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温金玉:天衣义怀禅法略述
2025-03-29 06:18

天衣义怀禅法略述

温金玉

云门一宗,至雪窦而宗风大振,号称中兴。其法嗣有八十四人,而以天衣义怀为上首。义怀承继雪窦家风,曾以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的偈语为重显称善印可,并为后世禅林广泛传唱。其一生凡五迁法席,所到皆兴其荒废,大振云门法道,在云门禅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

义怀(993-1064)谷姓陈,永嘉乐清(今属浙江)人。自幼即天资聪慧,秉具善根,家族世代以渔为业,儿时常随父出海,父得鱼令其串之,心怀不忍,乃私投江中,父怒笞之,而其不以介意,恬然如故。及长,入京师景德寺为童行,天圣(1023-1031)年中,试经得度。于众中清臞缓步,如鹤立鸡群。有一诵《法华经》的神异高僧,于市井中遇义怀,拊其背说:云门临济去。怀不喻其意,请教耆宿,告曰:汝其当宏禅宗乎?行矣,勿滞于此。从此立志遍参。初谒荆州金銮善禅师,又参叶县归省禅师,皆不契。遂东游至姑苏,上翠峰参雪窦重显(即明觉禅师)。据《五灯会元》卷十六载,义怀初见重显:

觉问:汝名什么?曰:义怀。觉曰:何不名怀义?曰:当时致得。觉曰:谁为汝立名?曰:受戒来十年矣。觉曰:汝行脚费却多少草鞋?曰:和尚莫瞒人好!觉曰 :我也没量罪过,汝也没量罪过,你作么生?师无语。觉不恁么打曰:脱空漫语汉,出去!入室次,觉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不得,恁么总不得。师拟议,觉又打出。

可见,义怀初参重显,即受到重显机锋棒喝的考验,可怜义怀未悟本心,无语作答。如此这般四次,仍未能悟,被派为负责供水的水头。一日,下因汲水担折,忽然开悟。呈偈曰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骊龙颔夺明珠 ,一言勘破维摩诘。重显闻后俯案称善印可,遂嗣其法,为云门宗传人。

不久,义怀即辞去,出住无为军(在今安徽无为县)铁佛寺,大倡法要,义怀去后,雪窦久未闻义怀消息,一日有僧自淮上来,对重显说,义怀已于铁佛寺出世,化行道场,嗣法者众。重显令其述义怀提唱之语,曰:譬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重显以此语如同已出,十分赞赏,并专门遣使慰抚义怀。义怀后由铁佛寺迁至越州(治今浙江绍兴)天衣山,再后五迁法席。所到皆为荒凉之地,义怀至后必建立楼观,设建道场,化行海内,振光云门法道。晚年以疾,居池阳(安徽池州府)杉山庵,于宋治平年元年(1064)卒,寿七十二。世称 天衣义怀,谥号振宗禅师有《天衣义怀禅师语要》一卷存世。

二、

义怀的禅法,在基本思想脉络上,继承了其师重显的遗风,主张禅道自然,贵在悟心。据《五灯会元》卷十六载: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布发掩泥,横身卧地。曰:意旨如何 ?师曰:任是波旬也皱眉。曰:恁么则谢师指示?师曰:西天此土。

问:学人上来,请师说法。师曰:林间鸟噪,水底鱼行。这里的意旨最明白不过,佛法是原初的生命本色,它所显现与表露的就是再平凡不过的自然之道,林间鸟噪,水底鱼行。自然即是佛法,佛法即是自然,修禅者应于本色心上作功夫,不可于身心之外另求佛法意旨,所以当僧问:如何是顶门上眼?义怀告诉他:衲僧横说竖说,未知有顶门上眼。而只知衣穿瘦骨露,屋破看星眼。义怀反对于外着境,向外用力,提倡任心自在,随顺自然,他告诫学人:要会灵山亲授记,昼见日,夜见星。意思是说,佛祖在灵山会上告诉你的不过也是昼见日夜见星的道理,各于自性本分事上用力。他举例开示学人说:芭蕉闻雷开、葵花随日转,诸仁者,芭蕉闻雷开,还有耳么?葵花随日转,还有眼么?若也会得,西天即此土。芭蕉无耳能闻雷而开,葵花无眼而能随日旋转,并非其有意作为,而是天性使然。自自然然,率性而行,这就是佛理,这就是禅法。

