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温金玉:兖州佛教文化产业建设构想——以兴隆塔为中心
2025-03-29 07:18

兖州佛教文化产业建设构想以兴隆塔为中心

文:温金玉

兖州兴隆塔地宫于2008年的挖掘清理,使得一大批珍贵的佛教文物重见天日,震动学界。沉睡千年的文化遗产的出土,不仅再次证明为古之九州之一的兖州所拥有的厚重文化积淀,也为当今兖州在文化兴市、强市的发展战略中,提出一个如何构建兖州文化产业平台的现实任务。丰富而珍贵的历史遗迹是辉煌的已然,而如何面对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让它在今天再次展现出其无可伦比的灿烂,为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发挥作用,为净化人心、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将是值得我们沉下心来,好好思索的大课题,本文拟从佛教文化产业展开的可能性、成功范例,以及针对兖州目前兴隆塔地宫所拥有的资源,就其文化特色、个性、品位诸问题展开讨论,以企为兖州兴隆塔地宫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一、社会认同:清明的包容氛围是当前佛教文化产业开展的基础

党的十六大报告写入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的内容。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召开的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将宗教关系与政党关系、民族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并列,首次把宗教关系列在为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里必须妥善处理好的五大关系之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新修改的党章也写入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内容。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首次写进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对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而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写进党章,这在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这为我们在新时期重新认识宗教的社会功能,认清我们宗教工作的重点所在,皆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人文精神越来越多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全面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生产力的潜能越巨大,这也是一个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在传统文化的结构中,儒家关切社会的治理,道家关怀生命自然状态的保持,佛家关心人生痛苦的解除。故此,历史上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之说。儒、道、佛三家虽各有所重,然仍能融合会通,相济相补,和而不同,构成彼此共存共荣的文化格局,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国文化形成儒、道、佛三大脉络,共同撑起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天空。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文化之根,心灵之梦,就是我们应回归的精神家园。

二、他山之石:佛教文化产业展开的借鉴

目前,佛教文化产业在大陆主要以旅游为主要特征。旁及雕塑、造像、法器制做、制香、以及文化演出、图像展览等。

大陆佛教产业的案例

无锡马山:88米灵山大佛景区

海南三亚:108米海上观音园区

浙江奉化:56米弥勒文化园区

江西庐山:48米东林大佛园区

陕西扶风:法门寺佛教园区

安徽九华:99米地藏菩萨

河南鲁山:208米中原释迦大佛

嵩山少林:少林寺的产业现象

1.88米灵山大佛景区

灵山胜境景区:位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该景区占地400余亩,座落在无锡马迹山秦履峰东南侧,原投资3.6亿元人民币。胜境内拥有88米高的释迦牟尼青铜大佛立像和具有1300余年的祥符禅寺等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灵山大佛巍然屹立,气势雄伟壮观。大佛南面太湖,背倚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地灵形胜,风水佳绝,为难得之佛国宝地。灵山大佛于1997年11月15日落成开光。备受世界佛教界瞩目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也于2009年3月28日在无锡灵山开幕。来自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的千余名高僧大德、佛教学者、文化名流聚首太湖之滨,充分展示了灵山三期工程梵宫的风采,备受关注。

2.三亚108米海上观音

南山海上观音像项目从1995年开始筹备,1999年获审定通过并于同年破土动工,总投资达八亿元。在全球来讲,南山海上观音圣像是首屈一指的,是中国佛教界的骄傲。

南山海上观音像具有三个世界独创性:一是海上108的高度,比灵山大佛高10米,比美国自由女神像高12米;二是三面的白衣观音形象;三是拥有总面积1500平方米的海上圆通宝殿。

建设南山海上观音工程相当艰巨,仅一只佛脚就高达三米。观音像主体由内部主钢架结构及外部壁板蒙皮两部分构成。像体蒙皮面积约一点二万多平方米,由厚度为两毫米的优质不锈钢板锻打而成,整个像体约重两千五百吨左右。

