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妄语的果报是什么
2025-01-12 10:58

即生之中,如果常以妄语欺骗、诽谤他人,必然会遭受到受害者的回报。因在凡夫世界,一般人生来就有保护自己的本能,除了已降伏自心的圣者,人都有“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如果我们骗人,受害者出于自尊,不甘被人欺骗,会在人群中揭露我们的恶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恶名迅速传播开来,我们将会因此威信扫地、信誉一落千丈。从此之后即便我们说说的是真话,也会被视为谎言,人们都提防着以免上当受骗,谁都不会信任我们。这样,在无人信任的困境下,总会感受到孤立无援的痛苦,生命将会因此萎缩,事业也会因此衰败。

而在后世,随着妄语黑业的牵引,必将堕入三恶道中。等到恶业消减,脱生人中,这时由于妄语余业的影响,反映在身心上则有种种语言方面的俱生报障,比如舌根不具,说话结结巴巴、口齿不清。在等流果方面,仍然有着爱说妄语的习气,有时即使想说真话,也会不由自主地说成妄语;与人接触时,会经常遭受他人的诽谤和欺骗,而且所说虽是实话,别人也不信受,即便是说正法,他人也不愿听闻。

《智度论》云:“如佛说,妄语有十罪。何等为十:一、口气臭;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四、智人谋议,常不参报;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忧愁;八、种诽谤业因缘;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对比较严厉的对境如上师、正法、僧众、父母等进行无理诽谤或是欺骗诳惑,将会遭致极其严重的惨报。以下两例便是无因诽谤僧人而受惨报的公案。

一天,目犍连以神通去地狱,见一众生身长数由旬在无间地狱里受苦,以其业力显现,有很多狱卒拖出它的舌头铺在燃烧得通红的钢板大地上钉住,许多农夫在其舌上驱牛耕犁,有时火焰炽燃,整个舌头与身体都被焚烧烬尽,一会儿又复活过来;又有许多农夫在舌上驱牛耕地,耕牛与农夫的脚踏下去抬起来,每步都有一个兵器现出,把舌头割成一块块的碎肉,它痛苦难忍,辗转翻滚,大声哀号。目犍连目睹此景,就用声闻智慧入定观察它前生究竟造了何等恶业,以致今生感受如是之苦,结果在其智慧所能观察的生生世世中,只见此众生一直都在无间地狱受苦,而且此狱坏时即转生他狱,无有出期。目犍连思忖,只有遍知佛陀才能彻见究竟,于是刹那间返回舍卫城,将所见之事禀白世尊,并问上述业报的宿世因缘。

世尊告曰:“此众生曾造极大恶业。往昔无失心如来出世之时,王宫中里一位三藏法师,为王宫上下及内外城民恭敬供养承侍,衣食药物非常富足。后一位是罗汉比丘的三藏法师率五百眷属先在王宫小住后安住于宫外。此罗汉法师相貌庄严,具圣者之德行,很多人对他渐生敬信,恭敬供养承侍。宫内的三藏法师失去了往日的名闻利养,心生苦恼,欲作损害。于是他在很多人面前对罗汉法师作无因诽谤:‘那位三藏法师已破根本戒,他行持的不是佛法,是外道,邪知邪见,你们切莫依止,恭敬供养也没有什么实际利益……’听了这些诽谤,很多人信以为真,之后不再恭敬供养罗汉法师。罗汉法师因此决定离开当地,以免他继续无因诽谤造更多恶业。宫内的三藏法师自然很高兴,名闻利养也恢复如前,但他死后却堕入无间地狱。诸比丘,当时的三藏法师即今正在地狱中受无间痛苦的众生。因他无因诽谤罗汉比丘,自无失心如来至现在我的教法下仍未得到解脱。”

目犍连复问:“世尊,这个众生到何时方得解脱?”世尊告曰:“将来正觉师如来出世时它才能得到人身,在其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位。得到阿罗汉果位时,也是受很多人诽谤。以他无因谤三藏法师,以后生生世世会受很多人诽谤。”

