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魏德东:爱与敬畏是灾难给人类有价值的启示
2025-01-25 13:54

爱与敬畏是灾难给人类有价值的启示

魏德东

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9.0级大地震,又引发了海啸与核电站爆炸,诸灾相遇,创伤倍增,震惊世界。

每每灾难降临,无不打动宗教信仰者的心怀。在一般科学意义上,灾难不过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异常变化,并无神秘之处。但基于这种异常对人类生命与生活的摧毁性影响,人类常常从宗教的视角予以解释。实际上,宗教的产生与灾难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几乎所有宗教都有关于世界末日的记载,更有无数宗教为人们如何摆脱世界末日提供了出路,并由此奠定该宗教合理性的基础。

宗教解释灾难的核心特征,就是将自然界的灾害与人的行为结合起来,常常将天灾解读为人祸。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将天灾视为天谴,皇帝们常常要在天灾后举行“检讨仪式”,祈求苍天原谅他的过失,保佑生民。基督教常常将灾难解释为上帝对罪人的惩罚。佛教则将灾难与人们的行为联系起来,认为是业力的因果报应。不过,宗教对灾难的解读也常常引发争议。例如,有的基督教信众认为,灾难产生的原因是上帝对不信者的惩罚。佛教信众则喜欢将悲剧与因果报应结合起来。笔者就亲耳听到一位声名远播的老和尚说,汶川地震是因为当地人养猪太多,杀业太重。此次日本大地震后,网络上很多人将日本人捕杀鲸鱼的残酷镜头列出,认为这是海洋的报应。这种解释令很多人难以接受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死者都是不信者、杀生者和坏人,他们为什么要承受如此巨大的恶报呢!

佛教对于这种巨大的自然灾害有一种解释,这就是共业理论。所谓业力,简单地说,就是人的思想与行为。佛教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也就形成了个人的业力,这种业力必然会产生影响,这就是报应。而更多的人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众人共同的业力,这就是共业。共业会产生大家都要承受的共同的报应。例如在环境污染的条件下,所有的人都要承受污浊的空气,有人因此得了癌症,这样的病害就并非仅仅因为这位病人自己做了什么恶事,而是他在承受整个人群污染环境的恶果。

佛教对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解释也是如此。这样巨大的灾难,并非某个人的业力所感,而是来自人类,乃至所有的生命,自无始以来的思想与行为的报应。考虑到中国佛教甚至强调无情有性,也就是草木瓦砾、山河大地等无情之物都有佛性,我们也应该可以推论出这些无情之物的运动也会产生各自的影响。佛教对自然变化的这种诠释,实际上与科学解释已无太大的区别。

就人类克服自然灾难来说,宗教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如何解释灾难的产生,而在于指导人类如何克服灾难。依据宗教社会学家的研究,几乎在每一场大的自然灾害之后,宗教信仰的广度与强度都会有所增大、增强。宗教可以为灾后重建提供其他文化形态所不具备的资源,使劫后重生的人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当人类乃至自然的共业导致生灵与大地毁灭的时候,人们所应反思的,并不是死者有何恶行而得此报应,而是意识到他们是为生者受难,是为生者肩起了“十字架”。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生者都应对亡者感恩。

面对无数鲜活生命的丧失,所有的宗教都强调生者的反思。在宇宙万物中,这一特性是人所特有的,堪称大自然对人类的厚爱与馈赠。这种生者的反思是多方面的。在生死大事面前,人会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往常斤斤计较的利益,无论是个人利益,还是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在此时都不堪一提。另外,在血的教训面前,人们还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例如这次日本发生的核电站爆炸,必将对今后的核电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人们会更加谨慎地运用自身的力量,多一份对自然的敬畏。

爱与敬畏,或许这就是灾难给人类最有价值的启示吧!