义怀将此禅法自然作为其思想基础?极力反对妄起分别之心,徒使背理之功,在其语录中有一段较着名的话,集中反映了他和这一思想:

上堂:夫为宗师,须是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遇贱即贵,遇贵即贱。驱耕之牛,令他苗稼丰登;夺饥人之食,令他永绝饥渴。遇贱即贵,握土成金。遇贵即贱,变金成土。老僧亦不驱耕人之牛,亦不夺饥人之食,何谓耕夫之牛,我复何用?饥人之食,我复何餐?我也不握土成金,也不变金作土。何也?金是金,土是土,玉是玉,石是石,僧是僧,俗是俗。古今天地,古今日月,古今山河,古今人伦,虽然如此,打破大散关,几个迷逢达摩?上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异类中行。不用续凫截鹤,夷岳盈壑。义怀一反往常许多禅师所用的激将之法,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将学人逼至无可用心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令他们疑情奋起,绝路逢生。义怀在这里既不点石成金,亦不变金成土,他告诉学人,千古一月,万年山河,金是金,土是土,不可截鹤续凫,头上安头,嘴上安嘴。所以他说: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禅门主张,迷悟只在一心,顿悟只是一念,所谓前念迷即众生,后念悟即佛。古德云:一念之喜,景考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所以后世禅门弟子多于此一念上着力用功。义怀完全禀承了这一禅法,他说:无边刹境,自地不隔于毫端。且道妙喜世界,不动如来,说什么法?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这样,学人于自心自念上下功夫便可自悟本心,自性自度,他说:行路难,行路难,万仞峰头君自看。这番前程之路,别人是无法代你们走的。只有自性自度,自觉本心,方可佛即众生,众生即是佛,西方与此土相同。义怀云:大道无偏,复谁迷悟?诸仁者,迷则迷于悟,悟则悟于迷。迷时力士失额上元珠,悟则贫子获衣中之宝。谁人不有。故圣人云:如我现身实相,观佛亦然。前际不来,后来不去,今则无住,无住之本,流出万端。森罗眩目,全彰古佛家风,音声聒耳,尽是普贤境界。虽然如是,笑杀衲僧。佛性本自具有,不假外求,只于一念一悟,不可于外妄求。所以义怀对于禅宗大德一贯主张的否弃于言语名相中求解、于概念玄论中妄生分别情识的作法深表赞同。如有僧问: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未审是什么人?师曰:掘地深埋。曰:此人还受安排也无?师曰:土上更加泥。所谓天不能盖,地不能载的人是无法言说的,所以只好掘地深埋,土上更加泥。此说与问

不与万法为侣者为谁?答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再与你说的公案同出 一辙,反映的是禅不可言说,亦不须于名相概念上妄生分别,更造戏论的宗旨。可以说,义怀在禅学基本思想上,仍是承袭了其师雪窦云门一系的禅法,所以,慧洪在《禅林僧宝传》卷十一中评价说:予观雪窦天衣父子提倡之语,其指示心法,广大分晓如云廓天布。而后之学者失其旨的,争以识情数量义学品目缁秽之。

三、

义怀作为一代宗师,其禅法尽管未脱云门一系之窠臼,但也并非一味承袭,而是在继承融会的基础上别有创意,提倡净禅兼修,将云门禅法更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据《禅林僧宝传》卷十一载,义怀晚年以疾居池阳杉山庵,示寂之夕,其徒智才问卵塔已成,如何是毕竟事。义怀竖拳示之,推枕而逝。后世学者认为其曾化人念佛,有劝修净土之说。明代道衍在《诸善人咏》中即颂义怀禅师为:五迁名刹萃英贤,净土兼修不碍禅。竖起拳头推枕化,宝花池上绽青莲。在宋宗晓《乐邦文类》卷四《唯心净土文》,明大佑《净土指归集》卷上均记载:

天衣怀禅师一生回向净土,问学者曰: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取舍之情,乃是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则违佛语。夫修净土者,当如何修?复自答曰: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若明此旨,则唯心净土,昭然无疑。《唯心净土文》更直接明确地指出:先自天衣怀禅师以下,专用净土法,递相传授,皆遂往生,各有明验,具载《宝珠集》。可见在这些典籍中,义怀已被推为净禅兼修之始作俑者。

