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温金玉:黄龙法要
2025-03-29 07:32

黄龙法要

温金玉

临济宗创建于北方,但至汾阳善昭的弟子石霜楚圆,往潭州(湖南长沙)弘扬禅法,临济宗的活动区域开始南移,此后的临济宗成为南方禅宗的主力。楚圆的门徒以黄龙慧南和杨岐方会知名度最高。他们各立门户,举扬宗风,法席极盛,形成派系,即为黄龙派和杨岐派。

黄龙慧南(1002-1069),信州玉山人,俗姓章,11岁出家于本州定水庵智銮和尚处,19岁落发受具足戒,后到各地参访,曾依泐潭怀澄学云门禅。据《续传灯录》卷七载,临济宗人云峰文悦见慧南,叹曰:南,有道之器也,惜未受本色钳锤耳。后二人偶然同游西山,夜间谈论云门法道。文悦说:澄公虽云门之后,然法道异矣。慧南问:所以异?文悦回答说:云门如九转丹砂,点铁作金,澄公药汞银,徒可玩,入锻即流去。慧南 怒,以枕投之。第二日,文悦谢过且云:云门气宇如王,甘死句下乎?澄公有法授人,死 句也。死句其能活人乎?说完即走,慧南拉住问道:如是谁可汝意者?文悦告诉他: 石霜楚圆手段出诸方,子欲见之不宜后也。慧南便至楚圆处参学,经楚圆的钳锤得悟,并呈偈云: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而今四海清如镜,行人莫以路为仇。楚圆 以手点没字,慧南改为有字,楚圆印可。

从慧南的悟道经历中,便可看出他对死执文句、不悟本心的鄙视态度。在《黄龙慧南禅师语录》中,随处都有他对当时已蔓延开来的文字禅的严厉指责,他说:我佛如来,摩揭陀国亲行此会,二十八祖递相传授。洎后石头、马祖,马驹踏杀天下人,临济、德山,棒喝产如雷电。后来儿孙不肖,虽奉其令而不能行,但逞华丽言句而已。他认为,当今禅僧与古代宗师的一个原则区别,就在于前者玩弄文字禅,外向追求,而后者则主张内向返照,自力自悟。他说:古人看此月,今人看此月;如何古人心,难向今人说。古人求道内求心,求得心空道自亲;今人求道外求声,寻声逐色转劳神。所以,在上堂演法中,他坚持贯彻这一主张,他说: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道之与圣,总在归宗拄杖头上。汝等诸人,何不识取!若也识得,十方刹土不行而至,百千三昧无作而成。他的开示强调了临济宗触目而真的见解,反映出他对临济昔日直探心源、杀活自在宗风的向往,而对当前向外驰求、玩弄字句习气的强烈不满,他大声呐喊:道不假修,但莫污染; 禅不假学,贵在息心。心息故心心无虑,不修故步步道场。无虑则无三界可出,不修则无菩提可求。他以恢复临济正风、欲挽禅门颓势为己任,自言:黄龙出世,时当末运,击将颓之法鼓,整已坠之玄纲。在慧南的禅学思想中,最能体现他以一已不懈的努力来改变禅学风气、恢复祖师道风之苦心者,莫过于他所创立的三转语,亦即后人所称的黄龙三关。

据《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七载:

师室中常问僧出家所以,乡关来历,复叩云:人人尽有生缘处,那个是上座生缘处?又复当机问答,正驰锋辩,却复伸手云: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云: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往往学者,多不凑机。丛林共目为三关。

这里的生缘,指决定人生及其命运的诸因素;我手与佛手相比,涉及人身与诸佛的关系;我脚与驴脚相比,涉及人身与畜生(异类)的关系。实际上,这三问是黄龙慧南为了消除修行人对于相对差别相的迷执所设。意思是人人皆因前世因缘转生而来,无法超脱业报轮回之轨则;人的心性与佛性是相同的,所以人人皆有成佛的可能;人与其他众生,于本质上是一样的,所谓心佛与众生,三无差别,既能共同轮回六道,亦能觉悟成佛。黄龙所提出的这类问题,在禅宗史上都曾有过热烈的讨论,所以涵盖有深厚的佛学理论内容,与一般禅师的信口提问或随根发机者不同。

