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温金柯:再论「念佛与万行」
2024-12-21 10:14

再论「念佛与万行」

许多朋友对于「念佛与万行」一文有意见,认为可以大加讨伐。可是仔细读他们的发言,听他们和我的讨论,我发现他们的立论都和我原来的主张一样,也就是都认为「念佛不应舍弃万行」。既然如此,那么,他们应该与此文的主张相契莫逆才对呀!为什么反而认为此文大逆不道呢?这似乎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我知道,问题的关键在于「念佛与万行」一文质疑的对象是日本净土宗的祖师法然上人。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他们不认同该文所说的内容,而是认为法然上人是不能质疑的。

不错,该文所指出的正是《选择本愿念佛集》的最后一篇,也就是该书的结论中所说的:

「欲入净土门,正杂二行中,且抛诸杂行,选应归正行。」

法然上人在这里用的是「抛」字。

「念佛」正行与其他诸行之间的关系,用「抛」字来界定,显然是有毛病的。因为「抛」字有弃去、远离、拒斥之意。换言之,是「废弃万行」之意。念佛的人要扬言要抛弃、废弃「持戒」、「布施」、「禅定」、「般若」。这样的讲法是有语病的。日本净土宗经常会出现「念佛而作恶是否可以往生」这一类奇怪的疑问,或许与这样的语病不无关系。

佛教当中,有一些强调某一法的重要性的语法,但都没有类似的毛病。如六祖檀经说:

「我此法门,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如果法然上人用「往生之道,唯论念佛,不论余诸杂行。」这样的表达就没有毛病,但是用「且抛诸杂行」,就有问题。举例来说,万行之中的「持戒」之中有「不杀生」。念佛往生,固然可以「不论是否持不杀生戒」,但绝不能说「念佛的人,且抛不杀生戒」,这样说得太过头了,而且有「坏乱佛法」之嫌。

如果六祖惠能,也像法然上人那样说:「我此法门,唯论见性,且抛禅定解脱。」同样有坏乱佛法之嫌,难免入于邪道、狂禅。

我希望,认为「念佛与万行」一文有问题的人,可以分清楚两个层次,一个是:你真的认为「念佛的人应该抛弃、拒绝一切善行」吗?如果不是,那就不必质疑我,反而应当赞同我所说。另一个是:你真的认为「无论如何都不应质疑法然上人」吗?如果是,那我也没有办法。因为「依法不依人」才是佛教的正道。不是吗?

End

温金柯:印顺法师对大乘起源的思考

印顺法师对大乘起源的思考大乘起源问题的歧异诠释大乘佛教的起源是印度佛教史的一个大问题。究竟大乘佛法是佛陀亲口所说,还是后起的?若是后起的,那么影响大乘佛教产生的内在、外在因素和动力是什么?虽然这个问题

温金柯:佛教史上的社会运动

佛教史上的社会运动如果我们用「社会运动」这个概念来观察佛教史的话,将可以有许多新的启发。「社会运动」这个名词在解严后的台湾,已经成为时尚,它启发着人们用宏观的角度观察身边的种种现象,并激励人们以参与的

温金柯:评《新雨》的〈谈龙树的哲学〉

评《新雨》的〈谈龙树的哲学〉龙树菩萨的历史评价龙树菩萨诞生于佛陀以后六、七百年,佛教史家称他是‘印度佛教史上著名的第一位大乘论师。\’[注一]中国佛教受他的影响很大,誉为大乘八宗的共祖,三论宗、禅宗、

温金柯:再论「念佛与万行」

再论「念佛与万行」许多朋友对于「念佛与万行」一文有意见,认为可以大加讨伐。可是仔细读他们的发言,听他们和我的讨论,我发现他们的立论都和我原来的主张一样,也就是都认为「念佛不应舍弃万行」。既然如此,那么

温金柯:念佛与万行

日本净土宗的创立者法然上人,根据善导大师「正行杂行」之辨,而提出了「抛弃一切万行,唯立念佛一行」的主张,而所谓「念佛」又严格界定为「口称佛名」,除此之外,一切皆抛弃。这样的主张,其根据又依善导大师所言

温金柯:四向四果与菩萨

四向四果与菩萨流行的佛学常识认为,四向四果是声闻佛教的证果次第,大乘菩萨的修行阶次则与此不同,是五十二阶位。再加上一部分大乘学者极力贬斥阿罗汉;这样就形成一种印象,以为声闻佛法与大乘佛法所证悟的内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