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魏德东:环保:宗教事业拓展的一个重要空间
2025-01-25 13:07

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巴黎发表了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18至59厘米,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很可能是人类活动。法国总统希拉克用诗一样的语言发出呐喊:地球在呻吟:飓风、洪涝、旱灾,种种极端气候反应就是证明;大自然在呻吟:地球上的物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环保运动为当代宗教事业的拓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空间。

从思想层面而言,宗教参与环保事业没有任何障碍。在以亚伯拉罕为祖先的一神教那里,上帝将大地委托给人类管理,人是大自然的管家,有责任完成好上帝的委托。在佛教、道教等东亚宗教传统中,大自然和人类是一体的,具有平等的地位,对自然的尊重就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在林林总总的民间信仰中,山河湖泊风雨雷电等自然之物甚至具有神性,需要人类顶礼膜拜。

在现实生活中,宗教界对环保事业的参与可分为批评和建设两大类。就批评一面而言,宗教界有必要将各自宗教义理中合乎环保理念的思想提炼出来,作为社会批判的工具,对重大的社会决策和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判断,发出宗教界的声音。1998年华东大水期间,有基督教徒认为这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被视作大逆不道。不过从基督教的视角看,因为人类背离上帝的教诲,在江河大地上为所欲为,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惩罚。在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上帝的谴责也难说有什么大过。每个人都有从自己的角度评论社会事务的权利。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佛教界发展出一种新的思想流派,被称作批判佛教,其核心就是用佛教的缘起共生理念,对社会事务予以佛教批判。宗教,先天具有的批判品格,在建设和谐世界的今天,值得恢复和弘扬。

环保问题,往大了说关乎大政方针和国际关系,往小了说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为宗教界建设性地参与环保事业提供了条件。宗教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环保内涵,比如按照宗教理想美化园林、放生、惜福等等。在当代,宗教徒也发展出多种多样的参与环保的形式。在台湾,许多佛寺鼓励占信众多数的妇女使用反复利用的家常工具,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碗筷的使用;佛寺还经常组织环保日带领信众到山河间捡拾垃圾。弘誓佛学院不大的院子里,收留了好多流浪狗流浪猫。一些宗教徒还发起多种环保民间组织,印刷环保杂志、做电视节目,从多个方面引导大众的思想和行为。

任何宗教的发展,都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开发体现时代精神的活动形式。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环保事业如火如荼的时刻,宗教界对环保事业的主动参与,必为宗教自身的发展拓展空间。宗教与社会将取得双赢。

End

从艺术到宗教

◎ 蒋 勳在中国历史上,晚唐和南朝的文学,其实都属于感伤美学。从李叔同早期的诗句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灿烂华丽后的幻灭,隐隐含着一股忧伤。这也许跟他父亲早逝,母亲坎坷的偏房命运戚戚相关。他虽然出生

李炳南:人格事业

俗话说:「在家为民百年,不如作官一日。」作了官,名留青史,子孙与有荣焉。但是,孔子告诫弟子,一个人是否作官,有无地位,不值得忧愁,应该忧愁的是人格事业有否建树了?若真能著书立说,也是不错。如果一味钻营

李炳南:佛教和其他宗教有何不同之特色?

问:佛教和其他宗教有何不同之特色?(胡美月)答:在因地讲,他教重信受服从,佛教则重信解觉悟。在果地讲,他教不断生死轮回,佛教独能得到不生不灭。在崇拜讲,他教推重天帝最尊,尝罚由之,佛教则视天帝为凡夫,

禅心看事业

格局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也可以使人洒脱、智慧地看待人生。然而,要真正提升一个人的格局绝非易事。在很多人看来,命运让我们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想尽办法追求,比如通过各种手段坐上某个位子

疫情下物我关系的宗教学反思

◎ 温金玉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袭击了我们,让传统喜庆的春节笼罩在恐慌与焦虑的气氛之中。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