佛世之时,能喜比丘一日以神通来到大海边,见一裸体饿鬼长发披散遮覆全身,双目失明,鼻孔和嘴里不断爬出很多小虫噬食其肉,身体如同烧焦的木炭,浑身散发的臭气远达一由旬,身后有花斑恶狗追咬,饿鬼浑身痛苦不堪,在痛苦的逼迫下狂奔乱叫。当时能喜比丘用声闻禅定智慧已经观知宿因,但为利益众生,能喜比丘返回舍卫城时,即将此事禀白于佛,请佛开示这一果报的前世业因。

世尊告曰:“昔日迦叶佛出世之时,一施主家生下一个很庄严的女孩,长大后对迦叶佛的教法生起信心,发心出家修学三藏,后成为说法上师,得到了许多供养,她曾劝勉很多施主发心修建经堂佛塔,供佛及僧。因为端庄美丽、年青有为且生于富贵之家,造就了她傲慢的性格。后来她犯了根本戒,仍然继续享用僧众财产,终为其他比丘尼发现并拟将她摈除。这时她生起了大嗔恨心,恶口骂人,无理诽谤其他有学、无学的比丘尼,诬其犯戒。此后她被逐出僧团,但仍恶习不改,在白衣面前四处言说僧众本来没有的过失,使僧众之间互相产生邪见,白衣对僧众也颇有微辞,有些不明事理,盲从邪说之人,对三宝退失信心,不再供养僧众。当时的那位比丘尼即今之裸体饿鬼。因对有学、无学比丘尼众恶心诽谤而转生为饿鬼;因对僧众无因诽谤、恶口相骂,故从口鼻爬出许多小虫咬噬其肉;因破戒后继续直接享用僧众财物,以及无因诽谤僧众使白衣退失信心,故为许多花斑恶狗紧追撕咬;因骂人时斜眼瞅人,故双目瞎盲。”

妄语业中另一严重的情况是,已入佛门出家的修行人,如道心不真、名利之心未忘,一有此心,魔即入其心窍,令其发狂,于是处处攀缘、说上人法妄语。可怜这类人此生没后,必如箭射一般直下地狱。《禅秘要经》云:“若有四众,于佛法中为利养故,贪求无厌,为好名闻而假伪作恶。实不坐禅,身口放逸,行放逸行,贪利养故,自言坐禅,如此比丘犯偷兰遮,过时不说,自不改悔,经须臾间即犯十三僧残。若经一日至于二日,当知此比丘是天人中贼、罗刹魁脍,必堕恶道,犯大重罪。若比丘、比丘尼实不见白骨,自言见白骨乃至阿那般那,是比丘、比丘尼诳惑诸天龙鬼神等,此恶人辈是波旬种,为妄语故自说言我得不净观乃至顶法。此妄语人命终之后,疾于电雨,必定当堕阿鼻地狱,寿命一劫。从地狱出,堕饿鬼中,八千岁时,啖热铁丸。从饿鬼出,堕畜生中,生常负重,死复剥皮。经五百身,还生人中,聋盲喑哑,癃残百病,以为衣服。如是经苦不可具说。”

妄语亡失一切诸善本。如律藏中说:“如水器中之水倾倒后所剩甚微一般,其功德仅有少分而已;犹如剩余微量之水亦漏到地上一般,其梵净行之功德皆漏尽无遗;犹如空空的容器倒放一般,梵净行及所有的功德均一败涂地;如同狂象无所不作一样,愚痴说妄语之人无所不说。”

妄语感受他人诽谤果报的公案:往昔罽宾国有阿罗汉离越,在山中坐禅时,有人失牛,循着足迹来到他的住处,当时他正在煮草染衣,以宿业力,只见法衣自然变作牛皮,染汁自然变作牛血,所煮染草变作牛肉,所持钵盂变作牛头。见此情景,此人就将离越捉缚交付于王,王即付狱。狱中一晃就是十二年,其间,离越常为狱监饲马除粪。离越有五百位得阿罗汉果的弟子,他们观觅师父,但不知所在。在业缘将尽时,有一弟子观见师父原来在罽宾狱中,就来告王:“我师在狱中,愿王裁决处理。”王即派人去狱中核查,使者到了狱中,只看见一人容颜憔悴,须发极长,在为狱监饲马除粪。使者返回后向王禀报,未曾见有沙门离越。弟子又对王说:“愿王下令:凡是比丘都允许出狱。”王即如是宣布。离越听到此话,顿时须发自落,袈裟披身,踊出虚空显现十种神变。王见此情景,五体投地,对离越说:“尊者,愿您接受我的忏悔。”且问:“尊者以何业缘,感得狱中受苦?”离越答道:“往昔,我也曾失牛,跟踪寻牛,当时诬谤他人偷牛,经一日夜。后来堕于三涂,受苦无量,余殃未尽,今日得罗汉果,仍受报应被人诬谤。”因为离越前世所谤的是辟支佛,以此因缘而感得此报。