据慧洪在《林间录》中记载,慧南以佛手、驴脚、生缘语问学者,答者甚众。南公瞑目如入定,未尝可否之。学者趋出,竟莫知其是非。为什么对任何回答都不置可否?慧南解释说:已过关者,掉臂径去,安知有关吏?从关吏问可否,此未过关者也。所谓已过关者,指由此三问而自悟的人,当然用不着再作解释,所谓未过关者,虽经三问启发犹未悟解的人,即使再作讲说也是无济于事。慧南初学云门,因文悦的点拨,参石霜楚圆而大悟,明了以死句教人的弊病。但在接引学人的方法上,还是参用了云门宗风,因此,门庭严峻,人喻之如虎。他曾言:父严则子孝,今日之训,日后之范也。譬诸地尔,隆者下之, 洼者平之。其为人用心如是,门庭自然是滴水不漏。

慧南的三关之设,是要学人触机而悟,而不应该死于句下,目的在于启发参禅者自修自证,自悟佛道。慧南曾对自己的三关语以颂文形式作过阐述:

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曾离得虾,但见日头东畔上,谁能更吃赵州茶。

我手佛手兼举,禅人直下荐取,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

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会得云收日卷,方知此道纵横。

慧南的偈颂是对三关的具体说明,描述的是怎样悟及悟后的境界。三关,具

案体指开悟的三个阶段,一是初关,二是重关,三是生死牢关。它们的关系是一破,二透,三出。初关,要求参学者破邪见,立一切皆空的正见。重关 ,是悟得一切皆空,自然明白境智一体,佛心不二。第三关,既与本体契合融合,又保持主体的独立性,说明获得精神上的纵横自由。慧南的总颂云: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总之,黄龙三关是针对当时文字禅的蔓延而展开的一种简易的、令人触机即悟的新型教学方式,它的目的在于摆脱教人死于句下的文字禅束缚,重新振兴临济宗那种豪放明快、痛快淋漓的禅风。所以慧洪在《林间录》中说慧南门风壁立,虽佛祖亦将丧气,故能起临济于已坠之道。

黄龙一脉经慧南门下祖心、克文、常总三系之弘扬,宗风颇盛,影响甚大。法脉延续160余年。

End

黄龙法忠禅师

◎ 明 尧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牧庵法忠禅师,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法嗣,俗姓姚,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法忠禅师少时即出家,十九岁试经得度,一度专习天台教法,已悟一心三观之旨,但是尚未能泯绝能观所观之迹

黄龙三关

◎ 来果黄龙三关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事。事虽然多,眼睛已经打开,不怕多,能了一件少一件。那么,事是什么东西?你们还知道吗?譬如一桶粪摆在那里,今天向外浇,明天也向外浇,天

吴言生:黄龙宗禅诗研究

黄龙宗是由黄龙慧南禅师(1002~1069)创立的、禅宗五家七宗中的一个重要宗派。通过对黄龙宗禅诗的文本研究,我们发现,黄龙宗禅诗呈现出独特的诗禅感悟。其美感特质,主要表现为随缘任运、日用是道、触目菩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八章 二、黄龙三关

黄龙宗禅诗二、黄龙三关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80185页二、黄龙三关黄龙三关是与惟信见山三阶段同样闻名禅林的公案。黄龙室中常问僧: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

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 第九章 黄龙宗禅诗

禅宗诗歌境界 第九章 黄龙宗禅诗黄龙派是临济宗的一个支派,以黄龙慧南1002~1069为宗祖。慧南是临济宗第七祖石霜楚圆门下,于宋景绑三年1036住江西隆兴黄龙山,盛弘教化,遂成黄龙宗。石霜接化手段凌

温金玉:禅定──护心之道·见性之本

禅定──护心之道见性之本温金玉禅,梵语为禅那,是寂静审虑的意思,也是使心灵安住于定慧均等状况之方法。这一古老传统的生存智慧对现实社会人生是否仍有导引作用,禅之超越性对世俗民众之身心是否仍为强健之道,禅