果子的宗教想象

◎ 孙英刚水果是中古时期佛教寺院的重要食物来源,不但可以作为时药,还可以在过中之后榨汁饮用,补充能量,也就是作为非时药。水果对于佛教的重要性,可以从佛经屡屡出现的佛祖关于水果的谈话、佛教文献中数量众多

宗教与迷信之区别

宗教与迷信之区别◎ 惟 贤 宗教与封建迷信是有很大的区别。一、产生的来源不同封建迷信来自民间,涉及民间的习惯、民间的传说、民间的理想、民间的愿望。而宗教的产生有其历史、教主及教义,既有产生的历史根源

佛教与慈善事业

◎ 本 焕诸佛菩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胸怀救度一切众生。我出家80年来始终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悲愿行化于世间,并把这句话亲自题写成条幅悬挂在方丈室。佛教所奉行的慈善事业,就是指从事慈悲

我的宗教经验

我的宗教经验太虚大师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

元宪宗举行宗教辩论

元代的大臣郝经给元世祖忽必烈的上书《立政议》中对元宪宗蒙哥的评价:先皇帝初践宝位,皆以为致治之主,不世出也。既而下令鸠括符玺,督察邮传,遣使四出,究核徭赋,以来民瘼,污吏滥官,黜责殆遍,其愿治之心亦切

评《真宗教旨》

◎ 杨仁山 十余年前,获《真宗教旨》一卷,悉心研究,觉与经意不合处颇多,遂参注行间,以备刍荛之采。真心论道,不避忌讳,所谓个中人方谈个中事也。近时泰西各国办理庶务,日求进益,总不以成法为足。贵宗广布佛

宗教文化存在盲区

近日,学者楼宇烈在家中接受《新京报》记者的访问。楼宇烈研究佛学多年,访问即从佛教切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谈到人们如何认识自我安放身心,最后又回到宗教教育问题。    新京报:你提到以佛治心,佛

古丝路之宗教音乐交流融合

古丝路之宗教音乐交流融合--以唐代法曲为例◎ 陈 然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桥梁。音乐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能够超越语言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始,音乐文化交流就日益频繁起

佛学与宗教及科学

◎ 太 虚佛学的本质固为美满,而流行在世界上,必须适应于社会文化,方算真俗不二、圆融无碍的大教。现在世界文化,大致不出宗教与科学二种:宗教为富于情意的,其力量在团结人心;科学为富于理智的,其功用在能分

一日禅|一切事业,都需要在缓慢里成就

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为成功付出了相当努力,就可望成功。急于求成的人,自认为可以比别人更快一步,不让自己积淀得更深厚些,成功的分量超过付出的汗水,反而不能长久。成功也从来都没有捷径,如果你认真地努力了,那

陈兵:佛教心理学 第八节 罪犯改造及“事业法”

第八节罪犯改造及事业法佛教心理学还可以广泛运用于罪犯改造,并成就消灾、除难、增益福德、协调人际关系等世俗事业。佛教界在这些应用上,积累有大量经验。一、佛教与罪犯改造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是社会教育的一大课

科学vs宗教?不,科学与宗教携手并行

2007年新加坡高校入学考试出了一道作文题:科学提倡怀疑精神,宗教信仰镇压怀疑精神,你对此认可多少?科学与宗教(资料图)基于某些历史原因,宗教曾经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尤其是在近代自然学科崛起后,宗

净慧长老:想成就大事业 就要牢牢记住这个八个字

一、感恩人生在世,接受了来自国家、来自社会、来自师长、来自父母的种种恩惠,如果我们把生命存在的各种关系都排除掉,我们的个体生命在哪里呢?我们的个体生命能否存在呢?可以说,离开种种因缘条件,我们个体的生

一日禅丨欲成大事业,先破心中贼

破身外贼易,破心中贼难。很多时候人生都是这样的,当你觉得诸事不顺时,也许你可以试着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内心,去检索心内的陋习,跨越自己的心坎。很多人说,人生有两条路,一条叫做心历,一条叫做经历。然而心历引

多维空间的生命透视

佛教以缘起思想为内核的生命观,表达了珍视人生、生命平等和积极进化的理念,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基础;对当前世间物本生命观所导致的拜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潮,是一剂很好的清洗良方;而对于当今

雪漠:人为什么在走投无路时,才和宗教搭上关系?