3.奉化弥勒大佛

雪窦寺露天弥勒大佛,从1999年开始动议、筹备、申报,历经近6年多的努力,终于2005年9月23日获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正式批准,这也是2001年国家新颁布《宗教事务条例》以来,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的唯一一尊露天大佛。弥勒大佛总高度为56.74米,其中铜制佛身33米,莲花座9米,基座14.74米。大佛基座内设有可容纳1200人的弘法讲堂、弥勒文化博物馆和功德林碑墙。大佛位于雪窦寺后山海拔369米的山坡上,以佛像为核心的景区规划面积52公顷,由中、东、西三条轴线和六大功能区组成:中轴线为大佛主景区,东轴线为大佛副景区,西轴线为原雪窦寺建筑。六大区功能布局动静结合分别是:大佛核心区、礼佛朝拜区、弥勒群雕区、文物展示区、休闲修身区、旅游购物区。沿轴线景点依次有:八功德水广场、定慧桥、大山门、御碑亭、建筑面积1288平方米的摩尼宝殿、近万平方米的弘法广场、大铜牌楼。据介绍,露天弥勒大佛建成后,分布在奉化各处的弥勒禅殿、岳林禅寺、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中塔寺遗迹等景区将连串成为一条完整的弥勒文化游线路,这对推动奉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奉化城市文化价值、加快奉化建设旅游名城步伐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4.庐山东林大佛

东林大佛工程以纯宗教理念进行建设,整个工程分为大佛朝礼区、弘法修学区、慈善安养区、隐逸文化区,建成一个集信仰、弘法、教育、修行、慈善、安养、佛教交流为一体的东林净土文化苑,为佛教徒提供一个信仰、闻法、修行的场所。

目前东林大佛净土苑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几个功能区也在进一步细化。大佛朝礼区由48米高的阿弥陀佛铜像、接引桥、三圣殿、莲池说法殿等几个主要建筑组成,以唐代建筑风格为基调,同时运用壁画和浮雕以及现代科技声光电将西方极乐世界的圣境尽量展示出来,令瞻礼者目睹极乐盛况而生起仰慕欣求之心,引发往生净土之愿,同时也为佛教四众弟子提供一个礼拜供养的境缘,因此大佛朝礼区的建设是东林净土苑的一个中心,是大众朝礼的圣境。

弘法修学区由大愿王寺、净宗学会、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等单位组成。在大愿王寺内设立净宗学院,研习净土教典,面向广大的四众弟子授予经教,为广大的净土信众提供修行理念。

慈善安养区有居士安养中心、慈善功德会、闭关中心等项目工程。居士安养中心将为海内外四众弟子提供一个晚年安养的归宿和念佛往生的场所,成为极乐世界的中转站。慈善功德会将以慈善为方便,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信受佛教,念佛求生净土。闭关中心为海内深信净土的四众弟子提供一个闭关修行的场所。

隐逸文化区主要由比丘尼院、大德精舍和佛教交流会所组成,主要为比丘尼和大德长老提供一个修行静养的环境,同时建有佛教交流会所,为佛教界提供一个相互沟通、交流联系的场所。

因此未来建成的东林净土苑是一个集信仰、弘法、修行、教育、安养、慈善、佛教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佛教场所,是一个新的佛教发展模式,对净土宗和未来中国佛教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5.法门寺佛教文化园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地区扶风县城以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至宝鸡市90公里。法门寺因珍藏佛指舍利和三百多件稀世珍宝而享誉海内外,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

陕西佛教圣地法门寺专门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修建的合十舍利塔,于2009年 5月9日举行佛指舍利安奉大典。舍利塔总投资超过人民币50亿元。造型独特,气势庄严,既体现了佛文化和唐文化的丰富内涵,又具有时代创意。法门寺文化区建设总体规划分为佛、法、僧三区,南北长2165米,总占地面积3092亩。设计塔高147米,塔基边长184米,呈正方形,建筑面积40500平方米。地宫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2000多人在其中活动。室内大厅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可容纳2万多人举行活动。塔基以上是唐塔。唐塔外围长50米,宽27米。主塔5454米(裙房底盘252252米),平面尺寸均以9为模数。合十双手的特殊造型,其恢宏的气势不仅传承佛教建筑的特色,更以现代化的技术融合古今中外建筑之精华。

