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温金玉:长留一片月——访台纪实
2025-03-29 06:41

台湾,一个疏远又亲切的名字,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地方。打小时起,从地理书中就知道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有这样一处岛屿,还有一个著名的海峡。那里冬日温暖,夏季炎热,雨水充沛,盛产水果和稻米。那里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有挺拔的阿里山,有温柔的日月潭。在历史课上老师说早在三国时吴王孙权就派兵到达那里,当然最难以忘怀的是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对台湾的收复。然而,也是从小时起,就觉得台湾离我们那么遥远,像天边的月儿朦胧、神秘,让人遥不可及

不曾想,在1999年10月中旬,承蒙台湾中华禅净协会理事长、慈光禅学研究所所长惠空法师的慈悲诚邀,自己竟踏上了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此行的缘起是参加第二届两岸禅学研讨会暨第三届两岸僧伽教育交流活动。尽管以往曾通过台湾一些朋友惠寄的书籍和报刊,零星地了解著台湾的佛教,但当下真实的面对,分明有著太多的感慨,真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当躬亲。

两岸禅学研讨会是此次活动的重要议程。10月23日~24日,由慈光禅学研究所、中华禅净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两岸禅学研讨会假台北师范大学教育大楼举行。在悠扬深远、庄严清静的《三宝歌》声中研讨会拉开了帷幕,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念佛与禅为此次大会之主题,并辅以自力与他力之融合做专题讨论。在为期两天十场的研讨中,共有21篇论文发表,其内容涵盖原始佛教、阿含经、华严、禅宗、净土、密宗等念佛思想。惠空法师在开幕词中指出,张扬光大念佛义,旨在期望念佛思想在教界中能带来大众宽广可行的空间。每一场论文发表都设有主持人、发表人、讲评人,并留有自由问答与发表人回应,十分严格地遵循国际学术会议之规范。会议中问答双方唇枪舌剑,论争激烈,机锋妙语,电光石火,不时引起阵阵掌声。不经意间,思维的花朵已悄然绽放。虽说以往也参加过无数次的学术研讨会,但像这样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经历,既兴奋又紧张,热烈的气氛不时鞭策著自己,真切感受著法喜充满的心境。研讨会因参会人数过多,主办单位不得不分设A、B两个会场,即便如此,也是座无虚席。由此可见,台湾民众学佛热情之高、基础之厚。

两岸僧伽教育交流访问是此行的第二项活动,我们到达台北的次日,热情好客的主人便安排了参访日程。我们参访了位于新竹市由印顺老法师创办的福严精舍,明了了他老人家注重修学佛法,以提高僧伽品质的苦心。今之坐而论学,以备他时之起而弘化。圆光禅寺座落于桃园县中坜市郊的月眉山,环境幽雅,四周麦浪翻滚,清香袭人,一派田园风光,置身于此,顿觉神清气爽,万念俱歇。台东市的海山寺、屏东县的青龙寺、高雄市的元亨寺、南投县的中台禅寺、正觉精舍,我们按日程一一参访。台湾寺院个个特色鲜明,处处别开生面。如元亨寺,肇建于清乾隆八年(西元1743年),为台湾少数古刹之一。住持菩妙长老倡导念佛,老实修行。老法师看去木讷寡言,和善本份,然寺院建得却是格局堂皇,巍峨高耸。最令人钦佩者则是以一寺之力,组织翻译、出版发行了辉煌巨作数十册的《南传大藏经》。让人深切感受到愿有多大、力就有多大的真实不虚。中台禅寺为专弘心法、开启本性的禅宗道场,这里清规整肃,道风井然,在在体现著古道遗风。新建的主楼高耸入云,令人目瞪口呆。寺院占地广阔,处处一尘不染。在惟觉长老的带领下,出家学子于此潜心修行,淬炼心志。座谈会时,数十名学子身著缁衣,鱼贯而入,低眉敛目,悄然落座。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尽在无言中。他们中不乏博士、硕士及学有所成者。对谈中学子们时而行云流水,时而断金截玉,洋溢著古来禅者之风范。这种气度,这种风采,让人心驰神往,不知身置何处。难怪1996年夏会有132名大专青年于此出家,造成举世震惊的中台山事件。距中台禅寺不远处的正觉精舍,则是另一番气象。这是一处弘律道场,修持简捷,古朴无华。常住们不赶经忏、不做佛事,不化缘,也不受供养,过著如法如律的生活。正觉精舍虽然不大,几位法师也十分平凡,但那里的情景却成为此行无法忘却的记忆。在他们简朴的生活背后分明透露著出离与超越的情怀,昭示著修道者平淡从容的生命真谛。

