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为善要让天下皆知
2024-10-29 09:44

圣严法师

有些佛教徒问我说,把佛法用在工作场合中,是不是就要凡事退让忍耐、不与人争;而且要默默努力付出,别问成果如何;更不应该常常跑到老板面前报告自己做了什么好事。这跟现实社会的成功术似乎刚好相反,是不是佛教的道理太不切实际了?

所谓默默努力,在我看来,这种做事的态度和想法表面上看,好像很好,其实未必。

为什么呢?

在一个工作团体里,做任何事情都要配合团体的需求,默默努力,意味着这个人根本不跟别人切磋协商,只是闷着头做自己的事。

老实说,这种人大家都怕,他在做什么别人不清楚,他做的事到底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恐怕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想想看,那一个老板会喜欢这种人呢?

有一回,一位信徒带花到寺院里来,也不问人,就自作主张把花摆在佛像前。

后来,有人看到佛像前莫名其妙多了一盆花,就把它拿下来放在一旁。

过一会儿,供花的人回来了,发现花不见了,又把花摆回去,结果,还是被人给撤下来了。这回他生气了,跑来向我告状。

我问他:如果我不问你的意见,就帮你在脸上化起妆来,你愿不愿意?

他回答:当然不愿意!

我说:这就是了!我们的佛前供花有专人负责。你下次带花来,就交给负责的人,让他帮你处理,这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所以,人常常自以为做的是好事,却一厢情愿,不管人家是否需要,好心也就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所以,懂得运用智慧的佛教徒,绝对不会闷着头傻做,也不会老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落落寡欢、怨天尤人。

有智慧的人,知道怎么用和婉的态度跟旁人沟通协调,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做人群中的润滑剂,巧妙解决人与人的纷争;然后,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让自己的理念,得到别人的认同,集聚众人的力量,来完成一个理想的志业。这样,不但成就了理想,也成就了众人。

常常有人说:为善不欲人知,这句话从某些角度来看,也不尽然正确,不妨说:为善要让天下皆知,让天下人都知道你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为了抛砖引玉,起带头的作用,激发大众的善心善念,让大家争相跟随仿效。

这不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着想,这是为大众着想,是当仁不让的。

摘自圣严法师《人行道》

End

心地善良 家国天下

◎ 任 之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星云大师的文集《献给旅行者的365日》收录了中国古代夏朝之后历朝历代的名人、大家、文豪创作的散文、诗歌、画作、楹联、篆刻等各类

天宁梵呗天下宗

◎ 德 祥佛教传入江苏常州,始于三国时期吴赤乌年间(公元 238-250 年)。创建于唐永徽年间(公元 650-655 年)的天宁寺 ,迄今已有 1300 余年历史。该寺属禅宗临济宗法脉,以禅宗为主,

刘素云: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孝顺父母的理由。例如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有的父母厚此薄彼,有的父母愚笨贫穷,有的父母观念落后,有的父母

李炳南:天下父母疼小儿

天下父母疼小儿父母健在时,吾人不能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做任何事都要体念父母的心情。因为「天下父母疼小儿」,父母时时关心孩子,即使孩子做得很好,父母也一样挂念不下,所以见到孩子,就说:「瘦了!瘦了!」就是

知足第一富,为善第一乐

宽运法师佛教有自己的财富观佛教与经商的人有着特别的缘分;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首先向他供养食物的是两个商人;佛陀成道后,度化的第一位在家人,也是商人。而且佛陀在一部《善生经》中,对经商和企业的经营管理

不要让别人决定你的情绪

一样东西是否值得拥有,不在于其本身的价值,而在于你是否需要。只有你需要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上纠缠,在那上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损失的就越多。找准自己想要的才最有意义。有人认为,受了冤

天下事皆有因缘

◎ 印 光【原文】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矣。汝独不知身为人子,

转化金钱为善财

然而,我们也必须明白,世间的成就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比如一个人的成长,从呱呱坠地到成长,这过程有父母养护、师长教导,乃至各行各业供应衣食住行的因缘等等。我们读书做人、成家立业,无不希望有所成就。但成就不

陈大惠:曾经的风尘女,劝诫天下所有虚荣女子

过去,一个堕入风尘的女子,虚荣、羞耻、自卑、淫乱、恐惧,不堪回首的生活;现在,她说,只要还有执迷不悟的女孩子,不顾人格,贪图享受,堕落风尘,那是往火坑里跳啊,只要世间还有一个这样的女孩子,她就要上去讲