6.99米地藏菩萨露天铜像

2008年9月6日,九华山地藏菩萨露天大铜像锡杖安装工程在阵阵炮竹声中落下了帷幕,本次锡杖安装到顶标志着九华山大铜像结构施工已基本结束。截至2008年7月底,工程建设已投入资金13987万元,分别完成了铜像主体工程核心筒混凝土99米(加裙楼和地下核心筒共127米),完成裙楼18997平方米和莲花宝座1951.4平方米,放样雕塑工程完成像体 62.5米分块制模,水、电、暖通工程完成管道预埋,采购铜等金属580吨。7月9日完成了钢结构安装,30日完成了莲花宝座铜壁板安装,像体铜壁板也在正式安装中。初步估计下步铜像主体工程和内明堂拟建项目仍共需资金24236.8万元。其中铜像主体工程所需资金约13986.8万元,主要用在土建工程(钢结构)、购铜等金属材料、铜像铸造和安装、观瞻平台、基座外装饰、水电暖通工程和设备等项目上。

九华山地藏菩萨露天大铜像工程属功德工程。自开工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而锡杖安装是工程的核心部分。整个锡杖空间高度98.36米,直径1.45米,向西北方向倾斜3.6度,重达110余吨。

7.中原释迦大佛文化旅游区

中原释迦大佛文化旅游区位于中国河南省鲁山县境内,地处伏牛山生态旅游黄金位置,坐拥国内最好的火山温泉带。郑州石人山高速公路直达,京珠、连霍等国家高速公路动脉环绕周边,区位优势明显,是河南省重点扶持的国际精品旅游景区。

中原释迦大佛文化旅游区规划面积13.40平方公里,是河南省旅游业唯一省级规划评定单位。历经十年建设,累计投资逾12亿元人民币,集佛教文化、温泉疗养、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荟萃,佛教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文化区主要由千年古刹佛泉寺、愿心台、朝佛大道、礼佛台、世界第一大佛中原释迦大佛、世界第一大青铜钟天瑞大钟及钟楼等景观,以及高档温泉酒店等配套设施组成。

中原释迦大佛总高208米(其中身高108米,莲花座高20米,金刚座高25米,须弥座高55米)。佛眼高为1.9米,宽3.9米;佛手高19米,宽9米,厚5米。佛像用铜3300吨,黄金108公斤,特殊钢15000多吨,表面积11300平方米,用13300块铜板焊接而成,为世界第一大铜铸立佛。2008年9月29日(农历戊子年九月初一)隆重举行开光法会,两岸四地108位海内外高僧大德,共同成就了一场世纪佛教盛典。

8.少林寺:中国佛教的另类

无论褒贬,少林寺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公众话题;不管成败,释永信与他领导下的僧团已是中国佛教在现代社会求取适应性大军中的马前卒。

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少林?这是包括少林寺僧团决策层与所有关注少林寺现象的社会人士所共同承担着的一份天问。从最初成立少林武僧团、海内外公演少林功夫、开办少林寺网站、开设少林药局、公布武林秘籍、创立少林公司、注册少林商标,少林功夫申报人类文化遗产、少林学探讨、在世界各地建立分道场,以及普京总统访少林等,少林风潮一波强似一波,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从大众传媒的角度看,少林寺可以说是抢人眼球,占尽风头。

但不容否认,少林寺目前已成为一张中华文化名片,许多外国人正是通过少林文论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少林寺的文化效益给当地旅游经济的促进是有目共睹的。

这些案例的得失成败,对我们今天兖州佛教文化产业的展开均有借鉴意义。

三、兖州佛教文化产业的展望

我们回头来清点目前兖州佛教文化的资源,根本的一点是不能单纯片面地去认识这些出土文物。要建立大文化的平台,比如就目前大陆发现的佛舍利就有许多处,那么兖州的佛舍利特色何在?隋代始建的舍利塔在全国亦有多处,那么兖州兴隆塔其特征是什么?兖州的佛教文化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佛教文化相比,其共性是什么?个性又是什么?地域文化给这里的佛教文化会铺陈一种怎样的底色?这是当前需要清楚的家当。我个人以为兖州应有三条文化支脉:

1.儒学背景:自春秋战国始,这里就是儒学的发源地,兖州与曲阜相邻,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来看,这是同源的。兖州与曲阜在历史上可以看成是儒学统一的辐射源。