End

愚人食盐的启示

◎ 达 照经云: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

敬畏死亡

◎ 杜斌强在刚刚过去的严冬,我断断续续参加了村里好几个去世老人的葬礼。自然而然地,心里对死亡有了比之前更为深刻的思考。这些年来,不时地有自己所熟悉的人离开这个世界。这些人当中,有久病不治而去世的,也有

李炳南:糖果纸的启示

作者:戒光雪公老师平素居家非常珍惜字纸,看过老人讲演稿及诗稿的同修都知道,老人诗文的初稿全是写在日历纸或作废考卷纸的背面。而家中的纸篓,亦分装垃圾及装字纸二桶。因为字纸篓中的纸,是要用烧的。某日,一弟

李炳南:逆境、灾难、轮回的解救法

一、逆境得转变,灾难能消除人的苦乐,原是一种果报,这却得合三世来观,若不懂这个道理,是很难讲通的。现在我们遭受逆境,遭遇灾难,当然是因果关系;要最快的把他转变消除,就是「念佛」。经上说过:至心念佛一句

陈大惠:三个情人带来的灾难

由于我的自私自利,由于我的虚荣浮华,造成了包括我父母在内四对老人的苦难折磨,我拆散了两个家庭,让两个孩子都没有了正常的生活环境,我现在是人财两空,身败名裂。也许你正准备找一个情人,也许你现在就是别人的

嗔恨心的启示

◎ 妙 觉 快乐与痛苦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伴随着人们的一生,而快乐与痛苦的中间部分是不痛不苦的麻木状态。遗憾的是快乐总是短暂的,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痛苦麻木中度过,所以,追求永恒的涅槃解脱真乐

灾难,都是自己感召来的

有一位上海的女士一见到我就痛哭流涕,说她丈夫欺骗她。她刚跟她丈夫结婚半年,她丈夫就在外面花天酒地、吃喝嫖赌,是个流氓。她说她现在想离婚,想找一个好人过日子,问我行不行。我看着她说:我直接跟你讲,你找不

《箭喻经》的启示

《箭喻经》的启示◎ 宽 运 据《中阿含 箭喻经》第十所载: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鬘童子午后静坐时,独自思维,心中有很多不解的疑惑,于是便起来去到佛所,行礼后于一旁坐下,即向佛说:世

文殊菩萨手持如意的启示

◎ 林清玄从前在寺庙里看过一尊文殊师利菩萨,白玉雕成,十分晶莹剔透,相貌庄严中有一种温柔安详之美,连他坐的青狮子都是温柔地蹲踞着。更引人注意的是,他手里拿着一个巨大的如意,从左肩到右膝那样巨大地横过胸

“四僧画派”的艺术启示

◎ 悟 才 在中国绘画史上,清初时期北方宫廷奉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画格为正统,江南地区却出现一批富于个性的画家,他们与北方宫廷四王崇尚摹古的画风有很大出入,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

文殊信仰中国化的启示

文殊信仰中国化的启示◎ 学 诚文殊菩萨的形象和智慧,自东汉以来传人中国,通过大乘经典传译、文殊道场兴建、本土宗派融会,以及上达帝王下摄平民的普化传播,最终形成了圆融无碍、平等不二、悲智双运的中国化文殊

灾难会把依附在灵魂上的业障带走

◎ 稻盛和夫我认为人心是一种由多个同心圆环绕而成的多层次结构。由外向内依序为:1、知性--后天所学到的知识和道路2、感性--主宰人的五感与感情等精神活动的心3、本能--维持肉体所需的欲望4、灵魂--裹

以敬畏之心修行

以敬畏之心修行◎ 信 愿人在天地之间,能生存下来,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如果人有敬畏之心,这世界的灾难,以及个人的疾病,就会少很多。说到敬畏,不仅对可见的敬畏,不可见的,也要敬畏。比如一切圣贤、教主、乃至

学佛后的启示

学佛后的启示◎ 邹 相佛者,觉也,佛是觉悟的人,佛是过去人,人是未来佛。佛法能给我们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能指导我们的生活,助力于我们步入健康的正道之上。学佛十余年来,自觉受益匪浅,启示良

楼宇烈:佛教的现代启示意义

我们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充满了种种的矛盾,人跟自然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自我的身心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造成都可以说是由于我们人的自我的异化。哲学上讲的异化的含义就是本来

再好的关系,走得太近,也是场灾难

距离产生美。不必靠太近,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不必离太远,我们的生活圈还有交际。人和人的相处,是一门学问,要做好一点,真的不容易。离得太远了,关系就淡了;可靠得太近了,恩恩怨怨就来了。不管是家人朋友,还