台湾佛教的教育事业十分发达,尽管在参访过程中不止一次地听到许多法师和学者对当局不重视佛教教育及对佛教办学多有限制而颇有微辞,但毕竟今日的台湾佛教界拥有十数个自己的佛学院和研究所,并创立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5所私立大学。如圆光寺就创办了圆光佛学院。圆光佛学院的前身即是台湾佛学院,学院规模较大,在院长如悟法师的引导下,坚持佛教传统,坚持丛林生活。学院办学的理念就是期望透过丛林的出坡作务和生活制度,陶练出能吃苦耐劳、定慧双修,弘宗演教的人材。圆光佛学院主体有高中部三班、大学部四班,另有禅修部、律仪班及研究所,现有学僧300余名,是个大道场,学风严谨,道风纯正,社会好评如潮。在5所大学中,我们参观了华梵大学、玄奘大学、慈济医学暨人文社会学院。总体印象是,每一所大学都以人文薰陶与专业教育并重,除开设专业课程外,还有绘画、音乐、舞蹈以及茶道、花道等生活艺术课程。如华梵提倡觉之教育,并以人文与科技融汇,慈悲与智慧相生为创校宗旨。慈济更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为口号,用菩萨的智慧来教育人子,用父母的爱心来呵护英才。这几所大学均能将佛教的慈悲济世与儒家的德智能仁贯彻于本校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才德双修、智慧悲愿的完美人格。在台湾十几天对寺院、佛学院、研究所、佛教大学的参访中,最令我们惊羡不已的是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资讯发达的电教设施。装帧考究、版式不一的《大藏经》随处可见,各类佛学参考书琳琅满目,甚至每间办公室都是一个小型图书馆,令人不由不生法喜。电脑的普及及网际网路教学的发达也是我们先前无法想像到的。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如此人文的熏陶和资讯发达的条件下所培养出的学子,其学历之高、涉猎之广,确已非传统教育所能及。

沿途蒙主人的好意,我们参观了六福村野生动物园、花东沿岸的景点及恒春垦丁国家公园,深深为宝岛的美丽所折服,连多日来因忙碌而困倦的双眼都舍不得合一下。游嬉于湖光山色中的水鸟,独木成林、铺天盖地的大榕树,晶莹雪白的贝壳沙滩,鼓荡的落山风,熊熊不熄的地火,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如今入梦的情景。

此行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是法师们行事的用心和居士们做事的虔诚。从初至机场的迎接,到研讨会的安排,以及沿途参访的照顾,可谓精心周密,无微不至。几位年纪尚轻的法师始终陪同,不停地联络,不停地搬运,不停地照料,不停地忙碌,望著那如风的身影,常有一种坐享其成的惭愧。居士组成的义工队伍,对责任的那一份直下担当,对弘法利生的喜舍奉献,更让我们感动不已。不论是研讨会上忙前忙后的义工,还是在慈济医院里奉献爱心的志工,以及十多天里最让我敬佩的默默劳作的陈绮华居士,都向我们展示著学佛者应有的一份生命之觉性和关怀社会之悲情。我真诚地向他们合十致敬。