五根为善聚

◎ 无 名弘化之时,有一日,佛陀告诉比丘们:我现在为大众解说何谓善聚,你们要善加思惟之。诸比丘们问答:如是,世尊!从佛受教。世尊开示:何谓善聚?就是五根。即信根、进根、念根、定根和慧根。深信佛法真理,

为善要让天下皆知

圣严法师有些佛教徒问我说,把佛法用在工作场合中,是不是就要凡事退让忍耐、不与人争;而且要默默努力付出,别问成果如何;更不应该常常跑到老板面前报告自己做了什么好事。这跟现实社会的成功术似乎刚好相反,是不

天下万事都有一定的法理

印 光【原文】律藏不许未受戒者看,一则恐其未明远理之人,见其因犯制戒之迹。不知乃大权菩萨,欲佛制戒以淑后世,遂现作不如法相,以启如来立制以垂范耳。由其未明此理,唯据近迹。遂谓如来在世,佛诸弟子多有不如

路行天下无人信

义 玄道流,山僧佛法的的相承①,从麻谷和尚②、丹霞和尚③、道一和尚④、庐山拽石头和尚⑤与石巩和尚⑥,一路行遍天下,无人信得,尽皆起谤。如道一和尚用处,纯一无杂,学人三百五百,尽皆不见他意;如庐山和尚

坐断天下人的舌头

坐断天下人的舌头◎ 星 云农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这三个月是佛教徒在寺内坐禅修学的所谓夏安居时期。某一年,夏安居已经过了一半:临济义玄上黄檗山,看见师父黄檗希运禅师正在看佛经。临济义玄说:我以为是

不要让“现在”悄悄地流逝

不要让现在悄悄地流逝◎ 贤 宗生命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我如何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生命的价值?然后,看看自己有没有用柔软的心与家人和朋友相处?是否尊重、理解、接纳了每一个人?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

一日禅| 不要让你的忍让成为一种负担

忍受一人的无端怒气,最后成了众人的出气筒;让出自己的位置,自己却退到了穷途末路。有时候忍让反倒成了他人伤害我们的利器,拖累了我们的人生。儒家的忍让并不是因为吃亏是福,是为大义,是有原则的忍让。所谓忍让

会做人,才能赢天下!

什么叫做人?宁可吃亏,也不占小便宜。宁可付出,也不辜负人心。不会为了金钱,泯灭了自己的良心。不会为了利益,欺骗了他人的信任。为人处事:不管嘴笨还是嘴甜,心地善良才是本钱!人活一世:不管能说还是能干,光

一日禅| 天下万物都有定时

许鞍华说:天下万物都有定时,哭有时,笑有时,生有时,死有时。当你不执着于过去,不只看到当下,也不盯着未来,时间花在了对的事情上,就能经营出美好的人生。

不要让别人,左右了你的人生。

不要让别人,左右了你的人生,做好自己。愿你,为他人负责时,也能为自己而活。人生,永远只能靠自己《六祖坛经》: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人这一生,命运好坏都是自己决定的。有个老木匠干了一辈子的活,

天下第十一福地:洞庭湖中君山秀,娥皇女英修仙处

君山,在湖南岳阳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取意神仙洞府之庭。传说这座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

咏鸡诗10首 雄鸡图10幅:雄鸡一声天下白 大吉大利!

鸡唐崔道融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赏析】诗人以桀骜不驯的雄鸡自喻,用不着像平凡公鸡一样天天啼叫,只需在深山月黑风雨之夜,在晦明难辨之际,就那么高啼一声,雄鸡一

雪漠:不要让仇恨蒙蔽双眼

不要让仇恨蒙蔽双眼四为嗔之结,火烧功德林。功德非有为,源自清净心。在繁忙的都市里,你常常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每个人都非常忙碌,非常急躁,一点小小的摩擦,就能引爆一座嗔恨的火山。所以,公交车、地铁里,

雪漠: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观察诸因缘,无我无常空。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千年之前,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在拜佛陀为师之前,听到有个沙门说到《阿含经》里的一个偈语:“诸法因缘起,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净宗文章:佛化行天下,人间成净土

这个宇宙很神奇的,我们的心回光返照时、正念具足时、忆佛念佛时,此时即入诸佛之心。是心念佛的时候,佛入众生心;是心念佛的时候,众生也入诸佛海。 就是这样啊!念佛的时候诸佛入众生心,众生念佛的时候,众生也

人为什么会从光音天下来

(一)光音天人来到地球地球初成,地壳未能全涸,地面於是呈现一片乳色,由天上看来,地球光亮无比,光照甚远,光音天上的天众男女,有天福享尽而性轻躁的,觉得稀奇,试图探险,竟以神足飞行,先後来到地球,散布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