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至21日,在美丽如画的厦门南普陀寺,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暨第二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厦门南普陀寺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台湾慈济功德会、法鼓山以及大陆地区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机构的代表50多人,以及南普陀寺的信众300多人参加了研讨。
论坛共收到论文33篇,大家以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为主题,分别讨论了宗教界汶川救灾的经验与启示、大陆佛教慈善事业的模式与实践、佛教慈善的思想和意义、大陆宗教慈善事业的政策与现状以及宗教间慈善的经验交流等问题。论坛在多个方面深化了对宗教公益事业价值的理解。
一,在灾难危机中,宗教慈善公益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论坛有13篇论文直接总结了宗教团体参与汶川地震救灾的经验。通过论文我们知道,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道教都投入到救灾一线,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时、有效地展开救人救灾活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宗教界的救灾不仅能在物质层面给予灾民救助,更能在精神层面给予他们抚慰。宗教界通过宗教仪式、心理疏导等方法,能使灾民获得心灵的安宁。多个宗教团体提到,他们在救灾中,既要让灾民身安,还要发挥宗教义理、宗教心理方面的优势,努力让灾民心安。宗教界的出现甚至对社会治安都有直接的帮助作用。事实证明,宗教界的救灾具有政府和其他团体不可替代的力量。宗教在精神层面的独特价值在汶川地震中得到最鲜明的体现。
二,爱是人类最共同的语言,慈善公益事业为不同宗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提供了最好的对话与交流平台。在救灾中,我们看到,所有的宗教都在尽量淡化自己信仰的独特性,而将精力用在救人救灾中。不同的宗教在救灾中相互配合,在爱的奉献中实现相互理解,真正地实现宗教对话。以男女不共住为戒律的佛寺变成了禅房,108个新生命呱呱的哭声宣告了当代中国佛教的宽容与博大。为了与不同信仰的灾民打成一篇,天主教的修女脱去了道服。专门为穆斯林学生募集资金的救助会不分民族地为灾区学生发放善款。可以说,宗教界在抗震救灾中真正做到了自利利人,在救灾的同时也升华了自身。
宗教慈善公益事业还成为不同地区人民加深交流的有效媒介。自90年代慈济功德会参与大陆救灾以来,大陆人民正是在慈善活动中认识了慈济功德会、法鼓山等台湾宗教团体,今年慈济慈善基金会又成功在大陆注册。可以说,台湾宗教界的慈善活动,使大陆人民对台湾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成为两岸人民相互理解的桥梁。
三,公益慈善事业是古今中外一切宗教所共有的核心价值。有多篇论文探讨了中国古代佛教的慈善公益事业,大家突然发现几乎从佛教传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就作为社会服务的有效载体而存在,填补了中国社会公共空间的空白,成为佛教中国化的重要社会根源。有论文讨论了近代以来的佛教大师对慈善事业的重视,他们甚至提出,没有慈善事业的佛教不是真正的佛教。有的学者介绍了日本佛教的慈善事业,指出了传统的佛教慈善与近现代的佛教社会慈善的异同。
四,宗教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制度保障。在讨论中,多篇论文讨论了宗教参与公益事业的法律政策保障的问题。从历史的视角看,中国的宗教公益事业刚刚起步,因此从教界到政界,都还没有找到迅速有效地参与公益事业的最好方式。而且仍然有人或团体对宗教带有怀疑和歧视的态度,即便是在救灾中,他们也担心宗教会在救灾中过于表现自己,并因之对宗教团体的救灾设置种种障碍。在讨论中,多名学界和教界代表提出,应尽快建立一部慈善法,以使宗教慈善事业在法治的轨道上发展。
五,宗教公益事业的历史使命。宗教永远都是与时俱进的,这是宗教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然而,每一个时代,宗教都要找到最有效地奉献社会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从历史的长河看,中国社会在经济现代化初步实现之后,建立一个人民自愿基础上的公民社会,就是历史的必然。宗教团体作为公民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救苦救难的意义,更可以使教会成为民主意识的训练场。宗教团体带领大众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将使人民真正理解、体会自愿基础上的社会自治的根本价值,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多难兴邦,任何灾难都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中国宗教界在汶川救灾中的杰出表现,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宗教发展的最新成就,也使大众真切地体会到了中国宗教的积极意义。在讨论中,看着汶川赈灾的一幕幕画面,每个人都压抑不住泪水。南普陀寺是太虚大师提出人间佛教理念的地方,后来妙湛老和尚又以勿忘世上苦人多为宗旨创建了慈善基金会,在此研讨宗教与公益事业问题,亦增添了研讨会的历史情怀。