其实,从整个中国佛教文化的大流程来看,净禅兼修的渊源,可追溯至东晋慧远以前。如后汉末的安世高及支娄迦谶都以不坐不卧之长行而念佛,如支娄迦谶所译《般舟三味经》就是专述念佛禅,而得般舟三味;道安法师亦是初修安般禅,后又持弥勒名,誓生兜率;慧远法师结社念佛、其念佛即是禅之念佛。可见,当时的许多法师都是注重禅定而念佛,即将念佛看作是修习禅定的法门。所以禅净兼修于慧远前已萌其端。后至达摩、慧能提倡自心即佛,心净则佛土净,可说是唯心净土说的确立,致使禅净隔绝,如《坛经》云: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顿教大乘,念佛往生路遥,如何得达?当然这里不排除禅门旁系如法持、智洗、宣什等修持念佛禅。至宋时,中国佛教内部提倡诸宗融合,于外则倡导三教合一,成为一时之潮流,法眼宗永明延寿《万善同归集》,呼吁净禅一致,其说风靡天下。义怀作为一方宗主,敏锐地把握住时代之脉膊,大倡禅净兼修,其门下弟子慧林宗本、杨杰等皆追随师说,主张禅净兼修。后来再传弟子即宗本之嗣法云善本、守讷等所谓禅净兼修,其渊源亦出义怀之倡导。再传弟子长芦宗颐更仿东晋大师白莲社,建莲花胜会,普劝道俗念诵佛号,日记其数,回向发愿,期生净土。云门师徒,前呼后应,法旨相承,遂使调和融合思潮成为云门一系一时之主流,这一思想影响甚远。此后,继起禅净双修者甚多,真歇清了、中峰明本、天如惟则、北间居简,楚石梵琦皆为一时倡导禅净兼修的领袖。特别至明末有云栖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等四大高僧的合力提倡,使净禅兼修之风几乎席卷整个禅门丛林,此风一直延续至今。可见,义怀禅师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义怀一生七坐法席,大兴云门宗风,其门下弟子遍及江南江北,其中尤以慧林宗本、法云法秀、长芦应夫、天钵重元等为上首,使云门一脉、源远流长。今天,我们研习云门宗义,于天衣义怀禅师之法意悲心,是应铭记于怀,心香供奉的。

End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佛教生态思想略述

佛教生态思想略述◎ 无 性 自十八世纪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19世纪7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克尔提出了生态学这一名词,促使人们思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问题。人

略述禅宗的见行

◎ 智 圆禅宗虽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祖师大德们为了有助于弟子证悟,也留下了不少著作与语录。从中可明显看出真正禅宗的见行。菩提达摩祖师作了《大乘入道四行论》,把修行方法分为理入与行入两种。理入是借助

吕澄:略述经部学(下)

略述经部学(下)经部本宗的学说,在「异部宗轮论」里曾列举了几条。它的中心思想表现在有微细的、一类相续的诸蕴,因此说诸蕴法能从此世移转到後世,而得着「说转部」的名称。此种思想显然由譬喩师细心说发展而来。

温金玉:禅定──护心之道·见性之本

禅定──护心之道见性之本温金玉禅,梵语为禅那,是寂静审虑的意思,也是使心灵安住于定慧均等状况之方法。这一古老传统的生存智慧对现实社会人生是否仍有导引作用,禅之超越性对世俗民众之身心是否仍为强健之道,禅

温金玉: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

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温金玉内容提要:禅居方式的变革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从外部来说,禅僧行无踪迹,动无彰记,随其所止,游化为务,这不仅使僧人弘化难以展开,极大地限定了佛教的教化之功,同时这样的生

温金玉:自力与他力之融合

中国佛教各宗都有各自的判教理论。所谓判教,即教相判释。教相,指如来一代时教之相状;判释,是判断经论的旨趣,解释经论的义理,以裁定世尊一代所说教义的大小浅深。意在方便学人,俾得于一代时教之纲领条目,浅深

温金玉:读体见月大师年谱

读体见月大师年谱温金玉◆ 一六○一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一岁三月初三生于云南楚雄府一户许姓人家。取名冲霄,祖籍江南句容。远祖于明洪武时,从军开滇黔,以功世袭指挥使,安家楚雄。父酳昌,排行第二,母吴氏。自

温金玉:杨岐宗理

杨岐宗理温金玉杨岐派,是禅宗临济下面的一个支派,由于此派的开创者方会在袁州杨岐山(今江西省萍乡县)举扬一家宗风,后世便称其为杨岐派。杨岐方会(992-1049),俗姓冷,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少机敏

