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始收藏,养生亦有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2024-12-04 13:30
今年总有种时间匆忙的错觉,秋天来了又走,转眼,就要立冬了。
转季有一种自然交迭的仪式感,尤其秋冬相会,总让我有种厚重沉淀的感知,落叶跌宕,晨风变凉,隔着玻璃的阳光显得愈发暖而珍贵,南方的天气也开始不再那么融融。
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一年将尽,到了修整的季节了。
《说文解字》说:「冬,四时尽也。」
中医养生讲究顺四时,合体质,在换季的时候,时节变化会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外部影响,所以要比平时更加注意,顺应自然,来养护身体。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在我国传统文化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古代的君王在这一天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祭坛祭祀感恩,迎接年度周期律中冬时的来临,祈愿冬时风调雨顺,避免天象灾祸。
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冬阴,一冬温,而立冬之日如果是阴天或者下雨天气,就有可能出现暖冬少雪的现象。
在中国历史上,立字与其他众多文字-样,是慧识悊学文化、智识哲学文化、意识哲学文化。立,由大与一组合而成,这是一种共识。大,为道;一,为德。老子所言,大道屹立于地,大道的真理深入人间,人类将信念改变为崇信大道,就是立。
道德行世而立,才能符合自然法则 。 这个立字非常完美而形象地揭示了天、地、人与道、德、人的整体立意。
《鶡冠子环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就指出了天道是天下皆冬的一个指示器,其中北斗七星最后的一颗斗柄星指向正北方的时候,天下皆冬。
立冬立,其修身本义即大道行世,立德为基。冬,表述了外在春华秋实的收藏,具有内外同步收获之义。
立冬到,3个要点要注意
一、初冬养阳
要养藏立,建立,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内经》里也说,「冬三月,此谓闭藏养藏之道也。」立冬后阴气盛,阳气潜藏起来,我们身体里的阳气也开始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开始往身体里收,这个节气,正是养护阳气,把精气收敛的时候。
可以说冬天是一个「囤货」的季节,冬三月「藏」的好,来年开春你的基底才扎实,阳气足,精血盈,整个人都会精神饱满,少生病。
1少消耗
收敛阳气,首先一点,不能外泄太过,天凉以后,尤其要注意保护身体里的阳气,先保证不丢,再去补养。
所以立冬后,穿衣避寒很重要。
秋裤袜子要穿起来了,之前也有说过,三处一定不能受寒,头、肚脐、脚踝。
立冬后风也变得尖锐,中医讲「风为阳邪,易袭阳位」,什么意思呢,是说风邪这个坏分子,是阳刚的病邪,头在上,为身之阳位,风邪就喜欢去跟头硬碰硬。
所以吹风受寒,先头痛,再走窜。立冬以后,本身就阳气偏弱的小伙伴、老年人,帽子一定要戴起来了。
2大椎、风门要护住
除了帽子护住脑门,风大的时候,还有几个穴位务必要保护好。就是我们后脑勺到后背上部的这些风字头的大穴:风池、风府、风门。
这个穴位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跟风关联很大的穴位:
1、风府穴就是统领风穴的衙门,风府,受风要处也。
2、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会元针灸学》
3、风池乃风邪蓄积之所。--《灵枢热病》
这三个穴位都是治风的要穴,同时,也是风邪容易攻击的穴位,天凉风壮,敞领子露后背的衣服就不要穿了,后脖受风,头痛、头昏、浑身僵直、手麻,谁冻谁知道。
受风头痛小tips:上述三个穴位分别按揉,每穴20下以上,微微发热发胀为度。
3多收敛
养收可以靠食补,天凉以后人容易脾肾阳虚,阳气固摄不住,所以就很容易出现夜尿多、清晨腹泻、小肚子凉的情况,饮食上就要注意培补脾肾阳气,收敛固精。
可以煮芡实栗子粥来喝~
材料:栗子50g、芡实粉30g、糯米(或粳米)150g、核桃仁适量。
做法:
1、栗子去皮、剥净,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到1小时。
2、米淘洗干净放锅中,再放入栗子、芡实粉大火烧开,小火熬20-30分钟,待栗子绵软、再放入核桃仁煮5分钟左右即可~
芡实俗称「鸡头米」,是很好的「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它入脾肾经,最擅长益肾固精,补脾止泻了。《本草纲目》里说:「芡实粉粥固精气,明耳目。」
栗子是益肾宜气的「补药」。孙思邈说:栗子是「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栗子长于养胃健脾,补肾强筋。跟芡实、核桃仁一起煮粥喝,补肾养脾,对腰酸腿软、反胃呕吐、清晨腹泻、畏寒怕冷、小便频多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二、补冬要因人而异
秋季把脾胃养好,到了冬天慢慢就要开始犒劳自己了,俗语讲「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补是为来年一整年健康打下好基础的必备步骤,但冬补也要注意,不能滥补。
原则:
1引补要做好
养好脾胃是冬补的基础,平常可以慢慢养护,多喝粥,避开辛辣油腻刺激,秋末冬初可以用山药、芡实、花生、核桃等煮粥喝,养脾益肾。
2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
补养要因人而异,首先要看年龄阶段,其次要看生活状态:年轻人阳气盛,就可以日常养护,不用可以去补,以免阳气太壮反而上火;年长一些,可以根据自己体质和生活状态来补,疲劳、身体明显有虚寒无力,就适当温补;老年人要偏重于维稳,也就是「重保」,注意防寒,慢慢小补,天凉了补肾固精,也要注意一些心血管疾病。
3少咸增苦
饮食方面,中医认为立冬后应该少吃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
因为冬季主肾,而肾主咸,心主苦。
《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肾水过旺会克心火,所以说,立冬后可以适当少吃咸,日常可以吃一些苦瓜、芹菜、莴笋等~
4因地制宜要注意
除了因人而异,地域划分也很重要。有个地域原则: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
大环境确定了,小环境也不能忘,等北方生起暖气,南方开了空调,常处室内的小伙伴,尤其本身体质就偏热的人,也不适合壮热进补,在干燥的冬天,反而需要注意养阴润燥,以免伤阴太过。
三、养血通瘀很重要
最后一点,养阳重要,但也要注意养血润燥的~天凉风燥,立冬之后很多人都会觉得皮肤变得越来越干,脸蛋上爆皮严重,手脚也容易生冻疮,有的小伙伴跟我说,一到晚上一脱秋裤,漫天飞雪,超级尴尬。
还是血虚肺燥,津液不足~
除了涂抹一些保湿的乳霜之外,内养是很重要的~
两个食疗方子分享给大家~
1山楂归枣汤
组成:山楂30g,当归15g,大枣6枚,红糖适量。
做法:山楂、大枣去核,与当归同入砂锅,加水,旺火煮沸,用小火煮40分钟,滤渣取汁,加红糖即可。毎天1次,连服10天。
功效: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当归和山楂都是活血通淤的上品,加上补中养气的红枣,还有养血温中的红糖,气血行,手脚温,皮肤不会那么干,还很适合生冻疮的人喝。
2花生煲猪蹄
组成:猪蹄500g,花生米适量,盐等调味品适量。
方法:先将猪蹄洗净开边,油锅烧热后将生姜爆香,放入猪蹄,加入喜欢的调料(如腐乳、豆瓣酱),炒匀,然后加适量水,加入花生,加入调味品,慢火煲两小时左右,待猪蹄软熟。
冬季很适合吃点儿花生,花生生用性平,熟用性温,入脾胃肺经,有润肺、和胃、补益脾气的效果,用花生和猪蹄煲汤,很适合产妇下奶,当然平常炖来吃补血养气、滋阴补液的效果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