End
◎ 蒋 勳在中国历史上,晚唐和南朝的文学,其实都属于感伤美学。从李叔同早期的诗句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灿烂华丽后的幻灭,隐隐含着一股忧伤。这也许跟他父亲早逝,母亲坎坷的偏房命运戚戚相关。他虽然出生
问: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但是要紧在临终一刹那间念头,如果遇上水火灾难或者发生车祸,这样就没有预备念佛,能够往生吗?李炳南答:念成习惯后,自然脱口而出。我们看到世上的人,一遇到痛苦,就会呼天呼地,喊爹喊娘
问:佛教和其他宗教有何不同之特色?(胡美月)答:在因地讲,他教重信受服从,佛教则重信解觉悟。在果地讲,他教不断生死轮回,佛教独能得到不生不灭。在崇拜讲,他教推重天帝最尊,尝罚由之,佛教则视天帝为凡夫,
一、逆境得转变,灾难能消除人的苦乐,原是一种果报,这却得合三世来观,若不懂这个道理,是很难讲通的。现在我们遭受逆境,遭遇灾难,当然是因果关系;要最快的把他转变消除,就是「念佛」。经上说过:至心念佛一句
◎ 温金玉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袭击了我们,让传统喜庆的春节笼罩在恐慌与焦虑的气氛之中。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全力奋战,广大医务人员无
由于我的自私自利,由于我的虚荣浮华,造成了包括我父母在内四对老人的苦难折磨,我拆散了两个家庭,让两个孩子都没有了正常的生活环境,我现在是人财两空,身败名裂。也许你正准备找一个情人,也许你现在就是别人的
有一位上海的女士一见到我就痛哭流涕,说她丈夫欺骗她。她刚跟她丈夫结婚半年,她丈夫就在外面花天酒地、吃喝嫖赌,是个流氓。她说她现在想离婚,想找一个好人过日子,问我行不行。我看着她说:我直接跟你讲,你找不
◎ 孙英刚水果是中古时期佛教寺院的重要食物来源,不但可以作为时药,还可以在过中之后榨汁饮用,补充能量,也就是作为非时药。水果对于佛教的重要性,可以从佛经屡屡出现的佛祖关于水果的谈话、佛教文献中数量众多
宗教与迷信之区别◎ 惟 贤 宗教与封建迷信是有很大的区别。一、产生的来源不同封建迷信来自民间,涉及民间的习惯、民间的传说、民间的理想、民间的愿望。而宗教的产生有其历史、教主及教义,既有产生的历史根源
◎ 本 焕诸佛菩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胸怀救度一切众生。我出家80年来始终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悲愿行化于世间,并把这句话亲自题写成条幅悬挂在方丈室。佛教所奉行的慈善事业,就是指从事慈悲
◎ 文 珠 回顾近年科学的导向,是毁灭性武器的发明,多于建设性的设备。假如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假如核子战争发生,世界人类的悲惨结局,科学家们实难辞其咎。当时代杂志,最近访问前苏联领袖戈巴卓夫,问他美苏
◎ 稻盛和夫我认为人心是一种由多个同心圆环绕而成的多层次结构。由外向内依序为:1、知性--后天所学到的知识和道路2、感性--主宰人的五感与感情等精神活动的心3、本能--维持肉体所需的欲望4、灵魂--裹
我的宗教经验太虚大师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
元代的大臣郝经给元世祖忽必烈的上书《立政议》中对元宪宗蒙哥的评价:先皇帝初践宝位,皆以为致治之主,不世出也。既而下令鸠括符玺,督察邮传,遣使四出,究核徭赋,以来民瘼,污吏滥官,黜责殆遍,其愿治之心亦切
◎ 杨仁山 十余年前,获《真宗教旨》一卷,悉心研究,觉与经意不合处颇多,遂参注行间,以备刍荛之采。真心论道,不避忌讳,所谓个中人方谈个中事也。近时泰西各国办理庶务,日求进益,总不以成法为足。贵宗广布佛
近日,学者楼宇烈在家中接受《新京报》记者的访问。楼宇烈研究佛学多年,访问即从佛教切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谈到人们如何认识自我安放身心,最后又回到宗教教育问题。 新京报:你提到以佛治心,佛
古丝路之宗教音乐交流融合--以唐代法曲为例◎ 陈 然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桥梁。音乐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能够超越语言障碍进行传播和交流。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始,音乐文化交流就日益频繁起
◎ 太 虚佛学的本质固为美满,而流行在世界上,必须适应于社会文化,方算真俗不二、圆融无碍的大教。现在世界文化,大致不出宗教与科学二种:宗教为富于情意的,其力量在团结人心;科学为富于理智的,其功用在能分
距离产生美。不必靠太近,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不必离太远,我们的生活圈还有交际。人和人的相处,是一门学问,要做好一点,真的不容易。离得太远了,关系就淡了;可靠得太近了,恩恩怨怨就来了。不管是家人朋友,还