人生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的,在一生中我们可能会“无端”受到他人的诬陷诽谤,甚至因此而锒铛下狱。那时我们应该坚信三世因果,知道这是自己往昔妄语诽谤他人的果报,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有了这种达观的心态,就能逆来顺受、随缘消旧业而不造新殃。像离越阿罗汉是知命的圣人,所以能够默默地顺受宿业的果报,无怨无尤地随缘度过十二年饲马除粪的狱中生涯。

相比起一般的语言,誓言、诺言犹不可虚妄。因为轻诺者必遭人怨,轻誓者必受天诛。

宋钦宗北狩时,已经立成和议,显仁皇后即将回国。当时钦宗皇帝挽着皇后的手,哭着说:“我如能南归,即使作太乙宫使,也于心足矣。其他我也不存奢望。”皇后则对钦宗皇帝发誓:“我南归后,如不来迎陛下,当瞎我眼!”等到宋高宗时,根本不见有迎复先皇之意。皇后怃然,却不敢力言,不久即双目失明。当时虽然广募医疗,却无人能治皇后的眼病。后有道士入宫,用金针一拨,左眼顿时复明,皇后心喜,请求再治右眼。道士说:“皇后,您用一眼看视,另一眼该履行您的誓言。”皇后闻言悚然起谢,道士竟自离去。

佛世有位微妙比丘尼,往昔曾作长者妻,家境巨富,但无子息,因妒忌妾生男儿,私自将儿杀死。见妾怨骂,长者妻诅咒发誓:“我如杀你子,让我夫被蛇咬,所生子被水漂狼吃,让我自食子肉,身被活埋,父母居家失火而死。”长者妻死后,堕于地狱,受苦无量。地狱罪毕,投生为梵志女,怀孕满月之时,和丈夫回娘家,途中临产,宿于树下。不料丈夫被毒蛇咬死,妇人悲痛迷闷,待天已初晓,妇人手牵大儿、怀抱小儿哭着继续前行。途中被大河所阻,没有渡船,于是留下大儿,先送小儿到对岸,然后入水来接大儿。儿见母来赴水抱母,不幸被水冲走。妇人又回来抱小儿,却见儿被狼叼去,血肉淋漓。妇人悲痛,肝肠寸断。后于途中又遇一人,是父母的相识,妇人向他诉说自己的苦难,并问父母平安与否。对方说:“近日你父母家失火,全家都死于火灾。”后妇人又嫁人,不久怀孕。一日将产,丈夫饮酒归来,妇正分娩,无人开门,丈夫破门而入,丧心病狂,将妇毒打,又将产儿放入锅中煮,强逼妇人吞食,妇人被逼无奈,强吞一口,当即痛入心肝,因此弃夫远逃。到波罗奈国时,在一树下歇息,遇一丧妻不久之人,遂与他结为夫妻。才过数日,夫又命丧黄泉。依当地的国法,如果丈夫生时,夫妻相爱,夫死之后妻要为夫殉葬,妇难免此难,又被活埋。恰逢群贼前来盗墓,因而得以生还。妇人自想:宿世造何罪业,竟如是连遭奇祸。听说释迦如来正在祗桓中,即往佛所,求哀出家。由于过去曾供养辟支佛饮食,发愿修行,所以值遇佛陀,得证罗汉果位。

End

高僧自述过去世邪淫所受果报

佛陀般涅槃后二百多年,印度阿育王时代。在有花城之称的巴嗒厘子城中,居住着依西达西和菩提两位长老尼。她们两位长老尼,都是具足戒行、喜乐禅那、博学多闻,并且断尽了一切烦恼的四果阿拉汉圣者。有一天,她们进入

因果报应 真实不虚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因果报应思想主张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即前世、今生和来世。一个人造业,有现世受报,有来世受报,也有多生多劫之后的后世受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

