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王阳明:工作,就是修行
2024-11-29 09:17

有一位地方官常去听王阳明的心学讲座,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会呈恍然大悟之态,眉飞色舞。

月余后,他却深表起遗憾来:您讲得真精彩,可是我不能每天都来听,身为官员,好多政事缠绕,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修行啊。

王阳明接口道:我什么时候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

该官员吃了一小惊:难道在工作中也可以修行?

工作即修行!王阳明斩钉截铁地回道。

我愚昧得很,该官员既迷惑又惊奇,难道您让我一边工作一边温习您的学说?

王阳明说: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它最好的归宿。我常说去事上磨练就是因此。你要断案,就从断案这件事上学习心学。例如,当你判案时,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不能因为对方言语婉转而高兴;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烦冗而随意草率结案;如果抛开事物去修行,反而处处落空,得不到心学的真谛。

该官员恍然大悟,心灵满载而归。

切莫为修行而修行

凡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工作是为了糊口,与其有关的词汇是乏味机械劳累等,充满了俗世气味;而修行是高大上的,与其有关的词汇是心灵修道正果等,修行两个字本身就给人远离尘世的超脱之感。

俗人眼中,修行应是找个深山老林,最好是有古庙静寺的深山老林,静坐,练练瑜伽,读读佛经,深呼吸,或是朝拜宗教圣地,比如去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佛教神山冈仁波齐,冒着生命危险转上几圈。

这种修行方式在王阳明看来就是着相了,矫揉造作,为修行而修行。他认为,工作就是修行,工作情境则是标榜进取精神的儒家最好的修行之地。

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1509年,王阳明被任命为庐陵县令。几个月后,他给弟子们写信谈心学,最后说道:

政事虽剧,亦是学问之地。

工作即修行,在王阳明看来就是在工作中致良知,尽量进入四和境界。所谓四和就是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与己和。

与天地和,就是万物一体之仁,做官时,要把百姓当作自己的一部分;与人和,则是处理好自己与上级、下级的关系;与己和,就是听从良知的命令来行事。

岂止是官场,但凡是工作场所,都是修行之地,工作越繁重,修行的时机越好。号称吃透阳明心学的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说,在工作中修行,就是努力工作,心无旁骛地投入眼前的工作。

王阳明对工作中修行的解释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按照良知要求去行事,除了良知的指示外,心无旁骛。

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良知轻而易举就能知道。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有个叫南大吉的官员对王阳明说:我为政总有过失,先生为何没有说法?

王阳明反问:你有什么过失?

南大吉就把自己为政的过失一一说给王阳明听。

王阳明听完后,意味深长地道:你这些过失,我都指点过你。

南大吉一愣:您好像没说过。

王阳明见他上套,嘿嘿一笑:如果我没有说过,你是如何知道这些过失的?

南大吉福至心灵,惊叫:良知!

王阳明点头,南大吉兴奋地大笑。

几天后,南大吉又来见王阳明,叹息说:如果身边有个能人经常提醒我,我在工作上犯的过失可能会少点。

王阳明说:你身边就是有个无所不能的人在时刻提醒你啊。

南大吉略家思索,尖叫道:良知!

又几天后,南大吉又来问王阳明:行为上有了过失可以改变,心上有了过失可如何是好?

王阳明看了他一眼,说:你现在良知已现,心上不可能有过失。心上没有过失,行为上也就不可能有过失。我从未见过心上有过失的人会用心工作,也从未见过用心工作的人心上还会有什么过失。

修身不但可以养性,还能提高工作质量

在王阳明看来,工作和修行是一体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也正如事上磨练的心学基础一样,修行无体,以工作为体,以生活为体。离了工作和生活,修行就变得毫无意义。

有个叫朱廷立的官员向王阳明请教在工作中致良知的问题,王阳明答非所问地和他谈起了修身。

朱廷立上班后,按照王阳明的教导进行一系列的修身之术,从中知道了自己心中厌恶的事情,而百姓厌恶的事情也知道了;知道了自己的欲望,也就知道百姓喜欢什么了;舍弃自己的私利,也就知道百姓的利益是什么了;提醒自己要遵守道德规范,也就知道了百姓应该遵守什么了;祛除了心中的魔鬼,也就知道百姓心中每天都想什么了。

明白了这一切,而主动去做,就是致良知了。

三个月后,他发现,他不但了解了百姓的好恶,还得到了百姓的真心,百姓纷纷在背后说他是好父母官。

朱廷立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修身不但可以养性,还能提高工作质量。但他突然懊悔,工作质量是有了,可我的心学造诣没有提高啊。于是,他又去问王阳明如何学习心学的问题。