◎问:有一种现象,很多人都是在人生不得意时跟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人说:信仰宗教是弱者的表现。人为什么在走投无路时,才和宗教搭上关系?●雪漠:许多人只有在走投无路时才去关照精神。平时,他的心灵被外部的

金易明:汉传佛教慈善事业之义理依据与社会背景

汉传佛教慈善事业之义理依据与社会背景中国佛教,特别是汉传佛教,力倡社会慈善事业。本论欲说明的是:在中国历朝历代开展慈善事业的进程中,必须明确佛教慈善的特殊内涵,在此基础上才能评判佛教慈善事业的曲直和是

方广锠:中国宗教文献研究的新动向

2004年11月18日至21日,中国宗教文献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京都召开。来自中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美国、奥地利、德国等国的学者26 人在会上发表论文,并就中国宗教文献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李向平:社会缺席,宗教安在?

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宗教的社会存在及其表达形式,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据统计,目前中国有佛、道、伊、天、基等五大主要宗教,信教群众大约上亿,宗教教职人员30多万,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活动场所1

李向平:精英“老板宗教徒”:真信仰还是假信仰?

精英“老板宗教徒”:真信仰还是假信仰?李向平信仰危机与信仰问题,多少年来一直纠缠着中国人,也纠缠着中国社会精英——企业家阶层。(图片来源:资料图)编者按:面向企业家开办的各种国学班、佛学班已成为潮流。

麻天祥:宗教哲学方法的理论探索

哲学是爱智之学,宗教哲学是以智慧思虑、认识无限或本体之学。智慧是如何认识无限的进路,或者说怎样实现终极关怀的合理性过程。就学术研究而言,宗教哲学显然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哲学的研究方法及领域可以概

魏德东:因明论证

因明论证魏德东唯识的因明论证,是与唯识理论的丰富发展并行的。无着的《摄大乘论》和世亲的论释,已经有其雏形,但明确地以比量形式论证唯识,还是6世纪以后。从思想史的维度看,唯识的因明论证可以分为无性、陈那

魏德东:从“心”开始,和谐生态

从“心”开始,和谐生态魏德东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可以说是最重视心性理论的宗教。通过对心的本质、作用以及觉悟方式的阐发,佛教高扬了人的主体性,弘扬了人的理性。强调心的作用及其觉悟,堪称佛教思想的特质。

魏德东:雾霾源自心霾 善行创造净土

雾霾源自心霾 善行创造净土《净土》杂志2014年第1期文/魏德东2014年2月下旬,以北京为中心,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3亿民众处于严重的雾霾之中。都市乡村,云苫雾罩,人们蜷缩着、憋屈着、咳嗽着、

魏德东:佛教的生态观

佛教的生态观魏德东“生态”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盖指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生态观就是人们对生态问题的看法、观念。早在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Haeckel)就提出了“生态学”一词,专指

魏德东:佛教与生态

佛教与生态魏德东佛教不是生态学,但佛教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在生态危机日益深重的今天,佛教的生态观能够给予我们有益的启迪。佛教生态观的哲学基础是缘起论。“缘起”的含义,是指现象界的一切存在,都是由条件

魏德东:宗教的当代功能

自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来,国际社会科学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宗教将会逐渐衰弱直至灭亡。早在1710年,英国的托马斯沃尔斯顿就为宗教的灭亡预定了日期。他认为宗教不过是原始时