李炳南:恶缘不生取净果报

万法因缘生,没因固然不能结果,有因可能也不结果,这当中必得有缘,缘方四种:亲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凡是发生的因缘于众生有害的,都堵住它,没缘就不会结果。比如有一位祖师在荒野遇著强盗,强盗用草

妄语的故事 ——舍利婆国的商人

妄语的故事--舍利婆国的商人在五大劫以前,菩萨是一个诚实的商人,在舍利婆国贩卖装饰品。有时他会和舍利婆国另一个贩卖同样商品的商人同行,而他是一个极贪心的人。有一天,他们一起渡河到热闹的安达葡罗城去做生

获得富贵果报的四种修法

天机法师可以让我们获得富贵的四种修法:一、应时行施是指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布施的行为。譬如冷时,我们为无衣者布施衣服;在饥荒时,为饥者布施食物。如此,对需要者而言才有用处。否则锦上添花,对有者而言,实

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

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慈诚罗珠堪布遇到巨大痛苦时,相信因果轮回的人就会去思索:虽然我这辈子没有做错过什么错事,但痛苦不可能无因无缘地从天而降。每个痛苦都有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因为我过去造了罪,现在

因果报应及家族教育

昨日讲净土法门,今天讲护国息灾法会之意义。所谓护国息灾云者,是国如何护,灾如何息。因是欲达此项目的,有二种办法,一者临时,二者平时。如能平时茹素念佛,以求护国息灾,固有无限之功德。即临时虔敬而求护息,

爱敬老人的果报

于无量世,常施众生房舍、卧具、饮食、灯明,得金色身相。修行,不止一世,生生世世,要有这个愿心,希望我生生世世得人天身,生生世世遇到佛法,生生世世依教修行,要发这个心。常常喜欢布施众生房舍,居住的地方,

改变命运要修福修慧从因缘果报上来改变

惟觉法师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境,经常一筹莫展,所以福报的熏修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一棵树枝叶茂密,树荫愈大,就能容纳许

孝顺父母的方法与不可思议的殊胜果报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说法要偈)一、孝顺父母的意义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可说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曾以七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

错综复杂的果报

◎ 嘎 玛富贵从布施中来,但其果报错综复杂。《弥勒所问经》说:锦绣满箱却穿着布衣,金银满柜却吃着糟糠,可以安闲却一定要劳筋动骨,可以快乐却整天愁眉苦脸,这就是有福不能享。原因是由于他前世布施的时候不能

大妄语

◎ 印 光 自古高僧,无论是古佛再来,还是菩萨示现,都以凡夫自居,决没有说我是佛、是菩萨的。佛在楞严经上特别强调:我灭度后,一切菩萨及阿罗汉,化作种种形像,示现降生,度脱众生。不允许自己说自己是真菩萨

佛说因果报应法则

 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开示果报

讲到果报这个问题,都说心业易消易转,身业难消难转。我们过去做了坏事,身子上的痛苦还是要有的。佛也显现过头痛相,因为过去世曾拿棒子打过鱼的头,现在就要受这个报。但这是佛有意要显头痛相,用以说明因果不虚,

在家人披袈裟的果报

◎ 善 言在佛门里,袈裟是代表佛陀的传承,袈裟所代表的就是佛法的正传。所以没有受过戒,是不能披袈裟的。尤其是在家人没有受过出家戒,不能随便乱披袈裟。有一些在赶经忏的在家众,他穿着出家人的袈裟,既没有佛

妄语的根源

妄语的根源◎ 大 愿我们要知道妄语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会去造妄语呢?根源是六个方面--1、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贪求这个。2、为了亲族和朋友的利益,帮助他们故意去吹捧。3、为了使怨敌受害

说话刻薄尖利的人果报

佛在《法句经》中说: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又说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善知识说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是长进。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只是过多,便是长进

于凌波: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

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因果报应,简称因果,这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因此世人称佛教是讲因果的宗教。因果是什么,因者原因,果者结果。〈大乘义章〉曰:招果为因,克获为果。亦即是能生者为因,所生者是果。详细一点说

宽见法师答:有时不免要打妄语,怎么受五戒?