让他莫名其妙的是,王阳明这次没有跟他谈一句学习心学,却跟他谈上了工作。朱廷立回到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三个月后,他恍然大悟,原来,百姓所以亲近他,就是因为他之前按照王阳明的修身要求主动在修身啊。

比如,把百姓厌恶的事情祛除,我有就有了惩恶的快感;让百姓得到了很多好处,我也就有了能遏制欲望的能力;顺应了百姓的心声,我也就舍弃了自己的私利;经常告诫他们要遵守法律,我也就有了时常警惕自己的心;解救了他们的苦难,我心情很好,也就祛除了心病。看到百姓人人都圣人了,我其实也就是圣人了。

于是,朱廷立二度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提高工作质量的诀窍就是先修身啊。

后来,他又去见王阳明,问王阳明,工作和修行的关系。王阳明说:修身和工作,其实是一回事。修身是为了工作质量提高,提高工作质量来自于修身。修身是体,工作是用,致良知就是其中诀窍。

朱同志最后得出结论:修身和工作是一回事,用良知去修身,就是工作。用良知去工作,就是修身!

这也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的,工作中修行是帮助我们提升心性和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去用心工作,就是用工作来磨练我们的心,提升了我们的灵魂层次,光明了我们的良知。

工作中修行,就如同走路,应边走边认,边问边走,在路上体认良知,最后必能抵达目的地--良知的光明。一个人最大的无良就是不能履职,因为它是对你良知的背叛,同样也会把你的人生带入深渊。

End

刘素云:我一定要成佛,工作照样做,日子照常过。

可能我的条件和你们比起来比较好,因为我有我的护法,给我创造这个宽松的环境。你说谁不是有一个家庭,我也有丈夫,也有儿女,也有亲朋好友,你说这些我统统放下,你们谁都不要来,我都不理你们了,你们给我让出时间

王阳明:磨,世上最好的修行;熬,人生最浓的滋味

1、事上磨炼,修心至要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人只有在磨练中才能成才,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熟,这就是在事上磨练的含义,也就是要培养活智慧,而不做死学问。真

王阳明《传习录》经典20句,一口气读懂心学第一书!

《传习录》,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王守仁的讲学语录。《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王阳明:人生一世,最该看透这5件事

1朋友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王阳明对待朋友,最重要的真诚。人心换人心,你真我才真。对待朋友只有拥有一颗真诚之心,尽心竭力,信守承诺,才能换来朋友的信任和温

王阳明40种人生大智慧,一口气读完心学精华!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

王阳明:世上最可怕的两个字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而王阳明认为:人心本善,良知自存,是欲望二字遮蔽了良知,才让人心变得难以直视。1、有个画家,想画佛与魔。他在一个寺庙里,找到一个僧人,发现他

王阳明:做人,让自己高兴;做事,让别人放心

1、做人,让自己高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的痛苦,大多是自寻烦恼:和别人对比,跟自己较劲。桓温年轻时与殷浩齐名,世人常把二人相互比较。桓温问殷浩:你我二人相比,谁更强些?殷浩回答说:我从不与他人比

王阳明:稳定的情绪,是最好的修养

我们常说一个词:出离愤怒。人在情绪上头的一刹那,是一只不受控制的野兽,做出的决定,只能伤人伤己。冲动是魔鬼,不稳定的情绪是一颗定时炸弹,让自己和他人苦不堪言。在王阳明看来,稳定的情绪不是天赋,而是一种

王阳明:工作,就是修行

有一位地方官常去听王阳明的心学讲座,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会呈恍然大悟之态,眉飞色舞。月余后,他却深表起遗憾来:您讲得真精彩,可是我不能每天都来听,身为官员,好多政事缠绕,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修行啊。

王阳明,牢记4句话,有个好人缘!

一、谦逊处朋友,务相下得益,相上则损。--王阳明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会受损。一个人无论是贫穷富有,得意失意,都应该谦逊待人。谦逊是一种礼貌。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千古第一等人”王阳明,十个小故事一生受用!

王阳明,被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

王阳明:智者搭桥,愚者筑墙

桥是连接,墙是隔绝。多搭一座桥,就能多一条路。多筑一堵墙,就会少一条路。隔绝者自绝于人,接纳者才能海纳百川。智者搭桥陆地和河流冲突,造成了无数的隔绝。聪明人在其中搭桥,让自己可以顺畅行走。人和人之间相

一日禅:尊重工作 感恩社会

一山更比一山高,人之所以有烦恼,原因就在不知足,要怎样往上爬?要怎样才能出人头地?当你想到这些的时候,你的烦恼就产生了。面对一份工作,如果你能用另一个想法:这份工作确实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