行程最后一站是东道主慈光寺。到达已是傍晚时分,夜色下的慈光寺与背倚的山峰浑为一体,无法分辨其大小。抬头望去,只见一尊南海观音矗立在山腰处的凉亭中。进入大殿,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很简陋。翌日早起,在晨曦中,慈光寺的全貌完整地显现出来。ㄇ字型三合院的建筑,正中两层大殿,大殿内面积约200平方米,简单朴素,与参访过的寺院相比,慈光寺的格局就小得多了。想像中的慈光寺应是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金顶玉柱,富丽堂皇。难道这就是连年承办海峡两岸佛教界大型交流活动的慈光寺吗?这就是多次资助大陆佛教学术研究及寺院建设、举办夏令营、开设僧伽讲习班的惠空法师所住持的道场吗?低头想去,内心有一种隐隐的震动,对十多天的享用竟生出不忍的感觉。台湾佛教繁荣兴盛,但亦并非无有远虑近忧,而大陆佛教方兴未艾,潜藏著鼓舞人心的万千期许,于此际法师悲心独运,以如此单薄之财力来开拓两岸佛教文化交流之伟业,让人想起愚公移山的古老传说,不禁对主办者引发两岸佛教互动之悲心切愿生出无限的钦佩与赞叹。尽管说此次访问是近几年来大陆佛教界赴台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个团,因而处处受到热烈的欢迎,但以今日台湾佛教各自为政之格局,能如此协调统一地参与组织这一次接待,可见惠空法师费心之巨和法缘之广。告别了,真诚地祝愿惠空法师海峡两岸一船夫为海峡两岸的佛教文化交流摆渡不已。

End

禅宗高僧憨山祖师生平纪实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是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憨山大师的母亲具超凡慈智,生平敬奉观音大士。年轻时夜梦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后

陈兵:普贤行愿研修会2011年国庆禅修活动纪实

2011年10月3日,伴着国庆假期的第一场雨,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多位师兄齐聚成都,共同前往崇州白塔寺,参加普贤行愿研修会2011年国庆禅三。当晚,在白塔寺居士楼的禅堂里,普贤行愿研修会同仁把研修会的发

温金玉:禅定──护心之道·见性之本

禅定──护心之道见性之本温金玉禅,梵语为禅那,是寂静审虑的意思,也是使心灵安住于定慧均等状况之方法。这一古老传统的生存智慧对现实社会人生是否仍有导引作用,禅之超越性对世俗民众之身心是否仍为强健之道,禅

温金玉: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

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温金玉内容提要:禅居方式的变革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从外部来说,禅僧行无踪迹,动无彰记,随其所止,游化为务,这不仅使僧人弘化难以展开,极大地限定了佛教的教化之功,同时这样的生

温金玉:自力与他力之融合

中国佛教各宗都有各自的判教理论。所谓判教,即教相判释。教相,指如来一代时教之相状;判释,是判断经论的旨趣,解释经论的义理,以裁定世尊一代所说教义的大小浅深。意在方便学人,俾得于一代时教之纲领条目,浅深

温金玉:读体见月大师年谱

读体见月大师年谱温金玉◆ 一六○一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一岁三月初三生于云南楚雄府一户许姓人家。取名冲霄,祖籍江南句容。远祖于明洪武时,从军开滇黔,以功世袭指挥使,安家楚雄。父酳昌,排行第二,母吴氏。自

温金玉:杨岐宗理

杨岐宗理温金玉杨岐派,是禅宗临济下面的一个支派,由于此派的开创者方会在袁州杨岐山(今江西省萍乡县)举扬一家宗风,后世便称其为杨岐派。杨岐方会(992-1049),俗姓冷,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少机敏

温金玉:慧远大师与白仁岩

慧远大师与白仁岩温金玉慧远(334416年),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人,即今山西省原平市大芳乡茹岳村人,至今村中仍有楼烦寺。依照慧远传记资料记载,慧远一生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334年至354年