魏德东:从北大清华出来的和尚们

最早接触的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和尚是河北的释明海法师,哲学学士。后来又认识了他的师弟,毕业于北大地质系的明影法师。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得知文革之后,前前后后约有5位以上的北大校友出家为僧。上周末与家人去北京

魏德东:如何看待大学生信教

在今年评阅的毕业论文中,一篇有关北京大学生团契的硕士论文引发笔者的思考。作者对两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基督教聚会点作了为时1年多的追踪观察,在此基础上完成论文,资料鲜活而生动。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信仰宗教?这

魏德东:从经济学角度看宗教

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宗教社会学家在历经30多年的艰苦探索之后,终于赢得了突破,提出了新的理论范式,这就是宗教市场堆。创立宗教市场论的核心人物是美国的罗德尼斯达克(Rodney Stark),他曾长期

魏德东:青藏铁路的宗教意义

公元641年,在著名的唐蕃古道上,文成公主开始了她的西藏之行,历时3年,终抵拉萨。公元2006年,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再一次为古道欢呼庆祝青藏铁路通车。不知还有多少类似的执著,能够流过1365个春秋。说到

魏德东:中国的宗教与法治研究

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一直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对象,但将其与中国现状联系起来研究,则是新世纪的新特色。政教关系正日益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话题。法学界评论宗教问题,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是关于南海观音像的塑立与政教关系问

魏德东:宗教对死刑的看法

岁末年初,一股血腥的味道笼罩全球。伊拉克赶在新年前处死了萨达姆,新年后又绞死其弟。中国传来的本是好消息:元旦开始,下放给地方法院23年的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未想到在新政前的3天,陕西省高法匆匆

魏德东:感受宗教政策的开放

从大众的视角看,近年来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宗教活动场所,反映出中国宗教的进步,也体现了宗教政策的日益开放。依据《宗教事务条例》,筹备宗教活动场所必须由宗教团体向县级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同意后报请市级宗教

魏德东:环保:宗教事业拓展的一个重要空间

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巴黎发表了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18至59厘米,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很可能是

魏德东:大学生如何看宗教

自到大学教书以后,每年秋冬季节,笔者都会带学生到北京的各个宗教场所走走,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听听大学生对宗教的看法。在过去的一个月,和学生们利用3个周日,先后拜访了道教的白云观、伊斯兰

魏德东:论佛教唯识学的对象理论

论佛教唯识学的对象理论魏德东唯识学是大乘佛教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整个佛教体系中最具哲学性的学派。唯识思想的独特之处,就是它的对象理论。唯识家从自我意识出发,含摄整个世界于意识中,认为一切对象都是识

魏德东:世界佛教论坛感言

世界佛教论坛感言魏德东4月14日下午,世界佛教论坛的代表正在参访净慈寺,突然听到一片尖叫声。扭头看时,但见一群中青年妇女正踮脚齐呼:“济群法师!济群法师!”原来这是济群法师的粉丝,而且是一群“麻辣济丝

魏德东:为什么女性更信仰宗教

在宗教社会学中,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信奉宗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就目前中国的宗教集会来说,大多数场所的男女性别比例不会超过3:7,也就是说有7成以上参加宗教集会的人是女性。而且这一现象具有全球性。这

魏德东:佛教在美国:说说中国佛教对美国的“渗透”

很多人都担心外国宗教渗透中国。这也是事实,不过,中国宗教也在渗透外国。2008年放春假,休斯敦的朋友约我去看看那里的佛寺和道场。2天的时间,我们参访了德州佛教会的玉佛寺、台湾中台禅寺休斯敦道场、新加坡

魏德东:灾难危机与宗教慈善事业

11月20至21日,在美丽如画的厦门南普陀寺,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暨第二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厦门南普陀

魏德东:大众需求宗教文化

近年来,有关宗教文化的话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上个世纪90年代,学术界努力论证宗教是文化的命题,希望依此稀释乃至替代宗教是鸦片的先见,为宗教在当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开辟空间。然而,进入新世纪,学术界的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