2.宗教朝圣:塔崇拜自古即是佛崇拜的替代品,今天舍利的发现,特别是碑文中涉及的佛顶骨舍利,可以作历史的还原。

3.民间文化:这里有大禹治水文化的影响,有古人类文明的遗存,有明代作为藩地的光耀等。

根据对兖州历史文化内涵的初步定位,我有以下不成熟的建议:

第一,对有关兖州兴隆寺的历史进行更加详细的清理,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的历史问题再做深入的考证分析,从而对寺院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更加准确、更加到位的把握,这对以后的文化发展关系重大。

第二,对兴隆寺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开发规划进行系统完整的宣传,拟订准确、明了、有效的宣传战略。借助多层面、立体化的宣传形式,推广兖州兴隆寺文化。

第三,在未来的佛教文化定位与开发中,应以舍利崇拜为突破口,打造礼拜文化,形成主打产品。自古以来朝山拜佛 就是中国百姓传统的、原生态的旅游形式。宗教性有归属感:一来再来;信仰内容重复的功德性。而旅游是观光型:许多地方一来可能就不再来。也许是此生难再。需要不停地提供新的旅游产品。

第四,合成互动,三教共举。既要注意寺内各不同类型的佛教内涵及其表现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要注意寺庙与周遍地区乃至整个山东相关历史文化景点的相互沟通与和谐共荣,凝聚一佛一塔一圣人的朝圣旅游口号。

第五、市场培育,多元文化资源的整合,以及历史基点与文化支撑,形成良性互动的巡礼朝圣文化圈。

我们要有创新意识新品牌、新感受:我们要意识到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如何去有效利用?整合的宗旨是要培育成熟的文化观光市场。关键是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要有大思路,但大思路不等于大投入、大创意也不等于大规模,关键是找到文化卖点是什么?确立兖州的文化品牌是什么?目前全国文化景区的启示表明,单一的文化产品已不能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文化渴求,民众需求的是文化大餐,多元化与精品化相结合;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与宗教文化元素的结合点;突出自身特色,抓好以文化为灵魂的精品建设。

End

那烂陀的佛教文化

◎ 行 义那烂陀(梵语:Nālamdā),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是公元5世纪笈多王朝时期创建的。兴盛于戒日王朝和波罗王朝早期,衰落于波罗王朝晚期,七百余年来已成为古代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和当时研究印度文化的

雨花台·法显与南京佛教文化

◎ 李春林雨花台位于南京长干里之内的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最高处约百米,顶呈平台状,为城南制高点,周边长约 3.5 公里,总面积153公顷。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

黄夏年:真禅法师的佛教文化观

真禅法师的佛教文化观黄夏年一.真禅法师在世时,我曾经多次见过他老人家。他是一位和蔼慈祥的长者,从来没有什么架子,给人留下一个非常亲切的印象。20世纪90年代,上海佛教界一直注重于佛教文化的建设,每年都

温金玉:禅定──护心之道·见性之本

禅定──护心之道见性之本温金玉禅,梵语为禅那,是寂静审虑的意思,也是使心灵安住于定慧均等状况之方法。这一古老传统的生存智慧对现实社会人生是否仍有导引作用,禅之超越性对世俗民众之身心是否仍为强健之道,禅

温金玉: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

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温金玉内容提要:禅居方式的变革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从外部来说,禅僧行无踪迹,动无彰记,随其所止,游化为务,这不仅使僧人弘化难以展开,极大地限定了佛教的教化之功,同时这样的生

温金玉:自力与他力之融合

中国佛教各宗都有各自的判教理论。所谓判教,即教相判释。教相,指如来一代时教之相状;判释,是判断经论的旨趣,解释经论的义理,以裁定世尊一代所说教义的大小浅深。意在方便学人,俾得于一代时教之纲领条目,浅深

温金玉:读体见月大师年谱

读体见月大师年谱温金玉◆ 一六○一年明万历二十九年辛丑一岁三月初三生于云南楚雄府一户许姓人家。取名冲霄,祖籍江南句容。远祖于明洪武时,从军开滇黔,以功世袭指挥使,安家楚雄。父酳昌,排行第二,母吴氏。自