温金玉:中国社会的剧变与近现代佛教的转型

中国社会的剧变与近现代佛教的转型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温金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风雷激荡,鸦片战争打破了清室闭关锁国的美梦,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不仅看到了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更看到其先进的文

温金玉: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

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温金玉内容提要: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相比菩萨信仰的普遍流行可以说是其一大特色,由此也建立了中国化的佛教信仰体系。因历史传统与现实因缘的交融,中国佛教拥有了四大名山四大

温金玉:云门家风

云门家风温金玉云门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今广东乳源县北)的光泰禅院举扬一家宗风,后世取其所居山名而命宗。?云门宗的思想可以上溯到石头希迁、青原行思,认为万事万物都体现真如,都有佛性;

温金玉:道安与僧制建设

道安与僧制建设温金玉中华民族文化体系自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初步奠定,并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体、以诸学辅佐的多元文化格局,在道德规范、礼俗规制、伦理纲常和心理定势方面,都有一个较为稳定牢固

温金玉: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

内容提要: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相比菩萨信仰的普遍流行可以说是其一大特色,由此也建立了中国化的佛教信仰体系。因历史传统与现实因缘的交融,中国佛教拥有了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五方五佛的信仰体系。这一体系的构成将

温金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制度支撑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制度支撑温金玉提要:真正和谐的社会是一个国家权利与公共权利互动的社会,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与公民自我管理的完美统一。所以我们在探讨佛教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时,不仅要从佛教教义本身来挖掘其

温金玉:莫将少林辜负——关于文化定位的思考

莫将少林辜负关于文化定位的思考温金玉无论褒贬,少林寺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公众话题;不管成败,释永信与他领导下的僧团已是中国佛教在现代社会求取适应性大军中的马前卒。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少林?这是包括

温金玉: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提纲)

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提纲)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温金玉中国佛教发展至唐五代时,一个影响其走势的战略转换便是丛林生活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丛林清规,脱胎于佛教的戒律,最早是由慧能门下怀让的再

温金玉:弘一法师弘律因缘探究

弘一法师弘律因缘探究温金玉弘一法师(18801942)为近代南山律中兴之祖,一生持律严谨,对律学的弘扬贡献良多。以戒为师可以说是法师在其僧侣生涯中始终奉行的准则。持戒是其僧格的完美写照,弘律则是其生死

温金玉: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

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温金玉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慈光禅学学报 第二期提要净土法门,一直是中国佛教的重要门派,其思想及修持长期影响着中国佛教的走势。它广摄群机,利钝全收,下手易而成就高,

温金玉: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

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温金玉佛陀创教,构筑了一种与世俗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出世舍家,游方乞食,苦行制欲,以求解脱。这一信仰形态迅速传播开来,与印度传统主流思潮相抗衡,成为印度人另一种精神生活选

温金玉: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

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1]从唐道宣与义净的弘律说起中国佛教史上评《四分》创宗者道宣在律学上的主要成就,即在于他对于《四分律》的开宗弘化,以及他生平力学、综揽诸部、会通大小以成一家之言的创见。道宣有一融合

温金玉:慈善是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建国以来,包括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宗教界以及佛教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也给中国宗教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以及发展远景。我们看到在当代社会中,佛教所承担的社

温金玉: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温金玉从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教界发扬慈悲喜舍的优良传统,承担济世度人的社会责任,加大慈善事业的投入,将是与社会最好的互动。佛教界的善举,有力地实践了人间佛教的精神,向社会

温金玉:中国佛教制度的流变

中国佛教制度的流变温金玉佛教初传中土百余年间,虽有经典传译,却独缺律典。直至三国时代的曹魏嘉平年间(249253年),戒律才传入中国。《梁高僧传》载:昙柯迦罗,此云法时,本中天竺人,以魏嘉平中至洛阳。

