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未来怎样取决于你自己
2024-12-03 08:28

未来怎样,取决于你自己

文/一行禅师

真正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第一法印是诸行无常。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连续两个刹那保持不变。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孔夫子在注目江河时,慨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佛陀要求我们不要只是谈论无常,而要把它作为工具,以帮助我们契入实相,从而获得解脱的智慧。

诸行无常

我们也许想说因为事物是无常的所以才有痛苦。但佛陀却鼓励我们进一步观察一下:没有无常,生命怎么可能产生?没有无常,我们怎么能够转化掉自己的痛苦?没有无常,我们的小女儿怎么能够成长为一个妙龄女郎?没有无常,社会状况怎么能改善?为了社会正义和希望,我们需要无常。

如果你很痛苦,那不是因为事物无常,而是因为你错以为事物有恒。一朵花凋谢时,你不会太难过,因为你知道花开易谢,原本无常。但是你却不能够接受你所热爱的人遭受无常,当她去世时,你会悲痛万分。如果你看透事物无常的本质,那么你现在就会尽最大努力使她过得快乐。认识到无常,你会变得积极、慈悲和富有智慧。无常是好事情。没有无常,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有了无常,万物的变化才成为可能。我们不仅不应该抱怨,相反我们应说:无常万岁!无常,是我们解脱的一个工具。

诸法无我

第二法印是诸法无我。如果你相信有一个持久的、永恒存在的、独立自主的我,那么你的信仰就不能被称之为佛教。无常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说的,无我则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说的。

当我们修习《金刚经》时,愈深入地体察我、人、众生、寿者这些名相,我们就会发现,我与非我、人与非人、众生与非众生、寿者与非寿者之间是没有界限的。当我们在绿色的原野上漫步时,我们就会意识到,我们是由空气、阳光、矿物质和水构成的,我们是大地和蓝天之子,与其他所有有生命、无生命的事物都有联系。这就是修习无我观。佛陀教导我们要安住于正念,谛观相即、无我、无常,从而进入三摩地。

涅槃寂静

第三法印是涅槃寂静 ,涅槃的意思是灭除 --灭除烦恼和名相。人类的三个基本烦恼是贪、嗔、痴。痴(avidya)是没有能力理解事实真相,是其他两种烦恼的基础。因为愚痴,我们贪求那些会将我们毁坏的事物,并对很多事情感到嗔怒。我们试图按自己的设想来把握世界,结果我们很痛苦。涅槃,熄灭所有的烦恼,象征着自由的诞生。一个事物的湮灭总是意味着另一个事物的诞生--当黑暗消失时,光明就出现了;当痛苦消失时,安详和幸福就会出现。

很多学者说涅槃就是空,空无所有,佛教徒所追求的就是不生。他们曾经被涅槃之蛇咬过吧。在很多经典中,佛陀说,很多苦行者和婆罗门把他的教义描述成空无所有和不存在,这是错误的。佛陀告诉我们,涅槃是为了防止我们执著于无常、无我这些名相;如果我们被涅槃束缚住了,我们又怎能解脱呢?

如果我们学会了怎样灵活地运用名相概念,而不被它们所束缚,那么名相概念就是有用的。临济禅师说佛来斩佛,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有佛这个念头,妨碍了你直接去体验佛性,你就是被你的名相概念束缚住了,解放自己、体验佛性的唯一方法是除掉你心中佛这个概念。这是修行的秘诀。如果你被名相概念束缚住了,你就会失去解脱的机会。学会超越你对实相的想像(即想蕴)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满脑子是名相概念,你就永远不可能获得解脱。学习深入地观察事物的本质,直接体验实相而不是用名相概念这些术语来描绘它,这就是修行。

每个能够经受住三法印检验的法就是佛法。佛陀教我们以无常作为深入观察的工具,但是如果我们被无常束缚住了,他就提供我们无我这个工具;如果我们又被无我束缚住了,他就教给我们涅槃--灭除一切苦恼和名相概念。《百喻经》中佛陀讲了一个故事:有个人很渴,人们叫他到河边去喝水,可是他看到浩浩荡荡的河水,却烦恼起来,说:我怎么能喝得完这么多的水呢?他拒不饮水,最后死在河岸上。我们当中有很多人也是这样死的。如果我们把佛法当名相概念来接受,那我们就会死于因误会事物本质而产生的痛苦中。但是如果我们依佛法修行,运用我们自己的智慧,我们就有机会喝到水,并且渡过河流、到达彼岸。