温金玉:杨岐宗理

杨岐宗理温金玉杨岐派,是禅宗临济下面的一个支派,由于此派的开创者方会在袁州杨岐山(今江西省萍乡县)举扬一家宗风,后世便称其为杨岐派。杨岐方会(992-1049),俗姓冷,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少机敏

温金玉:慧远大师与白仁岩

慧远大师与白仁岩温金玉慧远(334416年),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人,即今山西省原平市大芳乡茹岳村人,至今村中仍有楼烦寺。依照慧远传记资料记载,慧远一生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334年至354年

温金玉:中国社会的剧变与近现代佛教的转型

中国社会的剧变与近现代佛教的转型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温金玉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风雷激荡,鸦片战争打破了清室闭关锁国的美梦,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不仅看到了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更看到其先进的文

温金玉: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

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温金玉内容提要: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相比菩萨信仰的普遍流行可以说是其一大特色,由此也建立了中国化的佛教信仰体系。因历史传统与现实因缘的交融,中国佛教拥有了四大名山四大

温金玉:云门家风

云门家风温金玉云门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今广东乳源县北)的光泰禅院举扬一家宗风,后世取其所居山名而命宗。?云门宗的思想可以上溯到石头希迁、青原行思,认为万事万物都体现真如,都有佛性;

温金玉:道安与僧制建设

道安与僧制建设温金玉中华民族文化体系自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初步奠定,并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体、以诸学辅佐的多元文化格局,在道德规范、礼俗规制、伦理纲常和心理定势方面,都有一个较为稳定牢固

温金玉: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

内容提要: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相比菩萨信仰的普遍流行可以说是其一大特色,由此也建立了中国化的佛教信仰体系。因历史传统与现实因缘的交融,中国佛教拥有了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五方五佛的信仰体系。这一体系的构成将

温金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制度支撑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制度支撑温金玉提要:真正和谐的社会是一个国家权利与公共权利互动的社会,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与公民自我管理的完美统一。所以我们在探讨佛教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时,不仅要从佛教教义本身来挖掘其

温金玉:莫将少林辜负——关于文化定位的思考

莫将少林辜负关于文化定位的思考温金玉无论褒贬,少林寺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公众话题;不管成败,释永信与他领导下的僧团已是中国佛教在现代社会求取适应性大军中的马前卒。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少林?这是包括

温金玉: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提纲)

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提纲)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温金玉中国佛教发展至唐五代时,一个影响其走势的战略转换便是丛林生活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丛林清规,脱胎于佛教的戒律,最早是由慧能门下怀让的再

温金玉:弘一法师弘律因缘探究

弘一法师弘律因缘探究温金玉弘一法师(18801942)为近代南山律中兴之祖,一生持律严谨,对律学的弘扬贡献良多。以戒为师可以说是法师在其僧侣生涯中始终奉行的准则。持戒是其僧格的完美写照,弘律则是其生死

温金玉: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

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温金玉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慈光禅学学报 第二期提要净土法门,一直是中国佛教的重要门派,其思想及修持长期影响着中国佛教的走势。它广摄群机,利钝全收,下手易而成就高,

温金玉: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

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温金玉佛陀创教,构筑了一种与世俗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出世舍家,游方乞食,苦行制欲,以求解脱。这一信仰形态迅速传播开来,与印度传统主流思潮相抗衡,成为印度人另一种精神生活选

温金玉: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

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1]从唐道宣与义净的弘律说起中国佛教史上评《四分》创宗者道宣在律学上的主要成就,即在于他对于《四分律》的开宗弘化,以及他生平力学、综揽诸部、会通大小以成一家之言的创见。道宣有一融合

温金玉:慈善是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建国以来,包括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宗教界以及佛教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也给中国宗教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以及发展远景。我们看到在当代社会中,佛教所承担的社

温金玉: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温金玉从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教界发扬慈悲喜舍的优良传统,承担济世度人的社会责任,加大慈善事业的投入,将是与社会最好的互动。佛教界的善举,有力地实践了人间佛教的精神,向社会

温金玉:中国佛教制度的流变

中国佛教制度的流变温金玉佛教初传中土百余年间,虽有经典传译,却独缺律典。直至三国时代的曹魏嘉平年间(249253年),戒律才传入中国。《梁高僧传》载:昙柯迦罗,此云法时,本中天竺人,以魏嘉平中至洛阳。