2007年新加坡高校入学考试出了一道作文题:科学提倡怀疑精神,宗教信仰镇压怀疑精神,你对此认可多少?科学与宗教(资料图)基于某些历史原因,宗教曾经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大帽子。尤其是在近代自然学科崛起后,宗
◎问:有一种现象,很多人都是在人生不得意时跟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人说:信仰宗教是弱者的表现。人为什么在走投无路时,才和宗教搭上关系?●雪漠:许多人只有在走投无路时才去关照精神。平时,他的心灵被外部的
汉传佛教慈善事业之义理依据与社会背景中国佛教,特别是汉传佛教,力倡社会慈善事业。本论欲说明的是:在中国历朝历代开展慈善事业的进程中,必须明确佛教慈善的特殊内涵,在此基础上才能评判佛教慈善事业的曲直和是
2004年11月18日至21日,中国宗教文献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京都召开。来自中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美国、奥地利、德国等国的学者26 人在会上发表论文,并就中国宗教文献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宗教信仰不等于科学——从佛法与科学的关系谈起李向平上世纪初,有科学家如王小徐等特别关注佛法与科学的关系。与科学结合,成为当时佛教复兴思潮中的一大波澜。近年来,又有科学家将量子物理学的理论与佛法比较,旧
一、供方与需方的宗教关系在斯达克等学者建立的宗教经济模型中,任何社会的宗教子系统都跟世俗(或商业)经济子系统完全类似,表现为两者都包括有价值的产品的供求互动。宗教经济的构成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信徒(需求
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宗教的社会存在及其表达形式,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据统计,目前中国有佛、道、伊、天、基等五大主要宗教,信教群众大约上亿,宗教教职人员30多万,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活动场所1
精英“老板宗教徒”:真信仰还是假信仰?李向平信仰危机与信仰问题,多少年来一直纠缠着中国人,也纠缠着中国社会精英——企业家阶层。(图片来源:资料图)编者按:面向企业家开办的各种国学班、佛学班已成为潮流。
哲学是爱智之学,宗教哲学是以智慧思虑、认识无限或本体之学。智慧是如何认识无限的进路,或者说怎样实现终极关怀的合理性过程。就学术研究而言,宗教哲学显然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哲学的研究方法及领域可以概
因明论证魏德东唯识的因明论证,是与唯识理论的丰富发展并行的。无着的《摄大乘论》和世亲的论释,已经有其雏形,但明确地以比量形式论证唯识,还是6世纪以后。从思想史的维度看,唯识的因明论证可以分为无性、陈那
从“心”开始,和谐生态魏德东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可以说是最重视心性理论的宗教。通过对心的本质、作用以及觉悟方式的阐发,佛教高扬了人的主体性,弘扬了人的理性。强调心的作用及其觉悟,堪称佛教思想的特质。
雾霾源自心霾 善行创造净土《净土》杂志2014年第1期文/魏德东2014年2月下旬,以北京为中心,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3亿民众处于严重的雾霾之中。都市乡村,云苫雾罩,人们蜷缩着、憋屈着、咳嗽着、
佛教的生态观魏德东“生态”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盖指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生态观就是人们对生态问题的看法、观念。早在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Haeckel)就提出了“生态学”一词,专指
佛教与生态魏德东佛教不是生态学,但佛教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在生态危机日益深重的今天,佛教的生态观能够给予我们有益的启迪。佛教生态观的哲学基础是缘起论。“缘起”的含义,是指现象界的一切存在,都是由条件
自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来,国际社会科学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宗教将会逐渐衰弱直至灭亡。早在1710年,英国的托马斯沃尔斯顿就为宗教的灭亡预定了日期。他认为宗教不过是原始时
最早接触的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和尚是河北的释明海法师,哲学学士。后来又认识了他的师弟,毕业于北大地质系的明影法师。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得知文革之后,前前后后约有5位以上的北大校友出家为僧。上周末与家人去北京
