,学佛必自求,求佛得一,求己得七,此为正因,别无二法。初学佛者,先读此书,明心要作根本,有一步登堂之

王骧陆:简捷放下法门

简捷放下法门凡初学者,不习于放下法门,实无从下手,于是硬制此念勿起,以为放下,或将心归入身上,守窍守丹田,执住精气神,自以为得定见性,皆非正道。今示一简捷法门,但有先决条件,行者务要注意:一用此功夫时

王骧陆:菩提法用 性灵

性灵宇宙间一切一切,由人类以至万物,无不各有其性,即无不各有其灵,灵是灵用。如铁有坚性,有坚的妙用,这是铁的灵;棉花有柔性,即有柔的灵用,这是棉的灵。但棉和铁,不能自启其用,而人为万物之灵,其灵特异,

王骧陆:印心精舍释名

印心精舍释名自古佛佛道同,心心相印,无非为一大事因缘而入世度生。自我释迦佛后,历代祖师及诸大德因之,皆当仁不让之意也。今吾人亦为此大事而设印心精舍,道场虽有大小之殊,宗旨岂有异哉。大事者何,明心见性是

王骧陆:菩提法用 人才

人才一所大房子的建设,必需要坚固合度的材料,一个国家的建设,也必需厚重干练的人才。但才不才,各有地位和立场,亦如器之厚薄,经用不经用。所以,才以德为体。譬如一把刀,锋利是用,坚刚是体,真正纯刚利剑,虽

王骧陆:福慧双修

佛法本以救人救世,教人自度一切苦厄,免除奸诈残贼损人不利己诸恶,使人安心自在,勿起无谓恐怖,勿种无谓恶因,乃受无谓苦果,天下自然太平。太者普遍广大之意,如人人有平等观念,亦何至造杀盗淫妄诸业。但眼前种

王骧陆:菩提法用 父亲节

父亲节做父亲的居然也有了节,真是奇事。大概是原子炸弹的感应力吧,否则这两个字早已没人顾问。想不到也有登报的命运,并且年年八月八日做纪念,定为父亲节。世上许多做父亲的不知有何感想,这一天仅仅是父亲受儿女

王骧陆居士全集 复元音老人书信

复元音老人书信钟鼎贤契:接信并款收到。心菊是用功的人,又是个不会用功的人。凡用功者莫不求有所得,即是不会用功者。更有一班以为即此便是,不求深造,于力上加功。茫茫荡荡,入流浪而不觉,是偏于空而不觉,此又

王骧陆:证体起用之过程

实相妙体本有无住妙用,学人须将所证得之清净自在光景,移用于人事颠倒之时,而化有归空,化颠倒为清净,化烦恼为自在,非但灭却自己之苦,且可以灭他人之苦,此即名度生。功夫越深,习气发动亦越多越快,学人不必害

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学佛一得》序自西历千九百十五年德国爱司敦氏(爱因斯坦整理者注)发明相对律后,西方科学界之观念,为之大变。盖用科学以研究宇宙万有,当进一方便法门矣。相对律者,以上下左右前后过去未来为对者也,深合乎我国

王骧陆:以戒为师,依止自性

戒有戒体戒相二种,相属威仪,何可废也。然无体则近于伪矣,戒体属心,然心虽无相,尚有一无相在,仍属有相,必至净空无我,无能作,无所作,无能戒,无所戒,斯真具足大戒。然劣慧者不知也,愚人或误为打破戒律,奔

王骧陆居士全集 复巢海容居士书信

复巢海容居士书信谈运用佛智因应逆境之道(去函)骧师法座:沪上叩别榘训亲承,西行以还,思慕积岁。比闻驻锡江南,普施法雨;内典阐圆觉之旨,法坛传无上之密,翘首莲座,无任钦仰。弟子德薄能鲜,无补时艰,利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