林克智: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

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普陀山隐秀讲院 林克智据经载大迦叶活到一百多岁时,就把法传给阿难,随之即到王舍城西南方的鸡足山席地而坐,并发誓说:我今以神通力使身体永不败坏,用粪扫衣盖着,等六十七亿七千万年之后,弥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

生活中的佛教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提要 大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为王舍城大富长者子。先与其妻共修梵行,后俱出家于山林,旋往竹林精舍归依释迦世尊,常修苦行,证阿罗汉果。据传佛曾拈花示众,付心印于他。为后世

蔡礼旭:《群书治要》对现代人的启示(第一集)

尊敬的胡小林老师,诸位法师,诸位贵宾,诸位海内外的兄弟姐妹们,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中庸》当中有说到,国家民族将兴,必有祯祥。今天,我们在师父老人家的威德护佑之下,在马来西亚有两天的弘法大会。而我们

香积佛--佛陀指月启示众比丘何为佛法

傍晚,佛陀像往常一样,在树林中徐徐经行。当他走到那条小河边时,忽然听到了一阵争论声。原来,有几个年轻比丘围坐在沙滩上的一株大树下,热烈讨论着什么。他们太专心了,没有察觉到佛陀的到来,继续争执着:“我还

魏德东:灾难危机与宗教慈善事业

11月20至21日,在美丽如画的厦门南普陀寺,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暨第二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厦门南普陀

魏德东:爱与敬畏是灾难给人类有价值的启示

爱与敬畏是灾难给人类有价值的启示魏德东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9.0级大地震,又引发了海啸与核电站爆炸,诸灾相遇,创伤倍增,震惊世界。每每灾难降临,无不打动宗教信仰者的心怀。在一般科学意义上,灾

宿王华菩萨--灾难是人类觉醒的翅膀

相信人们都是非常害怕灾难的,因为这些东西从来不讲情面,而且很可能夺走我们最珍贵的东西,而其实这些灾难,其实也都是婆娑世界的苦啊!总是在一个接着一个的向人类走来,生命中的无奈啊!总是让我们的生活面临着诸

卢志丹: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传家宝”

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传家宝节选自 卢志丹居士《结佛缘,好人缘》据佛典记载:有位书生以教书为生,但是家乡环境贫困,教书所得很微薄,他只好远离家乡到遥远的都市教书。二十年后,好不容易积存了一些钱,他带着这些

大迦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大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为王舍城大富长者子。先与其妻共修梵行,后俱出家于山林,旋往竹林精舍归依释迦世尊,常修苦行,证阿罗汉果。据传佛曾“拈花示众”,付心印于他。为后世禅宗初祖。佛灭度后主持僧团,集众

方立天:佛教四缘说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佛教四缘说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方立天一年前,笔者曾撰写过《佛教生态哲学与现代生态意识》(载《文史哲》2007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2期)一文,从佛教缘起论与生态构成、佛教宇宙图式论与生态

方立天:佛教生态哲学的现代启示

摘要:佛教生态哲学(缘起论、宇宙图式论、因果报应论、普遍平等观),与基此之上的佛教环境伦理实践模式(破我执、断贪欲,不杀生、放生和护生,素食,惜福、报恩),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但这些合理有效的因

陈星桥:法难形成的原因影响及其启示

法难形成的原因影响及其启示二千多年来,佛教以其慈悲、和平的形象,充满智慧的教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的传播,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这是令广大佛教徒感到自豪和欣慰的。不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在各

杨曾文:太虚大师整理僧伽制度思想的启示

太虚大师整理僧伽制度思想的启示杨曾文内容提要:论文对大虚大师关于改革整理僧伽制度的思想进行回顾,指出其中三点即使对当代佛教也有重要启示的意义。关键词:大虚、人生佛教、僧伽制度、僧制太虚大师(18891

禅宗文化:禅文化的渊源及其现代启示

引言:佛教本质上不是宗教,是人类心灵的升华和超越。佛是觉的意思,觉悟人生的本体,觉悟宇宙,洞察一切法界的本源规律。禅是一种思考,是思维修,禅文化是一种表现,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禅宗的传承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