温金玉: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

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温金玉内容提要:禅居方式的变革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从外部来说,禅僧行无踪迹,动无彰记,随其所止,游化为务,这不仅使僧人弘化难以展开,极大地限定了佛教的教化之功,同时这样的生

温金玉:自力与他力之融合

中国佛教各宗都有各自的判教理论。所谓判教,即教相判释。教相,指如来一代时教之相状;判释,是判断经论的旨趣,解释经论的义理,以裁定世尊一代所说教义的大小浅深。意在方便学人,俾得于一代时教之纲领条目,浅深

温金玉:读体见月大师年谱

读体见月大师年谱温金玉◆ 一六○一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一岁三月初三生于云南楚雄府一户许姓人家。取名冲霄,祖籍江南句容。远祖于明洪武时,从军开滇黔,以功世袭指挥使,安家楚雄。父酳昌,排行第二,母吴氏。自

温金玉:杨岐宗理

杨岐宗理温金玉杨岐派,是禅宗临济下面的一个支派,由于此派的开创者方会在袁州杨岐山(今江西省萍乡县)举扬一家宗风,后世便称其为杨岐派。杨岐方会(992-1049),俗姓冷,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少机敏

温金玉:慧远大师与白仁岩

慧远大师与白仁岩温金玉慧远(334416年),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人,即今山西省原平市大芳乡茹岳村人,至今村中仍有楼烦寺。依照慧远传记资料记载,慧远一生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334年至354年

温金玉:中国社会的剧变与近现代佛教的转型

中国社会的剧变与近现代佛教的转型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温金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风雷激荡,鸦片战争打破了清室闭关锁国的美梦,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不仅看到了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更看到其先进的文

温金玉: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

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温金玉内容提要: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相比菩萨信仰的普遍流行可以说是其一大特色,由此也建立了中国化的佛教信仰体系。因历史传统与现实因缘的交融,中国佛教拥有了四大名山四大

温金玉:云门家风

云门家风温金玉云门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今广东乳源县北)的光泰禅院举扬一家宗风,后世取其所居山名而命宗。?云门宗的思想可以上溯到石头希迁、青原行思,认为万事万物都体现真如,都有佛性;

温金玉:道安与僧制建设

道安与僧制建设温金玉中华民族文化体系自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初步奠定,并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体、以诸学辅佐的多元文化格局,在道德规范、礼俗规制、伦理纲常和心理定势方面,都有一个较为稳定牢固

温金玉: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

内容提要: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相比菩萨信仰的普遍流行可以说是其一大特色,由此也建立了中国化的佛教信仰体系。因历史传统与现实因缘的交融,中国佛教拥有了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五方五佛的信仰体系。这一体系的构成将

温金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制度支撑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制度支撑温金玉提要:真正和谐的社会是一个国家权利与公共权利互动的社会,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与公民自我管理的完美统一。所以我们在探讨佛教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时,不仅要从佛教教义本身来挖掘其

温金玉:莫将少林辜负——关于文化定位的思考

莫将少林辜负关于文化定位的思考温金玉无论褒贬,少林寺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公众话题;不管成败,释永信与他领导下的僧团已是中国佛教在现代社会求取适应性大军中的马前卒。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少林?这是包括

温金玉: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提纲)

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提纲)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温金玉中国佛教发展至唐五代时,一个影响其走势的战略转换便是丛林生活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丛林清规,脱胎于佛教的戒律,最早是由慧能门下怀让的再

温金玉:弘一法师弘律因缘探究

弘一法师弘律因缘探究温金玉弘一法师(18801942)为近代南山律中兴之祖,一生持律严谨,对律学的弘扬贡献良多。以戒为师可以说是法师在其僧侣生涯中始终奉行的准则。持戒是其僧格的完美写照,弘律则是其生死

温金玉: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

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温金玉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慈光禅学学报 第二期提要净土法门,一直是中国佛教的重要门派,其思想及修持长期影响着中国佛教的走势。它广摄群机,利钝全收,下手易而成就高,