温金玉:慧远大师与白仁岩

慧远大师与白仁岩温金玉慧远(334416年),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人,即今山西省原平市大芳乡茹岳村人,至今村中仍有楼烦寺。依照慧远传记资料记载,慧远一生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334年至354年

温金玉:中国社会的剧变与近现代佛教的转型

中国社会的剧变与近现代佛教的转型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温金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风雷激荡,鸦片战争打破了清室闭关锁国的美梦,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不仅看到了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更看到其先进的文

温金玉: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

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温金玉内容提要: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相比菩萨信仰的普遍流行可以说是其一大特色,由此也建立了中国化的佛教信仰体系。因历史传统与现实因缘的交融,中国佛教拥有了四大名山四大

温金玉:云门家风

云门家风温金玉云门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今广东乳源县北)的光泰禅院举扬一家宗风,后世取其所居山名而命宗。?云门宗的思想可以上溯到石头希迁、青原行思,认为万事万物都体现真如,都有佛性;

温金玉:道安与僧制建设

道安与僧制建设温金玉中华民族文化体系自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初步奠定,并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体、以诸学辅佐的多元文化格局,在道德规范、礼俗规制、伦理纲常和心理定势方面,都有一个较为稳定牢固

温金玉: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

内容提要: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相比菩萨信仰的普遍流行可以说是其一大特色,由此也建立了中国化的佛教信仰体系。因历史传统与现实因缘的交融,中国佛教拥有了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五方五佛的信仰体系。这一体系的构成将

温金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制度支撑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制度支撑温金玉提要:真正和谐的社会是一个国家权利与公共权利互动的社会,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与公民自我管理的完美统一。所以我们在探讨佛教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时,不仅要从佛教教义本身来挖掘其

温金玉:莫将少林辜负——关于文化定位的思考

莫将少林辜负关于文化定位的思考温金玉无论褒贬,少林寺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公众话题;不管成败,释永信与他领导下的僧团已是中国佛教在现代社会求取适应性大军中的马前卒。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少林?这是包括

温金玉: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提纲)

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提纲)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温金玉中国佛教发展至唐五代时,一个影响其走势的战略转换便是丛林生活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丛林清规,脱胎于佛教的戒律,最早是由慧能门下怀让的再

温金玉:弘一法师弘律因缘探究

弘一法师弘律因缘探究温金玉弘一法师(18801942)为近代南山律中兴之祖,一生持律严谨,对律学的弘扬贡献良多。以戒为师可以说是法师在其僧侣生涯中始终奉行的准则。持戒是其僧格的完美写照,弘律则是其生死

温金玉: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

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温金玉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慈光禅学学报 第二期提要净土法门,一直是中国佛教的重要门派,其思想及修持长期影响着中国佛教的走势。它广摄群机,利钝全收,下手易而成就高,

温金玉: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

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温金玉佛陀创教,构筑了一种与世俗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出世舍家,游方乞食,苦行制欲,以求解脱。这一信仰形态迅速传播开来,与印度传统主流思潮相抗衡,成为印度人另一种精神生活选

温金玉: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

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1]从唐道宣与义净的弘律说起中国佛教史上评《四分》创宗者道宣在律学上的主要成就,即在于他对于《四分律》的开宗弘化,以及他生平力学、综揽诸部、会通大小以成一家之言的创见。道宣有一融合

温金玉:慈善是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建国以来,包括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宗教界以及佛教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也给中国宗教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以及发展远景。我们看到在当代社会中,佛教所承担的社

温金玉: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温金玉从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教界发扬慈悲喜舍的优良传统,承担济世度人的社会责任,加大慈善事业的投入,将是与社会最好的互动。佛教界的善举,有力地实践了人间佛教的精神,向社会

温金玉:中国佛教制度的流变

中国佛教制度的流变温金玉佛教初传中土百余年间,虽有经典传译,却独缺律典。直至三国时代的曹魏嘉平年间(249253年),戒律才传入中国。《梁高僧传》载:昙柯迦罗,此云法时,本中天竺人,以魏嘉平中至洛阳。

温金玉:天衣义怀禅法略述

天衣义怀禅法略述温金玉云门一宗,至雪窦而宗风大振,号称中兴。其法嗣有八十四人,而以天衣义怀为上首。义怀承继雪窦家风,曾以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的偈语为重显称善印