End

你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 扎西拉姆多多有人尖刻的嘲讽你,你马上尖酸的回敬他。有人毫无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马上轻蔑的鄙视他。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马上加倍证明你更厉害。有人对你冷漠,你马上对他冷淡疏远。看,你讨厌的那些人,轻

一滴大悲水 无数未来佛

《妙法莲华经》中,佛告舍利弗:  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以至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童子戏画佛、散乱心

你就是你自己

◎ 无 心一个一度迷茫的青年找到禅师,问:大师,有一件事使我整夜都睡不好,我感到很迷惘,希望你能帮我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禅师听后,没有说话,青年继续说: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肯定有所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刘素云: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出书

世杰:阿弥陀佛!记得两年前,您曾经和我说过,要把我过去几年讲过的东西整理出书,且把书的样本也给我看了,这事被我拒绝了。我当时态度之坚决,可能您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吧。近日,听说您又想把我去年年底与大家的交

未来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大 德德山宣鉴生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865),卒于唐懿宗咸通六年,终年八十四岁。鉴20年出家,受具足戒。他习北禅,精研律藏,对性相诸经,颇有研究,经常向僧人们宣讲《金刚经》,人

你的内心决定你的未来

益西降措仁波切我们学佛需要发心好,发心不好就麻烦,身、口、意,意为重要,你做的是善业还是恶业?在哪里辨别?在你的内心上辨别。心善语意善,心恶语意恶。你内心善就是善业,内心恶就是恶业。所以,发菩提心,发

命运:不是去克服苦难 而是去营造未来

◎ 学 诚问:师父,一味地对别人好,为什么让人厌恶,轻视甚至变得可有可无?是不是越一味地对别人好就越容易失去?答:不要依附于他人乞求自己的快乐。如果我们太执著,自己很苦,把别人也弄得很苦,付出越多,其

照看你自己的心

◎ 梦 参我现在教给你们一个修行的方法--就是照看你自己的心。从早上一醒,一直到晚上睡觉,你都要观看自己一天的心在想些什么。由心作主宰,支配你的身、口。在修行中,我们自从受了三皈依之后,每天一睁开眼,

不贪过去,不贪未来

不贪过去,不贪未来◎ 了 凡禅语说:过去事,莫思量;未来事,莫愿莫求;现在事,与一切事但知无着。佛家不强求,不妄取,贵在随缘。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不欣羡别人,不哀怜自己;不留恋过去,不幻想未来,把

罗安宪:性心情的三维向度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

中国哲学标举性、心、情,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由性、心、情展开的三维向度,其主体是心性之学。心性之学涉及三个基本的维度,亦即三个主要的概念,一是性,二是心,三是情。一、性者,人之天性,本

永远不要,跟别人解释你自己

人生在世,最难做到的事情,就是满足所有人的看法。不管你做的多么完美,在嫉妒你的人眼里,你就是惹人厌;不管你多么善良,在讨厌你的人眼里,你永远是假惺惺。你尝试去解释,可最会发现,越解释越无力,反而可能把

道教圆光术探秘,修法有成,可预测未来!

内容导读笔者几年前曾发表过一篇关于道门内圆光术的文章,介绍了当时尚不为广大爱好者所知的圆光。这几年由于一些人的炒作,圆光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受到爱好者的追捧与误解。因此,笔者发心再撰此文,旨在较全

给二十多岁的你:你的厚度决定你未来的高度

成熟无关年龄,而是看你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责任;高度无关起点,而是看你的努力能积攒怎样的厚度。十个建议,给二十多岁的你2017已过六分之一,今天,就是你能做出努力的最早一天,加油,早安!

8分钟可以读完的《未来简史》精华版

先用最简单的几句话说下作者的大概思路吧。前提1,回顾演化史,人类之所以能从一众动物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人类有虚构的能力,尤其是虚构意义的能力,这使得人类低成本地构建大范围的合作,从而放大人的能力,最终

未来怎样取决于你自己

未来怎样,取决于你自己文/一行禅师真正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第一法印是诸行无常。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连续两个刹那保持不变。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说:人不能两次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