温金玉: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

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温金玉佛陀创教,构筑了一种与世俗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出世舍家,游方乞食,苦行制欲,以求解脱。这一信仰形态迅速传播开来,与印度传统主流思潮相抗衡,成为印度人另一种精神生活选

温金玉: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

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1]从唐道宣与义净的弘律说起中国佛教史上评《四分》创宗者道宣在律学上的主要成就,即在于他对于《四分律》的开宗弘化,以及他生平力学、综揽诸部、会通大小以成一家之言的创见。道宣有一融合

温金玉:慈善是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建国以来,包括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宗教界以及佛教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也给中国宗教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以及发展远景。我们看到在当代社会中,佛教所承担的社

温金玉: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温金玉从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教界发扬慈悲喜舍的优良传统,承担济世度人的社会责任,加大慈善事业的投入,将是与社会最好的互动。佛教界的善举,有力地实践了人间佛教的精神,向社会

温金玉:中国佛教制度的流变

中国佛教制度的流变温金玉佛教初传中土百余年间,虽有经典传译,却独缺律典。直至三国时代的曹魏嘉平年间(249253年),戒律才传入中国。《梁高僧传》载:昙柯迦罗,此云法时,本中天竺人,以魏嘉平中至洛阳。

温金玉:天衣义怀禅法略述

天衣义怀禅法略述温金玉云门一宗,至雪窦而宗风大振,号称中兴。其法嗣有八十四人,而以天衣义怀为上首。义怀承继雪窦家风,曾以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的偈语为重显称善印

温金玉: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

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宝华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西北,距南京市30余公里,原名华(花)山,因春天黄花漫山而得名。南朝梁时,宝志和尚登山结庵,弘法传教,遂称宝华山。宝华山为宁镇山脉之名峰,周围群山环抱,最高峰海

温金玉: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

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温金玉内容提要: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表达方式,它陪伴着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一直走到科技发达的今天。在全球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温金玉:悼念杨洪先生

悼念杨洪先生温金玉惊闻当代着名佛教慈善家杨洪老师往生,甚为悲伤,往事历历,心头浮动,德本广植,流泪感恩。杨老师慈心专一,忍辱精进,具夙善根,德行高深。心在道上,境界自有不可思议处,一朝圆寂,为世人示现

温金玉:长留一片月——访台纪实

台湾,一个疏远又亲切的名字,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地方。打小时起,从地理书中就知道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有这样一处岛屿,还有一个著名的海峡。那里冬日温暖,夏季炎热,雨水充沛,盛产水果和稻米。那里山川秀丽,

温金玉:临济禅风述要

临济禅风述要温金玉禅宗自慧能以后,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风,席卷全国,迅速传播开来。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由慧能弟子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系逐渐衍化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

温金玉:释门伟器: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释门伟器:大唐三藏法师玄奘温金玉唐玄奘因小说《西游记》而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更因其在佛教上的卓越贡献而彪炳史册,成为佛法东传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研究中国佛教无法离开唐玄奘,无论从历史地理,

温金玉:马祖丛林建设的内涵与特色

在中国这样一个宗法社会里,马祖所创立的丛林更像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族,在一个家长的带领下,全体家庭成员修房种地,集体生活、集体生产、集体修行,寓修禅于劳动之中,经济统一支配,不得有私人财产。僧团在实际上

温金玉:汾阳善昭禅师及其禅法

汾阳善昭禅师及其禅法温金玉禅宗,自创宗以来,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风,在中国思想史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它贬抑传统经典,摒弃语言文字,注重直观体验,强调当下即是。至中唐后,这股

温金玉:历代帝王与山西五台山佛教

东晋名僧道安说过,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从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史来看,帝王的崇建是五台山佛教兴盛的主要原因。魏孝文帝认为佛教有助于王政,在境内大兴佛教,于五台山始建了大孚灵鹫寺、佛兴寺、清凉寺等寺庙,且岁

温金玉:来果禅师丛林建设思想研究

来果禅师丛林建设思想研究温金玉佛教东传,在本土化的历程中不仅体现在义理层面与中土固有文化的协调与融合,在修持仪轨、寺院生活方面也有着重大的生存与发展的范式转换。从戒律、僧制到丛林清规、寺院规约,其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