温金玉: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

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宝华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西北,距南京市30余公里,原名华(花)山,因春天黄花漫山而得名。南朝梁时,宝志和尚登山结庵,弘法传教,遂称宝华山。宝华山为宁镇山脉之名峰,周围群山环抱,最高峰海

温金玉: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

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温金玉内容提要: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表达方式,它陪伴着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一直走到科技发达的今天。在全球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温金玉:悼念杨洪先生

悼念杨洪先生温金玉惊闻当代着名佛教慈善家杨洪老师往生,甚为悲伤,往事历历,心头浮动,德本广植,流泪感恩。杨老师慈心专一,忍辱精进,具夙善根,德行高深。心在道上,境界自有不可思议处,一朝圆寂,为世人示现

温金玉:长留一片月——访台纪实

台湾,一个疏远又亲切的名字,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地方。打小时起,从地理书中就知道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有这样一处岛屿,还有一个著名的海峡。那里冬日温暖,夏季炎热,雨水充沛,盛产水果和稻米。那里山川秀丽,

温金玉:临济禅风述要

临济禅风述要温金玉禅宗自慧能以后,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风,席卷全国,迅速传播开来。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由慧能弟子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系逐渐衍化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

温金玉:释门伟器: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释门伟器:大唐三藏法师玄奘温金玉唐玄奘因小说《西游记》而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更因其在佛教上的卓越贡献而彪炳史册,成为佛法东传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研究中国佛教无法离开唐玄奘,无论从历史地理,

温金玉:马祖丛林建设的内涵与特色

在中国这样一个宗法社会里,马祖所创立的丛林更像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族,在一个家长的带领下,全体家庭成员修房种地,集体生活、集体生产、集体修行,寓修禅于劳动之中,经济统一支配,不得有私人财产。僧团在实际上

温金玉:汾阳善昭禅师及其禅法

汾阳善昭禅师及其禅法温金玉禅宗,自创宗以来,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风,在中国思想史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它贬抑传统经典,摒弃语言文字,注重直观体验,强调当下即是。至中唐后,这股

温金玉:历代帝王与山西五台山佛教

东晋名僧道安说过,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从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史来看,帝王的崇建是五台山佛教兴盛的主要原因。魏孝文帝认为佛教有助于王政,在境内大兴佛教,于五台山始建了大孚灵鹫寺、佛兴寺、清凉寺等寺庙,且岁

温金玉:来果禅师丛林建设思想研究

来果禅师丛林建设思想研究温金玉佛教东传,在本土化的历程中不仅体现在义理层面与中土固有文化的协调与融合,在修持仪轨、寺院生活方面也有着重大的生存与发展的范式转换。从戒律、僧制到丛林清规、寺院规约,其间之

温金玉:见月戒律思想研究

见月戒律思想研究温金玉内容提要:见月是明末清初着名律学高僧,被尊为律宗千华派二祖。他依三昧寂光律师受具戒后,辅佐弘律,出力良多。后继主宝华山隆昌寺法席,革除流弊,弘扬正法,行事仪轨,皆本律制。锐意开创

温金玉:玄中寺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在山西吕梁山的深山幽谷中,有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特别是净土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寺院,它便是著名的玄中寺。净土法门初传中土,便是由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位祖师集众念佛,弘宣法化,使净土一系发扬光大,蔚

温金玉:黄龙法要

黄龙法要温金玉临济宗创建于北方,但至汾阳善昭的弟子石霜楚圆,往潭州(湖南长沙)弘扬禅法,临济宗的活动区域开始南移,此后的临济宗成为南方禅宗的主力。楚圆的门徒以黄龙慧南和杨岐方会知名度最高。他们各立门户

温金玉:黄檗希运及其禅法

黄檗希运及其禅法温金玉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力最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源头

胡晓光:略述巨赞法师的空有观——空有问题新议

巨赞法师学识渊博,思想进步,是一位爱国爱教的高僧大德,他在中国现代佛教界是具有突出代表性的人物。他既是宗教家又是学者。他的佛教学术成果在现代佛教思想发展史上是有一席之地的。巨赞法师的佛学研究主要可以分

胡晓光:略述法相义与唯识义之异同

印度大乘佛教共有两轮,一是般若中观空宗,二是瑜伽唯识有宗,中观与唯识在研究对象事物时,各自取向不同,中观侧重于对事物的普遍本质规律的阐释,唯识侧重于对事物的特殊性质法则的揭示,著名佛学家欧阻竟无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