温金玉:天衣义怀禅法略述

天衣义怀禅法略述温金玉云门一宗,至雪窦而宗风大振,号称中兴。其法嗣有八十四人,而以天衣义怀为上首。义怀承继雪窦家风,曾以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的偈语为重显称善印

温金玉: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

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宝华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西北,距南京市30余公里,原名华(花)山,因春天黄花漫山而得名。南朝梁时,宝志和尚登山结庵,弘法传教,遂称宝华山。宝华山为宁镇山脉之名峰,周围群山环抱,最高峰海

温金玉: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

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温金玉内容提要: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表达方式,它陪伴着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一直走到科技发达的今天。在全球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温金玉:悼念杨洪先生

悼念杨洪先生温金玉惊闻当代着名佛教慈善家杨洪老师往生,甚为悲伤,往事历历,心头浮动,德本广植,流泪感恩。杨老师慈心专一,忍辱精进,具夙善根,德行高深。心在道上,境界自有不可思议处,一朝圆寂,为世人示现

温金玉:长留一片月——访台纪实

台湾,一个疏远又亲切的名字,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地方。打小时起,从地理书中就知道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有这样一处岛屿,还有一个著名的海峡。那里冬日温暖,夏季炎热,雨水充沛,盛产水果和稻米。那里山川秀丽,

温金玉:临济禅风述要

临济禅风述要温金玉禅宗自慧能以后,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风,席卷全国,迅速传播开来。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由慧能弟子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系逐渐衍化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

温金玉:释门伟器: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释门伟器:大唐三藏法师玄奘温金玉唐玄奘因小说《西游记》而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更因其在佛教上的卓越贡献而彪炳史册,成为佛法东传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研究中国佛教无法离开唐玄奘,无论从历史地理,

温金玉:马祖丛林建设的内涵与特色

在中国这样一个宗法社会里,马祖所创立的丛林更像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族,在一个家长的带领下,全体家庭成员修房种地,集体生活、集体生产、集体修行,寓修禅于劳动之中,经济统一支配,不得有私人财产。僧团在实际上

温金玉:汾阳善昭禅师及其禅法

汾阳善昭禅师及其禅法温金玉禅宗,自创宗以来,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风,在中国思想史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它贬抑传统经典,摒弃语言文字,注重直观体验,强调当下即是。至中唐后,这股

温金玉:历代帝王与山西五台山佛教

东晋名僧道安说过,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从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史来看,帝王的崇建是五台山佛教兴盛的主要原因。魏孝文帝认为佛教有助于王政,在境内大兴佛教,于五台山始建了大孚灵鹫寺、佛兴寺、清凉寺等寺庙,且岁

温金玉:来果禅师丛林建设思想研究

来果禅师丛林建设思想研究温金玉佛教东传,在本土化的历程中不仅体现在义理层面与中土固有文化的协调与融合,在修持仪轨、寺院生活方面也有着重大的生存与发展的范式转换。从戒律、僧制到丛林清规、寺院规约,其间之

温金玉:见月戒律思想研究

见月戒律思想研究温金玉内容提要:见月是明末清初着名律学高僧,被尊为律宗千华派二祖。他依三昧寂光律师受具戒后,辅佐弘律,出力良多。后继主宝华山隆昌寺法席,革除流弊,弘扬正法,行事仪轨,皆本律制。锐意开创

温金玉:玄中寺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在山西吕梁山的深山幽谷中,有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特别是净土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寺院,它便是著名的玄中寺。净土法门初传中土,便是由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位祖师集众念佛,弘宣法化,使净土一系发扬光大,蔚

温金玉:黄龙法要

黄龙法要温金玉临济宗创建于北方,但至汾阳善昭的弟子石霜楚圆,往潭州(湖南长沙)弘扬禅法,临济宗的活动区域开始南移,此后的临济宗成为南方禅宗的主力。楚圆的门徒以黄龙慧南和杨岐方会知名度最高。他们各立门户

温金玉:黄檗希运及其禅法

黄檗希运及其禅法温金玉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力最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