温金玉:天衣义怀禅法略述

天衣义怀禅法略述温金玉云门一宗,至雪窦而宗风大振,号称中兴。其法嗣有八十四人,而以天衣义怀为上首。义怀承继雪窦家风,曾以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的偈语为重显称善印

温金玉: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

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宝华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西北,距南京市30余公里,原名华(花)山,因春天黄花漫山而得名。南朝梁时,宝志和尚登山结庵,弘法传教,遂称宝华山。宝华山为宁镇山脉之名峰,周围群山环抱,最高峰海

温金玉: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

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温金玉内容提要: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表达方式,它陪伴着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一直走到科技发达的今天。在全球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温金玉:悼念杨洪先生

悼念杨洪先生温金玉惊闻当代着名佛教慈善家杨洪老师往生,甚为悲伤,往事历历,心头浮动,德本广植,流泪感恩。杨老师慈心专一,忍辱精进,具夙善根,德行高深。心在道上,境界自有不可思议处,一朝圆寂,为世人示现

温金玉:长留一片月——访台纪实

台湾,一个疏远又亲切的名字,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地方。打小时起,从地理书中就知道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有这样一处岛屿,还有一个著名的海峡。那里冬日温暖,夏季炎热,雨水充沛,盛产水果和稻米。那里山川秀丽,

温金玉:临济禅风述要

临济禅风述要温金玉禅宗自慧能以后,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风,席卷全国,迅速传播开来。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由慧能弟子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系逐渐衍化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

温金玉:释门伟器: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释门伟器:大唐三藏法师玄奘温金玉唐玄奘因小说《西游记》而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更因其在佛教上的卓越贡献而彪炳史册,成为佛法东传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研究中国佛教无法离开唐玄奘,无论从历史地理,

温金玉:马祖丛林建设的内涵与特色

在中国这样一个宗法社会里,马祖所创立的丛林更像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族,在一个家长的带领下,全体家庭成员修房种地,集体生活、集体生产、集体修行,寓修禅于劳动之中,经济统一支配,不得有私人财产。僧团在实际上

温金玉:汾阳善昭禅师及其禅法

汾阳善昭禅师及其禅法温金玉禅宗,自创宗以来,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风,在中国思想史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它贬抑传统经典,摒弃语言文字,注重直观体验,强调当下即是。至中唐后,这股

温金玉:历代帝王与山西五台山佛教

东晋名僧道安说过,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从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史来看,帝王的崇建是五台山佛教兴盛的主要原因。魏孝文帝认为佛教有助于王政,在境内大兴佛教,于五台山始建了大孚灵鹫寺、佛兴寺、清凉寺等寺庙,且岁

温金玉:来果禅师丛林建设思想研究

来果禅师丛林建设思想研究温金玉佛教东传,在本土化的历程中不仅体现在义理层面与中土固有文化的协调与融合,在修持仪轨、寺院生活方面也有着重大的生存与发展的范式转换。从戒律、僧制到丛林清规、寺院规约,其间之

温金玉:见月戒律思想研究

见月戒律思想研究温金玉内容提要:见月是明末清初着名律学高僧,被尊为律宗千华派二祖。他依三昧寂光律师受具戒后,辅佐弘律,出力良多。后继主宝华山隆昌寺法席,革除流弊,弘扬正法,行事仪轨,皆本律制。锐意开创

温金玉:玄中寺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在山西吕梁山的深山幽谷中,有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特别是净土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寺院,它便是著名的玄中寺。净土法门初传中土,便是由玄中寺昙鸾、道绰、善导三位祖师集众念佛,弘宣法化,使净土一系发扬光大,蔚

温金玉:黄龙法要

黄龙法要温金玉临济宗创建于北方,但至汾阳善昭的弟子石霜楚圆,往潭州(湖南长沙)弘扬禅法,临济宗的活动区域开始南移,此后的临济宗成为南方禅宗的主力。楚圆的门徒以黄龙慧南和杨岐方会知名度最高。他们各立门户

温金玉:黄檗希运及其禅法

黄檗希运及其禅法温金玉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力最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源头