弟子问:我是销售医疗器械的,利润大,有时不免要打妄语,怎么受五戒? 宽见法师答:在做一个(不是邪命的)行业的时候,如果刚开始你实在是做不到不妄语,可以暂时先不受五戒里头这条不妄语戒,或方便舍掉这一条

宽见法师:方便语和妄语的区别

问:弟弟每次钓鱼给我,我如果说放生就不送给我,如果说吃的话就给我,于是我就回答说吃。这算是打妄语吗?宽见法师:这不算是妄语,这叫方便语。五戒是有开遮持犯。为了利益众生的发心而讲妄语,不算欺骗。打个比方

贫生童子的供佛斋僧果报

在佛陀时代的印度王舍城地方,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因为父亲出海经商,遇难死于海上,他们家里,仅靠他的母亲做苦工并向邻里亲戚们借钱维持生活。因为他家太穷了,所以大家都叫他贫生童子。贫生童子渐渐长大了,并且也

世上真的有因果报应吗

人们常说,这世间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似乎在说,你只要做了恶的事情,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报应,如果在你做的那个时候,没有及时的出现在你的身上,那么就说明时间还没有到,时间到的那一刻

你平常有犯妄语吗

经文:尔时国王。太子只陀白佛世尊。十善戒法。有差别也。同一义耶。妄语戒义。一耶多耶。若一义者终不可持。若差品者。愿佛说之。佛告之曰。妄语有二。一重二轻。何谓为重。若受戒人。不修智慧。愚痴无智。不能教化

佛教妄语指的是什么

佛陀的比喻佛陀曾作过一个的比喻。一位大富长者有很多小孩,住在个大房子里,这房子年旧失修,并且着火了,但小孩子们不懂事不怕火,继续在房子里玩,长者也没有能力自己把小孩一一抱出去,这时长者就对小孩子们说,

怎么消除妄语

第一,小妄语是讲不真实的话、讲谎话。这种小妄语只要向众生忏悔,一般都能消干净。比方说我今天讲了一个事情不是太真实,但是有这么个事情。我对这个事情我稍微撒了点谎,在这个基础上撒了一点点谎,这叫小妄语,因

不妄语的八种好处是什么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佛教经典也是浩瀚如海,对于学佛的人恐怕这一生是无法将所有的佛教经典看完。当然大多数人学佛也是为了追求现世的福报,能家庭幸福,通过对佛法的学习能够趋吉避凶。在佛教的《十善业道经》中就讲

妄语究竟是什么

妄语是佛教的五戒之一,不仅仅是指说谎。妄语包括谎言、恶口(即骂人的话)、两舌(也是不实之言,即对人三面两刀,挑拨离间之类)、绮语(即淫秽的语言,或者其他无礼仪不正经的语言)。生活中,遇到现实问题要灵活

妄语的果报是什么

即生之中,如果常以妄语欺骗、诽谤他人,必然会遭受到受害者的回报。因在凡夫世界,一般人生来就有保护自己的本能,除了已降伏自心的圣者,人都有“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如果我们骗人,受害者出于自尊,不甘被人欺

妄语是如何定义的

妄语的定义是:一、不知道说知道;二、知道却说不知道;三、没有看见说看见;四、看见却说没有看见;五、没有觉悟说觉悟;六、觉悟却说没有觉悟;七、没有听到说听到了;八、听到了却说没有听到。妄语有十种业报 —

妄语的种类和果报是什么

如果是诽谤佛法僧三宝,尤其是诽谤重要佛经,比如《妙法莲华经》等,是要下无间狱,受无量罪的。诽谤人则主要看被诽谤者的福德,被诽谤者的福德越大,诽谤人的遭报越重;诽谤得越厉害,遭报也越重。其次是在佛教中未

妄语应该怎样消除

学佛后要常思因果业报。就是说学佛之后我们要经常想想因果业报。比如我今天讲了妄语了,我接下来的业报是什么?我今天无中生有了,接下去我就会被人家无中生有。不要说是说妄语了,就是你怀疑人家,你下一次一定会被

五戒十善的果报

行十不善业的果报,在《华严经》中说得非常明了。即:“十不善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因;十善业道,是人天因。十不善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

卢志丹:赈济灾民会得什么果报?

赈济灾民会得什么果报?清代王文简是浙江省吴兴县菱湖镇人,他的祖先某翁富有资财。王翁青年时,二十岁就结婚,婚后十多年中,接连生了九个儿子。可是那九个儿子,都是呆头呆脑,没有一个聪明的。俗语说:癞头儿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