在今年评阅的毕业论文中,一篇有关北京大学生团契的硕士论文引发笔者的思考。作者对两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基督教聚会点作了为时1年多的追踪观察,在此基础上完成论文,资料鲜活而生动。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信仰宗教?这
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宗教社会学家在历经30多年的艰苦探索之后,终于赢得了突破,提出了新的理论范式,这就是宗教市场堆。创立宗教市场论的核心人物是美国的罗德尼斯达克(Rodney Stark),他曾长期
公元641年,在著名的唐蕃古道上,文成公主开始了她的西藏之行,历时3年,终抵拉萨。公元2006年,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再一次为古道欢呼庆祝青藏铁路通车。不知还有多少类似的执著,能够流过1365个春秋。说到
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一直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对象,但将其与中国现状联系起来研究,则是新世纪的新特色。政教关系正日益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话题。法学界评论宗教问题,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是关于南海观音像的塑立与政教关系问
岁末年初,一股血腥的味道笼罩全球。伊拉克赶在新年前处死了萨达姆,新年后又绞死其弟。中国传来的本是好消息:元旦开始,下放给地方法院23年的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未想到在新政前的3天,陕西省高法匆匆
从大众的视角看,近年来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宗教活动场所,反映出中国宗教的进步,也体现了宗教政策的日益开放。依据《宗教事务条例》,筹备宗教活动场所必须由宗教团体向县级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同意后报请市级宗教
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巴黎发表了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梗概,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18至59厘米,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很可能是
自到大学教书以后,每年秋冬季节,笔者都会带学生到北京的各个宗教场所走走,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听听大学生对宗教的看法。在过去的一个月,和学生们利用3个周日,先后拜访了道教的白云观、伊斯兰
论佛教唯识学的对象理论魏德东唯识学是大乘佛教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整个佛教体系中最具哲学性的学派。唯识思想的独特之处,就是它的对象理论。唯识家从自我意识出发,含摄整个世界于意识中,认为一切对象都是识
世界佛教论坛感言魏德东4月14日下午,世界佛教论坛的代表正在参访净慈寺,突然听到一片尖叫声。扭头看时,但见一群中青年妇女正踮脚齐呼:“济群法师!济群法师!”原来这是济群法师的粉丝,而且是一群“麻辣济丝
在宗教社会学中,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信奉宗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就目前中国的宗教集会来说,大多数场所的男女性别比例不会超过3:7,也就是说有7成以上参加宗教集会的人是女性。而且这一现象具有全球性。这
很多人都担心外国宗教渗透中国。这也是事实,不过,中国宗教也在渗透外国。2008年放春假,休斯敦的朋友约我去看看那里的佛寺和道场。2天的时间,我们参访了德州佛教会的玉佛寺、台湾中台禅寺休斯敦道场、新加坡
11月20至21日,在美丽如画的厦门南普陀寺,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暨第二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厦门南普陀
近年来,有关宗教文化的话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上个世纪90年代,学术界努力论证宗教是文化的命题,希望依此稀释乃至替代宗教是鸦片的先见,为宗教在当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开辟空间。然而,进入新世纪,学术界的这一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在笔者看来,原本是杭州大剧院演出的歌舞诗剧《和平颂》与普陀山南海观音广场前的闭幕式。然而,甫一抵京,就收到外国友人的电子邮件:论坛给我最深刻印象的部分是在上海举办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